Workflow
积极的财政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稳经济
快讯· 2025-05-21 07:15
财政政策与支出 - 2025年财政赤字规模将增至5 66万亿元以推动经济长期发展 [1] - 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速发行支持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1]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8 4%提升地方财政保障能力 [1] 税费优惠与产业支持 - 今年首季减税降费达4241亿元推动高技术产业销售增速显著 [1] - 税费优惠政策助力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 [1] 经济调控与政策空间 - 宏观经济政策留有后手中央财政仍具备较大举债空间 [1] - 将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充分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 [1]
靠前发力 前4个月全国财政支出进度加快
快讯· 2025-05-20 16:16
财政支出数据 - 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93581亿元,同比增长4.6% [1] - 支出进度完成预算的31.5%,为2020年以来同期最快 [1] - 各级财政部门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并优化支出结构 [1] - 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1]
管涛:从本轮金融增量政策的市场反应说起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6 18:27
政策背景与市场反应 - 5月7日出台的金融增量政策("5·07"政策)范围广、措施多、落地快,包括下调政策性利率0.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并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4] - 与2023年"9·24"政策相比,A股反应更克制:5月7日-8日上证综指每日涨幅不足1%,累计涨幅仅2%,而"9·24"政策后上证综指六连涨累计涨幅达27%[4] - 债券市场呈现"买消息、卖兑现"特征:10年期中债收益率从年初1.6%反弹至5月9日的1.6351%,高于政策公布前水平[7]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 - 中美金融市场结构差异显著:美国直接融资占比80%,中国间接融资占比70%-80%,导致低利率政策传导效率不同[10] - 美国通过债券市场传导低利率政策,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曾降至0附近,刺激股市财富效应;中国长债收益率下行(如2023年12月10年期中债收益率降35基点)但未能有效提振股市风险偏好[10] - 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综合负债成本1.8%与10年期中债收益率1.6%倒挂,加剧资产荒和债券市场波动[12] 财政政策与外贸支持 - 2024年广义赤字率8.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2.52万亿元[13] - 针对关税冲击推出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政策:包括"一企一策"纾困、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能力提升+优惠费率)、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14] - 4月中国对非美市场出口强劲增长(东盟+20.8%、拉美+17.3%、非洲+25.3%),抵消对美出口下降21%的影响,整体出口同比增长8.1%[16] 政策空间与后续方向 - 央行强调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0.5个百分点降准超常规但0.1个百分点降息属常规操作[9] - 财政政策储备工具包括: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扩围"两新"政策、加码"两重"建设、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15] - 建议加强行业企业调研,必要时可研究进一步扩张赤字率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6]
中集环科(301559)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20:24
公司基本情况 - 中集环科是中集集团旗下公司,从事罐式集装箱行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液体、液化气(常温)集装箱化物流装备制造企业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还衍生出医疗设备部件业务 [1]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61,122.6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1% [1] - 罐式集装箱营业收入48,075.81万元,同比下降2.57% [1] - 医疗设备部件营业收入5,441.34万元,同比上升20.98% [1] - 后市场业务营业收入3,607.54万元,同比上升0.15% [1] 业务表现亮点 - 罐式集装箱业务保持市场地位 [2] - 医疗设备部件业绩持续两位数增长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优异,新签订单同比两位数增长 [2] 罐箱产品相关 产品种类 - 主要产品包括全系列罐式集装箱,涵盖标准不锈钢液体罐箱、特种不锈钢液体罐箱、碳钢气体罐箱、碳钢粉末罐箱等 [2] 下游用途及细分行业 - 标准不锈钢液体罐箱按国际20英尺尺寸设计,主要运输大宗化工品 [2] - 特种不锈钢液体罐箱按客户个性化需求配置,尺寸上有超大容积铁路罐箱、方圆罐箱等,用于区域化运输;功能上有专业化工品(电解液、电子级氢氟酸等)运输罐箱、专业食品运输罐箱 [2] - 碳钢罐箱用于气体及粉末等特殊介质储运,运输制冷剂、高纯液氨等,有高强度、高耐腐蚀性、抗压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2] 定价方式 - 根据当前市场钢材和配件价格,按客户产品技术参数要求测算标准成本,结合综合费用、汇率和利润率等因素报价,受市场原材料价格、客户定制化需求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 [3] 行业看法与订单情况 行业景气度看法 - 2025年国际地缘政治、特朗普2.0政策充满不确定性,新贸易政策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挑战;两会提出国家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宏观及行业层面充满不确定因素,公司力争在复杂环境下取得较好业绩 [2] 新签订单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7.27% [3] 医疗设备领域规划 - 2025年一季度医疗设备部件业务营业收入5,441万元,同比上升20.98%,延续过去几年增长,公司计划在该赛道加大产品范围和规模的研发与投入 [3]
4月金融数据点评:美国关税冲击影响我国4月融资需求
中银国际· 2025-05-15 17:13
新增社融与信贷情况 - 4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22万亿元,较3月少增4.73万亿元,略低于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884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465亿元,较3月少增3.74万亿元[2] - 4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70%,较3月上升0.37个百分点,略低于预期[2] 社融结构变化 - 与3月相比,4月社融存量中政府债券占比上升0.18个百分点、企业债上升0.03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下降0.13个百分点、汇票下降0.0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政府债券占比大幅上升[2] 货币供应量情况 - 4月M2同比增长8.0%,较3月上升1.0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5%,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M0同比增长12.0%,较3月上升0.5个百分点[2] - 4月活期存款环比下降4.40%,定期存款环比上升1.63%[2] 存款情况 - 4月存款少增4400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少增1.39万亿元,企业存款少增1.33万亿元,财政存款多增3710亿元,非银存款多增1.57万亿元;各存款分项因去年同期基数低均有不同程度多增[2] 贷款情况 - 金融机构口径4月新增贷款2800亿元,各贷款分项整体偏弱,短贷及票据、居民贷、中长贷和企业贷较去年同期均少增[2] - 4月新增票据融资较3月多增1.0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略少增40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较去年同期多增435亿元[2] 影响因素与预期 - 4月融资需求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人民币贷款融资需求偏弱,但企业通过汇票和企业债积极应对,且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落地[2] - 5月国内宏观政策加大宽松力度、海外经贸形势变化,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预期改善[1][2] 风险提示 - 全球通胀二次上行、欧美经济回落速度偏快、国际局势复杂化[2][13]
管涛:从本轮金融增量政策的市场反应说起丨汇海观涛
第一财经· 2025-05-12 19:44
政策背景与市场反应 - "5·07"增量政策范围广、措施多、落地快,不低于甚至超出市场预期,属于落实政治局会议部署的利好兑现 [1][3] - 政策包括下调政策性利率0.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并优化创设结构性工具 [3] - A股对"5·07"政策反应克制,上证综指两日累计涨幅不足2%,而去年"9·24"政策后六连涨累计达27%,主因本次政策已在预期内 [3][6] 货币政策与传导机制 - 中国金融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占比70%-80%),低利率政策传导效率低于美国(直接融资占比80%),难以通过财富效应提振经济 [8][9] - 银行净息差下行与不良贷款倒挂,导致银行加大债券配置,10年期中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加剧资产荒和市场波动 [10] - 央行强调需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健康性,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避免过度宽松引发系统性风险 [10] 财政政策与外贸支持 - 财政政策明显靠前发力,一季度新增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2.52万亿元,广义赤字率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至8.4% [11] - 针对关税冲击,政策强化外贸企业金融纾困(应贷尽贷)、优化出口信用保险(快赔预赔)、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12] - 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加码"两新""两重"建设,并研究行业救助政策以应对关税影响 [13][14] 经济数据与外部环境 - 中国4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但对非美市场(如东盟、拉美、非洲)出口增长17%-25%,带动整体出口增速达8.1% [14] - PPI连续30个月同比下降,接近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纪录,GDP平减指数连续10季度负增长,反映通缩压力持续 [7] - 中美重启经贸磋商,双方有意降低高关税,为政策调整提供时间窗口 [14]
财政“三本账”收支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季度新疆财政收支情况透视
搜狐财经· 2025-05-08 12:57
财政收入增长 - 一季度新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全国第二 [1]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30.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3.7% [1] - 税收收入339.6亿元同比增长0.1%小税种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合计增长6.7亿元拉动税收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 [2] 财政支出结构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1.2亿元同比增长26.7%增幅全国第一民生领域支出占比76.3% [1][3]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8.7亿元同比增长54.3%教育支出298.5亿元同比增长15.3%卫生健康支出143.6亿元同比增长13.3% [4] - 科技领域支出增长显著资源勘探信息支出76.7亿元同比增长275.8%科学技术支出18.6亿元同比增长123.1% [5] 财政政策与资金管理 - 新疆财政靠前发力加大对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优化支出结构 [3]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水利项目支出15.5亿元彩票公益金支出2.4亿元同比增长95.9% [5] - 严控非刚性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实施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计划管理 [7]
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经济日报· 2025-05-07 05:57
要深谋政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的落实要与货 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协同配合、多维联动,这样才能"五指成拳"形成合力,政策叠加放大效应。对于 基层财政部门,在横向上,既要加强与发改、税务、金融等经济部门的会商研判,确保政策执行取向的 一致性、匹配性,也要加强与商务、住建、环保等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到"同题共答""搭台唱戏", 确保财政金融政策能更好支撑产业发展、消费扩大、民生改善;在纵向上,既要加大与上级财政部门的 沟通对接,精准把握政策,积极争取资源,也要加强与下级财政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协调联动,让政 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更畅通。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基层财政部门,要深 刻领会政策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要义、抓实抓牢政策执行,以有力有效的行动自觉把政策目标转换为基 层财政工作的具体实践,蹄疾步稳推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确保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转化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实景图。 要深研政策意图、把牢政治方向。基层财政部门要通过全面深入的政策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对财政工 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把准政治方向, ...
财政部: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 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证券日报· 2025-05-06 00:22
文章提出,当前,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在节奏把握上,坚持蹄疾步稳,与各种不确定因素抢时间,已确定的政策和资金安排,能早则早、宁早 勿晚,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落实;尚未出台的政策,加紧研究准备,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一旦需要 适时推出,使政策实施与市场预期更加匹配、各方面更有获得感。 文章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正在持续引发全球 市场动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面临新情况新挑战,需要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 财政政策,有效对冲外部风险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冲击。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充分释放财政政策效能。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在政策目标上,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为有机整体统筹把握,加大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提高赤字 率,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同时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精打细算、有保有压,在多重目标中实现动态平 衡。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 ...
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经济日报· 2025-05-02 06:07
财政政策扩张性加强 - 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29.7万亿元,同比增加1.2万亿元,体现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1] - 财政赤字率提高至4%,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同比增加1.6万亿元,为政策提供资金保障 [1]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包括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和2万亿元隐性债务置换额度 [2] 专项债与特别国债发力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1.3万亿元,同比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翻倍至3000亿元,直接降低消费者成本 [2] - 专项债资金进入社会循环,有助于化解连环债、恢复市场活力 [2] 民生与消费支持加码 - 民生支出占比超70%,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3] - 提高养老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覆盖超3亿人,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4] - 新增消费新业态奖补资金,优化以旧换新申报流程,刺激消费需求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投入 - 中央本级科技支出3981.19亿元,增长10%,聚焦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5] - 制造业专项资金118.78亿元,增长14.5%,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和新材料发展 [5] - 实施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 [5] 财税体制改革深化 - 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打破财政资金既有分配格局 [7]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将清理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 [7] - 研究新业态税收制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市县财力 [8] 财政管理科学化 - 构建全流程财政管理体系,强化资金使用和绩效评价 [9] - 建立支出标准体系,动态完善政府采购、资产配置等标准 [10] -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