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果断停止重组是尊重实际的务实表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2 10:07
央企重组动态 - 东风与长安筹划重组引发行业震动但最终停止 东风公司暂不涉及资产和业务重组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汽车业务分立的独立央企 [1] - 停止重组是尊重实际情况的务实决策 彰显国家部门立足长远、审慎管理的智慧 [1] 东风汽车发展现状 - 2024年新能源品牌销量达86万辆 同比增长64.4% 2025年1-5月累计销量29.9万辆 同比激增118.1% [1] - 岚图、猛士科技品牌分别在豪华电动和高端越野电动市场站稳脚跟 [1] - 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技术 通过与科技企业合作强化市场竞争力 [1] 长安汽车发展现状 - 2024年总销量268.4万辆 同比增长5.1% 创7年新高 其中新能源销量73.5万辆 同比增长52.8% [2] - 2025年1-5月新能源累计销量35.09万辆 同比增长46.89% 5月单月销量9.48万辆 同比增70% [2] - 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新能源品牌形成差异化市场覆盖 持续突破电池技术和电驱系统研发 [2] - 智能化领域重点投入 迭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座舱体验优化 [2] 停止重组原因分析 - 双方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重组可能冲击研发节奏和市场拓展 [3] - 品牌定位存在重叠(如岚图与阿维塔) 强行整合或导致竞争力削弱 [3] - 地域文化差异显著 强推整合可能引发区域博弈和人事震荡 [3] - 行业处于新能源与智能化变革关键期 需保持快速响应能力 [3] 重组终止后的影响 - 长安控股股东变更后决策链路缩短 资源调配更高效 [4] - 东风保持战略稳定性 可自主决策创新 [4] - 未来仍存在技术联合研发(如动力电池)和海外市场协同开拓的合作空间 [4] 行业发展趋势 - 专业化整合符合国资委"聚焦主责主业"政策导向 [3] - 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窗口期需苦练内功 提升技术产品服务能力 [5]
估值与盈利周观察:6月第1期:微盘、成长领涨
太平洋证券· 2025-06-09 23:26
2025 年 06 月 09 日 投资策略 估值与盈利周观察——6 月第 1 期:微盘、成长领涨 市场估值普涨,微盘、成长领涨。上周宽基指数估值普涨,微盘股表 现最优,红利表现最弱。从 PE、PB 偏离度的角度看,食品饮料、农林牧 渔、公用事业等行业估值较为便宜。向前看,本周市场 ERP 小幅下降,处 于一倍标准差附近。 市场表现:微盘股、成长、创业板指表现最好;红利、稳定、消费表 现最弱。 太 平 洋 证 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行业表现:有色金属、通信、电子涨幅前三,家用电器、食品饮料、 交通运输表现最弱。 相对估值:创业板指/沪深 300 相对 PE 上升,创业板值/沪深 300 相 对 PB 上升。 全 A ERP:ERP 较前一周小幅下降,处于一倍标准差附近。 指数 PEG & PB-ROE: 红利 PEG 值最小,科创 50 风格 PB-ROE 值最小。 大类行业估值:原材料、设备制造、工业服务、交通运输、消费、科 技历史估值皆处于 50%以下,金融地产估值高于 50%历史分位。 一级行业估值:各行业估值分化,非银金融、有色金属、通信、电子、 农林牧渔、家电估值处于近一 ...
长安东风重组变局:长安汽车升格独立央企 重组暂停
犀牛财经· 2025-06-09 16:20
央企汽车板块重组进展 - 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发布公告,央企汽车板块重组出现新进展,涉及三大军工央企,总资产超万亿元 [2] -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4] - 分立后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但实际控制人未变,生产经营不受重大影响 [4] - 东风集团股份公告显示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 [4] 重组背景与政策推动 - 央企汽车整合可追溯至2017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 [4] - 2024年3月国资委主任点名一汽、东风、长安,要求加速新能源转型并实施单独考核 [4] - 2025年3月政策明确将对整车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目标打造世界级汽车集团 [4] 技术整合与创新模式 - 新组建的汽车央企将投资建设固态电池超级产线,联合宁德时代、华为共建智能网联创新中心,目标实现L4级自动驾驶系统全系标配 [4] - 重组采取"中央大脑+地方四肢"模式,保留武汉、重庆制造基地,预计每年减少资源错配约210亿元 [5] 重组意义与未来方向 - 长安汽车完成央企身份升格,东风公司暂缓资产重组步伐,但顶层设计对重组决心大,未来可能继续推进 [6] - 长安与东风在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领域存在业务重叠,重组可消除内耗,实现国有资本效率最大化 [6] - 央企汽车整合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意义重大 [6]
多家外资机构唱多中国资产;亚朵回应 “枕套事件” |南财早新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07:35
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及资产的看法 - 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股指目标点位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的增持立场 主要基于人民币汇率走强和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向好 [2] - 机构看好中国资产的三大理由:企业盈利前景改善 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中长期吸引力增强 [2] 宏观经济数据与政策 - 1-4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营业收入达25.8万亿元 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因技术升级带动需求显著增长 [3] - 全国27省份延长婚假 山西甘肃最长可达30天 [3] - 618促销期间多地家电国补政策暂停或限量 商务部数据显示以旧换新销售额超1万亿元 [3] - 广州市完成2025年首批配售型保障房摇号 涉及2429户家庭 [3] 金融市场动态 - 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推动两地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 部分服务预计年中推出 [4] - 央企市值管理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国资委多次部署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4] -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持续 5月港交所新股募资561亿港币创2021年3月以来单月新高 [4] - 今年新股打新人数达1200万 首日平均涨幅超200%且零破发 [4] - 中信证券认为港股牛市延续 核心互联网公司估值处于中上水平 调整是增仓良机 [5] 上市公司动态 - 亚朵集团回应"枕套事件" 系供应商分拣错发 涉事门店停业整改 [6]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股票停牌 [6] - 若羽臣股东朗姿股份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7] - 联化科技澄清未收到氯虫苯甲酰胺产品需求增加通知 [8] - 五粮液透露已推出39度白酒等年轻化产品 将加快新品开发 [8] 国际事件 - 美国国务院恢复为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办理签证 推翻此前拒签指令 [9] - 特朗普称洛杉矶遭非法移民"入侵" 要求多部门联合行动 [9] 行业深度观察 - 潮玩品牌Labubu因高溢价被称为"塑料茅台" 商业价值引发关注 [10] - 机器人行业竞争转向场景应用 下半年重点突破实际落地 [10]
中国首次明确建立央企三级规划体系 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09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国务院国资委首次以制度形式建立国资央企三级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编制、执行、评估、调整、评价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1] - 《办法》共6章39条,强调加强顶层设计、规范程序、强化执行、统筹联动,构建全流程、能监测、可评估的规划管理体系 [1] - 该制度是推动中央企业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顶层安排 [1] 中央企业经济表现 - 2024年中央企业资产规模突破90万亿元,同比增长5.9% [2] - 实现增加值10.6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上交税费2.6万亿元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人均81.2万元,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万亿元(2024年为1.1万亿元) [2] - 固定资产投资5.3万亿元(含房地产),同比增长3.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2] 规划体系升级方向 - 建立"中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规划+企业规划"三级体系,重点推动国有资本向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 - 强化产业导向,突出闭环管理和刚性约束,将规划与投资监管、财务预算、考核分配等挂钩 [3][4] - 对规划执行偏差、进度滞后等问题将启动责任追究机制 [4] 规划管理机制细节 - 中央企业是规划的制定、执行和责任主体,需建立发展规划引领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体系 [5] - 国务院国资委统筹三级规划编制,企业需遵循前期研究、专家论证、内部决策等程序 [5] - 发展规划重点指标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范围 [5] 规划执行与监督 - 企业需分解规划目标为年度工作计划,并与投资、预算、考核机制衔接 [6] - 国务院国资委将开展规划执行综合评价,结果影响董事会评价、领导班子考核及管理授权 [6] - 对偏离规划方向盲目投资等行为,将视情节采取考核扣分等措施 [6]
国资央企三级规划体系确立,更加突出产业导向
第一财经· 2025-06-08 16:57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国务院国资委首次以制度形式明确建立国资央企三级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编制、执行、评估、调整、评价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1] - 《办法》强调强化发展规划引领作用,突出产业导向,引导中央企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 - 发展规划是中央企业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发展作出的方向性、全局性部署,突出对产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整体性安排 [1] 三级规划体系 - 建立"中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规划+企业规划"的三级规划体系,将产业优化调整作为重点内容 [3] -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 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 完善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两个层面的规划编制、执行、评估、调整、评价等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实现规划全链条、全过程、全级次监管 [3] - 编制阶段"一企一策"审核企业规划,指导企业贯通承接国家、行业及国资央企规划指标和重点任务 [3] - 执行阶段构建"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推进机制,将规划目标任务按年度细化分解和推动落实 [3] 刚性约束机制 - 加强制度执行硬约束,将发展规划作为中央企业投资监管、财务预算、资本经营预算、专业化整合、考核分配、监督追责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4] - 对规划执行中发现的发展方向出现明显偏差、执行进度严重滞后、发展质量低下等问题线索,将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责任追究 [4] 历史背景与意义 - 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 第10号),为规范中央企业规划编制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2] - 《办法》是加强出资人监管的有力抓手,是推动中央企业强化规划引领、推动规划落地的顶层制度安排 [2] - 通过三级规划体系,国资央企能够更加精准地配置资源,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在总体战略框架下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2] 下一步工作 - 国资委将结合"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各项工作,抓好《办法》出台后续组织实施工作 [4] - 健全完善发展规划闭环管理制度体系,指导中央企业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健全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制度,科学编制规划,推动规划落实落地 [4]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密集发声,多措并举加强市值管理
第一财经· 2025-06-08 10:45
央企市值管理政策落地 - 央企市值管理从政策倡导转向实质性落地,考核机制细化和配套政策完善将推动估值重塑与市场信心提振[1] - 国务院国资委多次部署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市值管理以传递信心和稳定预期[1] - 多家央企密集举办业绩说明会和投资者交流活动,提出提升分红比例、做优主业、加强创新等举措[1] 央企分红与投资者回报 - 中国核电连续10年现金分红,2024年分红比例达历史最高的41.92%,累计分红超240亿元[2] - 中核科技连续18年全现金分红,2024年股利支付率32.43%,2020-2024年均分红比例超30%[2] - 中国同辐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30%,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实行一年两次分红[2] - 中国华能计划提高分红比例和频次,运用增持等手段维护市值稳定[2] 央企创新与改革举措 - 国家电网推动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机制创新[3] - 航天科技集团着力提升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3] -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规范市值管理工作[3] 市值管理政策与行业观点 - 国资委要求央企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开展并购重组、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稳定回报预期[4] -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挖掘价值的重要手段,通过合规手段提升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4][5] - 多家央企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及《估值提升计划》,常态化市值管理成为高质量发展目标[5] - 央企市值管理举措(增持、回购、分红)常态化,体现"价值创造为本、治理优化为基、战略升级为径"的改革逻辑[5]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6-07 05:29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国务院国资委首次以制度形式明确建立"中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规划+企业规划"的三级规划体系 [1] - 完善规划编制、执行、评估、调整、评价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1] - 发展规划需对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优化作出全局性部署 [1] 规划体系重点方向 - 产业优化调整作为三级规划重点内容 [1] - 推动国有资本向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集中 [1] - 向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集中 [1] - 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1] 规划管理机制建设 - 实现国务院国资委和央企两级全链条监管 [2] - 编制阶段采用"一企一策"审核机制 [2] - 执行阶段构建"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推进机制 [2] 规划执行约束机制 - 将发展规划作为投资监管、财务预算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2] - 对执行偏差、进度滞后等问题开展责任追究 [2]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明确建立国资央企三级规划体系
证券日报· 2025-06-07 00:30
在总体要求方面,《办法》在总则中明确,发展规划是指中央企业在分析宏观环境和内部发展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 上,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发展作出的方向性、全局性部署,突出对产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整体性安排,是企业的 发展纲领,强调中央企业是发展规划的制定主体、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并对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开展规划管理的权责界 限等作出规定。 在发展规划编制方面,一是明确国务院国资委统筹三级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企业依据上位规划编制本企业总体发展规 划、重点领域规划和子企业规划;二是对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作出规定;三是明确企业发展规划 报送、审核等程序要求,强调企业发展规划应当履行前期研究、编制起草、专家论证、内部决策等程序;四是明确国务院国资 委对企业发展规划的联动管理要求,强调将发展规划重点指标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范围等。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各项工作,抓好《办法》出台后续 组织实施工作,健全完善发展规划闭环管理制度体系,指导中央企业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健全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制度,科 学编制规划,推动规划落实落地。 ...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印发 首设国资央企三级规划体系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18:17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共6章39条 首次以制度形式建立国资央企三级规划体系并完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1] - 相对于2004年发布的10号令 《办法》主要体现三个"更加突出"的升级变化 [1][2] 产业导向升级 - 建立"中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规划+企业规划"三级体系 重点推动国有资本向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集中 [1] - 将产业优化调整作为三级规划核心内容 强化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的布局 [1] 闭环管理机制 - 完善国务院国资委和央企两个层面的规划全流程监管 覆盖编制、执行、评估、调整、评价各环节 [2] - 编制阶段实行"一企一策"审核 要求贯通承接国家及行业规划指标 执行阶段建立"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推进机制 [2] 刚性约束强化 - 将发展规划作为央企投资监管、财务预算、考核分配等工作基础 对执行偏差大或进度滞后问题实施责任追究 [2] - 明确发展规划指标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股权多元化央企重大事项需通过股东会表决权行使 [2] 后续实施安排 - 国务院国资委将结合"十四五"总结评估和"十五五"规划编制 推动《办法》落地实施 [3] - 重点指导央企健全规划体系 完善规划制度 确保规划落实效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