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
搜索文档
“绿色能源”与“蓝色牧场”创新融合
齐鲁晚报· 2025-10-23 06:43
项目核心意义 - 中国石化首例LNG冷能低温海水养殖示范项目在青岛LNG接收站运行良好,标志着冷能梯级利用技术实现新拓展 [1] - 项目实现“绿色能源”与“蓝色牧场”在北方地区的创新融合,为LNG冷能梯级利用增添了实用新场景 [1] - 项目为后续更多LNG接收站拓展冷能梯级利用业务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样本 [2] 技术与工艺创新 - 项目将LNG气化过程中释放的大量闲置低温冷能转化为可落地的产业价值 [1] - 采用“水处理与养殖配套工艺体系”,将LNG接收站气化装置排出的“低温无菌海水”作为养殖原水,节约传统海水养殖中海水抽取和初步净化的成本与能耗 [1] - 原水经过六道核心工序处理,以适配冷水高价值鱼类生长需求 [1] - 养殖车间实现全方位视频监控和水质在线检测,并采用生物净化工艺替代部分化学药剂 [2] - 依托LNG冷能稳定释放特性,严格控制水温日变化不超过2摄氏度,每小时变化幅度不超过0.3摄氏度 [2] 资源利用与环保效益 - 形成“取海—用海—净海—归海”的资源循环闭环,养殖尾水经专门净化装置处理后达标外排,避免污染海洋环境 [1] - 项目每天利用冷能相当于节约174度电,二氧化碳减排约100千克 [2] - 项目在实现海水养殖增收的同时,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了兼具经济性与环保性的技术方案 [2]
富士康进军储能赛道!持续加码新能源产业
上海证券报· 2025-10-22 18:08
公司战略与市场进入 - 全球制造业巨头富士康正式进军储能市场,旗下储能品牌为“富储科能” [2] - 公司计划通过智能制造优势打造全球首个“储能灯塔工厂” [4] - 富士康将储能电池作为新事业部的关键发展领域,并持续加码新能源产业,目标是在河南省打造一个专注于电动车、储能等产业的“新的富士康” [8][9] 生产基地与产能 - 富士康已在郑州航空港建成储能生产基地,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3GWh [4] - 郑州基地配备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先进的Pack自动化产线 [7] - 鸿海科技集团于2024年12月对富士康新能源电池(郑州)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并计划在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 [8] 产品与技术 - 发布AIO系列261kWh/522kWh和4.32MWh分布式/组串式储能系统等多款产品 [2][5] - AIO产品综合效率达91%,并通过热管理优化与模块化设计提升寿命与安全性 [5] - 未来将推出488kWh的AIO系统及采用独家专利“CTR+巧叠”技术的“能量巨兽9370”集装箱系统,其最大容量达9.37MWh,比常规产品提升87% [7] 研发与运营体系 - 构建以上海研发中心、武汉试制中心、郑州运营生产中心为核心的储能产业闭环 [5] - 通过易损件快换、预防性运维、远程诊断等技术实现“极简运维”,降低客户运维压力 [5] - 建立了从电池包到系统、从研发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 [7] 应用场景与市场定位 - 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科创园区、智能制造、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和零碳园区等多种场景 [7] - 产品支持刀片、方壳、软包等各类电芯的系统集成与制造服务,兼容大储与工商储的代工需求 [7] - 公司计划加快构建“全场景覆盖+全球化服务”的储能产品矩阵与运营网络 [9]
青岛-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助推中德经贸合作
新华社· 2025-10-22 14:06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双方应继续秉持开放、互信、共赢理念,深化多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中德地方 合作深度与广度,为双方经贸关系注入持久动力。 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特别代表苏珊娜·鲍曼指出,北威州是德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也是中国 企业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她表示,北威州期待与青岛在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进 一步拓展合作,为中德务实交流注入新动力。 机械设备制造"隐形冠军"辛北尔康普集团服务业务首席执行官施泰凡·维辛介绍,公司2014年落户 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基地具备完整的生产能力和独立的工程设计能力,并与德国总部保持紧密协 同。"当德国工程精神与中国创新活力结合,就能创造非凡成果。" 新华社德国杜塞尔多夫10月22日电 (记者 李函林)2025青岛-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21日在德国杜塞 尔多夫举行。中德两国地方政府、工商界和投资机构代表就深化智能装备、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 料等领域合作展开交流。 青岛市市长任刚在致辞中表示,德国是青岛在欧洲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和外资来源地,目前累计400 多个德资项目落户青岛,总投资超过27亿美元。朗盛、蒂森克虏伯、西门子、博世、大众等德国企业深 度融入青岛,在自身发展 ...
今年前8个月云南省企业购入绿证180.29万个
经济日报· 2025-10-22 07:02
为发挥绿色能源优势、推动绿电就地转化,云南积极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同步推进零碳能源供给,制 定"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绿电直连一体化项目摸底,推动绿电资源就近就地消纳,满足企 业绿色用能需求。 云南绿色能源资源丰富,电力总装机超过1.67亿千瓦,其中绿色电力装机超1.5亿千瓦,占比超九成;新 能源装机超6800万千瓦,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 "绿色电力价值不断实现。"云南省能源局局长陈杰表示,云南做好绿证核发交易全覆盖工作,制定完善 绿色电力交易规则,绿电价值逐步体现。 陈杰介绍,自2022年起,云南省发电量跨越4000亿千瓦时大关,预计今年发电量将达4900亿千瓦时,绿 色发电量占比超85%。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建档立卡项目近6000个,装机超1.3亿 千瓦,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容量居全国第一位。今年前8个月向云南核发绿证2.89亿 个,云南省企业购入绿证180.29万个。 "云南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注册主体约9.8万家。"陈杰介绍说,去年省内市场交易电量超2000亿千 瓦时,实现交易规模十连增。云南向南方电网区域送电能力达4220万千瓦,"十四五"以来累计"西电东 ...
中国团队在光伏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商务部网站· 2025-10-21 22:12
技术突破 - 复旦大学研发全球效率最高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17.7% [1] - 该技术无毒环保,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1] 应用前景 - 该太阳能电池技术有望广泛用于建筑光伏与可穿戴设备 [1] - 此项突破标志着绿色能源领域的新里程碑 [1]
快讯 | 又一千亿级大市场,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21 01:43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 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3]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4] - 中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等方面[4] 风电行业发展目标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到2030年全球需累计开发风电27亿千瓦,到2035年风电累计装机达到43亿千瓦以上[5] - 中国"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6] - 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6] 国际航运碳价政策 - 在国际海事组织会谈中,投票决定将国际航运全球碳价的决定推迟一年[7] - 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强烈反对对航运征收碳价[7] 锂电及制造业增长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8%[8] - 同期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9%、17.1%[8] - 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换新类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27.1%[8] 清洁能源发电 - 前三季度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达35.3%,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9] -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稳步提升,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9] 绿色航运倡议 - 交通运输部发布《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提出共同采取七方面措施[11] - 措施包括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发展、打造(近)零碳港口、提升绿色燃料供给能力等[11] 能源企业绿色转型 - 国家管网集团投资建设的首个地面集中式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试运行,设计年平均发电量6.23亿千瓦时[12] - 中国华电阳逻充换电站投入试运行,设置4工位电动船舶箱式电源充电设施、24车位电动重卡充电设施[13] 绿色燃料国际合作 - 中国与冰岛合作签约绿色甲醇项目,围绕吉林榆树项目(2GW)等三大绿色甲醇项目展开深度合作[14] - 计划打造"绿电-绿甲醇-绿色应用"的闭环生态[14] 国际风电市场动态 - 维斯塔斯由于欧洲需求弱于预期,已搁置在波兰建设最大工厂的计划,该工厂原计划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15] 清洁能源就业与投资 - 英国启动清洁能源工人需求增长计划,目标到2030年将清洁能源行业的就业岗位增加一倍至860,000个[16] - 南非政府拟投资约1267亿美元推进能源转型,新增发电投资路线图引入多元化能源结构并将核电定位为长期战略重要组成部分[17]
宁德时代全力推进全球产能建设 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
证券日报· 2025-10-21 00:40
全球产能建设 - 公司正全力推进全球产能建设以应对激增的客户订单需求,凭借前瞻性需求预判率先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建,目前现金储备充裕 [1] - 国内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超过100GWh [1] - 海外布局方面,德国工厂已于2024年实现投产并持续盈利,匈牙利工厂一期首条产线设备已进场调试预计2025年底建成,西班牙工厂已完成审批并成立合资公司即将启动筹建,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产能规划15GWh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1]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公司发布全球首创NP3.0技术及神行Pro电池,采用"Wave电芯"结构使能量密度提升超3%,电池包刚度提升25% [1] - 神行Pro长寿命长续航版续航达758公里,超充版峰值充电能力达12C,极寒环境下可实现20分钟补能410公里 [1] - 钠新电池成功通过新国标认证,成为全球首款获权威认证的钠离子电池产品,为大规模应用奠定安全基础 [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实现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 [3]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归母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增长41.21% [3] 战略合作与产业生态 - 公司与京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整合电池技术与数智化供应链及全渠道服务优势,携手打造"绿色+零碳+数智化"产业协同发展 [4] - 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共建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双方合作的"巧克力换电站"与首座骐骥重卡换电站均已投入运营 [4] - 通过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出海布局全球化,公司持续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价值竞争引领发展 [4]
云南省能源局局长陈杰:绿色电力价值不断实现
经济日报· 2025-10-20 15:50
云南绿色能源资源丰富,电力总装机超过1.67亿千瓦,其中绿色电力装机超1.5亿千瓦,占比超九成;新 能源装机超6800万千瓦,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 责任编辑:于彤彤 "绿色电力价值不断实现。"云南省能源局局长陈杰表示,云南做好绿证核发交易全覆盖工作,制定完善 绿色电力交易规则,绿电价值逐步体现。 陈杰介绍,自2022年起,云南省发电量跨越4000亿千瓦时大关,预计今年发电量将达4900亿千瓦时,绿 色发电量占比超85%。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建档立卡项目近6000个,装机超1.3亿 千瓦,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容量居全国第一位。今年前8个月向云南核发绿证2.89亿 个,云南省企业购入绿证180.29万个。 为发挥绿色能源优势、推动绿电就地转化,云南积极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同步推进零碳能源供给,制 定"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绿电直连一体化项目摸底,推动绿电资源就近就地消纳,满足企 业绿色用能需求。 "云南电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注册主体约9.8万家。"陈杰介绍,去年省内市场交易电量超2000亿千瓦 时,实现交易规模十连增。云南向南方电网区域送电能力达4220万千瓦,"十四五" ...
上海机场宋雪枫:从“变废为宝”到“无中生油”,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走向蓝海”
新华财经· 2025-10-20 13:01
中国绿色电力与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战略前景 - 在全球能源格局变革背景下,中国凭借绿色电力领域的全面领先与成本优势,有望成为新时代“绿色石油”大国 [1] -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有望成为引爆绿色能源全产业链升级与成本下降的关键场景 [1][2] 绿色电力的战略意义与成本优势 - 绿色电力不仅是生产动力,更是未来材料制作与算力运行的根基,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战略资源 [1] - 过去十年,中国风电、光伏等产业链成本下降逾90%,已形成强大的先发优势 [1] - 电力、材料、算力三者构建成本降低正向循环,若每个环节通过技术进步与规模化实现成本降低10%,经过多轮迭代,整个系统成本将收敛至极低水平 [2] 可持续航空燃料作为关键引爆点 - 可持续航空燃料因其技术可行性高、市场需求明确,有望成为突破成本壁垒、实现商业闭环的关键引爆点 [2] - 推动绿色能源升级需要规模化应用牵引,初期需特定场景作为“引爆点” [2] 上海机场集团的SAF发展战略与路径 - 公司正积极布局SAF技术,从示范应用走向规模化、低成本化,为民航业绿色转型贡献“上海方案” [1] - 公司将SAF技术作为实现绿色创新“乘法”效应的关键路径,已规划清晰的三阶段发展路径 [3] SAF发展的第一阶段:变废为宝 - 第一阶段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成功孵化油脂无氢脱氧转化技术,以“地沟油”废弃油脂为原料制成新型SAF [3] - 基于全国400-500万吨可收集的地沟油资源,每年能提升SAF产能约1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约200万吨,为民航行业降低成本约100亿元 [3] SAF发展的第二阶段:无中生油 - 第二阶段探索直接从空气中捕集二氧化碳,耦合电解水制氢,再合成SAF的技术路径,以突破废弃油脂原料有限的瓶颈 [4] - 创新工艺有望将碳捕集成本从全球普遍的300-400美元/吨大幅降至200-300元人民币/吨 [4] - 生产1吨航空煤油约需4万度电,若电价降至0.1元/度,变动成本仅约4000元,SAF完全有望与传统航煤平价 [4] SAF发展的第三阶段:走向蓝海 - 第三阶段面向深远海,利用漂浮式风电技术、电解制氢技术、碳捕集技术等协同发展,将深远海风能直接就地转化为SAF [4] - 此路径将彻底解决碳源和能源来源问题,开启几乎无限的绿色燃油供给通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