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自研
icon
搜索文档
社论丨开放合作与创新,是赢得科技竞速的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01:14
小米自研芯片发布与行业意义 - 小米发布首款自研旗舰手机SoC芯片"玄戒O1" 标志着中国手机厂商未放弃自研芯片道路 [1] - 自研芯片到自产芯片的征途需要更多中国企业共同探索 [1] 外部环境与政策动态 - 美国商务部以违反出口管制为由企图在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 包括特定华为昇腾芯片 [1] - 中国商务部表示美方措施涉嫌构成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限制 [1] 中国半导体产业现状与挑战 - 产业面临外部环境压力与内部技术积累不足、产业链待完善等长期性挑战 [2] - 需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内生性创新 并在逆全球化中构建安全可控产业链 [2] - 芯片制造涉及50多个学科和2000多道工序 任何单一国家难以构建完整生态 [3] AI产业带来的机遇 - 下游AI应用爆发(如DeepSeek)形成新可能性 [2] - AI应用市场规模效应将支撑上游AI芯片研发投入 [2] - 2030年中国AI产业核心规模预计超1万亿元人民币(约1410亿美元) 相关产业规模达10万亿元人民币(约1.4万亿美元) [2] - 中国拥有除美国外最多的大语言模型和AI应用开发者 维持快速扩张的AI生态系统 [2] 产业发展策略与历史规律 - 需采取"自主可控+开放合作"辩证策略 开放合作对良性生态形成至关重要 [3] - 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多元人才供给和众多市场参与者是生态形成关键 [3] - 历史表明技术封锁从来不是自主创新的终点 而是开放创新的新起点(参考德国化工反超英国、日本半导体挑战美国) [3] 未来科技竞争格局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6G通信等前沿领域发展均依赖强大芯片体系支撑 [4] - 充足STEM人才供给和宽容多元的开放创新环境是未来竞争关键 [4] - 搭建开放包容生态体系将赢得AI革命终局 [4]
雷军谈“芯”路历程:十年500亿元豪赌SoC,玄戒O1量产背后,手机巨头上演“烧钱马拉松”
华夏时报· 2025-05-23 21:08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发布 - 公司发布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跑分达300万,与苹果A18 Pro、高通骁龙8 Gen 4等3nm工艺芯片对齐 [2] - 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SoC芯片的手机厂商,前三位为苹果、华为、三星 [2] - 创始人雷军强调自研SoC复杂度高,短期内难以超越行业领先者 [2] 芯片技术架构与供应链 - 玄戒O1采用ARM X925双超大核架构,性能较上一代提升36% [3] - 芯片采用外挂联发科5G基带方案,未集成通讯模块 [3] - 芯片由台积电代工,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4] - 芯片集成190亿晶体管于109mm²面积,对标苹果A18 Pro的200亿晶体管 [4] 研发投入与行业挑战 - 公司自2021年重启大芯片战略以来已投入135亿元,芯片团队超2500人,2024年研发预算超60亿元 [6] - 公司承诺未来十年至少投入500亿元用于芯片研发 [6] - 行业竞争激烈,过去十几年已有上百家大芯片公司倒闭,目前全球仅三家企业能做先进制程旗舰SoC [6] 市场策略与供应链关系 - 玄戒O1已应用于小米15S Pro手机和小米平板7 Ultra [7] - 公司智能手机年出货量达1.68亿部,全球第三 [7] - 2023年小米手机SoC供应商中联发科占63%,高通占35%,紫光展锐占2% [7] - 分析师认为自研芯片将主要用于高端机型,中低端产品仍依赖高通和联发科 [8]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指出手机芯片属于消费类产品,受出口管制影响较小 [5] - 台积电代工标准为单颗芯片晶体管不超过300亿个且不涉及AI计算等场景 [4] - 公司不在美方制裁清单上,这是获得台积电代工的重要原因 [4]
雷军别无选择
36氪· 2025-05-23 18:36
公司发展现状 - 公司市值突破万亿港元,汽车业务带动手机和大家电业务突飞猛进 [1] - 公司手机销量稳居全球前三,汽车成为行业爆款 [3] - 公司首款SUV车型YU7正式亮相,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尺寸大于特斯拉Model Y [5][8] - 公司首款3nm SoC玄戒O1发布,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晶体管规模达190亿 [3][16] 技术研发投入 - 过去5年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1020亿元 [3] - 未来5年计划再投入2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4] - 自研芯片玄戒O1采用十核四丛集CPU架构,包含2颗Cortex-X925超大核 [16] - 玄戒O1定制6核低功耗NPU,算力达44 TOPS,针对100多种AI算子进行芯片硬化 [21] 产品创新 - 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NVIDIA DRIVE AGX Thor平台,算力700 TOPS [9] - YU7行业首发天际屏全景显示,投影显示范围达1.1米 [9] - YU7采用电动内翻门把手设计,兼具功能性与易用性 [11] - YU7全系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最大充电倍率5.2C [12] 市场竞争 - SU7打破特斯拉Model 3在20-30万元纯电轿车市场的垄断 [5] - YU7将对标特斯拉Model Y,有望提升公司市值 [6] - 在中国市场4000-5000元价位段,公司智能手机市占率第一 [13] - 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3nm芯片大规模商用的科技公司 [16] 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人车家全生态"商业闭环,实现协同效应 [5] - 自研芯片助力公司向高端市场突破,对标苹果三星 [13][14] - 芯片自研成为公司在AI时代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 [19][20] - 玄戒O1已应用于手机和平板产品,未来可能扩展至汽车业务 [22][24]
高盛、德银点评小米发布会:玄戒芯片开启公司“硬科技十年路”,YU7或成爆款SUV
华尔街见闻· 2025-05-23 17:28
小米15周年战略产品发布会 - 公司发布玄戒O1芯片、YU7电动SUV、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Ultra等多款重磅新品 [1][2] - 高盛和德银一致看好公司发展前景,分别给予62港元和74港元目标价,潜在上涨空间达16.5%和20% [1][3] 玄戒芯片技术突破 - 玄戒O1是公司首款自研3纳米旗舰SoC芯片,搭载于小米15S Pro和小米Pad 7 Ultra [2] - 同时推出玄戒T1自研4G基带处理器,搭载于小米手表S4 eSIM版本 [2] - 公司计划2025年投入60亿元用于芯片开发,2026-30年间将投资2000亿人民币用于研发 [2] - 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3nm工艺SoC的公司,标志着技术自立迈出关键一步 [1][3] YU7电动SUV产品优势 - YU7定位高端性能纯电动SUV,尺寸达4999/1996/1600毫米,轴距3000毫米,后排空间优于竞品 [6] - 最高速度达253公里/小时,最大功率508kW,性能参数超越同级车型 [6] - 搭载96.3kWh电池,CLTC续航835公里,为中大型纯电SUV中最长 [6] - 配备英伟达Thor-U自动驾驶SoC、禾赛激光雷达等先进硬件 [6]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高盛认为芯片与澎湃系统整合将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1][3] - 德银指出这是公司向全球科技领导者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1][3] - YU7预计2025年交付量达10万台,SU7轿车预计28万台,汽车业务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1][6] - 高盛列出多项股价催化剂:5月27日一季度业绩、6月3日投资者日、6.18购物节和YU7正式发布 [1]
“后来者”小米终破局:自研3nm芯片叫板苹果,未来五年再砸2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5:13
芯片自研突破 - 小米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3nm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企业 [1]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在109mm²空间集成190亿个晶体管,配备10核CPU和16核GPU,主频达3.9GHz [3] - 过去四年芯片研发投入超135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达2500人,在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研发投入和团队规模均居行业前三 [3] 战略布局与投入 - 公司宣布未来五年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追加2000亿元投入,此前五年已实际投入1020亿元 [1][8]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2025年计划投入超300亿元,其中25%资金将用于AI研发 [8] - 今年通过配股募资425亿港元,资金将重点投向智能电动汽车、高端手机及AIoT生态三大领域 [9] 产品生态协同 - 同步发布三款搭载自研芯片的新品:小米15S Pro、小米Pad 7 Ultra和Xiaomi Watch S4 [5] - 自研芯片将助力公司摆脱高通依赖、优化AI算力适配生态、降低整机成本提高利润率 [5]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取得进展,首款SUV车型YU7预发布,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CLTC工况续航达835km [6] 技术发展历程 - 公司2014年启动芯片研发,2017年推出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但遭遇挫折,2021年重启"大芯片"业务 [2] - 除手机SoC外,已陆续推出快充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影像芯片等"小芯片"产品线 [2] - 玄戒T1作为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发布,集成自研4G基带,标志公司在基带赛道取得突破 [3] 市场表现与预期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预计今年增长仍将超过30% [9] - 高端机型销量占比提升,2024年Q4达35%,自研芯片或成突破6000元以上价位段关键 [9] - 公司形成三大增长曲线:个人智能设备、家庭智能设备和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7]
小米YU7正式发布!雷军:价格19万9不可能,全面对标Model Y;高合汽车复活,欲降薪召回员工;深圳知名大卖森合创新宣布解散
雷峰网· 2025-05-23 08:11
深圳森合创新解散 - 深圳森合创新因团队重组、制造难题和资金限制宣布解散,所有业务关停[2][4] - 公司2023年获得亿元融资后无后续资金支持,高成本模块导致烧钱速度加快[4] - 产品Oasa R1采用LiDAR-Vision Perception技术,但适用面积仅1500平方米,远低于国内竞品的3000-7000平方米[5][6] - 相比富世华、追觅等行业龙头,公司在产品竞争力和品牌认知度处于劣势[6] 小米汽车发布YU7 - 小米YU7正式发布,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全面对标特斯拉Model Y[2][10] - 车身尺寸达5米长、3米轴距,公布宝石绿等三款配色,另有五款配色待发布[10] - 雷军否认19.9万元售价可能,暗示价格将在30多万元区间[10] - 产品强调安全性能,配备四重制动机制和50项被动安全测试[11] - 搭载小米玄戒O1芯片,安兔兔跑分超300万分,雷军宣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2000亿元[11] 高合汽车复活进展 - 黎巴嫩商人通过EV Electra出资1亿美元控股高合汽车,持股69.8%[14] - 公司启动盐城工厂复工环评,维持15万年产能,正在召回员工但需接受20%降薪[13][14] - 新公司江苏高合汽车注册资本1.43亿美元,EV Electra官网展示高合三款车型[14][15] - 此前高合因销量低迷、资金链断裂在2024年初陷入停产危机[14] 理想汽车动态 - 理想汽车引入22级芯片专家张开元,向CTO谢炎汇报,加速马赫芯片量产[2][17] - 内部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其中增程L系列52万辆、纯电产品12万辆[22] - 为保持盈利进行成本控制,费用预算相比原70万辆目标有所削减[22] - 2024年理想以50万辆销量位居新势力冠军,2025年目标仍保持行业头部位置[22] 电动车行业动态 - 福特CEO称中国车企研发速度仅为传统车企一半,比亚迪全球新能源车规模已超特斯拉[2][28] - 特斯拉欧洲4月销量同比暴跌46.2%至7908辆,Model Y销量腰斩51.1%[2][31] - 马斯克改口承认比亚迪现具强大竞争力,与2011年态度形成鲜明对比[30] 科技公司动态 - 谷歌将广告引入AI搜索模式,可能整合到AI回答中,首季广告收入达668.9亿美元[32][33] - 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不看好仿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认为无需严格复制人类形态[29] - 昆仑万维天工超级智能体上线3小时后因流量过大实施限流[26] - 微软屏蔽含"巴勒斯坦"关键词的内部邮件,引发员工抗议[30] 其他行业动态 - 联想全年营收4985亿元同比增长21.5%,研发投入增长13%,研发人员占比27.8%[24] - 上汽集团按"上车身"和"下车身"整合零部件企业,强化整零协同[24][25] - 快手高管称三四线城市用户可支配收入高,因无房贷压力且消费时间充裕[2][23] - 微信否认朋友圈广告盗用好友信息,称评论均为用户真实互动[2][25][26]
理想汽车又添一员“芯片大将”:22级、化名张开元,向CTO汇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21:56
理想汽车芯片自研进展 - 公司近期引入22级高管张开元,向CTO谢炎汇报,负责加速马赫芯片量产及后续自研工作 [3][4] - 张开元在某国产芯片大厂有20年经验,擅长芯片集成与先进制程封装,具备全流程管理能力 [3] - 其加入将弥补公司芯片封装环节经验不足的短板,提升量产良率与性能 [7][8] 马赫芯片技术路线 - 马赫100为智能驾驶芯片,已完成流片,计划2025年量产,架构已趋稳定 [7][9] - 下一代芯片研发可能采用Chiplet技术路线,通过多裸片封装提升算力,降低对先进制程依赖 [9] - 当前团队分工明确:罗旻主导NPU设计,张开元侧重封装与量产,形成互补 [7] 行业技术趋势 - 封装环节重要性提升,涉及芯片间集成,直接影响性能与良率 [8] - Chiplet技术被视为未来5年算力提升关键路径,可复用IP并减少3nm等先进工艺成本压力 [9] - 行业普遍采用成熟制程+Chiplet方案平衡性能与产能限制 [9]
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前瞻!雷军提前剧透
Wind万得· 2025-05-22 06:45
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 - 发布会将于5月22日晚7点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涵盖自研芯片、旗舰手机、高端平板及智能汽车四大领域,被视为公司向硬核科技企业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1] - 小米创办人雷军提前剧透,称小米YU7是"为先进的时代精英打造的先进SUV" [1][12] 自研芯片"玄戒O1" - 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晶体管数量达190亿颗,CPU为"1+3+4"八核三丛集设计,GPU性能对标骁龙8Gen3,安兔兔跑分192万+,AI算力40TOPS [2] - 研发历程曲折,从2014年立项澎湃S1芯片遭遇挫折,到2021年重启大芯片研发并制定"十年500亿"投入计划,截至4月底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人民币,团队规模超2500人 [2] - 使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国内第二家具备自研SoC能力的手机厂商,填补国内5nm以下先进制程设计空白 [3] 小米15S Pro旗舰手机 - 作为"玄戒O1"首发机型,支持90W快充和UWB无线发射,配备6.73英寸2K等深微曲屏,120Hz自适应刷新率,峰值亮度3200尼特 [5] - 影像系统采用徕卡5000万三摄组合,主摄可能搭载1英寸索尼LYT900传感器,支持F/1.4-4.0可变光圈,夜景纯净度较前代提升40% [5] - 内置6100mAh金沙江电池,支持90W有线+50W无线快充 [5] 小米平板7 Ultra - 配备14英寸超大屏幕,支持120W超级闪充,是小米平板产品线中定位最高的一款 [7] - 可能搭载骁龙8至尊版或"玄戒O1"芯片,最高可选16GB内存+1TB存储,采用双VC均热板和石墨烯复合散热结构 [7] - 适配PC级WPS Office,支持多窗口分屏操作,兼容苹果办公软件及设计师常用格式,配备4096级压感手写笔和指纹解锁功能 [7] 小米YU7智能SUV - 定位中大型纯电SUV,车身长度近5米,轴距3000mm,采用溜背造型设计,车顶搭载激光雷达 [9] - 提供单/双电机版本,最高续航820公里,支持800V高压快充(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10] - 配备全新PHUD平视显示系统,取消传统仪表盘与HUD,强化与小米手机、平板的生态联动,支持UWB无感解锁和智能家居互联 [9][10] 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2025年以来小米集团-W(1810.HK)股价表现亮眼,截至5月21日涨幅达57.83%,最高触及59.45港元 [15] - 自研芯片有助于提升手机差异化竞争力,推动高端化战略;平板产品瞄准远程办公和在线学习需求,推动市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7] - 智能汽车业务面临SUV市场竞争激烈挑战,需在品牌建设、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持续优化 [10][12]
小米3nm自研芯片成色几何?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20:13
小米自研芯片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即将发布,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1][3] - 公司将成为全球第四家发布自研3nm手机处理器芯片的企业,仅次于苹果、高通、联发科 [3] - 芯片单核得分2709,多核得分8125,性能接近高通骁龙8 Gen 3顶级水准 [5] - 截至4月底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研发团队超2500人,2024年预计研发投入超60亿元 [4] 研发投入与行业地位 - 在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公司研发投入和团队规模均居行业前三 [4] - A股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公司研发体量居前,远超行业中位数水平(研发人员中位数437人,研发投入中位数3.57亿元) [4] - 公司是继华为之后中国第二家实现旗舰SoC芯片量产并商用的手机终端制造商 [5]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关系 - 目前公司智能手机SoC芯片全部依赖第三方供应商,联发科占比63%,高通35%,紫光展锐2% [6] - 公司与高通签署多年期协议,高端手机将继续搭载骁龙8系列处理器 [5] - 采用自研应用处理器搭配第三方基带芯片的方案,基带芯片外挂状态预计长期存在 [6] 技术能力与行业评价 - 能大规模量产3nm芯片表明已达到高端芯片水平 [2][6] - 基于ARM公版设计和台积电代工 [7] - IC设计端"领跑"有助于驱动国产半导体水平提升 [2][8] - 芯片晶体管数量190亿,未达美国管制300亿阈值,代工符合政策要求 [9] 战略意义与生态布局 - 有助于构建软硬一体的完整生态闭环,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汽车等业务形成联动 [10][11] - 可打造自主可控芯片供应链体系,实现跨终端深度协同 [11] - 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领导力,改变中低端组装厂形象 [12] - 2025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9%,出货量1330万部同比增长40%,时隔十年重回第一 [12]
心智观察所:玄戒是“魔戒”?别低估小米识别“战略陷阱”的能力
观察者网· 2025-05-21 13:59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发布 - 公司宣布自研手机处理器玄戒O1取得重大进展 该成果在中美科技竞争及公司创始人雷军复出背景下引发舆论关注 [1] - 玄戒O1研发历时4年多 累计投入超135亿元人民币 当前研发团队规模达2500人 2024年预计研发投入将超60亿元 [2] - 公司强调芯片是突破硬核科技的核心赛道 创始人呼吁给予更多时间和耐心支持持续探索 [2] 玄戒O1技术架构与市场策略 - 芯片采用10核CPU架构:2个3.9GHz超大核+4个3.4GHz大核+2个1.89GHz中核+2个1.8GHz小核 GPU搭载Immortalis-G925 [4] - 公司同步公告将继续在高端智能手机搭载高通骁龙8系列处理器 协议期内全球销量计划逐年递增 [4] - 芯片采用ARMv9公版顶级X925和G925 IP 外挂5G基带 被外界质疑自主创新程度 [4] 行业竞争与技术争议 - 联发科旗舰芯片采用全大核架构及"GPU+NPU"模式 在3500-4500元价格段具备竞争力 凸显玄戒O1在IP二次开发方面的差距 [7] - 公司历史上通过澎湃系列轻量级芯片多维布局 积累数字模拟集成与软硬件融合经验 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技术路径 [7] - 行业存在对采用公版IP的争议 但类似联发科等企业同样依赖公版架构 相关批评存在双重标准 [6] 市场应用与行业对比 - 玄戒O1计划直接应用于高端机型 小米15s Pro和小米平板7ultra有望首发 区别于三星在手表试水自研芯片的保守策略 [9] - 公司成为全球少数研发5nm以下手机处理器的厂商 其激进市场策略与三星Exynos系列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 [9] - 行业观察指出三星旗舰机仍依赖高通3nm芯片 反映先进芯片设计业务的实际商业化难度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