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从农业大省跃迁为农业强省——奋力建设“五个强省”①
河南日报· 2025-07-08 07:30
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 农业现代化被比喻为"金扁担",一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头促进农民增收 [1][5] - 河南7600万亩秋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农民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秋粮丰收 [1] - 河南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全国近10%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25% [3] - 2023年河南夏粮总产757.14亿斤(全国第一),全年粮食总产1344亿斤(全国第二) [3] 河南农业产业优势 - 形成双汇、思念、白象、卫龙等国民品牌,以及嗨吃家、食族人等新兴品牌 [3] -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升至3.5:1,产业链持续完善 [5] -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 [5] - 小麦年制种能力18亿公斤以上,居全国第一 [5] 农业科技与机械化应用 - 2023年夏播投入播种机械85万台,其中单粒精密播种机械8.7万台(新增1.9万台) [4] - 加装北斗辅助驾驶系统拖拉机4.03万台(新增5000台以上) [4] - 推广单粒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技术,秋粮基本实现适期播种 [4] - 中原农谷、周口国家农高区等平台推动生物育种技术创新 [5] 乡村发展与农民收入 - 2023年培育农民合作社20.3万家、家庭农场27.5万家、农业服务组织12.7万个 [3]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新改建农村公路6842公里 [3]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脱贫县农民收入增长6.9% [3] -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5] 政策与未来方向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6] -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6] - 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6]
用奋斗和奉献镌刻人生(大家谈·选择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⑥)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农业科技推广 - 乡村科技特派员通过"三问"方法推广农业技术:一问农作物品种差异以提升收益,二问生产技术如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肥料用量30%-50%,三问农户急难愁盼问题现场解决或推动政策支持[2] - 新品种引进和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可显著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例如水肥一体化技术相比常规施肥减少环境污染40%以上[2] -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从单纯解决问题转向"授渔"式技术传授,形成可持续的农户能力建设机制[2] 燃气安全管理 - 燃气行业安全管理已从传统人工巡检升级为AI预警系统,通过管道震动频率分析可提前预判泄漏风险,2024年8月成功预警暴雨前的管道接口裂纹[3] - 数字化技术在燃气安全管理中应用广泛,包括AR巡检眼镜等新工具,使问题发现效率提升60%[3] - 西北地区燃气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新铺设管道覆盖率达85%,保障了偏远地区居民用气需求[3] 乡村教育发展 - 西部乡村教师通过持续自我提升改善教学质量,27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五大本教育方法论笔记[5][6] - 教育帮扶机制成效显著,2021年四川南充与浙江教育团队联合支教,引入发达地区多元教学方法[6] - 乡村学校合并优化教育资源,乡镇中心校教学水平提升明显,课堂效果改善率达70%[6]
江西:城乡建设“蝶变” 民生福祉“加码”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23:14
江西省涉农经济发展 - 2024年江西省涉农主体实现销售收入3672.2亿元 同比增长9.9% [1] - 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2877元增至2024年的18436元 年均增幅9.4% [1]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 - 江西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 [2] - 以县城和特色小镇为纽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支撑点 推动经济强县、农业强县、文旅美县、生态名县建设 [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五"以来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近1.3万个 完成投资额超1.2万亿元 [2] - 累计改造老旧小区5643多个 惠及居民194万户 [2] - 改造棚户区(危旧房)45万套 约125万人"出棚进楼" [2] - 改造城中村4.5万户 农村危房1.8万户 [2] 农业产业化发展 - 形成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链 [3] - 培育茶叶、中药材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 [3] - 运用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 从生产、加工、流通、供应、销售五端发力 [3]
成都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持续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新华财经· 2025-07-07 21:58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成都市印发《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并推进乡村振兴,涵盖优化政策措施、建圈强链、创新创造和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等方面[1] - 成都市落实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1] 粮食生产保障 - 实施"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加快"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产业园区建设[1] - 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和粮食规模化生产奖补政策,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1] - 实施低效果木腾退恢复粮食种植项目,确保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581万亩、产量达235万吨以上[1] - 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及反食品浪费行动[1]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支持蔬菜生产设施改造提升并优化稳产保供方案[2] - 推进生猪养殖稳产提质,确保全市生猪出栏403万头以上,实施肉牛稳产提质项目并统筹推进奶牛、肉羊、禽蛋生产[2] - 健全主要农产品价格监测和预警体系[2]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 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刚性运行"1193"工作体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2] -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政策,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管理,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 - 持续整治"大棚房",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2]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持续推进都江堰灌区全国整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5万亩[2] - 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验收、管护体系,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并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2] - 健全农村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预警防范机制,强化气象智能监测设施建设[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从“红色堡垒”到“幸福山乡”——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
新华社· 2025-07-07 18:53
乡村振兴成效 - 阜平县贫困发生率从54 4%显著下降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增长3 7倍 [3] - 骆驼湾村发展食用菌大棚75栋 特色民宿137套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 6万元 [3] - 顾家台村78户开办农家乐及民宿 村集体年收入达150万元 [4] 特色产业发展 - 全县林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史家寨乡梯田种植黄桃苹果等高价值作物 [5][6] - 食用菌核心园区实现两年三季或一年两季种植 产业链年产值11亿元 带动1 5万人增收 [6][7] - 安德纺织科技公司吸纳700多名工人 计划在乡镇扩展生产线 [7] 新兴产业布局 - 引进光伏及装备制造项目27家 规划1 5万亩低空产业园 [7] - 总投资35 7亿元的算力中心预计年内建成 [7] 文旅产业升级 -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年均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7] - 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292万人次 旅游收入20 7亿元 [7] -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亮相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8] 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 - 县政府2015年起修路开渠 支持高山果园规模化种植 [5] - 食用菌智速繁育中心提升种植效率 [6] - 梯田改造技术推进1300亩试验田建设 [8]
大美中国·夏日盛景丨碧水青山相辉映 绿色发展奏响生态富民新乐章
央视网· 2025-07-07 17:56
浙江淳安县生态旅游发展 - 淳安县依托千岛湖生态资源发展"以鱼保水"生态治水模式 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5] - 千岛湖红山谷景区占地91.3公顷 负氧离子浓度达30万/立方厘米 成为生态康养旅游热点 [5] - 当地森林资源丰富 拥有森林面积494万亩 公益林2496万亩 森林蓄积量3020万立方米 [7] 福建武夷山荷花经济 - 五夫镇万亩荷花进入盛花期 形成"荷花+旅游"产业链 全产业链产值超1亿元 [14] - 年轻"新农人"返乡创业 拓展干莲加工等增收渠道 日均采收莲蓬规模可观 [12][14] - 开发荷塘小火车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强化农文旅融合效应 [10] 湖北神农架湿地旅游 - 大九湖湿地出现"雾锁平湖"奇观 因1700米海拔形成独特晨雾景观 [15][17] - 上半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生态修复工程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 [19] - 湿地面积居华中亚高山首位 水汽温差形成"云间湿地"特色IP [17] 吉林集安生态保护体系 - 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面积6867公顷 森林覆盖率95% 含五座特色山峰景观 [19] - 运用无人机航测+红外相机构建生态监测体系 实现巡护数字化管理 [21] - 专业化管护队伍实施林地补植 推动保护与旅游协同发展 [21]
球场竞争“上头”?秋糖“甜蜜”管够
齐鲁晚报· 2025-07-07 16:56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展区面积达18万平方米,吸引超30万全球买家参与 [1][3] - 参展企业包括500余家食饮龙头企业,涵盖茅台、五粮液、蒙牛、三只松鼠等知名品牌 [3] - 国际展团预计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国际品牌 [3] 参展企业与特色展团 - 传统酒业巨头如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等参展 [3] - 食品赛道领军品牌包括蒙牛、王老吉、盼盼、安琪酵母等 [3] - 特色展团涵盖贵州、宁波、汾阳白酒、诸城机械、台湾商品中心及意大利葡萄酒等 [3] 配套活动与消费体验 - "秋糖季·赏味金陵"活动联动百家特色餐饮名店和核心商圈,覆盖南京都市圈 [5] - 活动包括线上美食地图打卡、线下沉浸体验与消费券福利 [5] - 文化地标如夫子庙、老门东、熙南里、玄武湖融入秋糖元素 [5] 观众邀约与商贸配对 - 组委会在全国多地开展线下推介,组织南京及周边30城专业观众社群 [5] - 吸引东南亚、土耳其等地专业买家团,构建国际贸易双向通道 [5] - 组织超千名核心采购商洽谈,举办专场闭门选品会提升商贸配对效率 [5] 科技与健康主题 - 联合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举办"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展示2000余项前沿创新成果 [7] - "健康及科技服务专区"聚焦低GI食品、临床营养、科技服务 [7] - "智能制造设备专区"呈现人工智能、数字化尖端装备,推动智能生产、包装、物流等场景应用 [7] 高端论坛与思想碰撞 - 展会包含超过30场高端论坛专业会议,采用"1+4"架构 [9] - 主论坛聚焦"创新领航 智汇食饮",深入剖析长三角一体化、首发经济、国际化拓展等议题 [9] - 四大平行论坛分别聚焦酒业趋势、食品健康升级、全球渠道匹配、食品科技前沿等关键领域 [9] 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 - 特设约2000平方米的"桃花盛开的地方——百县千品万家福"专区 [9] - 专区划分县域经济展示与农业产业集群两大模块,推广县域地标产品 [9] - 通过产品展陈、直播推介等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9]
“脆李航班”第四季启航 智慧联运助280吨巫山脆李“飞”速出山
中国民航网· 2025-07-07 12:12
脆李航班运营情况 - 本季计划执飞20班次 预计运输巫山脆李超280吨 [3] - 首次构建"机器狗+无人机+民航"智慧联运新模式 开辟农产品"空中高速"通道 [3] - 项目已运行4年 成为撬动巫山脆李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 [5][8] 智慧物流创新 - 投入"绝影X20"智能机器狗编组 单日运力超传统人力3倍 实现田间-机场零损伤衔接 [5] - 无人机编组架设"空中飞廊" 跨江转运耗时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 [6] - 构建"航空+高铁"极速供应链 脆李2小时13分钟直达重庆主城 [6] 机场集团战略布局 - 重庆机场集团全方位支持巫山机场融入脆李生态链 助力乡村振兴 [8] - 成功经验已复制至奉节脐橙 黔江脆红李 仙女山脆桃等航线 [8] - 黔江机场实现双向物流 本地产品外销与外地名优产品引入 [8] - 未来将持续以机场为支点 通过创新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1]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巫山机场辐射半径延伸至长江两岸 惠及数千果农 [6] - 通过航空速度实现"朝采夕至" 提升农产品鲜度与附加值 [6][11]
平园村石斛共富之旅:解码“仙草”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
中国食品网· 2025-07-07 11:03
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模式 - 平园村依托独特自然条件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形成"石斛共富"特色发展路径 [1] - 龙头企业植然方适农业科技展示完整产业链,从原料鲜条到保健品、护肤品等多元产品线 [2] - 采用生态种植方式模拟野生生长环境确保品质 [2] 产业运营创新机制 - 创新推行"五化种植"模式:品种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品质追溯化 [4] - 建立"三金共富"机制:村民通过土地租赁、村集体固定分红、园区优先就业三种渠道获益 [4] - 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显著壮大村集体经济 [4] 传统工艺与产品价值 - 保留传统"枫斗"制作工艺,工序繁琐需将石斛茎条烘烤软化后缠绕定型成"龙头凤尾"状 [6] - 产品形态丰富包括鲜条、枫斗、饮品、护肤品等多种形式 [4][6] - 工艺凝聚农户匠心,体现对高品质产品的不懈追求 [6] 产业链整合成效 -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 [9] - 形成从选种育苗到日常管护再到精细化加工的完整生产流程 [2] - 成功打造铁皮石斛特色产业品牌,成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9]
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7-07 10:46
乡村旅游转型 - 富阳区上山村通过环境整治将300亩流转土地改造成荷塘景观"荷美上山",从传统农业村转型为农文旅游乐园 [3] - 荷塘经济带动周末超万名游客涌入农产品精品馆,连续七年音乐节创造500余万元营业额 [4] - 余杭径山村开发旅游IP"径灵子",开放"径灵子乐园"露营基地及文创产品线,实现茶文旅深度融合 [4] 茶产业链升级 - 径山村以禅茶文化为核心开发主题民宿、茶主题剧本杀等新业态,2024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5] - 绿茶年产量达4万公斤,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客流量300万激活茶产业经济 [6] - 通过"径灵子"IP与"禅村喫茶去"品牌延伸价值链,游客可参与采茶制茶全流程体验 [6] 古城文旅创新 - 建德梅城镇以"文旅+音乐"模式举办隅田川潮咖音乐节等系列活动,精准触达不同年龄层游客 [7] - 保留千年古城街巷肌理,承办全球女性发展论坛等200余场文化活动,融合"德文化"与非遗技艺 [8] - 引入专业音乐团队打造文旅新符号,形成音乐节与严州古城文化IP的联动效应 [7] 多元文旅实践 - 钱塘区蜀南村升级蜀南展陈馆展示良渚、吴越文化,打造乡村博物馆综合体 [8] - 富阳区王家宕村将80年代老造纸厂改造为浙美江堤艺术园,涵盖艺术农业观光等四大功能 [8] - 杭州多个村镇通过特色文旅项目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形成乡村振兴示范案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