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工行连续四年获评“山东省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优秀金融机构”
中国发展网· 2025-06-16 22:24
供应链金融发展情况 - 山东工行连续四年获评"山东省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优秀金融机构" [1] - 截至2025年5月末累计服务320余户产业链龙头企业 融资余额超120亿元 其中普惠口径融资余额超80亿元 [1] 战略布局与服务体系 - 制定《加快推动数字供应链业务高质量发展意见》 开展"百链千户"数字供应链专项服务活动 [2] - 聚焦先进制造 现代农业 健康医疗和建筑安装等重点行业 服务驻鲁央企 省属国企等重点客户 [2] - 组建供应链金融柔性专家团队 提供"结算+融资"一揽子综合方案 覆盖产业链供 销 存各环节 [2] - 构建"1+5+X"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生态 包括工银数据金融服务平台 5家三方平台及核心企业自建平台 [3] 合作案例与产品创新 - 与山东高速 万华化学 魏桥集团等龙头企业自建产业链平台实现合作对接 [3] - 创新"366"数字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 包含三大场景 六种产品 六类工具 [4] - 推出供应链票据场景项下"供票快贷"特色产品 服务20余家龙头企业"泛交易链"融资需求 [4] - 通过小额信用方式满足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短 频 快"资金需求 [4]
会员金选丨教授公开课:中美关税松绑背后的深层博弈,寻找企业的破局之道
第一财经· 2025-06-16 11:35
中美关税博弈与全球经济秩序 - 中美关税博弈是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决定性力量 涉及产业链主导权 技术标准话语权与发展模式的终极争夺 [1] - 美国通过特朗普新政下的动态关税体系切割高端制造链 中国以稀土等战略资源反制技术封锁 [1] - 博弈直接影响全球42%中间品供应链走向 加剧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 [1]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中国企业通过出海战略实现供应链重构与本地化运营 在动态关税与技术封锁中开辟新路径 [1] - 供应链重构与本地化运营成为企业应对关税与技术封锁的关键手段 [1] 活动信息与专家背景 - 活动主题为中美关税松绑背后的深层博弈 由胡捷教授主讲 [2] - 胡捷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金融市场与机构 美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 金融科技等 [2] - 胡捷教授曾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任高级经济学家 后从事投行业务 并担任金融科技公司高管 [2] - 胡捷教授现任若干元宇宙项目和供应链金融创新项目顾问 [2] 合作机构与活动目的 - 活动由第一财经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合作举办 旨在为企业寻找破局之道 [4]
市场点评报告:车企承诺“60天账期”,供应链迎重构契机
中银国际· 2025-06-16 10:26
报告核心观点 - 车企“60 天账期”承诺有望提升供应链效率,但执行面临旧有惯性和转型挑战,建议关注汽车零部件企业 [2][3] 车企承诺背景 - 6 月 10 日晚至 11 日凌晨,广汽集团、中国一汽等多家车企集体发声,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 60 天,以保障供应链资金高效周转,助力产业链良好协同发展,是响应 2025 年 6 月 1 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3] “60 天账期”调整的积极影响 - 缩短账期减轻供应商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负担,释放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生产升级,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3] - 明确账期安排有助于车企优化资金配置效率,避免信用风险和法律纠纷,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实现资金高效利用 [3] - 账期标准化为供应链金融行业带来价值重构契机,降低融资风险,提升供应链金融普惠性 [3] - 整车厂优化账期管理,有望推动产业链向“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生态化方向发展 [3] 车企账期承诺面临的挑战 - 旧有账期惯性难以打破,部分车企此前维持超 170 天账期,支付模式复杂,实际回款周期可能远超 60 天 [3] - 数字化转型和流程优化实施难度大,中小企业短期内难以全面推进 [3] - 行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缺乏健全的信用监管与惩戒机制,企业遵守账期承诺动力不足,影响政策落地 [3] - 供应商与车企在“交付之日起 60 天”与“行业惯例合理约定”方面可能存在理解差异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汽车零部件企业 [3]
让金融正本清源方可防风险、注活力
第一财经· 2025-06-16 08:47
金融数据与社融表现 - 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8.63万亿元,同比多增3.83万亿元,5月社融增量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47亿元 [1] - M2同比增长7.9%,M1同比增长2.3%,M2-M1剪刀差5.6个百分点,较4月缩小0.9个百分点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6.31万亿元,同比多增3.81万亿元,占社融同比多增规模的绝大部分,其中置换债券对应置换贷款约2.3万亿元 [1] 政府债券与资产负债重整 - 政府债券发行(尤其是置换债券)显著改善各级政府资产负债结构,增强经济可控性和扩信用能力 [1] - 政府通过债券置换将地方债风险匹配至可管控范围,为经济注入流动性 [4] 企业部门流动性改善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8.6%,需通过《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实改善流动性 [2] -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前五个月增加1343亿元(同比多增1662亿元),但5月单月减少1163亿元,反映供应链金融存在发展空间 [2] - 汽车行业承诺60天账期,缓解主导企业对供应商资金占用问题 [2] 供应链金融与政策支持 - 需清除阻碍企业并购重组或破产出清的政策,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治理,降低供应链金融成本 [2] - 建议通过财政贴息增信激励金融机构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商业承兑汇票使用率高的问题 [3] 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调整 - 需完善个人破产制度和专项政策,便利居民调整按揭贷款等中长期负债,降低资产负债表修复成本 [4] - 推广个人破产制度可为偿债无力的家庭提供重生机制,打通经济生态链卡点 [4] 经济体系信用风险 - 当前信用风险溢价过高源于市场竞争受阻和信用未有效出清,需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和破产重整制度提升信用等级 [3] - 政府、企业、居民三部门需协同修复资产负债表,实现债务可持续性,解放信用潜力 [4]
鲸驰(河北)网络科技集团负责人应邀到广电直播基地座谈交流
搜狐财经· 2025-06-16 08:31
2025年6月,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鲸驰集团CEO吴静波应邀前往广电孵化基地进行座谈交流。此次座谈围绕国内电商、跨境电商、国际贸易、 境外仓储、供应链及金融、AI大模型等多领域展开,持续了四个小时,内容丰富且深入。 座谈中,吴静波首先分享了鲸驰集团在国内电商领域的布局与创新。他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电商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同时借助 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他还提到,鲸驰集团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响应和高效配送,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在供应链及金融方面,吴静波指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金融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鲸驰集团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为企业 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最后,吴静波着重介绍了AI大模型在电商领域的应用。他提到,鲸驰集团正在积极探索AI大模型在智能客服、智能推荐、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通过AI 技术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他还分享了AI技术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案例,展示了其在语言翻译、市场分析等方面的优势。 在跨境电商方面,吴静波详细介绍了鲸驰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他强调,跨境电商是企 ...
60天账期≠60天回款!车企账期仍普遍超200天?什么原因→
第一财经· 2025-06-16 07:58
行业动态 - 头部车企近期密集表态规范供应商付款账期,近20家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市场对计算规则和支付方式仍有担忧 [1] - 6月15日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供应链金融新规正式落地实施,规范5万亿元规模的"影子票据"市场 [1] - 截至2024年4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接近26万亿元,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0.3天,比5年前延长半个月 [4] 支付方式分析 - 目前车企非现金支付方式主要有票据(银票、商票)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后者因缺乏监管和信披不透明而备受争议 [1] - 8家A股上市车企去年末约1.7万亿元负债中,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约7640亿元,其中应付票据2156亿元(占比28%),应付账款5484亿元(占比72%) [6] - 银票在票据中占据绝对规模,商票占比不足5%,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的银票使用占比分别接近98%和99.61% [6] 账期问题 - 部分车企"60天账期"计算规则不明确,可能导致供应商实际回款时间仍长达8个月 [5] - 8家A股上市车企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差异较大,广汽集团最低为113天,海马汽车最高为270天 [8] - 比亚迪应付账款规模从2018年251亿元增长到2023年2416亿元,6年增长近9倍 [15]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 -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市场规模2024年已达4.4万亿元,融资额约3万亿元 [12] - 与票据相比,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期限不限(部分达2年以上)、信息披露要求缺失、融资机构选择更广 [11] - 部分核心企业通过拖延结算时间或设定较长电子债权凭证期限变相延长账期,少数凭证付款期限可长达2年以上 [14] 监管与规范 - 新规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19] - 新规强调真实贸易背景基础,明确平台作为信息服务中介角色,收紧银行作为资金方的行为约束 [19] - 监管鼓励"脱核不离核"模式,从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依赖转向更加注重数据信用 [21] 行业观点 - 供应链金融工具本身并非导致账期延长的"原罪",监管有待完善是客观事实 [1] -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推出的初衷是化解产业链"三角债"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被部分企业异化 [12] - 行业最大风险在于核心企业自建平台,可能形成对中小供应商的多层盘剥 [13]
60天账期≠60天回款!车企账期仍普遍超200天?什么原因→
第一财经· 2025-06-16 07:58
车企供应链金融现状 - 头部车企近期密集表态规范供应商付款账期,近20家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市场担忧账期计算规则不明确以及非现金支付方式缺乏透明度[1] - 非现金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票据(银票、商票)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后者因缺乏监管和信披不透明在汽车、建筑等领域被部分核心企业滥用[1] - 6月15日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供应链金融新规正式实施,对5万亿元规模的"影子票据"市场进行规范[1] 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结构 - 8家A股上市车企去年末约1.7万亿元负债中,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7640亿元,其中应付票据2156亿元(占比28%),应付账款5484亿元(占比72%)[7] - 银票在票据中占据绝对规模(占比95%以上),商票占比不足5%,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的银票占比分别达98%和99.61%[7] - 比亚迪和广汽集团商票使用比例较高,分别占其应付票据的53%和37%,但比亚迪总体票据支付规模较小(24亿元)[8] 应付账款周转情况 - 8家A股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差异较大,广汽集团最低(113天),海马汽车最高(270天),北汽蓝谷、长安汽车、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分别为248天、205天、164天、127天[9] - 2018-2024年,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从58天、71天、80天延长至110天、75天、125天[17] - 比亚迪"迪链"平台上线后应付账款规模6年增长近9倍(从251亿元增至2416亿元),远超同行73%-441%的增幅[17]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监管动态 -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市场规模已达4.4万亿元,融资额约3万亿元,但此前缺乏监管被视为"影子票据"[10][13] - 新规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最长1年,并强化信息披露要求[20] - 电子债权凭证具有强制性和封闭性特点,核心企业可能通过拖延结算或设定长期限(部分达2年以上)变相延长账期[15][16] 行业规范与争议 - 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承诺全面取消商票支付,但行业全面取消可能性不大[6][9] -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初衷是解决"三角债"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存在被核心企业异化为占款工具的风险[14] - 部分核心企业自建平台形成对中小供应商的多层盘剥,包括抬高利率和增加融资成本[14] - 新规强调真实贸易背景,明确平台中介角色,收紧银行资金方行为约束,推动监管向票据标准靠拢[20]
金融创新助力商贸流通
经济日报· 2025-06-16 05:54
电商大促与供应链金融 - 金融机构针对618电商大促推出创新融资产品如"丰融通" 该产品基于真实贸易数据和智能风控技术 提供订单融资和库存融资两种模式 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 已累计为90余家经销商提供超85亿元融资支持 [1] - "丰融通"由光大银行与顺丰数科合作推出 专门解决下游经销商规模小、征信弱、融资难等痛点 产品具有线上申请秒批、资金即刻到账、随借随还等特点 [1] - 该产品有效助力家电、白酒、奶粉等行业核心品牌的经销商缩短资金周转周期 实现高效备货 [1] 银行信贷策略转变 - 今年618期间银行信贷产品未开启利率"价格战" 转向深耕场景服务 因消费贷利率已下探至3%以下 继续降价将压缩盈利空间 [2] - 金融机构认识到单纯降低利率不可持续 需提升产品与服务 重点为消费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更好金融服务 [2] - 物流场景成为重要切入口 因物流企业连接商户和消费者 在商贸流通中发挥关键作用 [2] 商贸流通业融资特点 - 商贸流通业具有轻资产特点 缺乏可抵押资产导致融资难 行业利润低难以积累资本 高度依赖外部资金支持 [3] - 批发零售业对现金流要求高 特别需要银行信贷等外部资金参与 [3] - 信息不对称是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主因 金融机构难以精准了解企业情况 [4] 金融机构创新实践 - 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为货运物流、港口物流等企业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包括资金支持、汇率风险管理、转型助力等 [3] - 光大银行以顺丰物流场景为核心 整合多条线业务资源 推出"一户一策"服务方案 合作覆盖对公存贷款、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 [3] - 光大银行参与顺丰集团发行的"顺丰物流REITs" 以深圳、武汉、合肥三地物流枢纽为底层资产 为物流园区提供资金支持 [3] 政策与行业建议 - 中国人民银行提到将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 加大消费基础设施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力度 [2] - 建议商贸企业利用行业数据优势 联合上下游企业与金融机构共建供应链金融闭环 实现资金与商品良性循环 [4]
深度|行业热议车企账期,供应链金融工具该背锅吗?
第一财经· 2025-06-15 23:56
车企供应链金融规范 - 头部车企密集表态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多数未明确计算规则[1] - 近20家车企已发布相关通知,北汽和上汽承诺全面取消商业承兑汇票[5] - 非现金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票据(银票占比98%)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6] 应付账款现状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26万亿元,平均回收期70.3天[4] - 8家A股上市车企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7640亿元,其中应付票据2156亿元(商票占比不足5%)[6] - 头部车企欠款周转天数多在100天以上,最高达270天[8]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 - 市场规模已达4.4万亿元,融资额约3万亿元[11] - 被部分核心企业滥用导致账期拉长,最长付款期限可达2年以上[12] - 比亚迪应付账款6年增长9倍至2416亿元,周转天数从143天增至127天[14] 监管政策 - 六部门联合印发供应链金融新规,明确付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16] - 要求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信息披露标准向票据看齐[16] - 强调真实贸易背景,规范融资定价和收费要求[16] 行业影响 - 中小车企若全面取消供应链金融工具将面临较大现金流压力[2] - 电子银票因贴现成本低、可拆分流转成为主流支付工具[6] - 核心企业自建平台存在抬高利率、多层盘剥供应商的风险[11]
一财社论:让金融正本清源方可防风险、注活力
第一财经· 2025-06-15 21:06
金融数据与社融表现 - 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8.63万亿元,同比多增3.83万亿元,5月社融增量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47亿元 [1] - M2同比增长7.9%,M1同比增长2.3%,M2-M1剪刀差5.6个百分点,较4月缩小0.9个百分点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6.31万亿元,同比多增3.81万亿元,占社融同比多增规模的绝大部分 [1] - 各级政府发行的置换债券预计对应置换贷款约2.3万亿元 [1] 政府债券与资产负债重整 - 政府债券发行显著改善各级政府资产负债结构,增强扩信用能力 [1] - 置换债券发行有助于强化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可控性和定点突破能力 [1] 企业部门流动性改善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8.6% [2] - 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有望改善企业和居民部门流动性 [2] -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前五个月增加1343亿元,同比多增1662亿元,5月单月为-1163亿元 [2] - 汽车领域承诺60天以内账期,缓解供应链资金占用问题 [2] 供应链金融与政策支持 - 需清除有碍企业并购重组和破产出清的政策,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治理 [2] - 金融机构需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2] - 财政贴息增信可激励供应链金融服务完善,降低实际成本 [3] 企业信用与市场机制 - 企业并购重组和破产重整制度需完善,以提升信用等级和降低信用风险溢价 [3] - 市场竞争受阻导致信用未能有效出清,抬高经济运行成本 [3] 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调整 - 需修改制度为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提供便利,如按揭贷款调整 [3] - 推广个人破产制度,为偿债无力的个人和家庭提供重生机制 [3] 风险管控与信用解放 - 政府置换债券将地方债风险匹配于可管控和可承载能力 [4] - 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需债务可持续、可管控、可承载 [4][5] - 三部门协同防风险可疏通经济卡点堵点,解放信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