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以综合金融服务全链条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证券报· 2025-11-10 04:14
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生动体现,也折射出厦门在科技自强与产 业升级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厦门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能级显著跃升,人工智能、氢能等未来产业加 快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已跻身全国前列。新兴产业正成为驱动厦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作为厦门市属金融国企,金圆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坚定扮演"产业助推者"和"创 新陪跑者"的角色。集团围绕支持实体、服务两岸、普惠民生等使命,发挥信托、证券、银行、公募基 金等十余张金融牌照核心功能,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城市建设投资基金、技术创新基金、增信基金等基 金组合拳,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 本报记者 罗京 11月8日,2025厦门产业发展大会暨金圆集团杯·上市公司(港股)金牛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厦门金 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云祥发表致辞表示,当前,随着国家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改革、提升上市服务质效,香港资本市场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中国企业链 接全球资源、推动产业创新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这新趋势下,金圆集团积极拥抱 ...
庆祝中国五矿成立75周年丨中国一冶:砥砺奋进锻造核心竞争优势 矢志不渝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搜狐财经· 2025-11-10 00:48
公司历史与定位 - 公司是中国五矿的骨干子企业,拥有75年历史(中国五矿)和70年历史(公司自身),传承红色基因[2][4] - 公司历史上建成了全国十分之一以上的钢铁产能,包括武钢一号高炉等国家级重点工程,被誉为"中国冶建第一军"[14] - 公司确定了"两商"战略定位: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事业投资建造运营商、以冶金和矿山建设为基础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商[37] - 公司核心功能在于增强冶金与矿山建设支撑作用,提升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品质[37]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厚重的红色基因、综合的技术优势、行业领先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37] 业务发展与市场布局 - 公司构建"5+1"市场布局:湖北、广东、西南、长三角、北方片区五大区域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国际市场[43] - 公司延伸拓展"冶金建设"内涵,构建由黑色到有色、由冶金到矿山、由建造向运营、由国内向国外的"大冶金"业务格局[39] - 2025年8月成立城市更新分公司和矿山工程分公司,聚焦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发展方向[38] - 公司积极参与重大区域战略,包括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51] - 公司实施"投建分离"模式优化投融资类经营项目管控体系,总结形成18项改革成果[47] 经营业绩与工程成就 - "十四五"期间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稳居中国中冶第一梯队,较"十三五"时期大幅跃升[49] - 公司成功获评中诚信AAA最高信用评级,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49] - 五年来公司2项工程荣获詹天佑奖,7项工程荣获鲁班奖、12项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工程荣获大禹奖[54] - 公司承建全球首台采用7Ni钢及配套焊接工艺制造的LNG船罐,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力显著[60] - 公司在5000立方米以上高炉基建用不定形耐材市场占有率达90%[60]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近五年通过技术研发形成科技成果33项,其中24项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10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0] - 公司建成中国跨声速风洞,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战略支撑[60] - 公司自主研发国产数字建造管控平台"中国一冶数建平台V3.0",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57] - 公司构建"1+4"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拥有9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培育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 - 公司主导制定8项国际标准和5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加强技术布局[60] 国际工程与"一带一路"贡献 - 公司承建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越南河内垃圾焚烧发电厂、印度尼西亚镍业项目等国际工程[51] - 公司深入推进"五个联动",实现借船出海和属地化经营"双轮"驱动[43] - 公司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智慧方案,彰显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51]
刘宁到开封兰考县杞县龙亭区宣讲全会精神并调研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发展县域主导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河南日报· 2025-11-09 18:52
农业与乡村振兴 - 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肯定企业带动群众学习藤编和种菇技艺、灵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模式 [3] - 强调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就业有门路、增收有保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3] - 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小麦秋冬播种情况,强调要抢抓农时加快播种进度,全面加强麦田管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3] - 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4] - 在杞县肯定“大蒜-玉米”复种模式,强调要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好“土特产”文章 [6]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进位发展,善于错位发展,做大做优做强县域特色富民产业 [4] - 鼓励杞县东磁新能源有限公司加大在豫投资布局力度,坚定发展信心,深耕细分领域,推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6] - 该公司致力于高效单晶硅片生产研发,构建了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生产体系 [6] - 在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察看总装车间智能化汽车生产线,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紧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 [6] - 强调需整合优势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加快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着力打造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6] 文旅融合与区域发展 - 提出要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立足深厚的历史底蕴,科学有序开发文旅资源,积极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4] - 强调要积极推动郑开同城化发展 [4] 质量监督与产业升级 - 在杞县的河南省大蒜及大蒜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强调要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品标准制定 [6]
“顶流”广东:23.5亿车次背后流动的盛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9 18:00
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带动交通与旅游热度 - 第十五届全运会首次由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联合举办,赛事热度席卷粤港澳,激发全民迎全运热潮 [3][6] - “全运会”相关酒店、机票、火车票、景点等综合搜索量在近一周内环比增长近400% [4] - 全运会期间,前往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6%,其中广州增速达28.8%,深圳为18.4% [8] - 作为赛事承接项目最多的城市,广州文旅消费整体增长20%,当地门票预订量同比上升61.6%,酒店民宿订单量增长15.4% [8] 广东交通流量显著增长 - 今年1-10月,广东高速公路车流量累计达23.5亿车次,同比增长4.57%,日均车流量约773.65万车次 [2][7] - 客车流量为18.9亿车次,同比增长5.25%;货车流量为4.6亿车次,同比增长1.91% [7] - 珠江口5条跨江跨海通道车流量共计1.37亿车次,日均车流量44.92万车次,同比增长10.52% [7] - 国庆中秋假期,港珠澳大桥车流量达2.42万车次,同比增长55.97%;深中通道车流量达17.26万车次,同比增长27.03% [7] 广东经济活力与产业实力 - 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十四五”期间连续跨越12万亿、13万亿、14万亿台阶 [10] - 2024年常住人口达1.278亿人,连续18年居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截至今年9月,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2000.19万户,总量全国第一 [10] - 2023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为“广东造”;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 [10] - 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10年来,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772项,全省复制推广237项,在全国集中推广43项 [10] 全运会展示科技创新与消费促进举措 - 全运会开幕前夕,广东展示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包括全球首次由人形机器人独立完成火炬传递、全球首例深海“燃冰”采火等 [10] - 广东发布《“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活动总体方案》,推出“跟着全运游广东”活动,推动“赛、展、节、游”融合,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热量 [8] - 业内预计,随着全运会赛事举办叠加冬季避寒游需求释放,大湾区主要城市今年冬季旅游热度将有较大幅度上升 [8]
能源央企进博会签约已超735亿美元!
中国电力报· 2025-11-09 17:33
进博会能源央企签约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吸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 [1] - 中国能源央企在进博会现场签署一系列采购合同,截至11月7日签约总额已超735亿美元 [1] 石油化工央企签约详情 - 中国石化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合作伙伴签署合约,涉及十大品类产品,采购总额超409亿美元 [2] - 中国石油与全球41家合作伙伴签署43份采购协议,合同总额174.85亿美元,较去年稳中有升 [2] -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石化累计签约超3250亿美元,中国石油累计签约额达1447.85亿美元 [4] 海洋石油与核能央企签约详情 - 中国海油签约额超130亿美元,创公司单届进博会签约额历史新高,产品涵盖原油、天然气、深水油气装备等 [2] - 自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海油累计签约额突破890亿美元 [4] - 中核集团所属企业签署8项采购合同,覆盖核燃料组件零部件、TREX管坯、天然铀等项目 [2] 电力与能源建设央企签约详情 - 中国华能与三菱重工、西门子能源等签署燃气轮机主机设备及长期维护服务、海上升压站预制舱设备等采购意向协议 [3] - 中国大唐与来自德国和日本的6家外商签署协议,合作内容涉及新能源、燃机、绿氢、能源技术等领域 [3] - 国家电投与8家国际知名企业签署合同,签约金额近3亿美元,聚焦核电、火电、煤炭等领域高端设备与材料需求 [3] - 中国能建与日本日立能源、韩国晓星集团等企业签署设备采购协议,现场签约额达18.28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3] 能源央企未来合作方向 - 中国海油强调将深化多边合作构建安全高效油气供应体系,加快打造清洁低碳产业链供应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5] - 中国石油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能源领域双边和多边合作,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大绿色装备、绿色金融等方面合作 [5] - 中国石化表示愿与各方携手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加快数智赋能步伐,拓展绿色低碳合作 [6] - 中核集团提出愿与全球伙伴共建数智创新生态,共筑韧性供应链,共享中国核电市场发展机遇 [6]
锐评|王兴兴的“神预言”靠什么成真?
新浪财经· 2025-11-09 17:25
公司发展历程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2016年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出了公司机器狗的雏形并押注电驱式机器人方案[1] - 公司从研发构想到产品落地经历了尝试多种方向、面临商业化难题和外界质疑的过程[1] - 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超前想象结合长期主义的耐心沉淀[1] 行业人才结构 - 中国科技行业年轻人才占比显著,例如DeepSeek团队90后占比超过75%[3] - 航空航天领域青年占比突出,嫦娥六号任务工程总体青年突击队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70%[3] - 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3]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46次提及科技、61次提及创新、6次提及新质生产力[4] - 中央到地方层面持续加码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扶持和专项基金[3]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4]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4] - 行业从跟跑发展到许多领域并跑甚至领跑,竞争焦点转向原始创新能力和预见未来的眼光[4] - 创新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科学理性、鼓励探索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4]
吴桂英赴深圳招商考察
长沙晚报· 2025-11-09 14:51
招商考察活动概览 -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于11月8日至9日赴深圳开展招商考察,走访重点企业、洽谈项目 [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是以网信事业为核心主业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3] - 自2008年以来在长沙布局企业23家,资产总额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3] - 双方会谈聚焦于共促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共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共助区域协同发展 [3]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是国内企业云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 [5] - 服务的企业与组织超过743万家 [5] - 双方围绕数字生态构建、信创产业发展、纵深推动“智赋万企”等达成系列共识 [5]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是以实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6] - 长沙市人民政府与华润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市城发集团分别与华润置地签署合作协议 [6] - 双方将持续拓展大消费、新能源、大健康、城市建设运营、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6] 合作意向与前景 - 长沙方面希望各企业将长沙作为重要战略布局地,密切“十五五”规划沟通衔接,推动共识项目落地 [7] - 各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坚定在长沙发展信心,巩固前期成果,加大在长投资和项目布局力度 [7]
建信保险资管杨雪梅:发挥保险资金优势,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
券商中国· 2025-11-09 14:21
文章核心观点 - 建信保险资管作为长期耐心资本,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通过多种投资路径加大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投资规模,并采取多项举措平衡风险与收益 [2][3][6] 投资策略与路径 - 公司综合运用股票、未上市股权、债券等多种形式在科技金融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3] - 权益投资采取自上而下配置策略与自下而上个股挖掘相结合,重点投向AI科技创新、新型能源技术及创新药等领域 [3][4] - 固收投资通过参与科创类债券投资支持科技创新,加强企业信用基本面研究并联动母行支持债券发行 [4] - 股权投资主要通过投资股权基金及发行股权投资计划产品形式参与未上市企业投融资,已投项目包括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 [4]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持有科技创新股票资产62.04亿元、科创主体债券61.71亿元、科创股权投资基金51.45亿元,认缴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51.9亿元,合计总投资规模达229亿元 [4] 重点布局领域 - 当前股票持仓主要领域包括海外算力建设、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新型固态电池技术、创新药管线海外合作及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游制造板块 [4] - 未来看好AI应用爆发、国产算力快速增长及医药领域海外授权合作优势,将在这些领域增加投入 [5] - 股权方面将聚焦制造业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领域的成长期、成熟期企业,重点投资方向以新材料为主,兼顾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 [5] 风险收益平衡举措 -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通过与产业专家交流跟踪技术进步,建立产业趋势感知机制 [7] - 优化投资策略,广泛布局于芯片、通信技术、机器人、AI、创新药等泛科技领域以分散风险 [7] - 注重安全边际,在估值相对低时布局,通过前瞻研究和性价比高频对比选择投资时点 [7] - 提升投后管理能力,加强投后跟踪和动态风险监控,注重多元化退出渠道以实现风险收益平衡 [7] 行业挑战与应对 - 科创企业存在创立时间短、专业壁垒高、公开信息少等特点,研究投资门槛较高 [8] - 科技创新企业股票估值波动大,债券市场收益率下行且发行期限拉长,对投资构成挑战 [8] - 股权投资周期长,初期回报低影响当期业绩考核 [8] - 公司依托母行优势扩大联合调研,加强投研成果分享,并完善股权投资考核制度以鼓励长周期投资 [9]
甬兴证券闻明刚:服务“十五五”战略全局 深耕区域特色 锻造精品券商
搜狐财经· 2025-11-09 11:37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甬兴证券是宁波唯一本土综合类券商,成立于2020年,秉持“根植宁波、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战略定位 [1] - 公司业务布局围绕“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以“财富、投行、自营”为三大核心支柱,“资管、研究”为战略双翼 [1] - 展望“十五五”,公司将持续深耕宁波服务实体经济,并计划通过“十年三步走”战略,在未来三到五年力争使核心业务指标进入行业中游 [4] 业务表现与关键指标 - 截至2025年9月,公司累计服务民营企业融资规模超过140亿元,完成各类投行项目19个,涵盖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领域 [2] - 公司已累计服务9家宁波企业在上交所完成IPO、再融资或重大资产重组,在宁波本地拟上市公司辅导家数、公司债主承销规模市占率均位居全市第一 [2] - 富佳股份IPO是公司首单IPO项目,协助企业完成转型后,其收入从10亿元跃升至20亿元,并发展为年产值近30亿元、市值近百亿的全球化公众公司 [2] 专业化与差异化竞争力 - 公司着力构建系统化、一站化、差异化的综合服务体系,推动服务模式从传统保荐承销向“价值创造型”和“全生命周期陪伴型”转变 [3] - 投行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保荐代表人和具备CPA、律师等专业资质的复合型人才组成,深入企业开展“资本体检” [3] - 通过“政府+券商+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公司选派骨干前往区县金融办挂职,担任地方政府的“金融智库”和企业的“保健医生” [4] 创新实践与未来重点 - 2024年,公司担任财务顾问的平安宁波交投杭州湾跨海大桥公募REITs项目成功发行,成为全国首单跨海大桥基础设施REITs [4] - 未来公司将把服务长三角地区科创企业作为重点深耕方向,加快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一流投行服务体系 [5] -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覆盖研究、产品、交易、服务、数据的综合性金融平台 [5]
激发创新活力 凝聚强大动力
广西日报· 2025-11-09 10:04
自治区文联工作重点 - 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组织“桂文艺”宣讲团开展宣讲 [1] - 将学习精神转化为“出精品、出人才”的实践,贯通“做人的工作”与“推动文艺创作”,壮大文艺桂军队伍 [1] - 引导文艺工作者投身文艺与科技融合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共建“中国—东盟AI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1]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工作重点 - 深化“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培育文商体旅融合新场景,打造“活力夜广西”消费品牌以激活夜间消费潜力 [2] - 加强“人工智能+文旅”应用,构建广西文旅大模型和行业语料库,推动“文旅+科技”深度融合 [2] - 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推动中越德天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升级,优化入境游便利化服务 [2] 自治区广电局工作重点 - 发挥广电视听行业特色优势,全方位宣传全会精神,推进精品创作、公共服务、科技创新、视听产业、行业治理和国际传播 [2] - “十五五”期间聚焦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和精品创作工程,推动媒体系统性变革,优化视听内容供给 [2] - 加强视听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能力 [2] 自治区体育局工作重点 - 将全会部署转化为提振体育消费、发展赛事经济的行动,聚焦政策供给、产业融合和“AI+体育”赋能创新 [3] - 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 [3] - 构建“1+3+1+N”广西特色赛事体系,建设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影响力运动项目 [3] - 培育“专精特新”体育企业和“桂字号”体育制造业冠军企业,打造“体育+”、“赛事+”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以“AI+”赋能体育运动 [3]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工作重点 - 增强出版工作责任感,策划通俗易懂的宣传读物,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3] - 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找准高质量发展痛点难点,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化出版新业态 [3] - 在党的建设上强根基,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锻造忠诚可靠的出版人才队伍,着力实现“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