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企业年金投管人榜单出炉 国泰基金近三年含权组合业绩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6-19 15:15
企业年金市场概况 - 截至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 73万亿元 [1] - 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7 46% [1] - 2007-2024年企业年金年平均收益率6 17% 仅3个年度负收益且最低仅-1 83% [2] 政策导向变化 - 人社部首次采用"近三年累计收益率"替代传统当年口径考核指标 [1] - 证监会明确要求对养老金 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1] - 监管层强调长周期考核能熨平短期波动 是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制度突破 [2] 国泰基金业绩表现 - 单一计划含权类组合近三年收益率11 86% 位列22家投管人第一 [1] - 单一计划固收类组合收益率12 02% 全市场第五 [1] - 集合计划含权类组合收益率11 13% 全市场第一 固收类11 48%位列第三 [1] - 唯一在四类组合产品近三年收益率均突破10%的管理机构 [1] 行业发展趋势 - 企业年金是近年来管理规模增长最快的专业机构投资资金 [2] - 投资业绩稳定性突出 波动水平显著低于市场同期表现 [2] - 人社部明确将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 更加注重基金中长期收益 [2]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6-18 17:47
资本市场发展策略 - 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构建内生稳定机制 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预判 支持上市公司使用货币政策工具 强化监管和预期管理 提振市场信心 [1] - 深化科创板改革 提升包容性和适应性 推动制度改革 健全科技型企业识别机制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集聚 [1] 并购重组与资金引入 - 落实"并购六条" 发挥资本市场主渠道作用 打通并购市场堵点 提高重组审核时效 推动优质未盈利资产收购和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 [2]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构建长线长投生态 引入长期资金 丰富ETF产品布局 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和绿色债券市场建设 健全股票期权产品体系 [2]
证监会重磅发声!科创板改革“1+6”政策到来,释放何信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16:30
深化科创板改革 - 证监会推出"1+6"政策措施,聚焦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2] - "1"指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研发投入高、商业前景广阔的科创企业 [2] - "6"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增资扩股、完善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标准、增加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2] - 政策有利于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推动市场化改革深度,提振投资者信心 [3] 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投资 - 证监会将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4] - 中长期资金入市可优化市场结构,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重塑资本市场生态,实现长期价值投资 [4] - "耐心资本"对支撑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至关重要,尤其针对高投入、长周期的"卡脖子"技术领域 [5] 股债联动与金融创新 - 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科创债并优化发行交易制度,推出科创债ETF,发展可交换债/可转债等产品 [6] - 批复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和REITs融资 [6] - 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优化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和"反向挂钩"机制 [6] 并购重组与股权激励 - 推动重组简易审核程序落实,研究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程序,提升便利性和灵活度 [7] - 实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 [7]
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元 人社部首次公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
证券日报网· 2025-06-16 15:19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与收益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8% [1][2] - 投资资产净值3.70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46% [1][2] - 固定收益类资产金额5293.04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54% [2] - 含权益类资产金额3.17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06% [2] 政策调整与长期考核 - 人社部首次公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计算方法为时间加权法,区间为2022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2] - 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1] - 政策推动养老金管理从"短期考核"向"长期价值"转型,强化长期投资逻辑 [3] - 社保基金将建立五年以上考核机制,年金基金建立三年以上考核机制 [6] 长期投资影响 - 长周期考核可减少年金基金短期业绩压力,提升收益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1] - 对资本市场可降低短期交易波动,增强市场稳定性 [1] - 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色产业等长期增长领域,支持实体经济 [1] - 推动价值投资理念,促进资本市场从"投机"向"投资"转型 [1] 年金基金现状 - 全国16.82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290.81万人 [2] - 年金基金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具有明显长期资金属性 [4] - 制约年金基金扩大A股投资规模的"堵点"包括短期考核问题、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覆盖面有限 [4] 政策推进 - 监管部门持续推动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去年9月已印发相关指导意见 [4] - 《实施方案》提出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5] - 人社部表示将在确保基金安全前提下,更加注重中长期收益,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 [5]
证券ETF(512880)上一交易日净流入超7000万元,市场回暖与政策利好提振板块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6-16 13:50
行业表现与业绩 - 非银金融行业在"924"政策后表现活跃,2024年38家可比上市券商实现调整后营收4151亿元,归母净利润14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16% [1] - 2025年一季度业绩进一步改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4%和81%,主要由经纪和自营业务驱动 [1] - 证券行业整体市净率1.27倍,处于过去十年26%分位数,估值仍具优势 [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功能等举措持续为行业带来中长期利好 [1] 证券ETF与指数 - 证券ETF(代码:512880)跟踪的是证券公司指数(代码:399975),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指数从A股市场中选取业务涉及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自营交易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全面反映证券公司行业的整体表现 [1] - 指数成分股覆盖证券行业全产业链,具有突出的市场代表性和行业特征 [1] 投资产品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012363)和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A(012362) [1]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首次公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引导委托人注重长期收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2:50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基金总规模达3.73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约0.62万亿元 [1] - 一季度投资资产净值超3.7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46% [2] 投资收益率披露调整 - 投资收益率参考指标从一年期改为三年期是此次数据披露的重要调整 [3] - 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计算区间为2022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2]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背景 - 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推动长周期考核 [3] - 证监会提出公募基金、年金基金等需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3] - 中长期资金具有规模大、增速快、久期长等特征但此前受季度考核限制难以流入权益市场 [3] 长周期考核的影响 - 按近三年累计收益率公布业绩体现"长钱长投"精神鼓励年金管理机构注重长期收益 [4] - 长周期考核有助于管理机构回归投资本源加强资产配置能力建设 [4] - 权益资产在长期配置中性价比提升将增加股票市场长期资金供给优化投资者结构 [4] 企业年金基金收益构成 - 固收类产品总规模5293.04亿元占比14.3%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54% [5] - 含权益类产品总规模31711.58亿元占比85.7%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06% [5] - 单一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规模3312.44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8%为最高细分品类 [5] - 2022-2024年单年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83%、1.21%、4.77% [5]
积极配置非银板块优质红马,持续关注业绩高弹性个股
长江证券· 2025-06-15 23: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财政部出台通知,预计部分险企在新旧准则切换中对OCI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提升,叠加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推进,持续推荐优质红利类个股 [4] - 从盈利和分红稳定性维度,持续推荐江苏金租、中国平安和中国财险 [4] - 综合业绩弹性及估值分位,推荐新华保险、中国人寿、香港交易所、中信证券、东方财富、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 [4] 核心数据跟踪 - 本周非银金融指数1.2%,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1.4%,行业排名6/31;年初至今非银金融指数 -4.2%,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 -2.4%,行业排名25/31 [5] - 市场热度回升,两市日均成交额13716.78亿元,环比 +13.47%,日均换手率1.72%,环比 +20.85BP;杠杆资金规模回升,两融余额1.82万亿元,环比 +0.53%;股指债指均上涨,本周万得全A下跌0.27%,中债总全价指数上涨0.1%;长端利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 -1.07BP至1.6440% [5] 指数与板块表现 - 截至6月13日,沪深300指数下跌0.3%,中小板指下跌0.6%,创业板指上涨0.2%;非银板块整体上涨,证券板块涨0.9%,保险板块涨2.1%,多元金融板块涨0.2% [19] 保险周度数据跟踪 行业概况 - 2025年4月累计保费收入25954亿元,同比 +2.25%,产险收入6486亿元,同比 +5.19%,人身险收入19469亿元,同比 +1.31% [22] - 截至2025年3月末,行业资金运用规模34.93万亿,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和其他类资产分别占比8.51%、48.58%、12.79%、30.11%,较2024年末分别 -0.23、+0.70、+0.44、-0.91pct [25] - 2025年4月,保险公司总资产38.12万亿元,环比 +0.73%,寿险公司总资产33.40万亿元,环比 +1.01%,占比 +0.24BP至87.61%,产险公司总资产3.07万亿元,环比 -0.53%,占比 -0.10BP至8.04%;4月行业净资产规模3.59万亿元,环比 +1.97% [28] 上市险企保费 - 2024年12月,国寿、新华、太保、平安、人保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 +1.86%(前值 +4.19%)、+19.13%(前值 +10.54%)、+5.91%(前值 +0.95%)、 -0.92%(前值 +4.19%)、 -5.99%(前值 +8.34%) [29] 国债收益率与期限利差 - 截至6月13日,5年期债券收益率变动幅度在 -5.74BP到 +1.25BP之间,公司债下跌幅度最大为5.74BP [34] - 截至6月13日,各债券5年期信用利差变动幅度在 -5.62BP到 +1.37BP之间,公司债下跌幅度最大为5.62BP;各债券5年期期限利差变动幅度在 -2.61BP到 +1.70BP之间,公司债下跌幅度最大为2.61BP [34] 券商周度数据跟踪 经纪业务 - 截至6月13日,两市日均成交额13716.78亿元,环比 +13.47%,日均换手率1.72%,环比 +20.85BP;2024年两市周度日均成交额和换手率均值分别为10846.61亿元、1.53%,本周日均成交额高于2024年中枢、换手率低于2024年中枢;佣金费率企稳,行业经纪业务盈利逐步向上修复 [40] 投资业务 - 截至6月13日一周内,沪深300指数下跌0.25%,创业板指数上涨0.22%;中债企业债总全价指数环比上涨0.03%;券商投资资产中,权益类占比10%-30%,债券类占比70%-90%,2024年券商自营收益需关注股债市场变动 [45] 信用业务 - 截至6月12日,两融余额1.82万亿元,环比 +0.53%;截至6月13日,股票质押股数3118亿股,质押市值2.67万亿元;2024年日均两融余额1.56万亿元,本周两融余额高于2024年日均余额;预计2025年股票质押规模收缩,但收入表现优于规模表现 [47] 投行业务 - 2025年5月,股权融资规模167.95亿元,环比 -32.2%,其中IPO融资规模34.56亿元;债券融资规模7.27万亿元,环比 -7.3%;2024年月度股权、债券承销平均规模分别为200.34亿元、6.66万亿元,5月股权融资规模低于2024年均值、债券融资规模高于2024年均值;后期股票承销规模或增加,债券承销关注利率变动 [49][51] 资管业务 - 2025年5月,券商集合资管发行份额33.54亿份,环比 +10.4%,高于2024年均值;资管新规后行业规模收缩,预计进入恢复性发展阶段 [53] - 2025年5月,新发基金规模590.68亿份,环比 -34.4%,低于2024年均值;需关注新发基金市场情况 [53] 衍生品业务 - 2025年5月,期货市场成交金额47.46万亿元,环比 -21.69%,商品期货37.59万亿元,环比 -24.36%,占比79.20%,金融期货成交金额9.87万亿元,环比 -9.52%,占比20.80%,三大股指期货成交金额4.49万亿元,环比 -25.99%,低于2024年均值 [57] - 2025年5月,场内期权成交3848万张,环比 -17.8%,上证50ETF期权、上交所沪深300ETF期权、深交所沪深300ETF期权、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成交量分别为1889、1606、218、136万张,低于2024年均值 [57] 行业及公司重点关注 行业要闻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 [60] - 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通知》,明确新准则实施安排等 [61] -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加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 [63] - 证监会就《期货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扣分标准,优化加分标准,简化评价流程 [64] 公司公告 - 中国银河发行30亿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1.67%,期限92天 [65] - 国信证券以2024年末总股本96.12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3.50元(含税),共派送现金红利33.64亿元 [66] - 财达证券股东国控运营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3%的股份 [67] - 国信证券拟发行A股股份购买万和证券96.08%的股份 [68] - 红塔证券董事会同意景峰担任公司董事长 [69] - 浙商证券发行15亿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1.68%,期限365天 [73] - 西部证券以44.63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0元(含税),拟分配现金红利3.12亿元(含税) [74] - 中泰证券首次回购股份100.01万股,占总股本0.01%,支付总金额620.06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75]
险资再出手!认购150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6-12 22:31
新华保险认购私募基金 - 公司拟出资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认购由国丰兴华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份额 [1][2] - 该基金为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三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号,成立规模为225亿元,公司与中国人寿各出资112.5亿元 [5] - 基金存续期限为10年,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5] - 标的公司需具备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等特点 [5] - 闲置资金可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国债逆回购等现金管理类投资品种 [5] 基金背景与管理 - 国丰兴华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琳 [6] - 国丰兴华由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各持股50% [6] - 2024年年初,公司与中国人寿共同出资500亿元成立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6] - 该基金于2024年3月正式启动投资,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6] 公司战略与政策响应 - 此次投资旨在响应国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贯彻长期投资理念 [5] - 目标为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升长期投资回报,实现资金保值增值 [5] - 公司表示投资事项符合国家政策及未来整体战略发展方向 [9] - 公司将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理念,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高能级战略资本优势 [9] 其他相关投资 - 2024年4月29日,公司公告拟出资不超过100亿元认购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份额 [6][7] - 该基金成立规模为200亿元,公司出资100亿元 [7]
中国保险业协会:截至5月末 险资举牌次数已接近去年全年
快讯· 2025-06-11 11:36
中国保险业协会:截至5月末 险资举牌次数已接近去年全年 订阅A股市场资讯 +订阅 金十数据6月11日讯,根据保险业协会公告统计,截至5月末,7家保险公司共实施15次举牌,接近2024 年全年举牌数量;其中,银行、公用事业等是重点投资方向。专家表示,举牌的原因,通常是投资者看 好该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此外,也会出于战略投资考虑,比如,希望与被举牌公司达成业务合作、资 源整合等目标。同时,此次险资频频举牌,与国家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密不可分。专家表示,在 一系列积极政策推动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险资举牌仍将持续。 (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