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宏观策略】高股息搭台,多主题轮动——2025年7月资产配置报告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7-03 22:31
宏观主线梳理 - 美国经济初现边际趋弱迹象,劳动力市场韧性仍存但结构性风险显现,6月新增非农就业13.9万人,通胀风险相对可控但居民可选消费需求下降,预计美联储9月前按兵不动 [3] - 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法案版本可能加剧财政赤字压力,推动国债收益率上行,7月9日关税豁免到期后,美国大概率与多数国家达成部分贸易协议或延期,对少数国家实施关税 [3] - 上半年中国经济总量韧性较强,预计GDP增速5.2-5.3%,高于全年目标,但物价、地产下行压力上升,反内卷政策和地产支持政策有望加快落地 [3] - 国内政策处于观察期,增量政策紧迫性回落,方向或从短期刺激消费投资转向科技创新、新经济和反内卷领域,若三季度GDP回落至4.7%以下,政策加码时间窗口可能在9-10月 [3] 资产配置观点 - A股大盘中期震荡向上,短期以结构性机会为主,高股息搭台、多主题轮动格局延续,银行等板块股息率仍有吸引力,下行风险较低 [5] - 行业风格建议以银行、低波红利为基石,主题轮动以小微盘为主,关注科技、医药、新消费、核电、稀土、化工等热门主题,可通过中证2000参与小微盘行情 [5] - 配置策略建议哑铃结构,一端重配置银行、低波红利,一端重择时择机参与主题轮动,同时关注全球化多资产机会如日股、欧股、黄金等 [5] - 大类资产配置观点:对A股、港股、可转债持中性态度,对利率债、信用债、美股相对乐观,对美债、美元、原油相对谨慎,黄金由相对乐观调整为中性 [7]
这一板块,盘中爆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20:3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62%至24221.41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64%至5269.11点,国企指数上涨0.54%至8724.9点 [2] - 钢铁板块午后拉升,黄金股、博彩股和光伏股走强,芯片股、军工股下挫 [2] 大型科技股 - 京东集团涨0.08%,小米集团涨0.33%,美团涨0.56% [4] - 阿里巴巴跌0.36%,腾讯控股跌0.3%,网易跌1.33%,快手跌2.76%,哔哩哔哩跌2.21% [4] 钢铁板块 - 重庆钢铁股份盘中涨幅一度扩大至135.56%,收盘涨幅回落至91.11%至1.72港元/股 [6] - 鞍钢股份、中国东方集团收涨超10% [6] - 唐山7月4日至15日烧结机限产30%传闻影响,若执行限产政策后产能利用率或从83%下降至70%,烧结矿日产或减少3万吨 [8] -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修订推动盈利修复至历史均值水平,PB估值有望修复 [8] 黄金股 - 山东黄金涨超5%,潼关黄金、紫金矿业、招金矿业、中国黄金国际上涨 [11] - 美国消费数据走弱及非农数据预期疲软强化降息预期,支撑黄金价格高位运行 [12] 博彩股 - 新濠国际发展涨超13%,永利澳门、银河娱乐、澳博控股、美高梅中国跟涨 [13] - 澳门6月博彩收入210.64亿澳门元同比升19%超预期,环比跌0.6% [15] 光伏股 - 福莱特玻璃涨超11% [16] - 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集体减产30%,7月玻璃供应量或减少至45GW左右 [16] 芯片股与军工股 - 上海复旦跌超4%,华虹半导体、地平线机器人、中芯国际下跌 [18] - 中船防务跌超4%,航天控股、中航科工、大陆航空科技控股跟跌 [19] 市场策略观点 - 港股行业轮动受资金充裕但资产荒影响,恒指区间震荡需更多催化剂 [21] - 南下资金年初至6月11日累计净买入6337亿元同比增115%,下半年或持续净流入但流速放缓 [21]
港股上半年IPO募资同比激增7倍,预计全年突破2000亿港元
第一财经· 2025-07-02 18:42
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显著回暖,共募集资金10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7倍,已超越2024年全年集资额 [2] - 上半年香港市场共有44只新股上市,其中42只在主板上市 [2] - 主板新股以零售、消费品及服务为主,占比为34%,其次为工业及材料与医疗和医药,各占23% [2] - 普华永道预测2025全年将有90至100家企业于香港上市,募资额有望超过2000亿港元 [3] 行业分布与趋势 - 零售、消费品及服务是主板新股的主要行业,占比34% [2] - 工业及材料与医疗和医药行业各占23% [2] - 信息科技及电信服务、医疗和医药、以及零售、消费品及服务将是市场焦点 [1][3] - 生物科技公司数量从2024年12月的67家增至2025年6月的73家,受益于"科企专线"政策 [3] - 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和电信产业是另一个主要的成长领域 [3] 上市企业类型与申请情况 - 已递交申请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超过200家,涵盖制造业、零售等传统行业,以及生物科技、医疗、人工智能等新经济行业 [2] - 大型A股龙头企业、中概股及海外企业积极赴港集资 [2] - 第18C章下有3家特专科技公司,第18A章下有67家生物科技公司(截至2024年12月) [3] 市场展望 - 普华永道预计利好市场气氛将延续,2025年新股市场将迎来近四年来最活跃的募资潮 [2] - 长期来看,创新医疗保健和科技公司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 [3]
普华永道:2025年港股IPO集资额有望跃居全球第一
快讯· 2025-07-02 14:31
港股IPO市场预测 - 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港股IPO集资额将达到2000至2200亿港元 [1] - 香港有望重夺IPO集资额全球第一的位置 [1] 下半年市场展望 - 下半年为香港IPO传统旺季 利好市场气氛预期延续 [1] - 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企业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1] 申请上市企业行业分布 - 传统行业包括制造业、零售、消费品及服务等领域 [1] - 新经济行业涵盖生物科技、医疗医药、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及电信服务 [1] 赴港上市企业类型 - 大型A股龙头企业积极赴港集资 [1] - 中概股及海外企业也在筹备香港上市 [1]
港股IPO热潮的冷思考
搜狐财经· 2025-07-02 07:08
港股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香港资本市场迎来高光时刻 港股募资额创高点[2] - 宁德时代募资超350亿港元 创年内全球最大IPO纪录[2] - 硬科技 新消费 先进制造等行业成为港股IPO主力[2] 市场结构变化 - 香港由融资窗口拓宽至为创新赋能的多元功能[2] - 传统行业占比降低 创新型企业获得更多资本关注[2] - 香港角色从资本中转站转向双向连接平台[3] 驱动因素分析 - 内地企业主动走出去的战略考量[2] - 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认可[2] - 科技与消费板块经历估值调整后迎来重估周期[2] 香港市场定位 - 作为亚太地区最成熟的金融平台搭建企业与投资者桥梁[2] - 港交所强调以打造良性生态系统为导向[3] - 市场机制完善与制度透明构成金融竞争力基础[3] 未来发展前景 - 香港借助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周期寻找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平衡点[4] - 清晰的商业逻辑和市场定位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4] - 需持续提供开放可靠可预期的融资环境以保持竞争优势[3]
沪深300问世二十载 铸就A股指数核心标杆
证券时报· 2025-07-01 02:13
沪深300指数市场地位 - 沪深300指数成份股贡献A股超86%净利润、76%现金分红和60%营业收入,样本公司ROE稳定在10%左右[1] - 指数以不足6%成份股数量覆盖A股约48%总市值和43%流通市值,119家千亿市值企业占指数72%权重[2] - 指数成为观测宏观经济与产业变迁的透镜,推动市场定价理性化和投资行为机构化[1] 成份股行业变迁 - 2005-2010年:前十大权重股以公用事业、交通基建为主(24.64%权重),银行地产能源企业占比超60%[3] - 2011-2015年:金融行业权重达峰值45.1%,2012年前十大权重股中金融占7席[3] - 2016-2025年:新经济行业崛起,信息技术医药卫生权重提升,金融地产权重由35.4%降至25.6%[4] 指数化投资发展 - 境内跟踪沪深300指数产品总规模达1.2万亿元,ETF占比1.05万亿元(占股票型ETF超30%)[5] - 2023年沪深300ETF规模不足2900亿元,2024年单只ETF最高超4000亿元[5][8] - 外资通过沪深300ETF加速布局A股,2023年境外产品跟踪规模441亿元[7] 产品生态演进 - 2005-2013年:产品规模1500亿元,ETF不足700亿元,以被动复制为主[6] - 2014-2018年:ETF规模880亿元,占宽基ETF超30%,流动性优势吸引机构投资者[7] - 2019-2023年:规模年均增速超30%,衍生品工具形成立体对冲策略[7] 政策与估值机遇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容将推动硬科技企业纳入成份股,提升"新质生产力"代表性[10] - 当前市盈率12.6倍显著低于境外指数,股息率3.5%具备"高股息+低估值"吸引力[10] - 衍生品市场发展和险资"固收+ETF"策略推动生态升级[10][11]
半年,上涨20%
中国基金报· 2025-06-30 18:41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恒生综合指数累计涨幅达20% [2] - 6月30日恒生指数跌0.87%至24072.28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72%至5302.82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96%至8678.30点 [2][3] - 全日大市成交额2422.34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52.20亿港元 [2] 南向资金动态 - 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7449.86亿港元 [2] - 沪市港股通本年净流入5311.94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2173.35亿港元 [3] - 瑞银预计下半年南向资金或继续流入港股,但流速可能边际放缓 [12][13] 板块及个股表现 - 金融、地产板块走弱,光伏、医药股活跃 [3] - 老铺黄金股价涨14.94%突破1000港元/股,市值达1740.58亿港元 [3][10] - 三只新股表现强劲,IFBH涨42.09%,云知声涨44.59% [3] 重点公司动态 - 小米集团-W股价涨1.70%,成交额突破150亿港元,新车型YU7发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4] - 华油能源复牌后暴涨158.46%至0.168港元/股,2024年收入16.94亿元同比减少13%,亏损2.56亿元 [6] - 泡泡玛特受老铺黄金带动涨超3% [10] 行业及政策展望 - 瑞银提到A股估值受中美贸易谈判影响,中长期资金入市及结构性改革或推动估值重构 [12] - 中国营商环境改革重点包括关税税率下降、外商准入门槛降低等 [12]
半年,上涨20%
中国基金报· 2025-06-30 18:20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达20%,恒生综合指数涨幅20.18%,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幅19.05% [2][3] - 6月30日恒生指数跌0.87%至24072.28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72%至5302.82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96%至8678.30点 [2][3] - 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7449.86亿港元,同比增长超100% [2][16] 板块及个股表现 - 金融、地产板块走弱,光伏、医药股活跃 [4] - 老铺黄金股价上涨14.94%突破1000港元/股,市值达1740.58亿港元,带动香港新消费股走强 [4][11][12][14] - 小米集团-W成交额突破150亿港元,股价上涨1.7%,新车型YU7发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5][6] - 华油能源复牌后暴涨158.46%至0.168港元/股,2024年收入16.94亿元同比减少13%,亏损2.56亿元 [8][9] 新股表现 - 三只新股均收涨,其中IFBH涨42.09%,云知声涨44.59% [4] 市场展望 - 瑞银预计下半年南向资金或继续流入港股,但流速可能边际放缓 [16] - 港股市场拥有独特的人工智能和新经济敞口,内地投资机构对港股敞口距离上限较远 [16]
港交所25年的变与不变
证券时报· 2025-06-21 02:34
港交所25年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25年来持续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历多次重大变革与创新[1] - 2018年实施25年来最大上市制度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上市,彻底重塑港股市场结构[1] - 改革前港股市场因拒绝新经济公司导致IPO集资额从全球第一滑落至第三(2017年)[1] - 改革后吸引小米、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百度等新经济巨头上市,催生恒生科技指数[1] 近年制度创新 - 2022年推出SPAC上市机制,2023年实施18C改革允许无收入科技公司上市[2] - 2024年末启动近30年来最全面新股定价机制改革[2] - 所有改革均围绕强化"超级联系人"定位,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3] 市场数据表现 - 上市公司数量从2000年790家增长至超过2600家,增幅超2倍[2] - 内地企业市值占比达港股市场总市值的81%[2] - 互联互通机制成就显著,成为内地企业国际化关键桥梁[2] 战略定位 - 坚持"超级联系人"角色,利用香港"一国两制"优势连接东西方市场[2] - 通过资本自由流动、国际接轨监管等优势巩固金融枢纽地位[2] - 未来将深化中国与亚洲及新兴市场资本和创新企业的连接[3]
以新换老!玩不转“新行情”,公募大佬纷纷主动让贤
券商中国· 2025-06-19 18:08
基金用人策略换新 - 公募基金在新经济、新科技赛道频繁启用年轻基金经理替代资深老将,形成"以新换老"的用人策略 [1] - 深圳某大型公募副总经理卸任人工智能主题基金,该产品在其管理下最近6个月、1年、2年分别亏损24%、14%、38%,接任者为年轻基金经理 [2] - 东方阿尔法基金总经理刘明卸任招阳基金,该产品四年亏损55%,2024年11月由管理经验仅200天的新人潘令梓接任 [2] - 广州某超大型公募老将卸任管理8年的新经济混合基金,其重仓建筑工程机械等传统行业导致业绩大幅偏离新经济行情,由管理经验不足6个月的新人接替 [3] 公募新手业绩表现 - 全市场业绩前20强基金中超半数基金经理任职不超过5年,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管理不足300天即实现75%年内收益率 [4] - 南方香港优选基金由年轻女基金经理熊潇雅管理,最近6个月至3年业绩均行业领先,重仓泡泡玛特等新消费标的 [4] - 南方中国新兴经济QDII更换年轻基金经理后重仓蜜雪集团、老铺黄金,年内收益率达34%进入业绩前列 [5] - 华南某公募旗下两只医疗主题基金中,年轻基金经理业绩比老将高出40个百分点 [5] 新老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差异 - 年轻基金经理更擅长捕捉新经济、新消费赛道机会,如创新药、化妆品、电动车等领域,而老将多偏好白酒、化工等传统低估值行业 [6][7] - 某消费主题基金增聘年轻基金经理后,前十大重仓股首次纳入港股化妆品股票,显著拉动业绩 [7] - 老将投资策略受早期成功路径影响,对高估值半导体、硬科技等新经济领域接受度较低 [6] 行业用人趋势 - 多家公募创始人、总经理主动让贤,将新赛道基金交给年轻人管理 [1] - 从业超20年的公募元老通过增聘年轻人调整持仓结构,减少白酒股占比 [1] - 年轻基金经理普遍采用"用亏损股置换盈利股"策略,如重仓创新药替代传统盈利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