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搜索文档
港铁公司签300亿港元7年期绿色银团贷款
智通财经· 2025-09-23 21:17
融资规模与结构 - 公司签订300亿港元7年期绿色定期银团贷款 为香港企业在亚洲、中东及北非地区规模最大的无抵押国际绿色长期贷款[1] - 贷款获57间银行参与 牵头银行承销逾580亿港元 最终超额认购超过5倍[1] - 基于市场需求强劲 贷款额由原230亿港元提升至300亿港元[1] - 另与韩国产业银行签订7.8亿港元7年期双边绿色循环贷款[1] 资金用途与战略规划 - 贷款所得款项将用于《可持续融资框架》下合资格的绿色投资项目提供融资及再融资[1] - 公司正推进多个大规模铁路项目 包括北环线的重大投资[1] - 公司强调以策略发展为依归研究适合的融资形式 并愿与策略投资者合作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1] 市场地位与财务策略 - 此次融资巩固公司在可持续发展范畴的领导地位 展现与银行伙伴对香港未来的共同承诺[2] - 贷款动用期为9个月 反映公司财务稳健及周详计划[2] - 公司秉持审慎理财原则确保实现长远财务可持续性[2] 历史融资记录 - 公司于去年9月成功发行首笔45亿港元两期公募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1]
中行研究院王家强:气候风险将通过融资行为向银行业传导
中国经营报· 2025-09-23 21:11
中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实践 - 中国金融业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力支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2] - 绿色贷款规模突破40万亿元 稳居全球第一 近五年保持20%以上同比增速[2] - 绿色债券发行量2022-2023年连续位居世界首位 存量规模全球第二[2]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ESG基金数量超900只 产品净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近70%[2] - 碳市场覆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四大行业约80亿吨碳排放 为欧盟碳市场6倍[3] - 金融业创新开发碳质押融资贷款/碳回购/碳债券等碳金融产品[3] 国际标准与话语权 - 中国主导或参与的多个绿色金融标准获国际广泛认可[3] - 中国银行参与三项成果被纳入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文件[3] 气候风险管理体系 - 银行业将ESG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1][4] - 气候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干旱/强降水/极端高温)和转型风险(政策/市场变化)[4] - 风险通过融资行为向银行业传导 需提升气候风险识别管理能力[4] 风险管控具体措施 - 系统推进资产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引导资金投向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制造等领域[4] - 将能耗/技术/环保/碳排放作为重要授信标准 前瞻退出落后产能[4] - 在尽职调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全流程嵌入气候风险因素[5] 科技赋能与压力测试 - 中国银行2024年投产绿色金融管理系统二期 实现客户ESG风险智能分类与动态监测[5] - 自2021年起定期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结果应用于财务风险评估[6] - 境外分支机构(中银香港/悉尼分行/伦敦子行)2024年有序开展压力测试[6] 未来发展方向 - 金融业支持建设零碳产业园成为下一个突破口[6] - 零碳园区通过规划/技术/管理使碳排放降至"近零"或"净零"水平[6]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建立零碳园区[6]
Lerøy Seafood Group ASA: Successful placement of a senior unsecured green bond
Globenewswire· 2025-09-23 20:39
Reference is made to the stock exchange announcement on 22 September 2025. Lerøy Seafood Group ASA, with a BBB+ (Stable) rating from Nordic Credit Rating, has today issued a green bond of NOK 500 million with a 4-year maturity and a coupon of 3-month NIBOR + 0.98% p.a. The trans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oversubscribed. The settlement date for the bond is 1 October 2025. An application will be made for the bond to be listed on Oslo Børs. The net proceeds from the bond will be used to finance or refinance gree ...
许正宇:大湾区内碳市场有序健康联动 一直重视并积极推动大湾区内碳市场合作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19:20
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合作 -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欢迎港交所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深圳绿色交易所及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1] - 合作备忘录推动知识交流与分享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碳市场和绿色金融生态圈发展的合作[1] - 此合作备忘录为大湾区内碳交易所之间的首份四方协议标志着大湾区内碳市场有序健康联动发展迈向更高台阶[1] 香港政府政策支持 -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未来会加强与大湾区碳市场的试点合作共建区内碳市场生态圈[1] - 港交所与多个大湾区碳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展示香港政府和港交所继续积极推动与内地碳市场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决心[1] - 合作旨在巩固香港作为区内领先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地位[1]
中银协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19:03
行业发展现状 - 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整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 - 2024年银行业国际结算量12.7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35%[2] - 国内信用证结算量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9%[2] -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4884.75亿美元较上一年小幅回落[2] -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量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5%[2] - 国际保理业务量133.18亿美元近三年来首次同比下降[2] - 国内保理业务量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17.03%[2] 业务创新方向 - 深耕产业链场景需求推动供应链金融数智化平台建设[3] -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四流合一与贸易单据智能审核[3] - 针对小微外贸企业需求创新贸易融资便利化授信服务[3] - 聚焦跨境可持续发展项目推出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产品[3] - 紧扣科创企业跨境贸易需求开发全生命周期贸易金融支持[3] 风险防控措施 - 构建多层次评估与预警机制优化市场布局并完善风险对冲工具[3] - 完善贸易融资线上化数据安全体系建立模型审计机制[3] - 强化外汇合规管理遵照1+6外汇展业改革制度体系要求[3] - 完善全流程核查机制动态应对国际制裁与反洗钱挑战[3] 战略定位与展望 - 贸易金融应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在稳外贸保产业链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4] - 银行业贸易金融将沿着产业深耕+技术赋能路径持续升级[4] - 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4]
中国银行:丰富绿色产品与服务| 2025华夏ESG实践绿色机遇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3 18:09
公司背景与业务范围 - 中国银行是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 成立于1912年 先后行使中央银行 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 [2] - 2006年在香港联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上市 在中国境内及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 形成覆盖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证券 保险 基金 租赁等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2] 绿色金融实践成果 - 2025年协助财政部在英国伦敦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 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发布后首笔绿色主权债券 [3] - 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协助发行2025年全国首笔绿色信用债券 并承销全球首只同时符合《欧盟绿色债券标准》及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原则》的绿色债券 [3] - 参与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 "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十余个绿色ESG倡议 三项绿色金融成果纳入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文件 [3] - 2025年作为中资金融机构加入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 参与第14号工作组(自然相关机遇识别)任务 [3] 运营碳中和与绿色建设 - 制定主要办公大楼2024年碳中和工作方案 明确39栋大楼碳中和目标 [4] - 2025年上半年直接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行内碳中和活动 [4] - 2024年39栋主要办公大楼总排放量12.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同比下降49.24% 截至2024年末全部实现运营碳中和并获得权威认证 [4] - 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建成60家"绿色建设标杆网点" [4] 绿色业务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45,391.45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口径) 较上年末同口径增长16.95% [4] - 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4] 行业专家评价 - 专家评价中国银行以"中银绿色+"引领绿色金融潮流 把握"双碳"机遇 展现可持续金融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5]
民生银行精彩亮相“2025年北京绿色发展论坛暨绿色产业博览会”,共筑绿色经济新标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7:37
论坛概况 - 2025年北京绿色发展论坛暨绿色产业博览会于9月22日开幕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 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通州区委区政府共同承办 [1] - 论坛主题为"绿色北京新航程•绿色经济新标杆" 设置开幕大会 闭幕大会与"1+5+13"共19场专项活动 包括1场绿色产业博览会 5场绿色发展会客厅和13场平行论坛 [1] - 活动旨在全面展示北京市和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成果 服务全市绿色经济发展 [1] 公司参与情况 - 中国民生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代表受邀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在博览会亮相 体现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行业影响力 [2] - 公司北京分行承办展厅 展示"民生峰和"绿色综合服务体系2.0版 通过低碳骑行等互动体验传递绿色低碳理念 [2] - 展览吸引众多参会者驻足观看与咨询 提升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知名度 [2] 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 公司重点展示支持绿色能源与储能 节能降碳与零碳负碳技术产业 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循环 生物技术 绿色低碳新兴服务业及环境权益融资的服务方案 [2] - 公司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战略布局 积极拓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与碳金融业务 [2] - 创新构建覆盖绿色技术创新 低碳项目建设和产业链协同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2] 战略定位 - 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已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绿色金融是核心支撑 [2] - 公司表示将以更具创新的产品 更趋开放的平台 更为高效的服务助力北京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2] - 公司推动首都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与众多企业共建绿色低碳新生态 [2]
港交易所签订合作备忘录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17:32
合作主体与形式 - 香港交易所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深圳绿色交易所 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1] - 四家交易所将探索碳市场及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 [1] 合作目标与内容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及绿色金融生态圈的发展 [1] - 促进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以提升专业能力 [1] - 推动区域碳市场深化发展 [1]
中银协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17:22
《报告》共分四章,全面总结2024年中国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发展现状,深入探究其创新与发展, 分析业务开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尝试展望银行业贸易金融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方向。此外,《报告》 还设置专栏,分享银行贸易金融领域的典型案例,并梳理贸易金融相关政策,旨在为促进中国银行业在 贸易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3日讯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4— 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九年发布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报 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牵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 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汇丰银行(中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北京银行等 16家常务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撰写。 在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整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据中国银 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银行业国际结算量12.75万亿美元,国内信用证结算 量3.62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