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为碳排放“画像” 开绿证绿电“超市”——广州打造湾区低碳新标杆
新华财经· 2025-05-23 11:56
广州市双碳服务中心和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成立 - 广州市双碳服务中心和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围绕"精准'算碳'、智能'管碳'、高效'易碳'、科学'降碳'、创新'用碳'"五大核心领域深度发力 [1] - "穗碳云"平台推动整合电、气、水、油等全品类用能数据,实现碳排放监测从"模糊估算"到"精准画像"的跨越 [1] - 平台能实时生成动态监测报表,通过智能预警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分析 [1] 穗碳云平台功能 - 设置"能碳看经济"板块,广州供电局已搭建市区两级"电力数据驾驶舱" [1] - 电力看经济、电力看商圈、电力看"12218"现代产业体系功能已全面上线 [1] - 可实现产业、重点行业、规上工业、产业集群及商圈等多维度用电监测 [1] 企业绿色电力解决方案 - 绿电绿证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绿色解决方案超市" [2] - 广州发展集团积极购买绿证绿电,绿证成交价格比市场均价优惠0.17元/张 [2] -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公司关注国内外双碳政策以提升产品出口绿色竞争力 [2] 未来发展规划 - 广州双碳服务中心将依托"穗碳云"平台打造百亿级双碳服务产业集群 [2] - 形成涵盖碳足迹核算、碳金融创新、分布式能源开发等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2] - 战略目标是建设区域统一碳市场并向全国输出"广州经验" [2] 广州供电局支持措施 - 广州供电局将依托双碳服务中心和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支撑政府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监测管理系统 [3] - 辅助支撑碳预算管理工作及碳达峰政策制定与行动部署 [3] - 推进绿色能源开发与消费,加快绿色低碳金融创新体系建设 [3]
蓝帆医疗两家工厂入围淄博市绿色制造单位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08:43
绿色制造认证 - 公司位于淄博的两家工厂成功通过淄博市绿色制造单位认证,这是对其在绿色发展领域所做努力的高度认可 [1] - 2025年淄博市绿色制造单位申报通过率不足30%,全市仅40家企业通过认证 [1] - 通过认证的两家工厂是公司在淄博的重要生产基地,积极引入先进环保设备与工艺,持续优化生产流程 [1] 环保投入与成效 - 公司2024年环保投入超1.8亿元,单克产品碳排放量较2023年降低11%-13% [2] - 公司对PVC车间废气处理装置进行改造,采用轮转罐VOCs净化吸附脱附装置,显著降低废气中VOCs浓度并实现有价值回收物回收 [1] - 在Wind ESG评级中连续两年评为"A"级,医疗保健设备行业排名前10%,环境得分为满分10分 [2]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4.2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82%,已获得全球专利550余项 [3] - 与万华化学合作研发聚氨酯手套项目于2024年10月成功实现产业化,由两家绿色制造认证工厂生产 [3] - 聚氨酯材料具有高密度、高弹性、高隔绝性等优异物理性能,是公司在绿色制造领域的重要实践 [3] 国际化发展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聚焦心血管介入、健康防护、应急救护等核心业务领域 [3] - 依托强大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医疗产品 [3] - 以绿色制造为支点,以创新研发为引擎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变革 [3]
股市必读:恒华科技(300365)5月22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5-23 06:46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22日收盘,恒华科技报收于6.03元,下跌1.15%,换手率1.66%,成交量7.86万手,成交额4764.28万元 [1] - 5月22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72.17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83.89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88.28万元 [1]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在数字经济、双碳、信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等市场机遇下,公司将持续巩固并提升BIM平台软件业务,优化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1] -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智能设计工具升级改造 [1] - 加强各业务体系合作与价值共享,打通部门壁垒,促进资源高效流通,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1] -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入挖掘潜在市场,制定精准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1] 一带一路及国际合作 - 公司作为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服务商,积极服务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业务拓展,与中国交建、中国中铁等优质客户在基建工程数字化方面建立合作 [1] - 承建项目包括肯尼亚蒙内标轨铁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国路桥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国路桥巴基斯坦拉沙卡伊园区信息化等 [1] - 在非洲东部卢旺达设立培训机构,为中资企业培养属地化技能人才,助力非洲"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数字化转型发展 [1]
电池测试/后市场运维/固态电池监测 瑞能股份产品矩阵“升维”
高工锂电· 2025-05-22 18:44
行业峰会信息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利元亨 [2]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智能装备正向技术迭代加速、检测标准动态升级、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三大方向发展 [2] - 锂电技术革新催生钠离子、固态电池等新型技术,叠加800V高压快充普及,倒逼检测标准与智能化水平同步提升 [2] - 行业竞争焦点逐步转向安全、成本、效能协同优化,覆盖制造、应用、回收的全链路智慧检测体系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 - 行业需要建立"技术突破带动标准迭代"的动态机制,避免标准滞后阻碍创新,推动从"无序探索"转向"有序创新" [3] 公司技术解决方案 - 公司构建了覆盖电芯/PACK制造、储能系统及新能源车后市场检测全产业链的测试解决方案 [4] - 在CIBF2025展会上展示了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测试的10余项创新技术与产品 [4] 电芯/PACK制造端 - 公司提供-10V-2500V全系列电池测试设备,支持数码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多场景的高精度充放电测试 [5] - 升级版高频大功率测试设备具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优动态响应特性,有效解决高压电池安全测试难题 [7] - MW级储能集装箱测试系统单箱功率可达5~7MW,解决了规模化测试难题,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7] 后市场测试领域 - 推出符合新国标测试要求的新能源车充电与电气安全检验设备,为维修保养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8][9] - 便携式二三轮电池组检测设备为电池健康评估、梯次利用等后市场运维领域提供安全便捷的检测工具 [11] 生产检测产线 - 以"绿色化、智能化、极致能效"为核心,突破产线极限制造瓶颈 [12] - 固态电池超大压力监测系统可实现0-80t精准加压,控制精度高达±0.4t [12] - 多款锂电池化成分容产线设备可适配圆柱、软包、方壳等多种电池规格,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 [14] 公司业务成果 - 已为全球2000多家客户提供电池测试设备和服务 [15] - 构建了从生产到后市场应用的完整技术链 [15] - 持续驱动"安全、成本、效能"协同优化,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的价值模式 [15]
近14亿!安徽淮南这一5GWh储能项目冲刺投产
鑫椤储能· 2025-05-22 17:31
项目概况 - 安徽世嘉合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h储能系统建设项目研发楼已封顶 项目占地128亩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经济开发区 生产车间同步建设中 [1] - 项目计划于2025年6月投产 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GWh锂电池储能pack 10万套储能PCS 2万台储能柜及(风冷)集装箱的生产规模 [1]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公司为北京道荣能源集团战略核心企业 聚焦锂电池储能前沿产品生产及研发 引入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1] - 深耕新能源技术研发 在储能系统 光伏发电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累计申请专利27项 含4项发明专利和23项实用新型专利 [1] - 获得"全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 "年度储能新锐企业"等行业殊荣 专业资质完备 [1] 战略定位与社会贡献 -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1] - 项目助力淮南能源结构转型 推动"双碳"目标达成 [1]
上期所副总经理张铭:钢铁工业正处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
期货日报网· 2025-05-22 14:52
行业动态 - 钢铁工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 可持续发展空间广阔 [1] - 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新发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明确"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高效化 安全化 特色化"发展方向 [4] - 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 钢铁行业承受市场 环境和转型等多方面压力 [3] 期货市场表现 - 2024年钢铁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量7 76亿手 同比增长2 7% 螺纹钢期货成交量居全球商品衍生品首位 热卷期货成交量位列全球金属类衍生品第三 [2] - 钢铁期货仓单及热卷 不锈钢持仓量创历史新高 [2] - 螺纹钢 热卷非"1/5/10"月份合约流动性明显改善 不锈钢基本实现主力合约逐月轮转 [2] 交易所举措 - 上期所完成螺纹钢 线材新老国标转换工作 新增钢铁期货注册品牌数十个 在华北 华东 中西部地区新增交割仓库10个 扩容16% [2] - 优化调整天津 武汉 江苏等地区升贴水 发布《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业务细则(修订版)》 优化钢材厂库交割制度 降低交割成本 [2] - 建设27家钢铁产融服务基地(产业类22家 产融类5家) 2024年以来钢铁期货产业客户总数逐步增长 [2] 未来规划 - 积极推进线材等品种优化升级 促进已有钢铁期货 期权品种功能发挥 [4] - 加强与上游钢厂及下游船舶 家电 汽车等行业对接 推进新一批厂库设库工作 [4] - 推进钢铁期货国际化进程 不锈钢期货与螺纹钢期权被纳入QFII可交易范围 与多家境外交易所推进钢材期货结算价授权工作 [4] 企业参与情况 - 宝武集团 南京钢铁 沙钢集团等生产企业 中国船舶集团 三一重工等消费企业 以及物产中大 热联集团等贸易企业积极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 [2]
聚焦“双碳”目标 2025IEEE第八届国际电气与能源大会召开
中国经济网· 2025-05-22 13:37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韩毅致辞 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每一次技术跃迁都孕育着新的机遇。5月16-18日,由中国电工技 术学会、IEEE北京分会和湖南大学共同主办的2025IEEE第八届国际电气与能源大会在长沙召开。 据悉,大会聚焦"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围绕电气与能源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展开研讨。本届会议共组织不同主题的32场分论坛、海报展示交流、IEEE PCCC女科学家论坛、中英零 碳论坛等特别专题论坛。来自国内外120余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8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电气工程和能源 科技领域40多个专业方向进行交流。 据介绍,此次大会共征集来自9个国家(地区)的论文700余篇,经过300余名教授、行业专家严格评审, 录用论文591篇。优秀论文作者获得证书。为感谢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对大会作出的突出贡 献,韩毅向帅智康颁发特殊贡献荣誉奖杯。 大会宣布,第九届国际电气与能源大会将于明年5月在天津召开。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帅教授代表第九届国际电气与能源大会承办方介绍了有关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 大会开幕式由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帅智康主持。中国 ...
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挂牌一周年的“破”与“立”
杭州日报· 2025-05-22 11:19
数字化生产转型 - 南方泵业通过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设备自动化和数字化改造,生产自动化、工厂透明化、管理数字化,半成品库存显著缩减,产品出厂一次合格率达100%,交期缩短70% [9] - 南方泵业入选"2024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并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 [9] - 华光新材"年产4000吨新型绿色钎焊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建成投产,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75%,生产周期缩短30% [10] - 余杭经开区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培育省市级"未来工厂"数十家 [11] 智能制造项目进展 - 杭州土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年产7万台全地形车智能制造项目建筑主体结顶 [11] - 瑞银电子先进数智化绿色制造基地项目正式投产 [11] - 杭州优尼克消毒设备有限公司年产2万立方米智能灭菌系统项目基本完工 [11] 招商引资成果 - 余杭经开区2024年外出考察57次,拜访涉外企业99家,引进优质项目51个,总投资额超290亿元 [14] - 2025年一季度集中签约五大生态圈优质项目15个,总投资额达45.15亿元 [14] - 招商聚焦"一智三新"(智能制造、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芯机能(芯片、泛机器人、数字能源)产业赛道 [12] 产业集群发展 - 新装备产业依托南方泵业等链主企业和瑞银电子、优稳自动化等关键支撑企业形成产业链 [13] - 新材料产业形成以华光新材、和顺科技、卡涞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高可靠性产业集群 [13] - 新能源产业聚集杭州比亚迪、吉利晶能微电子等行业头部企业 [13] 企业服务案例 - 宁波海斯曼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余杭经开区"全周期精准服务"表示认可,组建跨部门服务专班,定制"一企一策" [16] - 招商推介会后多家企业明确入驻意向,认可余杭经开区营商环境 [18]
达实智能(002421) - 2025年5月21日达实智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09:34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定位 - 中国智能化市场呈现“大市场、小公司”特征,行业极度分散,多数企业未掌握物联网平台能力 [2] - 达实智能年营收超 30 亿元,位列中国智能化领域头部企业之一 [2] - 全球智能化龙头企业多以平台为核心构建技术壁垒,如江森自控 2024 财年营收约 1608 亿元,阿自倍尔 2025 财年营收 145 亿元 [2] - 达实智能正从“集成商”向“基于 AIoT 物联网平台的智慧空间服务商”转型 [2] 公司技术优势 - 达实智能自 2012 年起布局 AIoT 物联网平台研发与应用,2025 年实现与 AI 大语言模型深度融合 [2] - “AI+IoT”闭环能力是推动智能化场景落地的关键竞争力 [2] 达实大厦碳中和举措 - AI 技术节能:贯彻“能效优先”理念,单位建筑面积年用电量低于 90 度/平方米,优于行业平均约 120 度/平方米 [3] - 自愿减排:购买自愿减排量(CER)抵消剩余碳排放 [3] - 创新碳减排方法学并落地转化:主导开发的方法学在达实大厦中央空调机房应用,2022 年 8 月至 2024 年 8 月碳普惠减排量共计 1008 吨,2025 年 3 月 17 日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挂牌 [3] 公司未来规划 - 继续迭代升级基于“AI+物联网”的节能技术,为多领域用户提供系统能效提升与碳中和解决方案 [3]
积极利用香港资本市场 助力新能源企业做大做强
证券日报· 2025-05-22 00:41
笔者认为,新能源企业需以战略眼光谋划高质量发展,从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供应链整合三大维度 着手,打造全球竞争力。 第一,以技术创新筑牢核心竞争力。企业需持续加码研发,将技术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 电池领域,企业需聚焦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电池技术研发;在光伏领域,则应致 力于提升光电转化效率。在材料、工艺甚至商业模式上构建"护城河",提升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第二,以全球化布局拓展市场边界。企业可通过港股上市推动全球化战略实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 散经营风险,同时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第三,优化产品结构、供应链,并开展并购投资。赴港上市的新能源企业可借力港股,通过广泛合作、 投资等,引领产业协同、整合。这也有利于企业不断巩固自身行业地位。 总之,赴港上市是新能源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而在"双碳"背景下的全球新能源投资热潮中, 谁能率先借力资本市场,尤其是借力于港股这样的全球金融枢纽,谁就有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先 机,更有可能成长为全球新能源巨头。 ■李婷 在"双碳"目标引领与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资本竞逐的"价值高地"。一 时间,新能源企业赴港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