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
icon
搜索文档
慧翰股份(301600):公司动态研究: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31%,受益TBox与eCall成长动能
国海证券· 2025-05-05 16: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慧翰股份2019 - 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30.01%和47.44%,业务增长得益于出货量增加和产品迭代,费用管控使净利率提升,车联网渗透率上升,公司凭借研发和客群优势发展,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8][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慧翰股份相对沪深300指数1个月表现为 - 6.6%,3个月表现为 - 11.4%;当前价格164.80元,周价格区间46.53 - 285.05元,总市值11,560.72百万,流通市值2,892.24百万,总股本7,015.00万股,流通股本1,755.00万股,日均成交额253.52百万,近一月换手11.63% [3] 公司财务数据 - 2025Q1,公司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6.85%;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30.67%;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35.18% [4][10][1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25.68%;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37.54%;扣非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37.04% [4][10] - 2024Q4,公司营业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10.30%;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18.06%;扣非归母净利润0.39亿元 [5][11] 公司业务情况 - 车联网终端设备2024年营收8.42亿元,同比+32.19%,占比82.39%,毛利率27.71%,同比+2.74pct;物联网智能模组2024年营收1.36亿元,同比 - 6.73%,占比13.28%,毛利率24.77%,同比 - 0.45pct [5][15] 公司费用与盈利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率29.07%,同比+2.05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81%/2.94%/6.51%,同比 - 0.70pct/+0.16pct/ - 0.15pct;净利率17.17%,同比+1.48pct [6][20] - 2025Q1,公司毛利率29.33%,同比+2.24pct,净利率20.02%,同比+2.12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89%/2.25%/7.79%,同比+0.09pct/ - 0.52pct/+0.65pct [6][20] 行业发展情况 -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2024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增至2,281亿美元,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430亿元 [25][26] 公司优势 - 研发创新和技术迭代能力强,重视自主研发,参与标准研究和测试工作,有多项专利,以模组切入产业,开发车联网终端,强化软硬件升级迭代能力 [35] - 综合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能利用平台化、模块化优势响应客户需求 [35] - 客户群优质,与众多国内外车企和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国际市场 [35] - 有丰富国际认证经验,是少数获欧盟eCall等认证的企业,助力国产车出口 [3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13.39/17.05/21.26亿元,归母净利润2.38/3.08/3.7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9/38/31X [8][36]
何以智驾
河南日报· 2025-05-05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智能驾驶汽车走向现实生活,但某品牌车辆“智驾事故”引发对智能驾驶发展阶段、安全性等问题的思考,河南在智能驾驶领域有诸多努力,车路云一体化是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重要路径,发展智能驾驶需科学严谨态度保障安全 [6][7][15] 目前发展情况 - 今年年初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车企发布重磅智能驾驶方案,智驾技术突破且价格平民化,成日常出行“标配” [6] - 国内车企宣传的“智驾”属L2级系统,是“组合驾驶辅助”,驾驶者需全程监控并随时接管 [9]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千万辆级,2025年汽车发布会AI成热门关键词,智能驾驶领域竞争激烈 [19] 消费者认知 - 车展上不少消费者冲着“智驾”,“是否具备智驾系统”成购车重要衡量标准,但对智驾认知有偏差,易混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概念 [8][9] 技术差异 - 智能驾驶强调AI在驾驶中深度应用,不限于自动驾驶,可整合座舱交互等;自动驾驶以车辆自主感知—决策—控制为核心,强调单车智能;智能网联强调通过V2X实现车路云协同,依赖外部基础设施 [10] 应用场景拓展 - 宇通自动驾驶巴士“小宇”在郑州郑东新区龙湖金融岛运行,宇通是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唯一客车企业 [10][11] - 河南田野有东方红LF2204无人驾驶拖拉机,用户可远程干预调整工作状态,控制多种农具进行无人化作业 [12][13] - 智能驾驶应用场景拓展到商业运输、公共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垂直领域 [13] 河南政策支持 - 河南出台《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13] 安全解决方案 - 嵩山实验室成立内生安全与网络弹性测评研究中心,搭建平台、发布白皮书、研发实训平台,提出网络弹性检测方法提高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 [14] 车路云一体化 - 中原工学院自主研发智能网联车辆云控制平台,实现“水陆空合作”流畅,构建“天—空—地—海(水)”一体化跨域协同云控制系统 [15] - 车路云一体化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中国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处于规模化发展关键期,河南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郑州建设智慧交通及配套设施 [16] - 夏元清提出“动态云”,构建动态云协同控制与计算一体化模型进行资源精细调度 [18] 行业发展建议 - 智能驾驶技术尚不成熟,宣传概念边界模糊,用户认知易出现偏差,现阶段主流车企智能驾驶功能不等同于自动驾驶 [19] - 发展智能驾驶要有科学严谨态度,各方敬畏安全底线,让智能驾驶回归产品发展规律,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0]
新质生产力 职业新观察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如何给智能网联汽车“把脉问诊”?
央广网· 2025-05-03 11:29
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记者孔颖 贾立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从一种未来的科技概念,慢慢驶入我们的日 常生活。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去年公布的19个新职业中,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位列其中,定义为"使用工具、量具、检测仪器及设备,对智能网联汽车 及其相关零部件进行功能验证和测试的人员"。 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落地,到相关产品逐渐进入⼤众视野,⽆不传递着一个信号:新的浪潮已至。而在行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广泛关注背后,智能网联 汽车测试员究竟是一份怎样的职业?中国之声"五一"劳动节特别策划《新质生产力 职业新观察》,记者来到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来看看智能网联汽 车测试员们是怎么给智能网联汽车"把脉问诊"的。 把真实的马路"搬"进室内?没错! 一进入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联合创新实验室,眼前的场景令人震撼。这个实验室如同摄影棚一般,曲面⼤屏、模拟驾驶舱……各种高精尖设备一应 俱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俞彦辉此刻正坐在模拟驾驶舱内,头戴专用VR眼镜,全神贯注地感受着从启动到加速,再到紧急制动的一切细微变化。 俞彦辉:我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驾驶员行为的信息采集实验,⽬的是分析驾驶员在不同的 ...
汽车市场暖意升腾
经济日报· 2025-05-03 06:05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延续回暖向好态势,“五一”期间汽车消费热潮涌动,成为拉动消费、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 [1] 客流出现明显增长 - 中央和地方政策发力,经销商推出举措促进二手车流通与新车销售,3月起车市走强,“五一”迎来客流高峰 [2] - 北京王府井华为旗舰店、环耀盛世比亚迪汽车王朝店人气爆棚,方程豹汽车北京鑫敏恒鑫达4S店到店客流同比提升约30%,家庭购车群体增多 [2] 多重利好拉动消费 - 5月1日多家车企公布4月销量及交付数据,印证汽车市场回暖,新能源汽车是增长主力 [3] - 政策优惠是拉动消费重要驱动力,截至4月24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达270.5万辆,懂车帝上线“全国汽车以旧换新智能服务平台” [3] -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落地,上海浦东新区“五五购物节”推出汽车促消费活动,购新车可享3000元补贴 [3] - 以旧换新政策降低换车成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基建并进,2025年是免征购置税最后一年,将推动销量攀升 [4] 消费升级催生新趋势 - 用户需求升级,车企以迎合需求转变作为差异化竞争重要策略,如问界M8、比亚迪汉EV智能辅助驾驶版满足多元需求 [5] - 汽车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转变,智能网联功能成车企卖点和消费者购车考虑因素 [6] -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认可度提升,74.58%受访者购车首选自主品牌,33.15%受访者将“配置丰富、科技感强”列为首要购车因素 [6] - 自主车企在智能座舱新技术应用尤其是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发展较快,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6]
深城交(301091):受传统业务影响业绩承压 公司迎来“产品+平台”双维度转型元年
新浪财经· 2025-04-30 18:56
事件:公司发布2024 年度报告及2025 年一季报,2024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3.16 亿元(-7.26%),归母净 利润1.06 亿元(-34.74%);2024Q4 公司实现营收5.36 亿元(-0.15%),归母净利润0.47 亿元(-57.59%); 2025Q1 公司实现营收1.81 亿元(-20.78%),归母净利润-0.28 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受传统板块收入减少及计提坏账影响业绩短暂承压,新签合同金额大幅增长。2024 年全年,受传统板 块业务减少及8068.6 万元计提坏账影响,公司业绩承压。分板块来看,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实现营收 7.36 亿元(+27.09%);工程设计检测实现营收2.24 亿元(-31.84%);规划咨询服务实现营收3.55 亿元 (-30.25%);其他业务实现营收0.02 亿元(-41.5%)。 2025 年第一季度,持续受传统业务减少及项目确收影响,公司营收同比下滑,但亏损同比收窄。2024 年,公司新签合同额25.8 亿元,同比增长49%,同时公司新质业务同比增长138%,业务占比超过67%, 为公司转型提供充足动力。在今年财政政策宽松,以及化债力度持 ...
千方科技(002373):收入稳步提升,积极战略调整下多项业务取得重要成果
民生证券· 2025-04-30 16: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扭亏 [3] - 公司龙头地位稳固,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在智慧交通和智慧物联下游需求端面临压力下收入仍正增长,体现业务韧性 [4] - 公司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多项业务取得重要成果,放弃低质量集成项目,加强管理,推进产品方向,加大出海力度,探索新领域和运营模式 [5] - 看好公司在智慧交通、智慧物联等领域发展潜力,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4.88/6.72亿元,对应PE分别为45X、29X、21X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品牌优势和行业影响力:是国内领先的行业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子公司宇视科技在全球AIoT领域排名靠前 [4] - 前瞻性的研发体系:基于集成产品开发模式(IPD)形成领先闭环,在多领域引领行业发展,承担多项重大专项,获众多科技奖项 [4] - 全国性营销网络及全球渠道覆盖:在全国各区域设分支机构,与重点地区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国内市场布局完善,国际覆盖约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完备的供应链支撑和先进的柔性制造体系:打造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具备敏捷柔性化生产能力 [4] 战略调整与业务成果 - 战略调整:放弃低质量集成项目,加强应收账款和现金流管理,向产品方向推进,加大出海力度,探索高速路网干线物流领域 [5] - 业务成果:2024年8月与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雄安千方数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业务中标道路交通信号灯专用设备采购项目;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创新融合应用体系,中标多个交通项目,推动重卡换电站落地运营;推出“空地云网”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并多地落地 [5]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249|8,036|8,862|9,772| |增长率(%)|-7.0|10.9|10.3|10.3|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1,193|311|488|672| |增长率(%)|-319.9|126.0|57.1|37.8| |每股收益(元)|-0.75|0.20|0.31|0.43| |PE|/|45|29|21| |PB|1.3|1.2|1.2|1.1|[7]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预测汇总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7,249|8,036|8,862|9,772| |管理费用|354|321|354|391| |投资收益|3|64|71|78| |净利润|-1,202|314|493|679| |其他流动资产|1,355|1,270|1,234|1,278| |非流动资产合计|7,005|7,321|7,278|7,317| |资产合计|18,512|18,376|19,350|20,599|[11] 利润表及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7,249|8,036|8,862|9,772| |营业成本|4,993|5,285|5,825|6,420| |营业税金及附加|44|80|89|98| |销售费用|1,113|1,125|1,152|1,173| |管理费用|354|321|354|391| |研发费用|1,066|1,085|1,108|1,173| |EBIT|-285|301|512|715| |财务费用|-89|-61|-50|-56| |资产减值损失|-848|-78|-86|-95| |投资收益|3|64|71|78| |营业利润|-1,148|348|547|754| |营业外收支|-8|1|1|1| |利润总额|-1,156|349|548|755| |所得税|47|35|55|75| |净利润|-1,202|314|493|679|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93|311|488|672| |EBITDA|82|717|983|1,155|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营业收入增长率|-6.99|10.85|10.28|10.27| |EBIT增长率|-226.12|205.62|70.16|39.54| |净利润增长率|-319.86|126.05|57.08|37.80| |毛利率|31.12|34.23|34.27|34.30| |净利润率|-16.45|3.87|5.51|6.88| |总资产收益率ROA|-6.44|1.69|2.52|3.26| |净资产收益率ROE|-10.65|2.70|4.08|5.35| |流动比率|1.75|1.83|1.84|1.86| |速动比率|1.31|1.36|1.37|1.39| |现金比率|0.57|0.53|0.54|0.56| |资产负债率(%)|36.77|34.50|35.49|36.4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88.92|180.00|180.00|180.00| |存货周转天数|180.48|180.00|180.00|180.00| |总资产周转率|0.38|0.44|0.47|0.49| |每股收益|-0.75|0.20|0.31|0.43| |每股净资产|7.08|7.29|7.57|7.95| |每股经营现金流|0.09|0.12|0.45|0.53| |每股股利|0.00|0.03|0.05|0.06| |PE|/|45|29|21| |PB|1.3|1.2|1.2|1.1| |EV/EBITDA|140.65|16.07|11.73|9.98| |股息收益率(%)|0.00|0.33|0.52|0.72|[12]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1,202|314|493|679| |折旧和摊销|367|416|470|440| |营运资金变动|-174|-720|-366|-403| |经营活动现金流|143|189|713|844| |资本开支|-134|-340|-345|-391| |投资|-234|0|0|0| |投资活动现金流|-316|-597|-198|-313| |股权募资|120|0|0|0| |债务募资|-256|-56|0|0| |筹资活动现金流|-442|-126|-139|-109| |现金净流量|-573|-534|376|423|[12]
【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中国汽研】业绩符合预期,前沿布局持续跟进市场需求
| 投资要点 | | --- | 公告要点: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46.97亿元,同 比+14.65%;归母净利润9.08亿元,同比+8.56%;扣非净利润8.69亿元,同比+15.25%。汽车技 术服务业务表现亮眼,收入同比+21.36%,装备制造业务受专用车市场景气度影响收入同 比-20.50%。 2025Q1实现营收8.87亿元,同比+0.62%,汽车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 7.94 亿元, 同比增长11.45%;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6.29%;扣非净利润1.66亿元,同比+8.59%。 技术持续突破+试验场整合,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布局深化: 2024年公司氢能产业化与装备业务实现"零突破",公司依靠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 技术优势,提升公司行业地位。此外,公司通过新增苏州阳澄半岛、成都中德试验场合作运营 权,控股南方试验场公司,整合试验场资源,场景测试能力进一步夯实。国际化层面,利用中 国中检国际化网络资源,与马来西亚、意大利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海外服务网络持续拓展。 双轮创新驱动,助推新兴业务发展: 能源动力事业部通过构建新能 ...
中国汽研(601965):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前沿布局持续跟进市场需求
东吴证券· 2025-04-30 08: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营收46.97亿元,同比+14.65%,归母净利润9.08亿元,同比+8.56%;2025Q1营收8.87亿元,同比+0.62%,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6.29% [7] - 技术持续突破、试验场整合,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布局深化,2024年氢能产业化与装备业务零突破,新增试验场合作运营权,拓展海外服务网络 [7] - 双轮创新驱动,能源动力事业部聚焦三大战略方向深化产业链布局,信息智能事业部在前沿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带动订单规模与业务边界延展 [7] - 经营性利润稳健释放,2024年综合毛利率44.5%,同比+1.3pct,研发费用2.78亿元,同比+7.86%,刨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全年业绩增长稳健 [7] - 下调2025 - 20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预测,预计2027年营收73.7亿元,归母净利润14.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096|4,697|5,471|6,322|7,365| |同比(%)|24.48|14.65|16.50|15.55|16.5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36.17|907.78|1,114.41|1,275.21|1,437.57| |同比(%)|21.33|8.56|22.76|14.43|12.73|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83|0.90|1.11|1.27|1.43| |P/E(现价&最新摊薄)|22.77|20.98|17.09|14.93|13.25|[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9.12元,一年最低/最高价15.01/21.33元,市净率2.65倍,流通A股市值18,999.20百万元,总市值19,182.82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7.22元,资产负债率25.53%,总股本1,003.29百万股,流通A股993.68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4,905|5,848|7,581|9,629| |非流动资产|5,129|5,091|5,043|4,990| |资产总计|10,035|10,939|12,624|14,619| |流动负债|2,078|2,055|2,386|2,845| |非流动负债|507|254|254|254| |负债合计|2,585|2,310|2,640|3,099|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7,061|8,184|9,469|10,927| |少数股东权益|389|445|516|593| |所有者权益合计|7,450|8,629|9,984|11,520| |负债和股东权益|10,035|10,939|12,624|14,619|[8]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4,697|5,471|6,322|7,365|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2,605|3,256|3,793|4,493| |税金及附加|46|71|82|96| |销售费用|185|181|209|243| |管理费用|399|416|480|560| |研发费用|278|290|335|390| |财务费用|(4)|(25)|(21)|(35)| |加:其他收益|85|11|76|88| |投资净收益|(34)|0|0|0| |公允价值变动|4|6|8|9| |减值损失|(115)|(26)|(39)|(50)| |资产处置收益|15|66|46|57| |营业利润|1,142|1,340|1,535|1,723| |营业外净收支|(1)|0|12|23| |利润总额|1,140|1,341|1,547|1,745| |减:所得税|173|170|201|230| |净利润|968|1,170|1,346|1,515| |减:少数股东损益|60|56|71|7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08|1,114|1,275|1,43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90|1.11|1.27|1.43| |EBIT|1,158|1,258|1,423|1,584| |EBITDA|1,568|1,675|1,891|2,106| |毛利率(%)|44.52|40.50|40.00|39.00| |归母净利率(%)|19.33|20.37|20.17|19.52| |收入增长率(%)|14.65|16.50|15.55|16.50|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8.56|22.76|14.43|12.73|[8]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495|1,210|1,470|1,838| |投资活动现金流|(624)|(312)|(362)|(391)| |筹资活动现金流|(438)|(284)|(9)|(9)| |现金净增加额|(566)|614|1,098|1,438| |折旧和摊销|409|417|468|522| |资本开支|(690)|(292)|(342)|(371)| |营运资本变动|(1,017)|(328)|(326)|(170)|[8]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7.04|8.16|9.44|10.89|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003|1,003|1,003|1,003| |ROIC(%)|13.38|13.27|12.98|12.52| |ROE - 摊薄(%)|12.86|13.62|13.47|13.16| |资产负债率(%)|25.76|21.11|20.91|21.20|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0.98|17.09|14.93|13.25| |P/B(现价)|2.70|2.33|2.01|1.74|[8]
杭州鸿泉物联财报解读:财务费用大增691.62%,研发投入下降14.40%
新浪财经· 2025-04-30 05:45
文章核心观点 - 鸿泉物联2024年多项财务数据变化大,虽营收增长和减亏有成效,但面临财务费用大增、研发投入下降和市场依赖等问题,需优化费用管理、保持技术创新和拓展市场提升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1][12] 营业收入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203,688.71元,较上年增长27.81%,得益于下游商用车行业回暖及进入乘用车和两轮车领域 [2] - 剔除无关和不具商业实质收入后营业收入为506,509,222.84元,同比增长27.32%,证明主营业务增长动力强劲 [2]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944,087.73元,上年同期为 -71,600,213.55元,同比大幅减亏,但仍未盈利 [3] 扣非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7,491,300元,上年同期为 -77,009,906.90元,大幅减亏,核心业务经营有成效但盈利压力大 [4] 基本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为 -0.03元/股,上年同期为 -0.71元/股,虽为负但显著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5] 扣非每股收益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 -0.08元/股,上年同期为 -0.77元/股,亏损幅度收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6] 费用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3,968,917.71元,较上年减少12.76%,系销售人工等支出减少,需关注对市场拓展影响 [7] - 管理费用为36,257,842.47元,较上年增长7.67%,系离职补偿增加,需平衡管理效率与成本控制 [7] - 财务费用为3,097,519.34元,较上年大幅增长691.62%,系借款利息支出增加,会影响利润,需关注债务结构 [7] - 研发费用为127,842,996.62元,较上年下降14.40%,系研发人工等费用减少,虽有成果但可能影响未来竞争力 [7] 研发人员情况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28人,较上年减少121人,占比从64.88%降至55.41%,需关注研发团队稳定性和创新能力 [9]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9,154,921.66元,上年同期为 -81,599,112.75元,同比增长,经营现金状况改善但需优化 [1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76,503.11元,上年同期为 -80,780,551.67元,同比大幅增长,资金回笼增强流动性 [1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989,438.14元,较上年增长18.68%,系取得借款增加,需注意还款压力和财务风险 [10] 可能面对的风险 - 存在业绩亏损、技术升级迭代、研发人员流失、大客户依赖、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市场波动、政策、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和宏观经济等风险 [11]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报酬情况 - 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军强税前报酬总额为5.55万元,副总经理刘浩淼45.22万元、吕慧华38.34万元等,财务总监报酬未提及 [12]
投资深圳 | 一文看懂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前瞻
前瞻网· 2025-04-29 22:31
完全依靠新能源汽车荣登 "汽车第一城"的深圳,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这里不仅汇聚 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更依托政策扶持与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生态构建等维度全 面领跑,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 "中国方案",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1、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重点政策梳理 近年来,深圳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了"全周期布局、全链条协同、全要素驱动"的政策体系,体现 了战略前瞻性与实践突破性的深度融合。政策框架以"市场扩容、基建攻坚、生态跃迁"为三大支点:在 消费端、基建端、产业端同步布局,形成技术研发、智造升级、标准输出的闭环生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产业革新、国际角力与社会变革的关键引擎。于产业升级而言,它不仅打破传统 燃油车技术壁垒,更以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为锚点,牵引上下游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智能化、绿色 化的全新产业生态,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 "双碳" 目标的战略支点。 在国际竞争的赛道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前沿技术,强势突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 实现了质的飞跃,首次跨越200万辆大关,带动全年汽车出口量达到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