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碳市场行情简报(2025年第161期)-20250923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9-23 20: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CEA价格继续下跌活跃度大幅下降;CCER挂牌协议成交量2.93万吨成交均价78.14元/吨(涨幅2.80%) [4][5] - 9月起重点排放单位制定交易计划强制流通配额加速释放碳价或承压运行;10月底履约压力显现、强制流通配额释放接近尾声碳价可能进入趋势性回升阶段 [6] - 建议缺口企业在10月底前分批逢低采购;强制流通配额耗尽的节点或将成为碳价反转的现实支撑,预计10月耗尽,但预期交易可能使Q3就出现碳价反转迹象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 - CEA价格继续下跌,挂牌19.3万吨,大宗10.0万吨;不同年份CEA收盘价、涨跌幅、新旧价差、成交量等情况不同,如CEA23收盘价54.55元/吨,涨跌幅 -1.71%;CEA24收盘价55.12元/吨,涨跌幅 -0.68% [5][7] - CCER挂牌协议成交量2.93万吨,成交均价78.14元/吨(涨幅2.80%),成交额228.94万元,累计成交量298.55万吨 [5][9] 策略 - 建议缺口企业在10月底前分批逢低采购 [5] - 强制流通配额耗尽的节点或将成为碳价反转的现实支撑,预计到10月强制流通配额才会耗尽,不过预期交易可能使Q3就出现碳价反转迹象 [5] 核心逻辑 - 9月起重点排放单位根据核定配额发放情况制定交易计划,强制流通配额加速释放,碳价或承压运行 [6] - 10月底随着履约压力逐步显现、强制流通配额释放接近尾声,上涨动能有望积聚,碳价可能进入趋势性回升阶段 [6]
港交易所签订合作备忘录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17:32
合作主体与形式 - 香港交易所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深圳绿色交易所 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1] - 四家交易所将探索碳市场及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 [1] 合作目标与内容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及绿色金融生态圈的发展 [1] - 促进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以提升专业能力 [1] - 推动区域碳市场深化发展 [1]
香港交易所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7:32
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合作 - 香港交易所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深圳绿色交易所 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1] - 四家交易所将探索碳市场及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1]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及绿色金融生态圈发展[1] 合作内容与目标 - 促进碳市场运作 绿色金融等领域的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1] - 提升相关机构及人员在碳市场 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专业能力[1] - 推动区域碳市场深化发展[1]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以来连续十二年实现100%履约 累计成交金额55.44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8:51
上海碳市场历史表现与规模 - 上海碳市场自2013年开市以来现货累计成交2.65亿吨 累计成交金额55.44亿元[1] - 市场是全国唯一连续十二年实现100%履约的试点地区[1] - 市场覆盖钢铁 化工 汽车 航空 水运等28个行业400余家企业 碳配额总量约1亿吨[1] 市场机制与交易创新 - 上海推出电-碳协同机制 2025年1月至9月上海绿电交易超过80亿千瓦时[1] - 创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激励机制 对表现突出企业给予0.3%或0.5%的免费配额奖励[1] - 至2025年8月底共举行配额有偿竞价发放16场 有偿发放总量2668万吨 竞买成交总量1045.71万吨 总成交金额6.28亿元[2] 碳金融产品与服务发展 - 初步形成碳现货+碳远期联动模式[2] - 在碳远期 碳质押 碳回购 碳保险 碳中和指数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实践案例[2] - 推出碳基金 碳信托 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 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 碳回购履约保证保险等产品[2] 碳普惠机制建设 - 建成碳普惠管理运营平台 创新开展一键式碳账户管理体系[2] - 碳普惠专区累计吸引超20万名民众开户 近50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参与 签发10万多吨减排量[2] 未来发展规划与重点任务 - 未来将聚焦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质增效行动等三大行动 提出16项重点改革任务[3] - 重点任务包括建立健全配额总量管理制度 健全碳普惠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 丰富碳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等[3] - 在有序发展碳金融方面重点围绕三大方向突破 包括适时丰富市场参与主体 支持碳资产纳入金融机构合格担保品范围 推动建立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信息互通互认机制[3]
生态环境部: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政策体系构建与落实 - 推动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3] - “十四五”期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3] - 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发布甲烷和工业氧化亚氮控排方案,将氢氟碳化物纳入配额管理,将煤矿瓦斯排放限值从30%加严到8% [3] 全国碳市场建设 - 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扩大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4] - 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出台相关意见与条例,制定30余项制度规范,形成多层级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4] - 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4] 产品碳足迹管理 - 指导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填补国内数据空白 [4] - 定期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帮助企业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国际衔接互认 [4] 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 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 [5] -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推动提升重点区域气候韧性,加强青藏高原等关键脆弱区域气候风险评估 [5]
【云铝股份(000807.SZ)】量价齐升助力业绩同比增长,中期分红比例达到40%——动态跟踪报告(王招华/马俊)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22 07: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290.78亿元,同比增长17.98% [4] - 归母净利润27.68亿元,同比增长9.88% [4] - 中期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0元,分红比例占净利润40.10% [4] - 按当前市值和预期净利润测算股息率为3.78% [4] 业绩驱动因素 - 铝产品产量161.32万吨,同比增长15.59% [5] - 2025H1铝(A00)均价20317.4元/吨,同比增长2.6% [5] - 氧化铝价格降至3170元/吨,较年初大幅下滑44.7% [5] 行业需求前景 - 2025年国内铝消费总量预计5435.49万吨,同比增1.46% [6] - 剔除出口后国内消费增速达3.06% [6] - 新能源汽车、输电线、空调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 [6] 公司战略进展 - 成功竞拍昭通太阳坝铝土矿探矿权 [7] - 积极推进文山、鹤庆等地区探矿权转采矿权 [7] - 阳宗海5万吨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产 [7] - 云铝淯鑫3万吨铝合金铸造生产线建成投产 [7] 碳市场政策影响 - 电解铝行业或将纳入全国碳市场 [8] - 火电生产电解铝吨二氧化碳排放约13吨,水电仅1.8吨 [9] - 火电铝面临成本上行压力,水电铝或产生价格溢价 [9]
第六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召开,双方同意加强在碳市场、气候投融资等领域交流合作
新浪财经· 2025-09-19 16:25
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 - 第六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于8月29日在北京召开,双方就气候领域双边合作、国内气候政策及多边进程进行深入交流 [1] - 对话旨在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并深化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双方更新续签了政府间的《气候变化合作安排》 [2] - 中方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内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落实双碳目标,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碳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 - 新方赞赏中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产品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的贡献 [3] - 双方同意加强在碳市场、适应气候变化、气候投融资、农业甲烷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3]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服务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并提升可持续发展表现 [1] - 该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推广可持续发展与ESG价值理念 [4] - 平台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4] - 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 [4]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发布
新华社· 2025-09-19 16:12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 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 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2025年5月24日)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 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经党中央、国务 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 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兼顾绿色低碳转型和 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加 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有计划分步骤扩大实施范围、扩展参与主体,营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 环境,努力实现碳排放 ...
李家超:加强与大湾区碳市场的试点合作,试验跨境交易结算路径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2:13
香港碳市场发展 - 港交所2022年推出全球唯一以港元及人民币结算的自愿碳信用交易平台Core Climate [1] - 未来将加强与大湾区碳市场试点合作 试验跨境交易结算路径以共建区内碳市场生态圈 [1] - 香港将联同内地监管部门研究国家参与国际碳市场事宜 包括制定自愿碳信用标准及碳减排量登记交易结算机制 [1]
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时间表、路线图确定—— 碳市场2.0,中国这样布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14:37
中国碳市场政策框架与发展现状 - 全国碳市场体系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构成 强制碳市场于2021年启动 自愿碳市场于2024年启动 两者独立运行且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衔接[6] - 强制碳市场覆盖超2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 截至2024年8月22日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成交额474.1亿元[7] - 自愿碳市场已出台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 完成首批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登记 同期累计成交量249万吨 成交额2.1亿元[7] 行业覆盖与减排成效 - 强制碳市场从发电行业扩展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有效管控[7] - 河北作为工业大省有400余家企业被纳入碳市场 石家庄良村热电通过出售碳配额获收益7700余万元 供电煤耗较2020年降低5.5克/千瓦时 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0300吨[8] - 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如烟气余热回收、燃烧器优化)降低排放 形成减排收益再投资的良性循环[8] 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目标 - 强制碳市场目标: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2030年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与有偿分配结合的市场体系[9] - 自愿碳市场目标:2027年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诚信透明市场[9] - 配额分配方式将从免费逐步转向免费与有偿结合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9] 碳金融创新与市场机制 - 建立碳质押和碳回购制度 企业可用CEA、CCER等碳资产质押融资 或通过回购获得短期资金融通[13] - 开发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险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碳汇损失 当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时按约定标准赔偿[14] - 计划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及自然人参与交易 改善当前"履约驱动、潮汐交易"特征 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价格信号连续性[15][16] 市场功能与战略意义 - 碳市场将减排压力转化为动力 通过价格机制激励绿色技术创新 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投资[5][15] - 试点碳市场(7个省市)将继续发挥"政策试验田"功能 在扩大覆盖范围、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11] - 碳定价机制目标到2030年形成规则健全、价格合理的体系 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市场价值[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