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
搜索文档
聚焦AIDC智算储能丨双登股份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开工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05 17:48
公司动态 - 双登股份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于9月4日在江苏泰州开工 项目定位为零碳技术创新高地和全球人才集聚平台 核心聚焦AIDC智算中心储能领域 [2][6] - 项目围绕绿电+储能技术迭代 定向研发定制化储能电池、智能调度算法及一体化储能系统 解决智算中心绿电消纳与供电安全双重痛点 [6] - 项目通过能碳管理平台实现研发用能精细化管控 构建研发突破-产品迭代-产业赋能的闭环生态 [6] 战略定位 - 研发总部是双登股份践行ESG承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载体 紧扣人工智能+储能发展方向 [11] - 公司以研发总部为新起点 深度参与全球零碳园区标准共建 构建开放型能源应用生态 [12] 政策与资本背景 - 项目开工距公司港股上市仅一周有余 双登股份于8月26日登陆港交所主板 成为港股AIDC智算中心储能领域首家上市企业 [7] - 国家《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当日完成上市 政策与资本双重利好印证市场对其核心技术价值的认可 [7] 区域产业影响 - 姜堰区委书记表示该项目是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强链壮群的标志性事件 将为区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打造新引擎 [9] - 地方政府将持续优化服务 助力公司在零碳研发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9] 行业活动 - 开工仪式汇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研究员及多所高校百余名行业专家 共同见证零碳研发与ESG实践里程碑 [2] - 泰州市委书记、市区两级领导、产业链合作伙伴及金融机构代表共同出席活动 [4]
双登股份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开工
中证网· 2025-09-04 21:48
项目概况 - 双登股份全球研发总部(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于9月4日在江苏泰州正式开工 [1] - 项目定位为零碳技术创新高地和全球人才集聚平台 核心聚焦AIDC智算中心储能领域 [1] - 项目将围绕绿电+储能技术迭代 研发定制化储能电池 智能调度算法及一体化储能系统 [1] 技术重点 - 针对性解决智算中心绿电消纳与供电安全双重痛点 [1] - 依托能碳管理平台实现研发用能精细化管控 打造零碳理念践行样本 [1] - 构建研发突破-产品迭代-产业赋能的闭环生态 [1] 资本背景 - 项目开工距公司港交所主板上市仅一周有余(8月26日上市) [1] - 公司成为港股AIDC智算中心储能领域首家上市企业 [1] 战略定位 - 项目是公司立足全球视野 紧扣人工智能+储能发展方向的战略投资项目 [1] - 项目被定位为践行ESG承诺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载体 [1] - 董事长杨锐博士强调储能技术对实现零碳算力地球的关键支撑作用 [1]
助力低碳智慧园区打造,大金All in One解决方案为XbotPark勾勒时代答案
金投网· 2025-09-02 08:32
项目背景与需求 - XbotPark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是李泽湘教授打造的中国智能制造核心孵化器 集研发、中试、展示、办公与生活等多元业态于一体 是智能制造领域重要创新引擎[1] - 基地对空气环境提出高标准要求 需智能化、绿色化且与高端科研环境匹配的稳定高效可持续室内气候支持[1] - 园区面临多功能区复杂空调需求 办公研发区域设备常开 展厅及创意生活区需按需使用 人员流动性导致空调负荷提升 需平衡舒适空气质量与能源管理[2] - 暑期学生交流、初创团队频繁更替导致人员持续波动 使用场景丰富 考验暖通空调设备能源应用管理能力[2] 技术解决方案 - 大金空调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All In One空气解决方案与智能管理系统 为基地提供可靠空气支持[1] - 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数百套空调设备的统一管理 大幅降低人力投入 并通过权限自由布局功能为不同团队设定独立温控区间及使用权限[3] - 采用APF值远超国家一级能效标准的VRV X7系列作为冷热源主机 通过全园区负荷计算与能耗模拟实现系统优化[6] - 针对12米挑高展厅选用机外静压达120帕的大容量风管机 科学布局送回风口实现气流均匀分布与能耗降低[5] - 在餐厅区域通过BIM中心进行可视化提案 提前进行管道碰撞试验预判施工难点 提升安装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5] - 对羽毛球馆采用大空间专用机组及新风联动系统 实时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并自动调节新风引入量[5] 管理效能提升 - 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电量划分与预付费模块精准分摊能耗成本 加速资金回笼 租户管理效率提升超30%[3] - 大金自建IoT平台和专业团队 提供能耗保障、故障快速响应、主动能效优化等解决方案 自有售后团队提供24小时服务支持[7] 项目成果与战略转型 - 空气成为按需调用、动态优化的基础资源 满足研发团队、运动人群及访客对精准舒适环境的需求[6] - 大金从空调供应商转型为智能化空气生态服务商 通过智能管理实现园区能耗动态优化 向零碳目标迈进[3] - 公司构建以终端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以建筑节能为使命的空气管家新身份 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匹配产业园升级需求[7] - 解决方案在多重场景下实现舒适承诺与系统级绿色节能 赋能园区可持续运营[7]
天津港以“智慧零碳”码头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中国青年报· 2025-08-31 15:29
公司运营与技术应用 - 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于2021年落成 拥有3个20万吨级泊位 实现全球港口最高水平全流程自动化 智能化集装箱作业 [6] - 码头装卸区域基本实现无人化运营 依托自动驾驶和5G等先进技术支持 [1] - 码头完成10万余个传感器安装及点位设施接入 打造全物联网集装箱平台 通过5G全网互联结合大数据与边缘计算技术 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升 [8] 绿色能源系统 - 码头采用"风光储荷一体化"绿色能源系统 100%使用电能 电能100%为绿电 绿电100%自产自足 运营全过程实现零碳排放 [6] 港口基础设施规模 - 天津港陆域面积200余平方公里 拥有超过200个泊位 是全球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之一 [5] - 港口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拥有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和148条集装箱航线 [1]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天津港是"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 [1] - 港口通过创新技术重塑运营范式 推动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 [3]
智启绿能 行致中和——2025零碳峰会正式举行
第一财经· 2025-08-30 00:06
峰会概况 - 2025零碳峰会于8月29日在上海举行 由第一财经和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共同主办 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起[1] - 峰会主题为"智启绿能 行致中和" 聚焦零碳园区建设 全链条碳中和实践 绿色企业出海等核心议题[3] 政策与战略导向 - 上海市发改委强调全球气侯治理进入行动加速新阶段 需以零碳为发展标志探索新路径[5] - 中国"双碳"目标进入第五年 正处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攻坚之年[11] 技术创新与能源转型 - 储能技术是能源绿色转型关键支撑 需统筹发展短时与长时储能 布局氢 氨等绿色燃料技术[13] - 交通行业需通过新能源汽车普及实现减排 乘用车纯电动化和商用车"中短途纯电+长途氢能"转型可在2050年实现道路交通零排放[15] - 工业领域碳排放占全国总量近70% 其中供热环节占比超50% 需优先推广热泵 余热利用及生物质技术[21] 市场机制与碳交易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近7亿吨配额 交易金额约480亿元 覆盖电力 水泥 电解铝和钢铁等行业 控排企业达3700家左右[17] - 峰会获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认证[19] 企业实践与园区建设 - 零碳园区核心在于将绿色能源成本优势转化为绿色工业竞争力 绿电直连对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及应对欧盟碳关税具有重要意义[23] - 长三角企业绿色低碳创新案例集发布 包含9个创新实践案例[26] 国际合作与传播 - 第一财经联合中国气象网启动"COP30中国角传播行动计划" 系统展示中国在绿色发展 能源转型等方面的贡献[28] - 儿童投资基金会过去10多年在中国专注于支持应对气侯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7] 奖项与认可 - 现场揭晓"零碳地球"评选结果 包括奇点奖 锚点奖 芽点奖 长江卫士奖 表彰绿色转型卓越先行者[33] - 奖项由能源基金会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共同发起设立[35][37][39][41]
新中有你丨“追风逐日”的脚步不停歇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13:3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在一季度达到14.82亿千瓦 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1] - 鄂尔多斯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位列一类风能资源区和二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1] - 达拉特旗新能源装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700万千瓦 综合治理面积达292万亩[4] 光伏发电项目 -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采用跟踪式光伏阵列 每15分钟自东向西转动[1] - 基地采用"林光互补"建设模式 推动沙漠生态治理 能源经济 农林牧业和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3] - 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发绿电20亿度 年节约标准煤68万吨 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 粉尘45万吨[3] - 光伏基地通过"板上发电 板下修复 板间种植"模式改善沙漠生态环境 板下种植耐旱作物和牧草并发展特色养殖业[3] 储能技术突破 - 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正式量产 该电池在零下40℃至60℃区间工作 循环寿命达7000次[6] - 固态钠盐电池采用固态陶瓷电解质 具有极高安全性 遭遇枪击或碰撞不会燃烧爆炸 远超传统锂电安全性能[6] - 钠盐电池生产线良品率突破85% 一期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 产业链最完整 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 年产值达30亿元 利税3.9亿元[6] - 产业链项目全部达产后产值将超百亿元 促进多能互补发展格局和完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6] 科研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确立新型储能 分布式能源等9大研究方向 实施首席科学家+属地助理+科研团队组织模式[9] - 研究院主导的全国首个零碳机场项目在鄂尔多斯落地 以二氧化碳冷热工质实现航站楼100%零碳供能 年降碳超1万吨[9] - 鄂尔多斯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搭建新技术落地舞台 例如"蒙科聚"采用人才飞地模式促进人才流动与优化配置[9] - 研究院聚焦降低工业制氢成本 通过研究和勘探寻找清洁能源资源并围绕产业布局应用[9]
"零碳乡村"新图景:乡村振兴“绿”意盎然
央视网· 2025-08-16 16:40
新能源发电 - 大湾村新能源发电量约为360万千瓦时/年 完全覆盖全村53万千瓦时/年用电需求 富余电力输送国家电网 [3] - 2025年上半年富余电量带来56万元额外收入 [3] - 电力来源包括屋顶 大棚 田间近6000块光伏板 [4] 清洁能源应用 - 风电 光伏等清洁能源进村导致电价大幅降低 促进新兴电器普及 [6] - 村民生活出现扫地机器人 全屋智能家电等设备 生活质量提升 [6] 产业带动效应 - 新能源设施为村民创造新生意机会 [4] - 智慧能源数字化服务平台实时监测不同场景发电用电情况 [3] 社会影响 - 零碳模式改变乡村环境 深刻影响百姓生活方式 [6] - 大湾村案例显示新能源项目兼具经济收益与民生改善效果 [3][4][6]
港华智慧能源(01083)2025中报见喜!业务核心利润增至7.19亿港元,首派中期息5港仙/股
智通财经· 2025-08-15 20:53
行业背景 -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革命纵深推进,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突破60% [1] - 我国能源转型投资规模跃居全球首位,各地"十五五"规划强化绿色能源战略地位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119.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9%,主要受气温偏暖和需求疲软影响 [3]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4.37亿港元,核心利润同比增长2%至7.19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至7.58亿港元 [1] - 首次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2] - 可再生能源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5%达1.72亿港元,新增光伏并网280MW,累计装机达2.6吉瓦 [1][12] 城燃业务 - 上半年新开发55个大客户,年用气规模2亿方,"燃气+"业务能源销量6.9亿kWh(等值天然气7000万方) [3] - 全国64%地级以上城市完成居民顺价,提价幅度0.21元/方,公司价差提升0.01元人民币/方 [4] - 采用"长期协议+现货采购"策略,年LNG长期协议量达150万吨,与"三桶油"及国家管网集团深度合作 [4] 储气设施 - 金坛盐穴储气库二期首批气井投运,满负荷工作气量达4751万立方米,规划建成后具备360万立方米/日注气能力和1000万立方米/日采气能力 [9] - 预计2025年统筹气量达60亿方,2030年增至100亿方,自主气源比重从2024年17%提升至2030年23% [10] 可再生能源 - 在24个省份布局超千个智慧能源项目,聚焦20个高耗能行业 [11] - 工商业储能累计并网260兆瓦时,推出"光伏+储能+售电"一体化EaaS解决方案 [12] - 成功发行两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第二期规模4.7亿元人民币,优先级票面利率2.2%,累计融资规模19亿元 [12][13] 战略布局 - 构建"城燃业务稳基业,可再生能源拓未来"双轨发展战略 [14] -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和EaaS模式成为新增长点,已完成"三年三步走"战略布局 [14] - 通过多元化气源供应体系和智能化储气调峰设施应对季节性需求波动 [14]
“两山”20年山东实践丨零碳小岛连世界,国际朋友圈喜扩容
齐鲁晚报· 2025-08-15 08:47
核心观点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 山东烟台长岛通过生态修复和零碳实践 实现从污染产业向绿色旅游转型 年产值超6000万元 并为全球岛屿国家提供低碳发展范本 [1][3][19] 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 - 孙家村清退100多户海参育保苗企业 该产业年耗电费300多万元 额外消耗1万多吨煤 [5] - 实施"固藻集鱼"工程 保护黄海马尾藻 布设铜藻等海藻十余万株 修复潮间带1400余亩天然海藻场和近2500亩海洋牧场 养护5000亩海域渔业资源 [7] - 海藻场碳汇效率显著 潮间带每平方米碳汇量187.31克 潮下带达386.63克 固碳效率超越森林35倍 [3][8][9] 经济效益与旅游发展 - 生态改善带动休闲渔业 建设赶海园、亲海园、海钓场及41套民宿渔家楼 年产值6000多万元 [9] - 民宿业主孙世涛经营高端民宿"千浔屿" 旺季日毛利润1.5万元 雇佣7名员工 [4][9] - 长岛旅游旺季游客络绎不绝 新能源公交全域运行 提供低碳旅游体验 [3][11] 零碳实践与技术创新 - 长岛目标2035年全域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已实现新能源公交全域运行 清洁能源供暖全域替代 垃圾分类及污水处理全域覆盖 [11] - 绿色微电海水淡化项目日生产50立方米高品质饮用水 聚氨酯道路替代沥青 每公里减少126吨二氧化碳排放及28吨标准煤能耗 [17] - 发起"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 会员总数41家 含16个国际会员 覆盖斐济、马尔代夫、日本等国家地区 [19][22] 生物多样性恢复 - 斑海豹数量稳定增长 2022-2025年新增个体及幼体 "常驻"个体从3-4头增至7头 年观测最多超20头 [14][15] - 东亚江豚增多 猛禽资源丰富 包括游隼、红隼等物种 海洋生态系统显著改善 [13][15] 全球合作与示范 - 在马尔代夫建设零碳岛屿示范项目 整合绿色微电网、海水淡化及垃圾处理技术 [21] - 格林纳达规划光储示范项目 斐济光储一体化智能微网项目于8月底开工 [21][22] - 零碳实践为全球岛屿国家提供可复制范本 获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倡议支持 [3][19]
价值回归!30家储能企业上海亮剑
行家说储能· 2025-08-14 15:09
行业趋势 - 储能行业向大容量、数智化方向发展,企业纷纷推出522KWh以上工商业储能柜及AI驱动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2][3][10][13] - 零碳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成为战略重点,如汇川技术提出"1+4+X=0"工业零碳方程式,远景构建人工智能超级储充网络实现"四网融合" [3][5][7][10] - 电芯容量持续突破,亿纬锂能628Ah、欣旺达684Ah等大电芯推动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6.9MWh+ [46][47][62][64] 技术创新 - 3S融合架构成为新方向,量道储能通过PCS/BMS/EMS三合一降低10%直接成本并缩短响应时间至50ms [23][25] - 液冷技术普及率提升,奇点能源eBlock-261系统效率≥90%,赣锋锂电6.25MWh液冷系统温差控制在3℃内 [26][28][65][67] - 热管理方案升级,融科热控5KW液冷机组COP达2.7,海信80kW温控方案适配极端环境 [85][88][90] 产品亮点 - 工商业储能单柜容量创新高,弘正储能522KWh产品支持智能策略切换,华致能源627kWh系统降低建设成本4-5分/Wh [13][19][20] - 地埋式设计突破空间限制,沃橙新能源星曜石储能实现0.38元/Wh并承诺终身质保 [40][42] - 半固态电池应用落地,双登股份6.25MWh系统采用587Ah半固态电芯降低热失控风险 [72][74] 系统集成 - 智能运营平台涌现,融和元储"白泽"平台提升电价预测准确率50%,简捷物联EMS2.0实现85%故障预判 [20][22][81][83] - 模块化设计成为主流,奇点能源eBlock-418支持从百kWh到GWh灵活构建,东方日升5MWh液冷系统通过UL认证 [26][28][35][37] - 光储融合方案丰富,固德威ESA系列支持10ms并离网切换,亿兰科光储一体机集成MPPT技术 [75][77][39] 电芯突破 - 大容量电芯集中发布,楚能新能源472Ah电池能量密度195Wh/kg,鹏辉能源590Ah电芯适配低温场景 [53][55][56][58] - 长循环寿命成标配,新能安安鑫300搭载15000次循环电芯,瑞浦兰钧392Ah电芯通过GB44240浅刺测试 [29][59][61] - 安全技术升级,海辰储能587Ah电池优化尺寸平衡性能,欣旺达684Ah电芯采用三维散热结构 [50][5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