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以路成链构筑“黄金走廊”——江西吉安吉州区精心培育电子信息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7-05 09:26
产业链协同 - 吉州区吉贤路3公里范围内形成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到高端覆铜板、印刷电路板的全产业链垂直生态,贡献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七成营收[2] - 上下游企业从"异地配套"变为"隔路协同",原材料供应响应时间从2天缩短至5分钟,包装运输成本节省10%[3] - 龙头企业宏瑞兴科技年需求1亿米玻璃纤维布全部实现本地化供应,仅运输成本每年节省超千万元[3] 垂直整合 - 通过"链长制"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设置"入企听诉"服务成效等指标提供全流程支持[4] - 上游振邦新材料攻克电子玻纤布纳米级改性技术,中游宏瑞兴科技覆铜板厚度公差控制在±0.02毫米内达到苹果供应链标准[4] - 产业链毛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模式[4] 数字赋能 - 宏瑞兴科技通过AI算法优化压合参数使高端覆铜板良品率提升至99.6%,去年营收突破15.6亿元并节省成本20%[6] - 振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使废品率降低10%,能耗下降15%[6] - 吉州区构建"一云三平台"数字基建体系,培育12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 智能制造 - 摩比通讯5G基站天线AI仿真设计系统将研发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7天[7] - 住电电装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汽车线束生产良品率99.8%[7] - 园区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8%,项目落地周期缩短20%[7] 创新生态 - 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中心将集聚15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培育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4家省级瞪羚企业[8] - 5G电子材料研究院攻克高频高速覆铜板介电常数稳定性难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接入187家企业[8] - 上海交大纳米银线柔性触控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仅用11个月,应用于折叠屏手机[8] 产业升级 - 全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5.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37%[9] - 70%专利为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9] - 实现从"制造基地"向"创新策源地"转变,探索"垂直整合、水平拓展"新型工业化路径[9]
业态混搭展现餐饮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05 07:11
行业整体表现 - 5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578亿元 同比增长5.9% [1] - 2024年餐饮行业总收入达5.57万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11% [1] - 行业经营主体超过1000万家 连锁化率从2021年19%提升至2024年23% [1] - 500-1000家规模区间的品牌门店数同比增长93.6% [1] 数字化转型趋势 - 智能点餐系统 AI菜品推荐 物联网库存管理等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2] - 外卖平台促进线上订单增长 即时配送体系拓展至医药 生鲜 服装等领域 [2] -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降低运营成本 [5] 消费需求变化 - 健康餐饮需求增长 "减油减盐减糖"烹饪方式成为新风尚 [3] - "0糖0脂0卡"低热量产品和"0添加"纯天然食品受欢迎 [3] - 人均50元以内平价餐饮门店占比达70%(2025Q1数据) [3] - 消费者追求文化赋能与综合体验 催生"餐饮+文旅+零售"跨界融合 [3]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国家出台《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政策 [4] - 地方政府通过发放餐饮券 举办美食活动释放消费潜力 [4] - 推动"餐饮+商旅文体"融合 打造美食旅游线路和文旅餐饮IP [4] - 加强产业链协同 支持"种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模式 [5] 新兴业态与模式 - 社区老年食堂 主题餐厅 有机餐饮等新场景涌现 [3] - 地标美食 非遗美食 "美食+美景"模式受追捧 [3] - 中式快餐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定位吸引大量消费者 [3]
让“小店经济”在城市红火起来丨冯奎专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5 06:19
小店经济的核心特征与价值 - 小店经济以"小而美"为显著特征,通常由一两间门面、三五名员工构成,提供单价几十元的小吃、不足百元的日用品或生活休闲服务 [1] - 个体工商户构成小店经济主体,在某些城市占比达经济主体数量的70%-80%,是解决就业和支撑民生的重要力量 [1] - 小店作为城市经济的"神经末梢",通过串联物流、供应链和居民消费环节,为大型商业体输送基础流量,体现"小店活则经济活"的底层逻辑 [1] 小店经济的文化与社会功能 - 特色小店如西安肉夹馍店、上海手作工坊等构成城市"文化名片",以非标准化服务填补商业综合体的情感空白 [2] - 部分城市过去忽视小店经济,将早餐车、修鞋摊等挤出市区,导致居民生活不便并削弱城市文化辨识度 [2] - 老城区特色小店消失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缩短,直接影响旅游消费收入,案例显示被拆除的特色小店中三分之二属于地方特色业态 [2] 政策支持与创新实践 - 浙江组织130家龙头企业与8395户小店结对,在技术、资金、平台等领域提供帮扶 [3] - 广东推出"小店通"平台实现12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成都出台专项政策开展特色小店示范店评定 [3] - 领导干部带头消费传递政策信号,强化"小店是民生大事"的治理理念 [3] 小店经济的发展方向 - 消费升级催生"小而精"特色小店需求,长沙怀旧小店集群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上海独立咖啡馆通过小众体验成为网红打卡点 [4] - 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点单+线下自提"模式,利用大数据优化选品并通过直播打造"云探店"场景 [4] - 社区服务需求使小店成为15分钟生活圈核心节点,案例显示北京便利店接入政务终端,广州"社区食堂"兼具养老与社交功能 [4] 小店经济的系统性发展策略 - 城市规划需预留便民小店空间,避免城市更新挤压其生存范围 [5] - 推动"小店+文旅"融合模式,如将老字号与非遗体验结合打造文化地标 [5] - 治理层面需落实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 [5]
数字引擎如何改写现代制造企业的竞争方式
搜狐财经· 2025-07-05 02:41
数字化转型核心观点 -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定位、运营模式、创新能力及文化基因的全面革新,重塑商业生态格局 [1] - 通过四大核心维度(运营效率、创新模式、客户关系、组织形态)重构企业竞争优势 [1][15] 运营效率提升 - 某家电巨头通过数字化系统构建"需求感知网络",实时抓取120个电商平台及3000家线下门店数据,库存周转率提升40%,缺货损失降低58% [2] - 某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研发周期从8个月缩短至4个月,成本降低60%,物理原型数量从15个减至3个 [2] - 某快时尚品牌建立"敏捷供应链中台",将120家上下游企业接入同一平台,产品上架周期从90天压缩至7天 [3] 创新模式裂变 - 某医疗设备厂商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整合高校及医疗机构资源,新型CT扫描仪肿瘤检测准确率从85%提升至97% [6] - 某轮胎制造商植入物联网传感器,推出"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服务收入占比三年内突破40% [6] - 某运动品牌通过"虚拟试衣实验室"收集用户反馈,改进款运动鞋首月销量达50万双 [7] 客户关系重构 - 某汽车品牌建立"车主生态平台",女性车主占比从15%提升至35%,车主消费频次提升3倍 [9] - 某工业零部件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智能库存管理系统",订单稳定性提升70% [9][10] - 某餐饮连锁品牌通过小程序分析客户反馈,翻台率提升25%,满意度从82分升至91分 [10] 组织形态进化 - 某科技集团采用"项目制作战单元",市场响应速度提升6倍,项目交付成功率从75%升至92% [12] - 某制造企业打造"智能知识图谱",知识复用率提升80%,员工技能成长周期缩短50% [12][13] - 某互联网企业推行"数据驱动决策"文化,用户留存率提升40% [13]
宁夏认定首批55个先进级智能工厂项目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21:44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制油分公司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智能工厂等55个项目入选宁夏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名单 [1] - 2024年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启动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将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梯度 省级层面负责先进级评审认定 [1] - 宁夏今年实施分级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 按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四个层级推进 分级管理 逐级晋升 [2] 宁夏智能工厂发展现状 - 宁夏每10家规上工业企业就有1家是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宁夏已认定198家基础级、55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2] - 宁夏蒙牛乳制品全产业链数智化协同智能工厂、吴忠仪表高参数控制阀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吴忠赛马AI赋能决策的新型二代水泥熟料智能工厂入选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名单 [2] 宁夏智能工厂建设优势 - 宁夏是全国唯一"交换中心+枢纽节点"双中心省区 西部云基地 建设数据中心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1] - 中卫与上海、杭州、深圳同步迈入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第一梯队 云计算产业起步早、基础牢 [1] - 宁夏工业以"数据驱动"打造智能应用核心 加速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 智能工厂建设方向 - 引导企业转变智能工厂建设发展理念 依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对生产制造关键环节、关键装备、关键工艺进行改造升级 [2] - 以数据驱动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供应链全环节的综合优化 [2] - 下一步将加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力度 制定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 推动智能工厂向更高层级梯度晋升 [2]
武汉未来工厂: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双轮驱动”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7:44
武汉工业智能化改造模式 - 武汉通过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推动工业智能化改造 形成可复制的"武汉模式" 拉动工业投资连续1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10] - 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技改 降低支持门槛至500万元 提高上限至1000万元 首次将研发投入纳入支持范围[3] - 建立200亿元银行贷款资金池和150亿元金融租赁资金池 缓解企业技改资金压力[5][6] 马应龙智能化改造成效 - 膏栓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订单完成周期缩短至14.7天 员工人均产值提高32%[7] - 核心产品一次合格率和市场抽检合格率达100%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下降9.52%[7] - 订单确认效率提升80%以上 发票维护效率提升80%以上 线下发票整理效率提升100%[7] 武汉智能化改造整体进展 - 已培育300条数字化标准产线 建成122家示范智能车间 打造30家标杆智能工厂 创建3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8] - 122家智改示范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1.2% 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19.9% 产品不合格率平均降低19.7%[9] - 1-5月武汉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1% 制造业投资增长12.9% 其中计算机通信行业占比近40%[11][12] 产业集群与生态建设 - 形成6家高水平智能化改造服务机构 聚合26家联合体单位 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9] - TCL格创东智华中总部升格为全国运营总部 入选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9] - 电子信息 汽车及零部件 钢铁石化等行业加速转型 汽车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44%[9][12]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 孵化垂类大模型[13] - 推动重点行业实现"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全覆盖[13] - 制订开源鸿蒙生态培育方案 打造国家工业软件生态共性平台[13]
清华大学与香港中电合作共建“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
中国青年报· 2025-07-04 15:45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清华大学与香港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正式启动本科生实习交流计划 [1] - 中电成为清华大学在香港设立的首个"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 [1] - 双方将携手培养能源行业人才 [1] 合作内容 - 自2026年暑假开始 每年安排10名清华大学自强书院本科生赴港进行为期4周的实习 [4] - 实习内容涵盖新型电力系统 低碳能源技术 人工智能与资讯技术等领域 [4] - 中电将通过"清华之友-中电控股教育基金"支持清华大学自强书院的教学科研及学生助学金项目 [3] 双方表态 - 中电首席执行官表示将共同培养具备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团队 [3] -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表示将深化互利合作 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新路径 [3] - 中电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科技创新 [3] 参与人员 -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等出席活动 [3] - 中电首席执行官蒋东强 中国区总裁陈涛等高管参加签约仪式 [3]
“速冻一哥”安井食品今日港股上市,破冰A+H扬帆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7-04 15:04
上市概况 - 安井食品成功在港交所发行上市,股票代码2648 HK,发行价格60 00港元/股,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的速冻食品龙头 [1] - 截至午间收盘,安井食品H股报58 4港元/股,成交额超5 42亿港元 [1] - 全球发售H股基础发行量约为3999 47万股,募集资金约为23 9968亿港元(约合21 91亿元人民币) [4] - 高盛和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4] 基石投资者与募资用途 - 获得多位基石投资者追捧,共计认购9000万美元(约合7 06亿港元,或6 45亿人民币) [6] - 基石投资者包括上海景林、香港景林、Hosen Capital、QRT、FCP Domains、NonaVerse等 [6] - 募集资金计划投向5个方面:35%用于扩大销售及经销网络,35%用于提升采购能力及优化供应链,15%用于业务营运数字化,5%用于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10%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6][7]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安井食品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市场份额为6 6% [7] - 在速冻调制食品市场排名第一,是第二名的约五倍 [7] - 在速冻菜肴制品市场排名第一,超过该市场第二名至第四名的市场份额总和 [7] - 在速冻面米制品市场排名第四 [7]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安井食品收入分别约为121 06亿元、139 65亿元、150 30亿元人民币 [13]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11 51亿元、15 20亿元、16 15亿元人民币 [13] - 毛利率分别为21 2%、22 6%及22 7% [13] 产品与销售 - 2024年共拥有39个营收超过人民币1亿元的大单品,其中四款产品年收入超过人民币5亿元 [10] - "安井"品牌自2010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0] - 2024年拥有2017个经销商,覆盖全国所有一线及二线城市,以及超过250个低线城市,贡献了81 9%的收入 [12] 生产能力 - 截至2024年底,在全国运营12个生产基地,以及一个位于英国的海外生产基地 [13] - 2024年总产能利用已达97 2% [13] 国际化战略 - 2024年海外销售占比仅为总收入的1 1% [15] - 2021年收购并控股英国的"功夫食品"以此进军海外市场 [15] - 海外扩张计划包括加强海外销售渠道及经销网络、全球采购及全球供应链搭建、建立迎合海外市场的生产设施 [16][18][19] 研发能力 - 研发活动以厦门和无锡的研发中心为核心,并依托全国各生产基地的研发部门 [20] - 研发中心已获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速冻鱼糜产品行业中第一家 [21] - 截至2024年底,拥有508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在中国拥有419项专利 [23]
海信加快布局机器人等相关产业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4 14:17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坚定不移推动AI战略,持续引领行业,并加快布局机器人等相关产业 [1] - 公司以全球视野重构产业边界,在夯实家电主航道的同时,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力,布局半导体、智慧能源、汽车电子等战略赛道 [1] - 公司以AI和数字化技术为引擎,推动传统家电产业向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居进化 [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的产业向新之路是以十年为单位的"技术苦行",在激光显示和半导体等领域均经过至少十年的前瞻洞察与技术储备 [2] - 公司认为技术突破必须与用户场景深度绑定,才能实现产业级创新 [2] - 公司在显示领域提出AI时代的电视应具备四大新价值:视听真实、交互简单、运行流畅、服务多样 [2] - 公司自研的星海大模型在2024年C-Eval榜单排名行业第一 [2] AI与机器人产业布局 - 公司加快机器人等AI相关产业布局,2024年获批筹建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公司是国家《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的主要参编单位 [3] - 公司联合多家机构成功获批国家"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面向柔性装配的类人形智能装配机器人》项目 [3] 数字化转型与组织能力 - 公司认为企业向新比拼的是持久力和组织的系统能力,并强调人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3] - 公司内部已掀起新一轮变革,全面系统开展数字化转型,让AI技术渗透到企业的每条毛细血管和一线场景 [3]
青龙管业多维发力:品牌建设、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齐头并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08:52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公司成立宁水安澜数字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聚焦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与水环境治理服务,实现从传统管道制造向"管道+数字科技"跨界融合 [2] - 通过整合水利设计资源与数字技术,公司有望在智慧水务、管网监测等领域打造新增长极 [2] - 技术质量科经理在展会上推介耐腐蚀、高承压、智能监测管道产品,展示技术矩阵完整性 [4] 品牌价值与市场认可 - 公司品牌强度820、品牌价值10.53亿元,位列建筑建材板块第23名 [3] - 产品应用于南水北调、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国家级项目,以可靠品质赢得市场信赖 [3] - 公司以"三个转变"为指引,强化品牌文化建设,目标成为"国内管道行业标杆品牌" [3] 国际合作与全球化布局 - 南美洲及巴基斯坦商务代表团到访公司展位,围绕水务工程需求展开深度交流 [4] - 公司通过国际客户互动为全球化布局打开新窗口,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4][6] - 跨区域调水工程与工业供排水场景的应用案例引发国际关注 [4] 产业链延伸与业务拓展 - 成立彭阳县青龙管道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涵盖塑料制品、砼结构构件、金属结构及水泥制品的制造与销售 [5] - 形成从管材研发到管道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强化市政工程、农田水利等领域竞争力 [5] - 全产业链布局为应对行业同质化竞争提供差异化优势 [5] 战略规划与未来发展 - 公司以"品牌+技术+市场"三轮驱动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6] - 未来将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深耕国内市场同时拓展海外水务工程需求 [6] - 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为全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