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

搜索文档
关于牛市的一点思考:股指再次启动需要什么条件?
对冲研投· 2025-03-28 19:45
文章核心观点 - 股指走牛需长期国债利率降至中性利率以下,可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结构性改革、提高风险偏好等提升中性利率 历史上美股和日股多是宽松政策使长期国债先牛市,安全利率降至一定水平触发股指牛市,后续发展取决于宽松政策持续时间、私人杠杆稳健性和结构性改革效果 当前各国政府债务高位,倾向降息促增长化债,避免债务通缩螺旋 国内因美国重回通胀预期,宽松落地预期推后,实际利率有限制性,长期国债利率下行波折,股指暂时震荡 国内触发股指走牛的利率水平或介于美日之间,即十年期国债利率低于1.5%,需先见国债牛市再触发股指牛市 [3][24] - 强有力财政刺激、外部环境变好、国内结构性改革有效利于中性利率上升,降低牛市触发门槛,反之则提高门槛 [4][25] 分组1:股指触发条件是安全利率低于中性利率 - 中性利率指储蓄等于投资时的利率,此时实际产出等于潜在产出,经济增长无通胀 实际利率高于中性利率,投资消费受抑制,经济可能通缩;低于中性利率,投资消费或过热,经济可能通胀 安全利率是安全资产回报率,如长期国债,安全利率加风险溢价得风险利率,如股票预期回报率 安全利率低于中性利率促进股市投资,股市避险情绪升温,中性利率变低,需更低安全利率触发股市 [7] - 价格水平受工资增速与生产率增速匹配度、投资活动与消费品产量、政府赤字和贸易差额等因素影响 国内通缩主因是以地产为核心的私人投资萎缩、产能过剩,过去两年对冲通缩靠政府赤字和净出口扩大 今年美国关税冲击下净出口或有压力,赤字率已定,剩余变量在于激发私人信贷、减少产能、收入和社会保障改革 赤字提升、结构性改革推进和风险偏好提升能提升中性利率,宽松政策降低安全利率,安全利率降至中性利率之下触发股市走牛 [9] - 主要国家债务处于历史高位,各国倾向降息促进经济和股市增长化债,而非让经济自然调整,因会陷入债务通缩螺旋 用增长方式化债,实际利率 - 经济增速为负是关键,这是降息成政策最小阻力方向的原因 [10][11] - DDM模型中,股价分子端是企业盈利收益,分母端是股市预期回报率 持续财政和货币宽松使企业盈利回升会出现戴维斯双击,即使企业盈利未大幅上行,利率下降突破阈值后,分母端边际影响超分子盈利影响,甚至出现“水牛” [13] 分组2:美股日股历史案例 2001 - 2015美股的两段牛市 - 2001 - 2003年科网泡沫破灭使美联储降息,政策利率降至2%以下,十年期美债利率降至4%以下,美股和企业盈利同步复苏,开启2003 - 2007牛市,标普500从最低800点涨至2007年最高1500点以上,涨幅近90% 此轮牛市与企业盈利上升基本同步,美国依赖美元贬值和私人加杠杆促进经济回升,外国储备资金大量买入美债使国债收益率低于中性利率,助长投机泡沫,加息后引发金融危机 [14] - 2008 - 2015年牛市由更宽松降息周期开启,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QE救市,政策利率接近0,安全实际利率一度为负 企业盈利触底回升,股市走强,零负利率环境下股市和企业盈利背离,2012 - 2015年股市表现和美股盈利显著背离 本轮牛市从2009年最低700点附近涨至2015年2100点以上,涨幅达300% [15] 1995 - 2015日股的三段牛市 - 1991年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财政整顿和亚洲金融危机使经济雪上加霜,央行激进降息,政策利率长期接近0,十年期国债利率每次触及1%以下触发牛市 1998年10月到2000年4月,日本股指牛市涨幅近60%,政府“景气优先”路线刺激总需求,推出占GDP比例4.5%的财政刺激计划,带来企业利润和股市短期提升,但通缩和去杠杆持续,早于美国科网泡沫破灭前股市转熊 [17] - 2001年后小泉上台开启结构性改革,2003年长债收益率触及1%以下,资产负债表衰退和通缩企稳,2003 - 2007年日本股市第二轮牛市涨幅达130% [18] - 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股市重创,安倍上台开启“三支箭”结构性改革解决公司治理问题 2012年长债利率触及1%以下后日股开启新一轮牛市,长债利率长期处零负利率区间,牛市持续时间长,股指最高上涨4倍,至今仍在进程中 [18] 分组3:对当前A股的启发 - 美股和日股牛市多在安全利率突破阈值时触发,美股十年期国债利率接近2%,日股接近1%,此时安全实际利率或接近0负利率区间,股市对分母端敏感性大增 牛市后续走势取决于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时间和企业盈利改善程度,后者取决于财政赤字、私人投资和结构性改革效果 安全利率低于中性利率是牛市必要条件 [22] - 国内当前利率水平相对企业ROIC偏高,居民倾向储蓄而非投资 政府推进扩大财政赤字、鼓励私人信贷、提高社会保障、供给侧改革、企业治理改革、唱响光明论等措施提高中性利率 择机宽松背景下安全利率下降受控制,股指在宽松预期推后后震荡 本轮触发牛市的利率水平或介于美日之间,即十年期国债利率降至1.5%以下,需先见国债牛市再触发股指牛市 [22]
自带杠铃型配置的上证180ETF指数基金(530280)近5个交易日净流入近1100万元,机构:季节性分歧不改牛市趋势
界面新闻· 2025-03-26 14:15
上证180ETF指数基金近期表现 - 近5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1079.77万元 [1][2] - 近1周规模增长1052.77万元 份额增长1050万份 新增规模及份额均位居可比基金第1/9 [1] - 成立以来累计上涨3.21% [1] 指数成分股涨跌情况 - 江淮汽车领涨6.44% 德业股份涨4.50% 恒瑞医药涨3.21% [1] - 招商银行领跌5.28% 石头科技跌2.47% 中国铝业跌2.41% [1] - 贵州茅台跌0.22%权重0.60% 中国平安跌0.23%权重0.30% [7] 产品特征与定位 - 采用90%红利+10%科创的杠铃型配置策略 为国企占比最高的宽基ETF [2] - 紧密跟踪上证180指数 选取沪市市值规模大、流动性好的180只证券 [2] - 最新报价1.03元 单日成交额14.42万元 换手率0.55% [1] 市场观点与趋势判断 - 4月季节性因素可能带来扰动 但仅视为短期调整 [5] - 出口数据下滑风险或已提前定价 类似2019年情况 [5] - 地产销售中枢自去年9月企稳 今年Q2可能打破往年规律 [5] - 牛市核心趋势取决于居民资金与企业盈利 季节性扰动或提供买入机会 [5]
本周热点:牛市持续时间太久了是吗?
集思录· 2025-03-21 20:37
社区讨论热点 - 近期社区讨论集中在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增长路径 包括从A8到A9的资产升级方法 [1] - 多篇热帖探讨财务自由后的消费策略 重点关注70后群体如何通过消费获得满足感 [1] - 社交问题解决方案成为高净值用户关注焦点 特别是资产达到A8级别后的社交场景优化 [1] - 小资金快速增值需求显著 典型议题包括100万本金实现1000万目标的投资路径 [1] 平台特性 - 平台内容以数据驱动为核心 聚焦新股 可转债 债券 封闭基金等固收类产品研究 [1] - 投资理念强调本金安全优先 追求资产稳健增长而非高风险收益 [1] - 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jisilu8"接入平台服务 [2]
牛市走到哪里了?
格隆汇APP· 2025-03-20 18:44
市场趋势分析 - 春节后科技股牛市持续至今 [1] - 估值修复接近尾声 市场逻辑转向业绩驱动 [2] - 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筛选 股价波动与高低切换并存 [3] 投资策略探讨 - 需关注公司优劣识别方法 [4] - 需把握大级别行情操作节奏 [4] - 顺周期板块出现布局机会 [4] - 需研究资金抄底手法与牛市遗珠标的 [4] 直播活动信息 - 3月23日举办《牛市走到哪里了》主题闭门直播 [5] - 直播将分析港A股及全球市场走势 探讨趋势与策略 [5] - 活动由行业首席与策略分析师主讲 旨在梳理投资机会 [5] - 直播平台为"格隆汇投资学苑"小鹅通 [6]
A股牛市的命门
雪球· 2025-03-18 16:17
文章核心观点 - 牛市需有基本面基础,A股过去十年收益不佳因利润跟不上,可通过PE - Bands Plus图直观观察利润和估值变化,不同指数表现差异大,A股利润增速已见底回升,后续表现待观察 [4][6][7] 不同指数表现 万得全A指数 - 过去十年指数年化收益2.02%,EPS年化增速2.68%,收益低因利润跟不上,包括新股发行摊薄EPS、企业滥用资本开支及缺乏回购等因素 [6][7] - 传统PE - Bands图可估算收益但较费劲,PE - Bands Plus图直接算出相关值 [7] 纳斯达克100指数 - 过去十年EPS年化增速11.77%,指数(纯价格不考虑派息)年化收益16.04%,约三分之二收益来自每股利润增速,剩余来自估值提升,泡沫不易破裂因基本面强 [10][12] - 此前熊市调整在24倍左右估值位置获支撑,未来若下降可参考此支撑位 [12] 中证白酒指数 - 过去十年EPS年化增速16.16%,年化收益率18%,收益主要来自增速,当前估值较低,因2021年迄今杀估值 [14] - 利润年化增速从40%左右降至12.34%,市场认为难回当年表现,需重新定位估值上行空间 [14] A股未来展望 - 2024年年中A股每股利润增速见底,从 - 10%升至3.68%,若能达到以往10% - 20%的增速,对A股上涨有支撑 [15] - 当前估值达市场中性的18.45倍,不应单纯寄希望于估值提升,应关注利润水平改善,一季报披露后有更多变化可观察 [16]
牛市的真正底气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3-14 21:31
股市表现与市值对比 - 上证指数突破3400点创年内新高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99万亿人民币 接近100万亿历史性关口 [1] - A股总市值约100万亿 港股总市值40万亿人民币 其中内地企业占比超80%约30万亿 中概股约1万亿 国内企业总市值合计约130万亿 [2] - 国内居民存款约150万亿 房地产总市值300-400万亿 股市总市值:居民存款:地产总市值≈0.8:1:2 [3][4] - 美国股市总市值50万亿美元 居民存款20万亿美元 房地产总市值50万亿美元 三者比值≈1:0.4:1 [4] 板块驱动因素 - 上证指数大涨1.8% 消费板块(占比15%)和大金融板块(占比25%)合计贡献超40%涨幅 [5] - 消费板块领涨主因呼和浩特生育补贴政策及国新办提振消费发布会预期 沪深300ETF和上证50ETF单日成交达120亿 较平日30亿显著放量 [5] - 金融板块上涨受降准降息预期推动 但实际政策表述未出现边际变化 市场存在过度炒作 [6][8][12] 黄金市场分析 - 黄金期货(COMEX)突破30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 现货(伦敦金现)同步突破3000美元 期货与现货价差达10美元以上 主因市场担忧美国加税预期 [18][20][21] - 黄金配置建议:家庭净资产5-10%比例一次性配置 黄金ETF为最优工具 天弘上海金ETF管理费0.25%为行业最低 [23][24][26][28] - 黄金期货与现货价差扩大的历史背景:2020年因疫情物流中断 2025年因潜在加税风险 [20] 债券市场与投资组合 - 债券市场维持短端信用债配置价值明确 长端利率债震荡的判断 3月底前存在配置机会 [29][30] - 量化投资组合持有人已实现100%盈利 全球与债券组合侧重回撤控制 [33][34] 消费信贷政策解读 - 消费贷政策侧重信用纾困而非扩大投放 当前居民信贷收缩主因逾期率上升导致银行风险偏好下降 [14] - 监管引导解决逾期问题防止信用恶化 而非鼓励杠杆炒股 [14][15]
华尔街先知Ed Yardeni:华尔街耐心快耗光了,市场或许重演1987年的闪电崩盘
美股研究社· 2025-03-11 19:24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股市延续抛售模式,Yardeni Research总裁Ed Yardeni态度转变,认为熊市可能已开始,“特朗普关税动荡2.0”或引发闪电崩盘,抛售可能提供买入机会,同时上调美国经济衰退和股市熊市可能性,预计上半年股市波动下半年或重返纪录区域,长期“咆哮的20年代”展望有一定实现可能,但需贸易冲突不恶化,且公司不再指望“美联储救市” [1][2] 市场现状 - 继上周重挫后,美国股市准备延续抛售模式,华尔街对特朗普关税计划耐心所剩无几 [1] Yardeni观点 - 不能排除熊市已于2月20日开始的可能性,“特朗普关税动荡2.0”可能引发不伴随经济衰退的闪电崩盘,抛售或提供买入机会,尤其是估值过高已下跌的标的 [1] - 将美国经济衰退和股市熊市的可能性从过去三年的20%上调至35%,特朗普动荡2.0考验消费者和经济韧性,市场对滞胀预期或增强 [1] - 预计今年上半年股市波动不稳,下半年可能重返创纪录区域 [2] - 认为牛市保持完好且2025年不会出现调整或熊市的概率为65%(此前为80%) [2] - “咆哮的20年代”展望有55%的可能性实现,得益于经济韧性和科技驱动的生产力提升,但需贸易冲突不恶化 [2] - 公司不再指望“美联储救市”,股市多头需押注经济和企业盈利的韧性 [2] 买入机会相关 - 内部人士已开始买入周期性领域,包括能源、科技、银行和工业以及生物科技股 [2] 其他分析师观点 - BTIG首席市场技术分析师Jonathan Krinsky称经历20%上涨的次年,市场平均在3月12日触底,标普500指数可能反弹至约5950 - 6000点,较上周五收盘价上涨3 - 4% [2]
对恒生科技指数的看法
雪球· 2025-03-02 12:08
行业周期与投资逻辑 - 上世纪90年代电视机普及阶段,四川长虹作为指标股在1996-1997年带动大盘上涨,被视为蓝筹股,但后续熊市中领跌并长期未创新高[2][3] - 2007年基建投资逻辑下,宝钢股份和冀东水泥被长期看好,但钢铁行业后期因产能过剩导致股价低迷,直至2016年供给侧改革[5][6] - 中国中车代表高铁产业链崛起,但转入熊市后长期低位震荡,未形成持续上涨趋势[8] 新能源与科技行业案例 - 新能源行业曾因化石能源短缺预期被长期看好,但隆基绿能等公司股价走势未达预期,行业后期出现产能过剩[9][10] - 恒生科技指数在牛市初期表现强劲,但后续呈现宽幅震荡,创历史新高概率较低[13][14] - 科创板因历史包袱较轻,相比恒生科技指数更具投资吸引力[15] 医药行业与老龄化趋势 - 老龄化趋势下医药行业被视为朝阳行业,但生物医药板块股价走势未完全反映这一预期,部分个股长期震荡[11][12] 市场行为模式总结 - 牛市热点板块通常经历暴涨后暴跌,若无时代红利支撑,后续多年以宽幅震荡为主,如中国中车的大A形震荡或隆基绿能的梯形震荡[10][13] - 部分公司通过业绩改善或技术红利突破历史新高,如东方财富在2015年暴跌后于下一波牛市创新高[10][12]
重磅信号!上一次是5178点大牛市!
天天基金网· 2025-02-27 18:42
市场表现 - A股午后拉升,沪指顽强收红,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2万亿 [1][2]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引发抢购潮,带动消费板块领涨,食品饮料、商业百货、白酒等涨幅居前 [2] - 通信、光伏、传媒等板块回调 [2] 融资余额与杠杆资金 - A股市场融资余额突破1.9万亿元,创2015年7月3日以来新高 [3] - 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通信、电力设备行业融资资金累计净买入额均超过100亿元,其中计算机和电子行业净买入额超过200亿 [6] 牛市判断指标 - 经济基本面需关注工业增加值、消费数据等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企业盈利改善是关键 [9] - 流动性宽松与资金面持续流入,两市成交额持续在2万亿元附近 [10] - 市场情绪与风险偏好回暖,表现为新开户数激增、题材股与蓝筹股轮动上涨 [11] 两会前后市场展望 - 历年春节后到两会前市场往往持续上涨,小盘强于大盘,两会期间可能调整 [12] - 两会后行业分化,TMT行情可能优先修复,随后地产链等顺周期资产补涨 [12] - 科技板块成交热度未达历史极端水平,行情仍有延续性 [13] 行业配置主线 - 科技和消费是配置主线,政策支持且高景气 [14][16] - 科技产业趋势上行,包括国产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 [16] - 消费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历史表现强劲 [15] 基金投资策略 - 采用核心-卫星策略均衡配置,以消费和科技为主线,辅以顺周期和高股息资产 [19] - 部分科技和消费相关基金包括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C、易方达消费精选股票等 [18]
三大理由,感觉牛市要来
集思录· 2025-02-26 22:29
中国经济转型 - 中国经济从房地产拉动转向依靠科技进步 房地产利空已消化 武汉二手房成交价跌至8000-9000元/㎡ 郊区次新房仅3000-4000元/㎡ [1] - 房地产价格触底标志包括:低风险平台出现"房屋年折旧1.4% 70年后归零"的极端看空言论 类似2020年原油期货负价格时的市场情绪 [1] - 科技进步显著 汽车和手机产业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生活成本降低促进消费回暖 [2] 房地产市场现状 - 武汉房价收入比改善 个人年收入可在郊区全款购房 中产家庭年收入可覆盖城区购房成本 [1][2] - 85-90后成为主要承压群体 户均亏损达百万元级别 但当前房价已处于"跌无可跌"状态 [2] - 存在争议观点:部分用户认为房地产下跌周期刚开始 将经历长期阴跌 [5][9] 股票市场动态 - 每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 被视为牛市启动信号 多数板块已完成深度调整并大幅反弹 [2] - 医药/光伏/养殖/白酒/消费板块仍处低位 其他板块已现全面反弹 [2] - 市场分歧明显:有观点认为科技股多为概念炒作 港股科技权重股实际科技含量不足 [6] 投资策略观点 - 建议保持权益仓位 以A股核心资产为配置重点 强调仓位管理优于个股选择 [10][14] - 牛市初期特征显现 投资者普遍存在"错过机会"焦虑 需警惕操作变形风险 [10] - 部分投资者采取攻守兼备策略:医药/消费/养殖板块逢低布局 保留部分机动资金 [14] 市场情绪指标 - 可转债普遍上涨至120元区间 市场质疑声被视为行情延续的逆向指标 [13] - 港股科技股强势反弹 被解读为流动性驱动下的解套行情 [7] - 投资者对估值体系存疑 认为当前炒作模式与2015年杠杆牛市相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