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

搜索文档
“过气”的Sora,凭什么想做AI版的抖音?
新财富· 2025-06-24 16:10
Sora的战略转型与AI社交趋势 - OpenAI通过Sora开辟视频大模型赛道,但初期因产品延期导致竞争格局反转,国产AI视频模型如快手可灵1.0和MiniMax海螺AI迅速抢占市场[1][2][3][4] - Sora从视频生成工具转型为AI社交平台,新增图像生成模块GPT-Image-1,上线一周吸引1.3亿用户,日均生成1亿张图像,带动付费用户增长[15][16][17][18] - 新版Sora强化社交功能:提高图片作品占比、增加推荐/点赞/复制等交互组件、支持提示词复用和内容公开分享,接近完整图像社区形态[21][22][23][24] AI社交平台的行业逻辑 - 头部AI公司如马斯克xAI、月之暗面Kimi、OpenAI均布局社交领域,核心动机包括获取用户反馈提升模型能力及构建流量入口[7][8][10][11][12][40] - 社交平台通过UGC内容形成数据飞轮,Meta、Google、抖音已验证流量变现模式,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认为10亿用户平台价值超越顶尖模型[43][44] - OpenAI 2024年营收40亿美元但亏损50亿美元,依赖ChatGPT订阅服务(2000万付费用户,年化营收50亿美元),需拓展高级会员提升收入[45][48][49][52] 图像/视频的社交属性与竞争格局 - GPT-Image-1通过高度风格化图像(如吉卜力画风)突破文生图审美瓶颈,满足个性化表达需求,实现跨文化传播[27][29][30][32] - 移动互联网时代Instagram、Snapchat等成功案例证明图像/视频是社交核心载体,当前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38.4分钟,远超聊天应用[33][34][36][37][62] - AI社交面临传统社交巨头的阻击(如抖音整合豆包、微信接入元宝),新入局者需依赖AI技术突破存量竞争壁垒[56][60][61][64][65]
Meta、TikTok集体抗议澳洲“双标”监管,YouTube豁免撕裂社媒公平竞争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4:09
澳大利亚在线监管机构对YouTube豁免社交媒体禁令的争议 - 澳大利亚在线监管机构呼吁政府撤销允许YouTube豁免于针对16岁以下青少年社交媒体禁令的决定 [1] - 电子安全专员指出YouTube是澳大利亚青少年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媒体平台,也是对其造成伤害的最大源头 [1] - 危害内容包括厌女言论、仇恨素材、暴力斗殴视频、网络挑战、饮食失调及自杀倾向内容等 [1] YouTube的回应 - YouTube回应称监管机构的言论忽视了平台为在校学生和教师带来的益处 [2] - 公司敦促政府履行公开承诺,确保澳大利亚青少年能继续在YouTube上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2] 行业竞争与政策争议 - 竞争对手如Snap Inc和Meta Platforms对YouTube享受的特殊待遇表示不满 [1] - 有消息称澳大利亚政府在启动公众咨询前已向YouTube高管作出私人承诺 [1] - 相关法律于2025年底前生效,引发行业对政策公平性的质疑 [1]
爸爸大学1000 够花,可我现在手握2000元却失去“奶茶自由”
36氪· 2025-06-24 12:30
大学生消费现状 - 我国大学生月均生活费约为1280元 超过七成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 [7] - 地域差异显著 福建、上海、北京位列生活费前三 青海、新疆、宁夏最低 [8] - 个人消费习惯影响大于地区差异 北京学生月消费跨度达2000-3000元 [8] 消费分级标准 - 基础保障档(1000元以下)仅覆盖基本饮食和必需品 常见于偏远地区学生 [9] - 经济适用档(1000-1500元)适合二三线城市 含基础餐饮和偶尔社交 [10] - 均衡舒适档(1500-2000元)一线城市非核心区标准 可适度娱乐 [10] - 宽裕体验档(2000-3000元)北上广深常见 含网红店打卡等消费 [10] - 品质提升档(3000-5000元)含私教健身和短途旅行 [10] - 自由支配档(5000元以上)可体验高端餐饮和演唱会VIP [10] 消费结构分析 - 饮食支出占最大比重 沈阳学生小放月均2500元中饮食占大头 [12] - 性别差异显著 女生1/3预算用于服饰 男生1/4用于娱乐 [14] - 非刚性支出增长 网课充值、游戏装备等占比逐年攀升 [16] 代际消费观念冲突 - 70/80后家长视奶茶等为奢侈 00后学生认为是基本需求 [19] - 2025年城镇月均工资11876元(五年增47%)大学生消费增65% [19] - 情绪消费普遍 98%大学生月均30-50元用于心理调节 [24] 家庭经济策略差异 - 工薪家庭视生活费为沉没成本 中产家庭看作社交资本投资 [28] - 富裕家庭追求即时满足 部分学生因高消费养成不良习惯 [28][29] - 理财意识分化 有学生通过兼职自立 有家长担忧经济安全 [30][35] 消费建议公式 - 参考计算方式:月生活费=日均餐费×30+学习费×1.5+应急金500元 [38] - 示例:35元×30天+200元×1.5+500元=1850元 [38]
“中年断亲潮”:父母离世,兄弟姐妹就散了
虎嗅· 2025-06-24 12:01
中年人断亲现象 - 中年人断亲现象逐渐增多 父母离世后手足情谊松动成为主要原因 [2] - 全国继承纠纷案件同比增长38.92% 反映亲情破裂趋势 [3] - 父母作为情感粘合剂消失后 家庭成员联系必要性降低 [4] 遗产分配问题 - 中国老人立遗嘱比例仅0.14% 约2.8亿60岁以上人口中仅40176份登记遗嘱 [5] - 遗产分配成为家族矛盾爆发点 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继承纠纷案件增长38.92% [6] - 赡养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在遗产分配时集中爆发 女性承担更多赡养责任但常被忽视 [7][8] 性别与赡养责任 - 研究显示女儿为父母提供生活照料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儿子 [7] - 遗产分配中性别因素仍存在影响 女性遗产份额回归系数为-0.67 [9] - 农村多子女家庭中女性长期处于被忽视位置 承担更多责任却较少被认可 [9] 社会结构变化 - 中国家庭呈现小型化、关系离散化、功能外部化趋势 [10] -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导致被动断亲 长期分居使情感冷却 [10] - 老人与子女同住比例仅约三成 45.5%老人仅与配偶同住 [13] 多子女家庭问题 - 子女数量与父母获得的情感支持呈负相关 存在责任分散效应 [15] - 兄弟姐妹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资源竞争关系 出生顺序影响资源分配 [18][19] - 亲戚间攀比加速亲情消耗 社会阶层分化拉大手足心理距离 [20][21] 独居与新型关系 - 中国一人户达1.25亿 独居成为常态 [24] - 独生子女超过2亿 情感寄托转向伴侣和朋友 [25] - 功能互补型社交兴起 超过半数受访者拥有搭子关系 [32] 国际比较 - 日本15年前已出现无缘社会现象 孤独死人数达7.6万 [26][28] - 西方社会兴起自选家庭模式 部分州立法承认非血缘亲属权利 [29][30] - 中国出现互助养老群、育儿互助论坛等新型关系形式 [33] 亲情观念转变 - 亲情从无法选择的责任转向主动选择的关系 [34] - 传统强关系变弱 血缘不再等同于无条件信任 [11] - 影视剧中手足情深场景与现实形成反差 [16]
华尔街谈LABUBU与茅台:似曾相识还是范式转移?
华尔街见闻· 2025-06-24 10:18
爆火的Labubu被戏称为"年轻人的茅台",那么这二者间究竟有何异同? 分析师指出,在消费者面临"意义缺失"和压力增大的数字化世界中,Labubu暗示着中国正从投资驱动模式向消费驱动 模式渐进转变。茅台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全球化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而与全球时代精神高度契合的Labubu 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全球成功。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美银近日发布报告,将这一新潮玩IP与传统白酒巨头进行对标,试图厘清其背后是消费周期的历 史重演,还是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 美银分析师Alice Ma、Chen Luo和Lucy Yu指出,两者虽同为社交货币,但Labubu的社交属性更多基于年轻群体的共 同兴趣和价值观,而茅台的社交功能则更多依托权力和等级关系。这种差异反映了"新消费"与"传统消费"的本质区 别。 美银指出,与茅台类似,泡泡玛特也面临着IP周期与投资属性带来的双重考验,若在Labubu与下一个爆款IP之间出 现较长空窗期,公司的全球增长或将放缓。 此外,投资者无法忽视的还有监管与市场拥挤这两大风险。报告提醒,当前资本集中涌入"新消费"赛道的现象,与此 前资金抱团以茅台为代表的消费蓝筹股颇为相似,这种拥挤交易的脆 ...
上班前先发个疯,都市白领现在流行「早八蹦迪」
后浪研究所· 2025-06-23 16:31
行业趋势 - 全球范围内兴起"Coffee Raves"文化,以咖啡馆为场地结合电子乐和清醒社交的新型娱乐方式正在颠覆传统夜店模式[1][9][12] - 该潮流始于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等欧美城市,已扩散至迪拜、孟买、德里、布里斯班等20+城市[12] - 迪拜"No Filter"成为首个专业组织Coffee Raves的机构,与COSTA咖啡合作月度活动,单场活动带动咖啡馆营收增长30%+[13][16] 商业模式 - 活动选址突破传统咖啡馆,延伸至面包店、天台、公园等非酒精场所,成本较夜店降低60-80%(夜店人均消费100-1000元 vs 咖啡锐舞20-50元)[9][31] - 饮品结构以咖啡/茶饮为主,搭配功能性饮料,毛利率维持在65-75%区间[11] - 音乐类型延续电子乐但节奏更舒缓,House/Trance/Chillout占比达82%[11] 用户画像 - Z世代为核心客群,63%参与者倾向清醒社交,18-26岁群体该比例达71%[28] - 30+人群占比超预期达25%,主要因规避熬夜需求[25] - 用户动机集中于"沉浸感"(42%)、"压力释放"(35%)及"健康社交"(23%)[21] 市场影响 - 英国酒吧10年关闭7000家,2024年单月倒闭34家;日本六本木夜店区转型多元化业态[36][38] - 北京3家经营10年+的Club(Dada Bar/fRUITY SPACE/ByeByeDisco)近期集中关闭[39] - 深圳MOMOKAWA、phase coffee及成都原咖啡通过Coffee Raves实现客流量环比增长150%+[42] 文化演变 - 蹦迪文化历经三代演变:80年代迪厅(Disco)、千禧年夜店(Hip-hop)、当前Coffee Raves(电子乐+健康)[6][8][9] - 社交媒体推动裂变,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破3亿次,小红书讨论量月增280%[21][45] - 形成"croissant techno"等跨界IP,法国Le Pain Quotidien面包店借活动提升品牌年轻化指数40%[23]
综述|欧洲多国拟对未成年人访问社交媒体加强监管
新华网· 2025-06-23 13:48
社交媒体监管趋势 - 欧洲多国政府拟对未成年人访问社交媒体加强监管,起因是奥地利校园枪击案和法国学生暴力事件暴露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潜在助长效应[1][2] - 英国调查显示,承认实施过暴力行为的13-17岁青少年中64%认为社交媒体对其行为有影响[1] - 《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指出社交媒体、手机和游戏成瘾倾向与青少年自杀想法及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关联[1] 各国政策动向 - 法国总统马克龙推动欧盟禁止15岁以下儿童访问社交媒体平台,否则将考虑国家层面立法[2] - 荷兰建议禁止15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或限制屏幕时间[2] - 挪威拟将青少年自由使用电子设备的年龄从13岁提高到15岁,保留父母批准权限[2] - 德国要求13-16岁儿童需父母同意才能使用社交媒体[2] - 希腊设定"数字成年年龄"为15岁并推出监控App[2] - 西班牙拟将开设社交媒体账户最低年龄从14岁提高到16岁,强制智能手机默认家长控制[2] 欧盟统一监管倡议 - 希腊、法国、西班牙牵头提案要求未成年人必须获得父母同意才能访问社交媒体,获丹麦、斯洛文尼亚和塞浦路斯支持[3] - 丹麦数字化部长表示将推动欧盟设定统一"数字成年年龄"为15岁,并实施强制性年龄验证措施[3] - 现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未统一"数字成年年龄"标准,丹麦计划在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优先推进儿童网络安全议题[3]
老年社交消费升级,打开消费新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6-23 12:12
5月14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银龄学习中心"正式开课,吸引了附近社区60多位老人参加。首期课程紧 密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精心设置了手机视频剪辑、八段锦和面艺制作三门课程。冯凯敏 摄 (视觉 江苏网供图) □ 本报记者 付奇 万晨 蒋明睿 方思伟 "环境很不错,我们老兵艺术团每周都约着排练曲目,准备参加达人秀比赛!"一个工作日下午,记者在 南京心智青中老年文娱学校内看到,71岁的团长金云莉正带领团队演奏《边疆处处赛江南》。"我们民 乐团平均年龄超70岁,有不少是相识数十年的老战友,大家都热爱艺术和生活,一起来找精神寄 托。"金云莉告诉记者。 "不同于传统老年学校的学年制,我们想做的是一个退休俱乐部,根据学员兴趣和时间需求,机动安排 16课时或32课时。每节课时长90分钟,收费50元左右,已有200多人报名。"心智青建邺校区校长严风介 绍,自去年落户商场以来,学校向一些银发乐团提供场地,也面向附近3公里社区退休居民开课。 "老爸在培训学校里结交了许多同龄朋友,和他们分享兴趣和见闻,得空时还会拍个抖音,唱上几段, 不少人给他点赞!"南京市民王露告诉记者,父亲上了培训学校后,生活态度更积极了。 像她父亲一样拥有丰富 ...
回来了!微信内测朋友圈评论可发表情包及图片
猿大侠· 2025-06-22 11:44
微信朋友圈功能更新 - 微信开始内测朋友圈评论区支持表情包或图片回复功能 [1] - 内测期间满足版本要求的用户可查看朋友评论的表情包和图片 [1] - 微信8 0 60版本更新后支持该功能 目前处于小范围内测阶段 [1] - 安卓平台后续更新了四个版本 但更新日志内容极少 [1] 版本更新情况 - 微信于6月6日发布了iOS及安卓平台的8 0 60正式版更新 [1] - 安卓版本后续更新了28003c3a 28003c38 28003c39 28003c3f四个版本 [1]
派对游戏迎来新玩家 能否打破“元蛋”垄断格局?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4:33
派对游戏赛道新动态 - 鹰角网络推出买断制合作冒险游戏《泡姆泡姆》,PC端全球销量达30万份,但同期在线玩家1343人,最高2万人,低于《猛兽派对》的3077人和10.4万人峰值 [4] - 友谊时光旗下《暴吵萌厨》成为移动端黑马,上线后游戏免费榜稳居前5名,超越《蛋仔派对》(第16名)和《元梦之星》(第138名) [4] - 《暴吵萌厨》采用烹饪题材+竞技玩法差异化定位,填补闯关类派对游戏市场空白 [3] 产品竞争力分析 - 《暴吵萌厨》TapTap评分7.3,哔哩哔哩8.4分,游戏性和美术受认可,但网络稳定性、操作手感遭诟病 [5] - 游戏被指多处借鉴《胡闹厨房》,包括冲刺/投掷操作和部分UI设计 [5] - 引入中华美食元素(火锅/烧烤/螺狮粉等)和地域文化地标(西湖/洪崖洞),强化社交功能(排行榜/时装) [6][7] 市场格局演变 - 当前派对手游市场由《蛋仔派对》和《元梦之星》双巨头垄断90%份额 [8] - "元蛋大战"中双方激烈竞争:《元梦之星》通过现金/Q币激励获客,《蛋仔派对》2023Q4营销费用达100亿元(同比+13%) [9] - 《暴吵萌厨》以"垂直题材+女性向"策略切入市场,目标用户覆盖上班族和亲子群体,避开低龄化竞争 [11] 公司运营表现 - 友谊时光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0%,亏损收窄64.6%,主要得益于《浮生忆玲珑》等新游 [12] - 《暴吵萌厨》全网预约超250万,但畅销榜排名196位,远低于《蛋仔派对》(51位)和《元梦之星》(85位),营收能力待提升 [12] - 专家建议通过赛季通行证、稀有外观等分层付费模型提升ARPU,同时需警惕同质化竞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