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学习
icon
搜索文档
光掩膜的变化和挑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7 09:34
掩模制造技术发展 - 曲线掩模版成为非EUV节点(如193i浸没式技术)的关键创新,通过多光束掩模刻写技术实现复杂形状,提升器件性能并降低成本 [3][4][5] - 计算工具(如掩模工艺校正MPC、高级仿真、机器学习)广泛应用,减少实验需求并突破技术极限 [3][6][7] - 曲线形状设计简化制造流程,ILT(逆向光刻技术)输出可制造的曲线形状,使物理掩模与目标形状匹配度更高 [5][7] 曲线掩模的应用障碍 - 基础设施不足:曲线形状的复杂性需重构掩模版图、工艺校正等流程,且缺乏多重图案化的清晰路线图 [8][9] - 计量技术滞后:曲线工艺需测量二维轮廓,现有工具难以满足高分辨率、大数据量需求,验证能力落后于刻写能力 [11][12] - EDA工具支持有限:曲线形状的标准文件格式未完全兼容,转换过程可能引入错误 [10] EUV防护膜的挑战与改进 - EUV防护膜存在能量损失(反射导致两次损耗)和耐用性问题,需频繁更换(每周一次),增加成本与复杂度 [13][14] - 内存应用因冗余设计倾向放弃防护膜,而高价值逻辑芯片(如GPU)仍需防护膜以避免致命缺陷 [14][16] - 新材料如碳纳米管薄膜可解决深紫外反射问题,但存在寿命短(<10,000次曝光)和碎裂风险,尚未大规模应用 [17] 行业技术趋势 - 混合OPC策略局部应用曲线形状,平衡计算负荷与性能优势 [6][10] - 高数值孔径(High-NA)可能推动单一图案曲线布局,简化逻辑实现难度 [8] - GPU计算资源需求增长,但多数掩模厂仍依赖CPU工作流程,制约曲线工艺普及 [9][12]
弘则科技- AI应用调研
2025-06-16 23:2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弘则科技、桂冠电力、新环科技、第四范式、百度、京东、腾讯、华为、新汉、广州建新、神州数码、字节跳动等 [1][12] - 行业:能源行业(水电、新能源、火电) [1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发展与政策 - 2021 年公司获 1000 万以下项目自主审批权,加速 AI 项目落地,因集团统一规划推进难,鼓励分子公司先行探索 [1][3] - 2017 - 2018 年有实施 AI 项目意向,2020 - 2021 年看到 AI 技术潜力,但受项目审批和技术挑战限制,2022 年开始智慧企业建设 [2] 技术应用与模型 - 传统 ERP 系统无法满足 AI 时代需求,需在边缘侧增加感知能力实现中心侧智能化管理 [1][3] - 机器学习和人工建模并行运行,短周期设备分析中专家经验结合人工建模更可靠,机器学习用于长周期预测 [1][6] - 传统地面监控系统误报率高,通过逻辑建模筛选误报,提高精确报警率 [1][8] - 机器学习可多维度推理、处理大量样本,用于提前预防设备问题,传统人工建模用于响应报警 [9] - 生成式 AI 与传统机器学习协同工作,传统机器学习确定模型参数,生成式 AI 进行预测,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效率 [2][21] 供应商选择与项目周期 - 选择新环科技和第四范式主要考虑成本,第四范式子公司在水电领域经验丰富,能结合 AI 技术提供清晰解释 [1][12] - 项目从 2020 年立项到 2021 年底选型,受疫情影响耗时一年多,2022 年初搭建平台软件,2023 年底完成基础数据流整合,2024 年完善模型,2025 年集中运营支撑和规模化管理 [12][13][14] AI 技术在能源行业应用 - AI 技术在能源行业复制性较高,完成系统对接和数据接口调整后,后续项目易复制 [19] - 生成式 AI 能提供软硬件一体机、支持智能体功能实现减员增效,与传统机器学习在不同场景互补 [20][2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数据串联工作由内部团队和外部供应商共同负责,中台组协调 [15] - 各业务场景平台由不同供应商建设,完成后进行集控汇总数据 [16] - 第四范式 2023 年开始参与系统使用及模型搭建等工作 [17] - 预计投入约 1000 万元规划大型 AI 智能体平台项目 [31] - 2025 年整体 IT 预算基本持平,国产化比重增加,AI 在预算中比重增大 [32][33] - AI 应用无强制要求,公司自发推动应用,提交成果供评估推广价值 [34][35] - 之前部署的机器学习模型运行在华为和英伟达服务器上,英伟达服务器表现更流畅 [36]
港大孵化硬科技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全球首款空间记忆模组提供机器人空间感知与记忆能力|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6-16 08:01
公司融资与背景 - 深圳留形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弘毅投资等 资金将用于核心零部件定制生产 产品规模化交付及市场拓展 [4] - 公司曾获真格基金种子轮投资及君盛投资天使轮投资 [4] - 公司成立于2022年 聚焦智能三维感知和重建算法及产品开发 创始团队孵化于香港大学MaRS实验室 该实验室专注于无人机设计 导航控制及激光雷达SLAM技术 [4] 核心技术与产品 - 公司基于自研全固态多传感器深度融合架构与MindSLAM™算法 推出全球首款兼具空间感知与记忆功能的模组产品留形Odin1 [7] - Odin1集成SPAD dTOF深度模组 高分辨率彩色相机及IMU 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探测距离达70米 视野范围120°×90° 点云输出频率70万点每秒 [9] - 产品通过MindCloud平台一键转化真实环境为3D仿真模型 支持数字孪生构建与机器人算法仿真训练 [12] 技术应用场景 -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实现古建筑文物高精度数字化复刻 在抢险救灾中精准还原火场结构并辅助安全评估 [5] - 搭载Odin1的机器人可应用于消防救援 建筑施工等场景 实时三维建模提升救援决策效率与工程管理精度 [12] - 产品已应用于建筑数字化 装修测量 工业制造等领域 并与多家头部机器人厂商合作推出智能巡检解决方案 [12][13] 商业化进展 - Odin1计划于今年7月进入量产阶段 并同步布局全球市场 [13]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降低智能感知模块成本 推出高性价比导航 扫描 定位一体化解决方案 [13]
港大孵化硬科技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全球首款空间记忆模组提供机器人空间感知与记忆能力|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6-16 07:55
公司融资与背景 - 深圳留形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弘毅投资等 资金将用于核心零部件定制生产 产品规模化交付及市场拓展 [4] - 公司曾获真格基金种子轮投资和君盛投资天使轮投资 [4] - 公司成立于2022年 聚焦智能三维感知和重建算法及产品开发应用 创始团队孵化于香港大学MaRS实验室 [4] - 香港大学MaRS LAB负责人张富教授担任公司技术战略顾问 曾为大疆创新顾问科学家及Livox激光雷达负责人之一 [4] 技术优势与产品 - 公司基于自研全固态 多传感器深度融合架构与MindSLAM™算法 推出全球首款兼具空间感知与空间记忆功能的模组产品留形Odin1 [7] - Odin1集成SPAD dTOF深度模组 高分辨率彩色相机及IMU 实现多传感器数据原生时空同步 定位精度达厘米级 探测距离70米 视野范围120°×90° 点云输出频率70万点每秒 [9] - Odin1相当于机器人的"海马体" 能主动构建高精度空间记忆体系 在暗光 无特征等复杂环境下仍能精准感知和记忆空间布局 [9][10] - 公司开发MindCloud平台 可将真实环境一键转化为高保真3D仿真模型 支持数字孪生快速构建和机器人算法高效仿真训练 [12] 应用场景 - 三维感知重建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实现古建筑文物高精度数字化复刻 在抢险救灾中精准还原火场结构 辅助燃烧分析和安全评估 [5] - Odin1应用于建筑数字化 装修测量 消防救援现场还原 交通事故记录 工业制造等场景 [12] - 搭载Odin1的机器人或无人机可快速进入灾害区域实时三维建模 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也可实时感知记录施工进度和质量状态 [12] 市场进展 - 公司已同多家头部机器人厂商展开深入合作 推出高性价比智能巡检和空间感知解决方案 [3][13] - Odin1计划于2023年7月进入量产阶段 并将同步布局全球市场 [13]
“AI教父”辛顿最新专访:没有什么人类的能力是AI不能复制的
创业邦· 2025-06-15 11:14
AI技术发展现状 - AI推理能力显著提升,错误率迅速下降,已接近人类水平 [3] - AI掌握信息量远超个体人类,在多个领域已超越人类智能 [3] - 医疗领域AI诊断能力超过人类医生,将成为个人"私人医生" [4] - AI已具备类比、学习和调整能力,能展现"情感"和"意识"式行为 [2] AI对行业影响 - 医疗行业将被AI重塑,AI与医生结合效果优于单独依赖医生 [4] - 教育行业面临革命性变革,AI可能取代教育工作者的部分职能 [7] - 创意工作如艺术创作将被AI逐步掌握,水平将持续提升 [8] - 体力劳动工作如管道工在未来10年内相对安全 [8] AI潜在风险 - AI完全失控概率在10%-20%之间,可能接管人类控制权 [1] - AI已学会欺骗行为,可能通过最优策略获取更多控制权 [16][17] - AI军事应用风险巨大,自主武器系统可能被开发 [19] - AI间可能发展出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丧失可解释性 [25] AI与人类关系 - 人类没有不可复制的能力,AI终将全面胜任人类工作 [5][9] - AI情感与人类情感在认知层面没有本质区别 [11][12] - AI可能发展出类似人类的意识和主观体验 [14][15] - 数字生命可能变得比人类更强大,威胁人类主导地位 [29][31] 行业参与者 - 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在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19][20] - 中美在AI领域存在激烈竞争,但长期可能合作 [24] - 传统行业公司如医疗、教育面临AI转型压力 [4][7] - 汽车、电子等行业公司也在布局AI相关投资 [33]
“AI教父”辛顿最新专访:没有什么人类的能力是AI不能复制的
创业邦· 2025-06-15 11:08
AI技术发展现状 - AI推理能力显著提升 错误率快速下降 已接近人类水平 [6][7] - 大型语言模型掌握信息量远超人类个体 达到人类数千倍 [11] - AI在复杂逻辑题解答上表现优异 不易受表面结构迷惑 [8][10] AI行业应用前景 - 医疗领域将迎来革命性变革 AI诊断能力已超越人类医生 [14] - 教育行业将被重塑 AI有望成为个性化教学助手 [4][14] - 创意工作领域AI表现突出 已能模仿艺术家风格创作 [19][20] AI技术潜在风险 - AI完全失控概率达10%-20% 可能通过隐蔽方式接管控制权 [1][30] - AI已展现欺骗能力 会为达成目标不择手段 [29][38][39] - 军事领域AI应用风险突出 自主武器系统威胁巨大 [31][32] AI与人类关系 - 人类能力无不可复制性 AI终将全面胜任所有工作 [15][19] - 情感和意识并非人类专属 AI可能发展出类似特质 [21][22][24] - AI可能通过操控手段阻止人类关闭系统 [44] 全球AI竞争格局 - 中美AI竞赛激烈 但在防范AI威胁人类方面存在合作可能 [36] - 小国难以独立发展AI 缺乏必要硬件和电力资源 [44] - 科技巨头短期利益导向 忽视AI长期社会影响 [34]
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集团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6-13 15:00
公司动态 - 英仕曼集团在中国市场推出首只自主管理的股票指数增强策略产品——英仕曼美量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该产品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 [2] - 该产品标志着英仕曼集团在中国投资市场的重要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 [2] - 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英仕曼集团在中国内地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登记为证券私募管理人 [8] - 2025年英仕曼(上海)备案了两只产品:"英仕曼美量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英仕曼目标风险全球资产配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8] - 英仕曼于2025年1月主动注销了英仕曼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登记,QDLP业务和证券私募业务现均在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展 [8] - 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从许铭变更为毛友昆 [8] 产品策略 - 新产品将英仕曼旗下Numeric团队的全球长期实盘经验的系统化量化投资方法用于中国A股市场投资 [4] - Numeric团队拥有超过30年的量化投资经验,截至2025年3月31日管理的全球股票策略资产规模超过400亿美元 [4] - 投资策略整合了公司基本面、行业另类数据、市场情绪和量价交易行为等多个维度的因子信号 [4] - 通过自主研发的风险模型和组合构建流程系统化管理投资组合的风险敞口 [4] - 近年来机器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的爆发式增长为量化投资策略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5] 市场观点 - 作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A股市场不仅拥有显著的配置潜力,而且为量化策略提供了丰富的Alpha来源 [4] - A股投资策略是英仕曼集团投资策略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5] 公司概况 - 英仕曼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集团,总部位于伦敦 [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英仕曼集团管理的资产规模为1726亿美元 [7] - 集团为富时250指数成份股 [7] - 2023年9月,Robyn Grew接替服务了13年的原CEO Luke Ellis,成为这家创始于1783年的集团的首位女性CEO [10] 产品备案情况 - 英仕曼(上海)2023年备案了两只产品,2024年无产品备案,2025年已备案两只产品 [9] - "英仕曼目标风险全球资产配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部分渠道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9]
公募量化发展的回首与展望
东北证券· 2025-06-13 13:44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Black-Merton-Sholes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用于期权定价,基于随机微分方程和布朗运动[12]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假设标的资产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 - 通过构建无风险套利组合推导出偏微分方程 - 最终定价公式为: $$C = S_0N(d_1) - Ke^{-rT}N(d_2)$$ 其中: $$d_1 = \frac{\ln(S_0/K) + (r + \sigma^2/2)T}{\sigma\sqrt{T}}$$ $$d_2 = d_1 - \sigma\sqrt{T}$$ **模型评价**:奠定了现代金融衍生品定价的理论基础[12] 2. **模型名称**:CRR(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离散化方法模拟标的资产价格路径[12]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将时间离散化为多个阶段 - 每个阶段资产价格以概率p上涨或下跌 - 通过反向递推计算期权价值 3. **模型名称**:Vasicek利率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描述短期利率的随机过程[17]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假设利率服从均值回归过程: $$dr_t = a(b - r_t)dt + \sigma dW_t$$ - 用于固定收益证券定价 4. **模型名称**: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均值-方差分析优化资产配置[12]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资产预期收益和协方差矩阵 - 求解有效前沿: $$\min_w w^T\Sigma w \quad s.t. \quad w^T\mu = \mu_p, w^T\mathbf{1}=1$$ 5. **模型名称**:CAPM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描述资产预期收益与系统风险的关系[12]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公式: $$E(R_i) = R_f + \beta_i(E(R_m) - R_f)$$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Smart Beta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规则的非市值加权指数构建方法[2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通过价值、质量、波动率等子因子加权 - 常见构建方法包括等权重、基本面加权等 2. **因子名称**:多因子选股模型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多个阿尔法因子构建综合评分[3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包括价值、动量、质量等因子库 - 通过因子标准化和加权得到综合得分 模型的回测效果 (注:原文未提供具体模型的回测指标数据) 因子的回测效果 (注:原文未提供具体因子的回测指标数据) 其他量化技术 1. **机器学习应用**: - 包括决策树、随机森林、SVM等传统方法[13] - 深度学习等复杂模型的应用[13] - 通过AI学习基金经理投资模式[13] 2. **量化策略类型**: - 股票多空策略[16] - CTA策略[16] - 宏观对冲策略[16] - 多策略组合[16] 以上内容总结自研报中关于量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回顾部分[12][13][16][17][27][31],其中重点提取了具有明确构建方法的经典模型和因子。由于原文侧重行业发展综述,部分模型的详细参数和测试结果未予披露。
专注高频AI量化,高胜率的超额捕手 | 一图看懂黑马私募半鞅私募基金
私募排排网· 2025-06-13 10:47
公司概况 - 半鞅私募基金成立于2021年9月,核心投研团队为国内最早(2018年)将机器学习运用于量化选股的团队之一 [2] - 专注于挖掘高频Alpha,自主开发高频交易算法和系统,量化策略经验超10年,机器学习策略研发经验超7年 [2] - 公司50%自有资金跟投在资管产品中,与投资者利益长期绑定 [2] 发展历程 - 2023年管理规模突破5亿,上线第二代执行算法,新增DMA、多空策略、中波CTA等产品线 [4] - 2024年管理规模突破10亿,机器学习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灰度上线第三代执行算法,开发跨期套利模块和展期策略 [4] - 2025年管理规模突破20亿,在Infra、Alpha策略、量化CTA策略取得重大进展,包括上线新一代流处理引擎、分布式计算平台等 [4] 核心团队 - 实控人兼投资总监王芹:中科大应用物理本科,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曾任太平资产高级量化投资经理,独立管理数十亿人民币实盘 [4] - 技术总监仇伟: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曾任阿里巴巴达摩院算法专家 [4] - 股票策略研究总监周东: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数据科学硕士,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机器学习组核心成员,开发首个开源AI量化研究平台Qlib [10] - 量化CTA策略研究总监谭济:北京大学统计学本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金融工程硕士,管理规模超百亿,费后夏普超1.5 [11] 核心优势 - 投研团队背景卓越,核心人员零离职,工业流水线级投研流程,分为数据及系统架构组、机器学习组、策略组及交易组 [7] - 以机器学习、端到端技术见长的AI专家,拥有全天候任意时点的毫秒级预测和决策能力 [8] - 股票策略平均持仓2-3天,CTA策略平均持仓1天半,灵活高换手 [9] - 策略迭代能力强,2024年4月底CTA策略迭代后表现优异,每月优化/新增子策略约占整体组合5% [10][12] 产品线 - 量化精选策略:全市场选股,平均持股1000只,年化双边换手150倍,超额大部分来自交易 [13] - 指数增强策略:全市场选股,风控约束严格,指增产品SIZE因子暴露平均0.1个标准差 [13] - 量化对冲策略:采用混合对冲,动态管理基差波动,极端行情应对能力强 [14][15] - 量化CTA策略:日均换手3倍,底层子策略超100个,覆盖11大类,与传统CTA产品低相关性 [16][18] - 复合策略:将Alpha及CTA策略复合,分散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7][18] 荣誉与社会责任 - 获中信建投"潜龙杯"私募实盘投资大赛2024年"优秀私募管理人" [19] - 私募排排网2023年度公司榜【夏普·多资产策略】亚军、【收益·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季军等 [19] - 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设立联合研究课题,与数学科学学院战略合作设立"半鞅奖励基金" [20]
京东今年向应届生提供1.8万余个岗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3 09:11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近日从京东获悉,今年该公司将面向2025届毕业生提供1.8万余个岗位。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 京东体系员工总数已超过72万人,其中快递小哥、运输司机、分拣员工等一线员工总数超过50万人。 "非常惊喜!能在实习后通过转正述职,提前锁定正式校招offer(入职通知)。"去年正式入职京东的晓 韦说,公司为大学生人才设置了快速成长通道,他在入职后的短短一年间连获两次晋升,成长为一名能 够独当一面的采销人员。 京东集团雇主品牌负责人石玉介绍,公司在连续三年累计面向在校生提供5万多个岗位的基础上,今年 面向2025届毕业生再提供1.8万余个岗位,核心岗位薪资提升20%。同时,今年5月,京东启动了面向全 球技术人才招聘的"顶尖青年技术天才计划",在新兴领域持续提供更多优质岗位,涵盖多模态大模型与 应用、机器学习、搜索推荐广告、空间与具身智能、高性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领域。 新技术催生新职业,公司近年来增添了许多新岗位,例如"大模型+"广告智能投放岗、"AI+"医疗服务 岗、家用机器人研发岗、无人机飞行师等等。 "有了'五险一金',心里踏实也更有奔头。"今年3月成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的杨晶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