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科华生物出资1000万元成立深圳市科华慧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0%
搜狐财经· 2025-08-23 00:40
公司投资动态 -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科华慧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100% [1] - 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梁佳明,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注册时间为2025年8月5日 [1] 业务布局 - 新公司经营范围覆盖医疗器械销售与租赁(含第一类、第二类及第三类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租赁及人工智能软件开发 [1] - 业务延伸至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细胞技术研发、医学研究试验及互联网数据服务,同时具备技术进出口和货物进出口资质 [1] 行业属性 - 深圳市科华慧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 经营许可项目包含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及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1]
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50亿元,同比增长15.0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增长11.3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14.99%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3.30%,主要因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及年终奖增加 [2][24] 业务板块表现 - 存储芯片营收同比增长约9.2%,其中NOR Flash及利基型DRAM实现同比较快增长 [8] - MCU产品营收同比增长接近20%,消费及工业领域是最大营收来源 [9] - 传感器芯片营收同比保持相对平稳 [9] - 模拟芯片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原有模拟芯片收入增长超过4.5倍,叠加收购苏州赛芯的影响 [9] 产品与技术进展 - NOR Flash产品覆盖512Kb到2Gb容量范围,推出专为1.2V SoC应用打造的双电压供电SPI NOR Flash产品 [11] - 率先实现45nm节点SPI NOR Flash大规模量产,存储密度显著改善 [11] - SLC NAND Flash产品容量覆盖1Gb~8Gb,推出高速QSPI NAND Flash产品 [12] - 利基型DRAM产品包括DDR3L/DDR4/LPDDR4等,8Gb容量DDR4产品市场推广顺利,LPDDR4产品开始贡献营收 [12] - MCU产品已成功量产64大系列、超过700款产品 [12] - 正式推出GD32C231系列入门型MCU,进一步扩充产品阵容 [14] 行业地位与市场机遇 - 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在NOR Flash、SLC NAND Flash、利基型DRAM和MCU领域均排名全球前十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4] - NOR Flash市场份额约为18.5%,排名全球第二,中国内地第一 [4] - SLC NAND Flash排名全球第八、中国内地第一 [4] - 利基型DRAM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七、中国内地第二 [4] - 受益于海外大厂逐渐淡出利基DRAM市场,公司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4][5] 战略布局与未来发展 - 启动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事项,2025年6月19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申请 [15] - 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 [15] - 持续拓展汽车市场,车规Flash产品营收同比延续高增,新产品GD32A7系列车规MCU适用于多元电气化车用场景 [9] - 围绕AI的产品布局逐渐深入,光模块产品营收实现良好增长,机器人及服务器电源领域客户拓展稳步推进 [9][13] 研发与创新能力 - 报告期内研发支出同比增加7.7% [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085项授权专利,其中2025年新增51项授权专利 [24] -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57.65%,技术人员占比约70.59% [24]
康众医疗: 康众医疗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3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48亿元,同比增长12.41%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94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35.5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3] - 研发投入为1547.35万元,同比下降26.2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68% [3][18] 行业基本情况 - 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属于医学影像设备中的X射线影像设备范畴,行业分类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4] -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的268.8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324.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82% [5] - 中国工业检测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119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24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8% [6] - 全球安检设备行业市场规模2021年约为74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突破100亿美元 [6] 技术与研发优势 - 公司掌握非晶硅TFT/PD设计和制造、碘化铯蒸镀和封装、动态系列高阶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 [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5个,实用新型专利54个,外观设计专利20个,软件著作权20个 [26]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个,实用新型专利3个,外观设计专利3个,软件著作权5个 [18][26] - 研发团队共54人,占员工总数19.78%,其中博士5人,硕士19人 [23][29] 产品与应用领域 - 产品应用从医疗普放延伸至乳腺、动态透视、放疗、口腔三维成像等领域,并拓展至工业、安检、宠物医疗领域 [14][16] - 新产品包括无线高速动态平板探测器、CMOS平板探测器、智能DR解决方案等 [15] - 口腔领域产品在国内主要客户实现批量销售,并逐步开拓海外应用需求 [18] - 工业领域电子检查、新能源电池检测等新产品已在行业标杆客户实现终端批量应用 [18] 市场与竞争格局 - 全球医疗和宠物医疗平板探测器市场前三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52%,市场集中度较高 [12] - 公司产品远销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知名厂商建立深度业务协作关系 [25] - 通过运营子公司康众医能、康智思远等拓展新产品新技术,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9] - 积极参与ECR、IDS、CMEF等大型展会获取客户需求 [19]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 - 整体毛利率为38.90%,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 [19] - 通过寻求产业链深度战略协作、搭建全球供应链体系优化成本管控 [19] - 强化子公司自主生产供应碳纤维结构件,保证生产供应同时提升运营效率 [24] - 采取关键技术攻克突破、核心制程自动化升级等手段提升产品良率与稳定性 [19] 战略发展方向 - 专注于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同时加快在束光器、球管、高压发生器等关键部件领域的布局 [16] - 通过投资并购、业务整合方式布局CMOS传感器、AI诊断等高端技术应用领域 [16][17] - 推进"平板探测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募投项目建设 [19] -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就医疗场景深度融合、前沿技术联合研发等方面与第三方开展战略合作 [17]
晶方科技: 晶方科技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6.67亿元,同比增长24.68%,主要受益于车规CIS芯片市场需求增长及技术领先优势提升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9.78%,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9亿元,同比增长29.18%,反映销售规模与盈利规模同步提升 [2] - 总资产规模达51.8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13%,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半导体市场呈现显著复苏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规模达1,6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第二季度约1,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4] - 全球封装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先进封装市场发展迅速,2025年预计规模达476亿美元,到2029年将超过传统封装 [6] - 全球图像传感器(CIS)市场规模预计持续增长至2029年的286亿美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4.7%,受益于智能汽车、AI眼镜及机器人视觉应用快速发展 [7] 技术与业务进展 - 公司专注于晶圆级硅通孔(TSV)封装技术,在车规CIS领域技术领先优势持续增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并拓展至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市场 [8] - 通过并购整合荷兰Anteryon公司,形成光学器件设计制造与一体化异质集成能力,聚焦半导体领域核心客户需求,从光学器件向光学模块延伸 [8][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全球授权专利515项,包括中国大陆发明专利167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88项,形成国际化专利布局 [12][13] 全球化战略布局 - 积极推进马来西亚槟城生产基地建设,已完成土地及厂房购买协议签署,正办理资产购买交割及无尘室装修设计,以应对全球产业重构趋势 [15] - 通过参股以色列VisIC公司布局氮化镓功率模块技术,拓展车用高功率氮化镓技术,把握三代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机遇 [9][11] - 境外资产规模达6.7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04%,国际化生产与市场布局持续深化 [15] 研发与创新投入 - 研发费用投入6,718.68万元,同比略降5.25%,主要因研发项目不同实施及投入进度所致 [14] - 牵头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MEMS传感器芯片先进封装测试平台"项目,开发整合TSV-Last、Cavity-last等前道工艺能力,拓展至MEMS、Filter领域 [12][16] - 设立苏州市车规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所,围绕车规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智能光学照明等方向孵化研发团队,构建产业生态链 [9] 主要经营数据变动 - 应收账款增至1.86亿元,同比增长43.82%,主要因营收规模增加 [14] - 存货增至1.15亿元,同比增长30.19%,因营收增长相应库存备料增加 [14] - 短期借款大幅增至2.78亿元,主要因银行借款增加支持全球化投资布局 [14][1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3.40亿元,同比变动-198.88%,主要因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投资支出 [14]
晶瑞电材: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3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7.68亿元,同比增长10.6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7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501.66%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亿元,同比增长44.48% [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658元/股,同比增长1470.83% [3] 主营业务分析 - 半导体行业业务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29.00%,毛利率33.97% [21] - 新能源行业业务收入8514万元,同比下降16.12%,毛利率为负1.95% [21] - 高纯化学品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22.49%,毛利率提升13.43个百分点至24.58% [21] - 光刻胶产品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12.36%,毛利率44.22% [21] - 锂电池材料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15.71%,毛利率10.93% [21] 产能建设进展 - 高纯化学品产能近30万吨,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 [13][17] - 年产2万吨γ-丁内酯、10万吨电子级NMP项目在建,进度45.75% [23] - 年产18.5万吨电子级微电子材料项目在建,进度45.73% [23] - 年产3万吨半导体用G5级双氧水项目进度73.82% [23]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掌握半导体G5级高纯双氧水、高纯硫酸等产品技术,金属杂质含量低于1ppt [16][19] - 高纯双氧水国内市占率超40%,供应20多家头部半导体芯片制造厂 [13][16] - 光刻胶产品涵盖紫外宽谱、g线、i线、KrF、ArF全系列 [5][14] - i线光刻胶供应中芯国际、长鑫存储等头部客户,销量同比增长超22% [18] - KrF光刻胶销量实现数倍增长,ArF光刻胶已小批量出货 [18] 行业发展情况 - 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7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6] - 2025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预计700亿美元,同比增长6% [7] - 中国2025年1-6月集成电路产量2395亿块,同比增长8.7% [8] - 2024年中国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450.97万吨,同比增长22.3% [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 [11]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858万元 [21] - 拥有江苏省集成电路专用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 - 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9] - 主持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0余项,参与起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19] 投资与资产状况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1.52亿元,较期初增长56.04% [22] - 货币资金余额4.73亿元,较期初下降42.18% [22] - 在建工程余额6.44亿元,较期初增长9.41% [22] - 投资收益2152万元,主要来自理财产品收益 [21]
硕贝德: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36
行业背景 - 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9.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5.7%,5G融合应用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已建设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3]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微弱增长态势,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5%达3.049亿部,二季度同比增长1.0%达2.952亿台;PC市场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4.9%达6320万台,二季度同比增长6.5%达6840万台[3] - AI手机、AI PC、AI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迎来发展前景,具备生成式AI能力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在2028年激增至54%,2023-2028年AI手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3%;2024年AI PC出货量预计达5400万台,占PC总出货量的22%[3] - 全球可穿戴产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573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451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1%[3] - 2025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4]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天线、散热器件及模组、线束及连接件和智能传感模组等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新能源领域[4] - 天线产品包括FPC天线、LDS天线、LAP天线、UWB天线、PEP基站天线、CPE天线、ARVR天线及智能汽车高精度定位天线、V2X天线、4D毫米波雷达波导天线等[4] - 散热产品主要有热管、VC、液冷板及散热模组,可用于手机、游戏机、笔记本电脑、基站、服务器、光伏储能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5] - 线束及连接件产品主要为电池包PACK线束、电池模组CCS线束、PDU控制盒线束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结构件产品包括铜铝排、端侧板、汇流排、CCS连接系统[5] - 智能传感模组产品主要为胎压传感器、刹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工业控制器、笔记本触摸面板模组等,广泛应用于笔电、汽车及工业领域;还包括无线充电模组及WiFi蓝牙模组[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48.50%;营业成本9.21亿元,同比增长51.6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53.08万元,同比增长855.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43.52万元,同比增长855.73%[2] - 基本每股收益0.07元/股,同比增长600.00%;稀释每股收益0.07元/股,同比增长600.00%[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0%,同比提升3.10个百分点[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00.48万元,同比下降146.38%,主要因客户票据结算增加和采购备料付款增加[2] - 货币资金4.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67%;应收账款6.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3%;存货4.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90%[9] 业务分部表现 - 天线业务收入6.10亿元,同比增长21.27%,毛利率30.05%[9] - 智能传感模组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90.88%,毛利率14.39%[9] - 散热器件及模组业务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47.51%,毛利率8.90%[9] - 线束及连接件业务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86.50%,毛利率21.06%[9]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持有有效专利305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223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8] - 研发投入8576.59万元,同比增长10.00%[9] - 前瞻性技术布局取得进展,成功开发两相流、液冷产品[7] 战略调整与资产优化 - 控股子公司江苏凯尔终止生物识别模块项目并转让安徽凯尔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剥离指纹模组业务[15] - 公司注册资本由465,746,427元减少至460,811,445元,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2] - 公司注销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涉及的182.65万份股票期权,该激励计划已全部结束[16] 产能与制造布局 - 在惠州、苏州及越南等地建立多个生产制造基地,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及东南亚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9] - 越南工厂实现量产交付,整体业务规模明显增长[7] - 不断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持续改造升级产线,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9] 客户与市场 - 与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度挖掘客户需求[8] - 荣获客户颁发的"最佳质量供应商"、"最佳协同奖"、"高效协同奖"、"优秀合作奖"、"质量卓越奖"等荣誉称号[9] - 在终端天线方面把握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机遇,笔电天线深化与核心客户战略协同,车载天线优化客户结构并实现4D毫米波雷达波导天线批量出货[7]
昆仑万维: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36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7.33亿元,同比增长49.23% [1] - 海外收入34.41亿元,同比增长56.02%,占总收入比重92.17%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56亿元,同比扩大119.86%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0亿元,同比下降396.40% [1] AI技术研发突破 - 发布Skywork-Reward-V2奖励模型,在七大主流评测中全面领先 [4] - 开源Skywork-R1V多模态视觉推理模型,在MMMU评测达76.0分 [5] - 推出Skywork-OR1数学代码推理模型,具备卓越泛化能力 [6] - 发布Matrix-Zero世界模型,支持3D场景生成与可交互视频生成 [7] - 开发Matrix-Game 2.0模型,实现25 FPS高帧率分钟级连续生成 [7] AI应用产品进展 - 天工超级智能体在GAIA评测中以82.42分位列全球榜首 [8][11] - 构建"5+1"智能体矩阵,涵盖文档、PPT、表格、播客与网页创作 [9] - AI视频平台SkyReels支持30秒长视频生成及LoRA角色定制功能 [17] - AI音乐模型Mureka V7良品率从43.4%提升至57.7%,人声真实度提升44% [18][20] - 推出Mureka TTS V1语音合成模型,支持Voice Design音色定制功能 [22] 业务生态与商业化 - 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突破1亿美元 [25] - StarMaker上线AI歌曲创作功能并推出AI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 [27] - Opera浏览器月活跃用户达2.89亿,年化ARPU升至1.97美元 [28] - Opera Neon浏览器集成AI助手群组,支持本地执行网页任务 [30] - Opera GX推出《巫师3》主题浏览器及原创Roblox游戏《Hell's Obby》 [3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380亿美元 [36] - 行业竞争重心从模型规模转向应用效果与系统效率 [36] - 多模态能力成为技术焦点,OpenAI将多模态集成至ChatGPT [38] - AI芯片架构向NPU与ASIC等高能效定制化方向演进 [39] - AI Agent技术从实验走向实用化部署,工业应用加速落地 [38]
格灵深瞳: 格灵深瞳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2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22%至4247.28万元,主要受智慧金融领域客户预算收紧影响,但其他领域收入同比增长超40%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85.37万元,同比亏损略有扩大,主要因收入减少及管理费用增长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60.21%,虽同比下降22.54个百分点,但仍保持高强度投入,重点聚焦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研发 [3][4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247.28万元,同比减少17.2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85.37万元,同比亏损扩大2.48%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3亿元,同比流出增加17.95% [3] - 总资产21.26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8.26% [3] 技术研发进展 - 发布视觉大模型系列Glint-MVT v1.5,在10亿级图像数据预训练,学术评测超过CLIP和SigLIP2 [14] - 多模态嵌入模型Glint-ME在学术评测榜单MMEB获得第一名 [21] - 新增专利14项(含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项,累计拥有专利116项、软件著作权192项 [40][41] - 研发投入6804.49万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占比100% [41] 产品与业务发展 - 智慧金融领域覆盖农业银行上万家网点,新推出金融Super-Agent平台,在多家银行实施智能体应用 [6][23] - 城市管理领域推出基于视觉语言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视图大数据系统,车路协同感知MEC产品已交付 [7][24] - 政务及特种领域发布基于国产信创平台的"政企数字员工大模型一体机"与"墨刃Z1 AIPC"产品 [16] - 智慧教育领域产品覆盖学校规模同比提升,深瞳阿瞳目产品应用于多省市体育考试场景 [24] 行业与战略定位 - 公司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人工智能"行业,受益于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政策支持 [4][5] - 实施"2+2"战略,聚焦智慧金融、城市管理两大战略赛道及政务与特种、智慧教育两大创新领域 [13] - 非农行客户营收占比超90%,收入金额同比增长超40%,业务多元化成效显著 [16] 组织与人才发展 - 2025年上半年新引入专业销售近30人,重建行业专业化销售团队 [18] - 实施"2025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覆盖高管、中层及核心技术骨干 [18] - 研发人员占比61.68%,核心团队含5名博士,技术带头人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6]
世华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29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到5.37亿元,同比增长73.7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3亿元,同比增长86.38%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8.31%,主要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4元/股,同比增长85% [3] 业务结构与发展 - 主营业务分为功能性电子材料和高性能光学材料,后者营收达1.97亿元,同比增长166.48% [3][12] - 产品应用于AI终端设备、显示面板、智能汽车、集成电路等行业 [3] - 采用直销和“以销定产、以需定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2%,同比减少2.31个百分点 [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累计取得授权专利139项,其中发明专利81项 [13] - 报告期内新增申请发明专利2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 [13] - 研发人员数量114人,占公司总人数20.77%,平均薪酬17.03万元 [14] - 在研项目包括OLED支撑膜、环保压敏胶、光学胶膜材等高端材料开发 [13][14] 行业与政策环境 - 功能性材料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受益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消费电子产业发展 [6][9] - 下游应用如柔性屏、折叠屏、AI算力基础设施推动材料技术革新 [11] - 政策支持包括《“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鼓励显示材料、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等攻关 [9] 产能与投资项目 - IPO募投项目“功能性材料扩产及升级项目”已结项,“新建高效密封胶项目”募集资金使用完毕 [12] - 新开工“高性能光学胶膜材项目”计划投资20.5亿元,完善光学显示薄膜材料布局 [12] - 创新中心项目预算2.73亿元,累计投入占比97.87% [19] 资产与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减少30.92%,主要因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增加 [18] - 无形资产增长85.85%,因新增土地使用权 [18] - 境外资产占比4.67%,主要为子公司运营所需 [19] 子公司业绩贡献 - 主要子公司世晨技术净利润1,545.81万元,世拓材料净利润-311.33万元 [20] - 报告期内完成苏州世诺吸收合并及注销手续 [20]
格灵深瞳: 格灵深瞳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29
核心财务表现 - 总资产21.2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8.26% [1] - 营业收入4247.2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2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985.37万元人民币,亏损同比扩大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03亿元人民币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4.00%,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0.21%,同比下降22.54个百分点 [1] 股东结构 - 截至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15,553户 [1] - 第一大股东天津深瞳智数科技中心持股16.90%,持有4376.59万股且全部为限售股 [2] - 实际控制人赵勇通过多家天津灵瞳系列合伙企业合计控制约27.18%的股份 [2] - 前十大股东中包含国有法人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55% [2]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334.83万股,占比1.29%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股票简称格灵深瞳,代码688207,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 - 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 [1] - 董事会秘书吴梦,证券事务代表刘玉萍,联系电话010-62950512 [1] 重要事项说明 - 报告期内未发生需要披露的重大经营变化事项 [4] - 公司未披露重大影响事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