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

搜索文档
倒计时启动!一场改变能源未来的展会
江南时报· 2025-05-21 11:25
全球生物质能行业发展现状 - 生物质能凭借"零碳"属性和循环利用特性在能源体系中崭露战略价值 但2025年数据显示其转化成本仍较传统能源高出15%-20% [1] - 原料供应受季节和地域限制导致稳定性不足 制约行业规模化应用进程 [1] - 东南亚加速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 通过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碳交易机制驱动产业扩张 [1] - 中亚国家借助"一带一路"引入中国高效生物质锅炉技术 推动区域供热系统低碳化改造 [1] - 欧美市场技术成熟度高 亚太新兴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2] 亚太国际生物质能展(APBE2025) - 第12届APBE将于2025年8月8-10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办 聚焦行业创新发展 [3] - 展会涵盖生物质全产业链 包括收集加工到最终利用的各环节设备与技术 [4] - 同期联合举办多个专题能源展 推动生物质能与热能 光储产业跨界融合 [4] - 预计吸引全球100多个国际商协会及媒体参与 构建综合性商贸平台 [5] - 往届展会已吸引来自乌克兰 德国 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 [5]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新技术迭代突破和新产品场景落地为行业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1] - 展示内容包含高效生物质锅炉 先进燃烧设备 生物质气化技术等前沿技术 [4] - 行业正通过技术创新 供应链优化及政策协同破解成本与供应瓶颈 [1] - 推动产业发展从"绿色"向"深绿色"跃升 探索"零碳"商业新蓝海 [5]
赴港IPO,宁德时代的AB面
36氪· 2025-05-20 21:25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通过持续创新和危机意识保持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地位,并正在向零碳科技公司转型 [3][4][6][19][20][35] - 公司研发投入巨大,十年累计718亿元人民币,近两年投入370亿元,拥有全球最大676GWh产能和3座灯塔工厂 [10] - 零碳战略涵盖核心运营碳中和(2025年)和全价值链碳中和(2035年),已建成9座零碳工厂,单位排放下降20.97% [24][27] - 商业模式从电池制造扩展到零碳解决方案输出,与茅台、钢铁等传统行业合作打造全产业链零碳生态 [24][25][29] - 港股上市募资353亿港元,股东结构国际化,为全球零碳市场布局奠定基础 [34] 创新驱动发展 - 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近40%,连续8年第一,每三辆车就有一辆使用其电池 [9][10] - 产品创新包括麒麟电池(结构创新)、神行电池(材料突破)、骁遥双核电池(定制化)和钠离子电池(低温适用) [12][13] - 技术路线选择精准,如2019年押注超快充路线现已被市场验证 [15][16] - 生产工艺创新带动全行业进步,其他企业"摸着宁德时代过河" [11] 零碳战略布局 - 零碳定义为通过碳足迹抵减实现排放中和,是出海关键门槛 [20] - 构建覆盖能源生产-存储-消费的全链条零碳生态系统,拓展储能、换电等领域 [24] - 与茅台合作打造白酒行业零碳工厂示范,解决高耗能行业转型难题 [25][26] - 21省市将零碳工厂写入碳达峰方案,全球零碳投资预计达4.5万亿美元/年 [31] 全球化与资本运作 - 德国图林根工厂投入上百亿,为电池产业出海探路 [20] - 港股上市引入中东、欧洲主权基金和跨国车企等战略投资者 [34] - 手握2800亿元现金储备,资金实力支撑全球零碳业务拓展 [34]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圆满落幕!
鑫椤锂电· 2025-05-19 16:27
展会概况 -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于2025年5月17日圆满落幕,展会持续三天 [2] - 展会主题为"链动全球·赋能绿色·驱动未来",聚焦电池技术革新与全产业链协同 [2] 展商规模 - 超3200家国内外展商参展,展示范围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3C电池、充换电设备及配套设施、电池材料、制造设备等 [2] - 重点展示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先进电池材料及智能制造装备的最新进展 [2] 观众流量 - 展会期间观众流量突破40万人次,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及行业专家参与 [3] 会议内容 - 展会集结多位专家学者、行业标杆及领军人物,共同探讨电池技术及能源未来 [4] 行业影响 - 展会彰显了电池行业的活力与全球影响力,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 [2][3][4]
ESG一周丨首个零碳产业园国家标准预计于今年报批;个人碳资产可抵扣房贷利息落地武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7:55
ESG政策 - 首个零碳产业园国家标准《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预计于2024年审查报批 该标准涵盖园区分类、总则、系统建设和分类建设等内容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远景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研制 [1] - 标准将为国内零碳园区建设提供范本 并为海外输出"中国样本"奠定基础 [1] 电动车市场 - 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突破2000万辆 占新车总销量逾25% 2024年销量达1700万辆(同比增长25%) 首次占全球汽车市场20%以上 [2] - 2025年Q1全球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35% 中国市场2024年销量超1100万辆 占国内新车销量近50% [2] - 中国成为全球电动车增长核心驱动力 销量占比快速提升倒逼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 湖南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5-2030)》 部署四个优先领域和27项优先行动 涵盖法律法规、调查监测、保护恢复等内容 [3] - 计划为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为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提供可借鉴框架 [3] 蓝碳经济 - 海口出台《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5)》 目标2035年基本建立蓝碳经济体系 提升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 [4] - 方案明确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固碳机制 为沿海地区发展蓝碳经济提供参考路径 [4] 碳金融创新 -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与"武碳江湖"平台合作 实现全国首例个人碳资产抵扣贷款利息闭环 [5][6] - 用户通过11类低碳场景积累碳减排量 按"1000克=2元"标准兑换利息红包 可抵扣多种贷款利息 [6] - 模式创新性链接个人碳减排与金融优惠 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新实践样本 [6]
全球首套“零碳、无人、智能”露天矿运输系统投运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23:36
伊敏露天矿无人电车运维部主任刘强介绍:"无人电动矿卡每块电池的蓄电量可在-30℃的低温环境中负 重90吨行驶60公里。同时,无人电动矿卡配备了移动式智能换电机器人系统,只需6分钟就能自主完成 一次电池更换,解决了高寒环境下电池全自动更换难题。" 数据显示,这批无人电动矿卡投入运行后,单车综合运输效能达到人工驾驶的120%,单台车可节约运 输费用超2400万元人民币。无人电动矿卡依托排土场光伏绿电驱动,运输环节实现零碳排放,百台矿卡 每年可替代柴油超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日在运行现场,100台无人电动矿卡同时进行作业,这些车辆借助多重传感器与高精度定位系统,实 现了在复杂环境中自如运作。同时,依托5G网络,作业人员可轻松在集控中心总控界面上,完成对无 人电动矿卡的实时监视和控制,还可以对派出车辆的行驶路径、作业任务进行统一调度,实现了全天候 不间断作业。 5月15日,内蒙古呼伦贝尔,无人电动矿卡在伊敏露天矿运行中。 中新社记者刘文华摄 中新社呼伦贝尔5月15日电 (记者张玮)百台无人电动矿山卡车(简称矿卡)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 市境内的伊敏露天矿正式投 ...
【看见郑州】中原环保:滴滴污水在这里神奇“重生”
郑州日报· 2025-05-13 09:15
污水处理技术创新 - 公司采用"再生水+"和"污水+光伏"模式推动绿色发展[1] - 污水处理流程包括粗格栅、细格栅、生物反应池、二沉池、活性焦吸附池等多环节科学处理[3] - 活性焦吸附技术使再生水能见度达5米以上,水质接近矿泉水标准[5] - 研发第四代二沉池光伏刷池机器人解决藻类清理难题[5] - 污泥热解气化技术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6] - 污泥好氧发酵废气处理技术使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达90%以上[6] 绿色能源应用 - 利用再生水温差(夏季26℃/冬季15℃)为375万平方米建筑供冷供热[8] - 在郑州、洛阳、漯河等地建设运营十余座"水务+光伏"分布式电站[8] - 郑州新区和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入选全国绿色低碳标杆水厂[8] 行业活动与荣誉 - 公司成为2025年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污水处理项目赛项保障单位[9] - 马头岗水务分公司和笑天劳模创新工作室自2016年成立以来完成百余项技术创新项目[5]
博鳌:飞天看海赏夜景,解锁“诗和远方”
海南日报· 2025-05-04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期间大批游客前往海南博鳌体验“解压生活”,东屿岛举办首届解压生活节,还有零碳研学产品,博鳌湾有滑翔伞项目,夜晚博鳌有美食和多彩活动 [1][2][3][4][5][6] 分组1:东屿岛活动 - 首届解压生活节在东屿岛举办,小朋友可参与“趣钓小龙虾”活动 [2] - 东屿岛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是我国首个全域“零碳示范区”,发布“零碳 + 国际”研学产品 [3] 分组2:博鳌湾项目 - “五一”期间博鳌湾动力滑翔伞飞行营地天气晴好,每天有不少人预约参加滑翔伞运动游玩项目 [3] 分组3:博鳌夜晚活动 - 博鳌镇“海的故事”是“网红”打卡地,“五一”假期每天人流如织,有鲜活海产品供食客挑选 [5][6] - 琼海市第七届原创乡村音乐节暨“爱在琼海·乐夜博鳌”五一烟花音乐黄金周热闹举办,烟花点亮博鳌夜空 [6]
琼海博鳌:从偏僻渔村到“世界会客厅”
海南日报· 2025-04-30 10:10
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历程 - 博鳌从偏僻渔村转变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中心 核心驱动因素是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永久定址于此[5] - 论坛定位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外交窗口" 吸引全球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共商发展大计[5] - 东屿岛从落后渔村升级为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 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5][4] 零碳示范区建设 - 建成中国首个"八位一体"零碳示范区 涵盖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绿色化改造等八大降碳领域[6] - 示范区通过区域降碳布局实现零碳运行 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经验[6] - 2025年示范区已建成标志性项目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 展示中国绿色发展成果[4][6] 乐城医疗特区发展 - 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形成"医 药 研 产 城"一体化格局 定位为中国医疗对外开放"超级接口"[6] - 享有四大特许政策 实现医疗技术 装备 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6] - 已与20国180多家药械企业合作 引进超470种国内未上市前沿药械 成为国际医疗创新高地[6] 区域经济转型 - 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渔业升级为国际会议 医疗创新等高端服务业[5][6] - 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形成会议中心 零碳示范区 医疗特区三大功能板块[4][6] - 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成为展示中国发展成就的"世界会客厅"[5][6]
琼海:挺立潮头向新行
海南日报· 2025-04-29 09:53
聚焦"五向图强"发展新质生产力 - 琼海通过"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数图强""向绿图强"五大方向推动产业升级,吸引企业投资[6] -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成功召开,国际航线加密,榴莲错峰培育和小龙虾上市等案例体现产业创新成果[6] 向种图强:热带水果产业升级 - 琼海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引进全球近700种热带水果,300多种试种成功,成为农业对外开放窗口[8] - 采用航天育种技术加速热带水果品种改良,1880克太空种子已培育出新芽,缩短育种周期[8] - 基地拓展农旅融合模式,开展科普研学、观光旅游等项目,推动产业多元化[9] 向海图强:渔港经济国际化 - 潭门渔港通过电商渠道将南海渔获销往全国,延伸水产品深加工、集散交易等产业链[10]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二期项目获批,将打造海洋考古研究展示基地,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10] - 规划"一港两岸"布局,结合交通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潭门经济高质量发展[11] 向数图强:智能网联交通创新 - 博鳌亚洲论坛期间首次亮相"车路云一体化"项目,通过5G、AI等技术提升交通效率与安全性[12] - 琼海入选全国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探索无人驾驶热带标准测试及夏季极限测试业务[13] - 计划新建国家级汽车试验场,利用自贸港优势拓展国际汽车测试市场[13] 向天图强:临空产业布局 - 博鳌机场三期项目T2航站楼建设全国首座零碳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规划205万人次[14] - 临空经济区规划561.28公顷,重点发展航空货运、维修及通航服务产业,引入公务机基地等业态[15] 向绿图强:低碳发展示范 -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通过"八位一体"降碳布局实现零碳运行,获德国能源署认证[16] - 沙美内海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2.8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抵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碳排放[17] - 研发热带首个GEP核算平台,年产3200万度绿电,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17]
聚焦博鳌丨前瞻:在博鳌抚触亚洲可持续发展新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03-24 14:57
聚焦博鳌丨前瞻:在博鳌抚触亚洲可持续发展新智 慧 中新社海南博鳌3月24日电 (记者 王晓斌)"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 的核心议题之一。 3月25日至28日,来自数十个国家的政商学界人士将齐聚海南博鳌,聚焦"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 来"年会主题,通过分论坛、旗舰报告发布会、圆桌会等形式,探讨全球气候治理、能源转型等话题, 为亚洲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智慧。 与绿色低碳相关的行为。"这些方式能使人意识到降碳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罗虎说。 3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注册中心正式运行,迎来陆续抵达的与会嘉宾、媒体记者。博 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将于3月25日至2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博鳌的绿色实践,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举措,也使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研 讨超越理论层面,有了具体落地的支撑。 3月23日,博鳌"零碳bar"已经装修完工,将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邀请参与者"走进零 碳"。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日程显示,本次年会将举办"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共创世界绿色未 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