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搜索文档
小米汽车宣布召回超11万辆SU7
证券日报· 2025-09-19 23:45
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汽车备案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涉及车辆11.69万辆 [2]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2] - 通过OTA远程升级方式免费修复 无需更换物理零件 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版本即可 [2] 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 软件升级将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并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提升功能可靠性 [2] - 此次为小米汽车第二次召回 2024年1月曾因智能泊车辅助软件策略问题召回30931辆SU7 [3] - 两次召回均采用OTA技术解决软件缺陷 体现软件定义汽车趋势 [2][3] 行业背景与政策动态 - 工信部于9月17日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3] - 新标准填补我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安全基线空白 为行业准入和质量监督提供依据 [3] - 智能驾驶技术仍存在局限性 极端场景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3] 企业响应与行业影响 - 小米汽车主动召回体现对产品安全高度重视及法规严格遵守 [4] - OTA升级方式可及时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为行业智能驾驶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案例 [4] - 事件促使行业更加关注产品安全性与稳定性 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完善 [4]
均胜电子(600699):机器人+智驾重磅发布 核心产品矩阵驱动第二增长曲线
新浪财经· 2025-09-19 22:25
重大订单与业务拓展 - 公司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的汽车智能化项目定点 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 计划从2027年开始量产[1] - 公司近期新获150亿元国际头部客户订单 持续开拓全球竞争力 助力主业稳步增长上行[3] 机器人产品与技术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电子机器人AI头部总成产品 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 高度集成柔性显示屏 麦克风阵列 深度相机 转动控制等多种功能 基于AI大模型使其具备全域多模态交互体验[1] - 头部总成产品与此前的胸腔及底盘总成 关节 传感器等机器人解决方案 打造更为完善的机器人产品矩阵体系[1] - 公司发布基于英伟达Jetson Thor芯片的全域控制器 AI算力高达2070 TOPS 是上一代Orin的7.5倍 14核高性能计算CPU性能提升3.1倍 整体能效比提升3.5倍 支持百亿级大模型实时推理[2] - 公司发布嵌入式机器人高能量密度电池包与新一代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新一代无线充电系统能让机器人彻底摆脱人工干预 在多种环境下自动充电[2] 战略合作与市场布局 - 公司与瑞士机器人公司RIVR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将为RIVR提供定制化机器人域控制器解决方案和机器人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2] - 公司依托全球灵活的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能力 赋能RIVR在北美 欧洲及亚太地区的业务拓展 助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2] - 公司围绕机器人"大小脑"及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攻关 定制化开发 测试验证 构建"部件-本体-场景-模型"的闭环迭代 推动机器人工业场景应用落地[3] - 公司有望斩获智元 银河通用 T客户等多客户重要订单 持续深化海内外重要万亿增量市场[3]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631.3亿元/674.7亿元/719.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3.0%/6.9%/6.6%[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18.3亿元/21.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57.6%/20.9%/16.4%[3]
药捷安康,继续大跌
中国基金报· 2025-09-19 20:59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收平于26545.10点 大市成交额3768亿港元 南向资金净买入98.38亿港元 [2] - 恒生科技指数涨0.37%至6294.42点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0.17%至9472.35点 [2][3]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跌1.78%至17131.93点 年内累计涨幅达98.72% [3] 药捷安康股价异动 - 单日大跌18.18%至149.90港元/股 成交额6.35亿港元 总市值595亿港元 [5] - 较发行价13.15港元累计涨幅超10倍 期间最高涨幅逾50倍 [5] - 流通股仅549万股 占总股本3.97亿股比例极低 可交易筹码有限 [7] - 9月被纳入恒生创新药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及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7] 商汤科技评级上调 - 股价逆市上涨4.58% 汇丰上调目标价82.4%至3.1港元/股 [8][9] - 过去一个月上涨约50% 其中20%受益于"1+X"战略转型 30%因AI市场情绪改善 [11] - 生成式AI增长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推动业绩改善 [11] 美团业务创新 - 股价上涨0.76% 试点"热菜现制现炒"信息栏功能 [12][14][15] - 新功能旨在满足消费者知情权 帮助现制现炒商家展示后厨动态 [15] 智能驾驶板块走强 - 鸿腾精密大涨21.44% 黑芝麻智能涨1.2% 零跑汽车涨2.44% [17] - 哈啰Robotaxi业务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 目标两年内实现规模化 [19] - 华泰证券指出自动驾驶正迈向规模化落地关键拐点 呈现"场景为王"特征 [19] 宁德时代估值修复 - 股价上涨2.08%至515.5港元/股 摩根大通称其为"全球最便宜的电池股" [22][23] - 未来12个月预期市盈率约22倍 在纯电池制造商中处于较低位置 [23] - 机构认为股价未完全反映增长潜力 H股评级被上调至高配 [23]
全新深蓝S07上市:全系标配华为乾崑ADS SE
北京商报· 2025-09-19 20:29
产品发布 - 全新深蓝S07正式上市 共推出5款配置车型 价格区间为15.69万-17.39万元[1] - 采用环抱式悬浮中控台设计 配备15.6英寸2.5K高清中控屏幕和HUD抬头显示[1] - 全系标配高通骁龙8295P座舱芯片[1] 智能驾驶系统 - 搭载华为乾崑ADS SE系统 端到端时延降低50%[1] - 通行效率提升20% 拥有智能变道 智能避障 智能过弯 智能车速调节等功能[1] 动力系统配置 - 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模式[1] - 纯电版本电机最大功率258马力 CLTC续航里程550公里[1] - 增程版搭载新蓝鲸增程专用发动机 热效率44.39%[1] - 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230公里和300公里[1]
因智能驾驶缺陷致碰撞风险增加 小米SU7召回12万辆标准版车型
经济观察报· 2025-09-19 20:08
小米汽车召回事件分析 - 小米汽车针对SU7标准版发起两次大规模召回 累计涉及车辆近15万辆 达到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近一半[1][2] - 首次因智能驾驶功能缺陷召回涉及11.7万辆 生产日期为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2] - 前次召回因软件策略问题影响智能泊车功能 涉及3万多辆 生产日期为2024年2月6日至11月26日[2] 召回技术细节 - 本次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2] - 标准版采用纯视觉融合毫米波雷达方案 未配备激光雷达 仅支持高速自动驾驶辅助[3] - 标准版算力为254TOPS 仅为Pro版和Max版的一半[3] - 解决方案为通过OTA技术免费升级软件[4] 销售表现与产品定位 - 2024年累计交付量达13.5万辆 超出13万辆年度目标 完成率103.85%[4] - 2024年上半年总销量约15万辆[4] - SU7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上市后销量击败特斯拉Model 3成为最畅销纯电轿跑车型[2] - 标准版价格为21.59万元 为在售三版本中最低价版本[3] 历史质量事件 - 2023年11月发生自动泊车功能故障引发集体投诉 原因为云端服务偶发故障导致软件授时同步异常[3] - 2024年3月SU7标准版在高速发生事故导致车辆自燃 造成三人身亡 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3] 公司发展动态 - 第二款车型小米YU7于2024年7月上市 官方宣称订单火爆[4] - 公司有信心完成2024年35万辆交付目标 且下半年有望实现单季盈利[4]
药捷安康,继续大跌
中国基金报· 2025-09-19 19:24
药捷安康-B股价表现 - 9月19日股价大跌18.18%至149.90港元/股 成交额6.35亿港元 总市值595亿港元 [4] - 上市不足三个月累计涨幅超10倍 发行价13.15港元/股 期间涨幅一度超过50倍 [4] - 上市时总市值约52亿港元 总股本3.97亿股 实际流通股仅549万股 [6] 港股主要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平报26545.10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37%至6294.42点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0.17%至9472.35点 [2]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跌1.78%至17131.93点 年初至今涨幅达98.72% [3] - 全日大市成交额3768亿港元 南向资金净买入98.38亿港元 [2] 商汤-W股价及机构观点 - 9月19日逆市上涨4.58% 过去一个月累计上涨约50% [6][11] - 汇丰上调目标价82.4%至3.1港元/股 维持持有评级 [6] - 股价上涨受惠于"1+X"战略转型(贡献20%)和AI市场情绪改善(贡献30%) [11] 智能驾驶板块动态 - 鸿腾精密大涨21.44% 黑芝麻智能涨1.2% 零跑汽车涨2.44% [10] - 哈啰Robotaxi业务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 目标两年内实现规模化 [13] - 华泰证券指出自动驾驶正迈向规模化落地关键拐点 [13] 美团业务更新 - 股价上涨0.76% [7] - 试点餐饮商家"热菜现制现炒"信息栏 满足消费者知情权需求 [9] 宁德时代估值表现 - H股上涨2.08%至515.5港元/股 [14] - 未来12个月预期市盈率约22倍 被摩根大通称为"全球最便宜的电池股" [16] - 机构认为股价未完全反映增长潜力 H股评级上调至高配 [16]
伯特利(603596):制动为基品类扩张,海外提供重要增量
财通证券· 2025-09-19 19:0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7] 核心观点 - 深耕制动领域二十余年 智能电控业务快速放量 2020-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达56% 高于机械制动的21% [7] - 以制动为基石进行品类扩张 已完成转向和悬架研发 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打造一体式底盘系统 [7] - 海外客户和产品种类持续拓展 配套产能逐渐完善 墨西哥一期项目2023年投产 二期产品种类更丰富 [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8.2亿元、160.4亿元、193.9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17.2亿元、21.1亿元 [7] 公司概况与业务结构 - 2004年成立 主营业务包括机械制动、智能电控和机械转向三类产品 [7][15] - 2025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28.02亿元 用于智能电控和轻量化业务产线建设 [7][15] - 实控人袁永彬技术背景深厚 曾在天合汽车集团和奇瑞研究院任职 [1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1.64亿元 同比增长30% 归母净利润5.22亿元 [7][18] 财务表现与业务占比 - 2020-2024年营收从30.42亿元增至99.37亿元 复合增速34% [18] - 智能电控收入占比从2020年27%提升至2024年47% 机械制动占比从72%降至46% [18] - 2024年机械制动毛利率18.57% 智能电控毛利率19.98% 机械转向毛利率11.71% [21] - 研发费率从2021年6.85%降至2025年上半年5.54% [2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2019年发布第一代线控制动WCBS 现已迭代至1.5版本和2.0版本 EMB方案准备量产 [27] - 2022年收购万达转向布局转向业务 形成EPS、转向管柱等产品 [29] - 2024年设立悬架科技公司 完成空气悬架B样开发验证 [31] - 提供三种ADAS方案:1V高性价比方案、2R/4R1V巡航辅助方案、4R1V+高精定位方案 [33] 国际化进展 - 早期为通用汽车配套铸铝转向节 现已拓展至Stellantis、沃尔沃、福特等国际客户 [36][37] - 出海产品从轻量化零部件拓展至EPB、线控制动等电控制动产品 [39] - 墨西哥一期400万件铸铝转向节项目2023年三季度投产 [40] - 2025年获得两家欧洲车企订单 生命周期预计总收入20.3亿元人民币 [40]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0%、25.2%、20.8% [6][4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6.7%、21.9%、22.4% [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2.33元、2.84元、3.47元 [6]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22.7倍、18.6倍、15.2倍 [6] 估值比较 - 可比公司选择德赛西威、科博达及拓普集团 [44] - 可比公司2025-2027年PE平均值分别为34.6倍、27.4倍、22.2倍 [44] - 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025年PE为22.7倍 vs 可比公司平均34.6倍 [44][46]
华锋股份(002806) - 002806华锋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18:32
产能与投资布局 - 新疆投资2.1亿人民币扩大高压化成箔产能 [2] - 优化产品结构并把握高压化成箔需求增长机遇 [2] 技术研发进展 - 15μm以下铝箔刻蚀技术处于研发阶段(对标全球领先水平) [2] - 4μm超薄铜箔涂碳技术处于研发阶段 [2] - 飞行器用100kw级别电机控制器完成A轮样机试制,处于系统匹配测试阶段 [2] - 高功率密度SiC电机控制器已在重型卡车、矿车领域应用 [2] - 与船舶公司开展技术交流,推进产品适应性开发 [2] 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与百度合作非道路场景高端全矢量线控底盘技术,目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 [3] - 船舶领域产品尚未进入船级社认证阶段 [2]
德赛西威:川行致远S6系列低速无人车已发布并获订单
巨潮资讯· 2025-09-19 18:01
产品发布与订单情况 - 公司旗下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低速无人车已发布并受到广泛关注 同时获得相关客户订单 [2] - S6飞翼款和S6侧拉门款低速无人车于9月2日在上海首次公开亮相 [2] 技术规格与行业突破 - 将整车车规级设计开发体系和生产制造体系首次引入低速无人车行业 [2] - S6系列采用自研车规级"远行"电池 满足2025年M1类乘用车和N1类商用车电池标准GB38031-2025要求 [2] - 电池采用A级电芯 电芯70% SOH状态下具有4000次循环寿命 [2] - 将产品质保标准提高到6年或30万公里 [2] 公司战略与技术积累 - 依托汽车电子领域沉淀的核心技术与体系化能力开展机器人领域探索 [2] - 基于智能驾驶域控产品 传感器和算法等方向的发展积累持续进行研究 [2]
L2级辅助驾驶将迎来国家标准,国内智能驾驶相关企业超7千家
齐鲁晚报· 2025-09-19 18:00
据新华社,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将为系统应用确立"安全标尺"。工业和信 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填补了我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安全基线空白。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为775.99万辆,同比增长21.31%,渗透率为62.58%。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成 为市场新车型的亮点和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车型基本都属于L2级范畴,即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只能承担一些基本的驾驶操作任 务,例如控制车速、车道保持等,所谓的"智驾"并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驾驶员依旧是最终的责任主体。 数据说明: 1.统计范围: 仅统计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品牌产 2.统计时间:2025/9/18 3.数据来源:企查查 (企查查)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国内智能驾驶相关企业现存量达7371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43.97%。从国标行业来看,超4成相关企业归属于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次为制造业,占比达23.55%。从成立年限来看,超8成相关企业成立超5年,其中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