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发布新款手机 原生鸿蒙终端领域迎规模升级
证券日报· 2025-06-12 02:49
产品发布 - 华为发布Pura 80系列手机 配备行业首个双镜长焦 成为首款全面搭载鸿蒙5 1操作系统的高端直屏手机 [1] - Pura 80系列升级第八代ISP 配合一英寸RYYB超大底传感器 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提升200% AI色彩引擎能力提升120% AI降噪提升113% AI实时HDR提升41% [1] - Pura 80系列出厂搭载鸿蒙5 1系统 基于方舟引擎性能流畅度提升36% 优化灵犀AI算法 新增AI视觉识别等能力 [2] 市场表现 - 华为手机一季度以19 4%份额成为中国市场第一 达到2021年以来最高份额 同比增长28 5% [2] - Pura 70系列手机上市8个月销量突破千万台 [2] - 分析师预计Pura 80系列销量有望赶超上一代 下半年或改变高端手机市场竞争格局 [2] 研发投入 - 过去十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超1 2万亿元 最近一年研发投入1797亿元 占营业收入20 8% [2] - 公司累计全球有效授权专利15万件 [2] 鸿蒙生态 - 原生鸿蒙生态持续繁荣 与微信等头部应用持续适配 推动全场景互联与鸿蒙应用普及 [1] - 鸿蒙5 1将于7月开启规模升级 首批升级19款机型 鸿蒙6 0计划2025年10-11月升级 [4] - Pura 80系列原生鸿蒙价值显著 有利于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智能生态闭环构建 [3] 供应链 - Pura 80系列供应链实现高度国产化 多家上市公司为主力供应商 [4]
任正非欣赏的两个人,有怎样的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6-11 21:18
华为研发战略与基础研究投入 - 华为年度研发费用达1800亿元,其中约600亿元用于基础理论研究且不设考核指标 [7] - 公司建立"黄大年茶思屋"非盈利网络平台,免费开放全球科技信息查阅功能 [7][16] - 基础研究采用长期主义策略,与院校合作建立开放创新机制,不设成果时间表 [7][16] 科学家案例与技术创新启示 - 罗登义团队上世纪40年代发现刺梨营养价值,现发展为贵州百元级维生素饮料产业,带动农民脱贫 [3][4][6] - 黄大年团队自主研发航空重力梯度仪,填补我国深地探测技术空白,产品具有军民两用特性 [10][11][13] - 黄大年曾用个人经费建立"茶思屋"创新空间,华为以此命名科研平台延续其精神 [13][14] 产业转型与科技应用前景 - 刺梨从抗战时期的营养补充品发展为现代高端饮料产业,验证基础研究的长期价值 [3][6] - 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速度领先,预计将催生大量本土技术模型 [17] - 统一大市场形成将助力突破技术封锁,推动产业复兴 [17]
广州入选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深圳可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10:54
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 - 广州入选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共38个城市入选 [1] - 试点有望推动广州零售业创新发展 提升消费活力与商业竞争力 为全国零售业升级提供范例 [1] 香港人才招揽 - 香港特区政府官员赴德国招揽创科人才 出席创科创业提案大赛并担任颁奖嘉宾 [2] - 香港正在积极招揽国际高端人才 配合"八大中心"战略定位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香港将加强与国际科技人才与产业资源对接 加速构建国际人才高地 [2] 深圳房地产政策 - 深圳推出39条提振消费措施 其中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3] - 新政策有助于减轻购房压力 激发楼市消费潜力 [3] 科技研发突破 - 中国散裂中子源将换装"国产引擎" 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 [4] - 该装置填补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空白 为多学科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支撑 [4] 深交所市场表现 - 6月9日深证成指收报10250.14点 上涨0.65% [5] - 锦鸡股份领涨深市 涨幅达20.03% 最新股价8.81元 [6] - 奇德新材涨幅20.01% 最新股价42.28元 [6] - 二康生化涨幅20.00% 最新股价56.70元 [6] - 粤宏远A领跌深市 跌幅9.93% 最新股价4.08元 [6] - 美芝股份跌幅9.01% 最新股价10.81元 [6] - 雷迪克跌幅7.81% 最新股价63.15元 [6]
金川集团发挥链主作用—— 链动上下游协同共赢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1
产业链协同与成本优势 - 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电池生产成本比沿海地区低12%左右,主要得益于本地供应商门对门供货,原材料如铜箔、镍带、正极材料大部分来自金川集团 [1] - 金川集团作为甘肃省4个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链上100多家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协同联动提升产业链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1] 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 - 金川集团永昌铜业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实现不锈钢阴极板国产化,技术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打破进口依赖 [2] - 通过联合酒钢集团、兰石集团、兰州理工大学等产业链相关方协同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久性不锈钢阴极板 [2] - 2023年建成甘肃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4N5无氧铜、6N5高纯镍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满足重离子加速器、芯片制备需求 [3] 高端材料与产能扩张 - 金川集团与兰石集团合作的1万吨镍基合金项目采用"轻资产+高品质+低成本"模式,达产后将年产高温耐蚀合金、纯镍等产品1万吨 [3] - 镍合金公司"手撕镍"厚度达0.05毫米(行业主流0.077毫米)、宽度350毫米(行业50-100毫米),每吨价格比普通电解镍高10万元 [6] - 铜箔项目一期年产1万吨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月产能900吨,产品应用于锂电池、5G基站等领域 [7] 资源循环与产业集群 -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2023年一季度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7.3% [4] - 甘肃佰利联化学项目年消纳金川集团副产硫酸150万吨、废电石渣100万吨,2023年第一阶段达产,2024年前4月精制合成金红石产量72864吨(同比+11.52%) [4] - 金川集团40%铜、60%钴、33%铂族金属转化为深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占比超50% [7] 产业链延伸与布局 - 构建"金川熔炼—兰石锻造—酒钢轧制"协同生产模式,推动大卷重纯镍带研发,打破进口依赖 [6] - 铜产品已形成7大类近20种,覆盖采矿选矿到高端深加工完整产业链 [7] - 未来重点完善镍铜钴产业链闭环,深耕新能源电池领域,强化纵向延伸与横向协同 [7]
民泰银行携手华为打造自主创新云平台,开启数智化转型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6-09 22:10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金融已经成为金融体系创新升级的强劲引擎。其中,推动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保障网络安全 和数据安全,加快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民泰银行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小微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抓住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趋势,积极探索数智化转型新路 径,做深做实数字金融大文章。 传统技术路线在国内应用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存在停服、信息安全泄露等潜在风险,以业务连续性、可靠性为代表的业务韧性正变得越发重要。为此, 也需要借助自主创新的服务器、交换机、云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打造安全可靠的云平台和IT基础设施。 在新技术应用层面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与金融业务场景加速融合,这也给IT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IT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金融业 务创新的要求。为此,也需要加速推进传统IT基础设施向分布式、云原生架构演进,并借助云计算、微服务、容器等新技术,推动金融业务场景的创新。 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场景的持续拓展,建设自主创新的云平台,对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供IaaS、PaaS、 ...
中国散裂中子源又一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经济网· 2025-06-09 21:47
核心观点 -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直线加速器首支紧凑型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通过验收,实现国产化 [1] - 该速调管为直线加速器射频功率源系统的核心设备,此前全部依赖进口 [1] - 应用超构材料等前沿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腔串结构体积减少约50% [1] - 该速调管在大科学装置、医疗及其他工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 - 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关键核心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摆脱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并降低成本 [2] 技术突破 - P波段324MHz速调管由多机构联合研制,包括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及昆山国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经过4年多技术攻关,实现技术质的飞跃 [1] 产业影响 - 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技术进步 [2] - 显著降低设备造价 [1]
完成自主创新的关键跨越,中国散裂中子源速调管技术突破
选股宝· 2025-06-08 22:43
中国散裂中子源技术突破 -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直线加速器首支紧凑型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射频器件研发领域实现自主创新[1] - 该设备为国际首支成功研制的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在大科学装置、医疗及工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1] 高温超导材料发展 - 高温超导材料市场份额预计将逐步扩大,ReBCO带材相比一代材料有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1] - ReBCO带材在16T@4.2K以上超导磁体系统研制中发展潜力巨大[1] - 二代高温超导REBCO材料因临界电流密度优势,可能成为未来主流,可显著提升核聚变装置功率输出能力[1] 超导材料相关公司 - 东方钽业以超导铌材国产化为核心突破点,成为全球超导材料领域领军企业[2] - 西部超导在核聚变、医疗影像、量子计算等领域打破国际垄断[2] - 国力股份以超导配套器件切入大科学工程与核聚变领域,技术壁垒高且自主可控[2]
以创新精神推进科学发展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6-06 10:18
把握主攻方向,一手抓既有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化企要以产品开发为核 心、以项目攻关为纽带,集聚创新资源,在重大项目实施中通过自主原始创新或集成创新,掌握核心技 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科技成果;要以提高运营效益为核心,以降低成本为着力点,通过在线技 术优化和局部创新,放大存量资产效益,形成一批实用技术成果;要以提高品质效能为核心,以工作履 职为落脚点,发动全员开展管理创新和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 统筹配置,补齐短板,实现优化组合,发挥整体效果。化企要遵循创新规律,打通流程,破除发展规 划、产品研发、技术攻关、项目实施、成果转化的瓶颈和障碍;要完善业绩考核制度,加强对技术和管 理创新工作的考核,逐步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分配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的奖励力度;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改革人才选拔方式,为人才发展打开上升通道,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 件,培养、吸引和留住高端创新人才;要把创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努力形成敢为人先、争 创一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作者: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海军 创新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也 ...
培育“小巨人”企业要“三力协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5 00:44
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截至5月27日湖南省累计拥有54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30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2025年湖南省新认定1323家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政策支持体系 - 湖南省连续出台《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21—2025)》《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等政策文件 [1] - 金融机构推出"潇湘财银贷""银行白名单"等创新产品并设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项基金 [1] 产业集群协同机制 -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采用"龙头企业引领+'小巨人'企业配套深耕"模式形成创新闭环 [2] - 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中小企业配套+创新平台支撑"实现专业化分工 [2] 企业创新实践案例 - 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共建刀具材料研发中心攻克航空航天钛合金加工刀具技术难题 [2] - 企业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为成长注入动能 [2] 未来发展方向 - 先进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将推动湖南在高端装备、新材料领域培育世界级"小巨人"企业 [3] - 发展模式可为中西部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样本 [3]
中国海油“璇玑”领航深蓝 书写“一带一路”中国能源开采新华章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主导研发的"璇玑"地质循轨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攻克关键技术,实现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高端钻井技术里程碑式跨越,为保障油气增储上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1] - "璇玑"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其中高造斜旋转导向、随钻高清多边界探测、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均为国内首次应用 [1] - 技术团队通过7年研发和10年产业化探索,突破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 [3] - 系统实现迭代升级和谱系化拓展,在丛式井防碰绕障、精确地质导向着陆等应用中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3] 技术应用效果 - 旋转导向与随钻测井技术应用比例高达总井数的90%以上 [1] - 系统平均油气藏钻遇率提高至92%,技术成果整体一次入井成功率超95%,应用效果达世界一流水平 [3] - 渤海油田作业中实钻进尺514米,平均进尺72.19米/小时,相较常规作业速度实现提速6%,实钻砂岩钻遇率达到100%,投产后日产油达到设计配产的150% [4] - 伊拉克作业中平均机械钻速为10.10米/小时,超越国际同行记录(8.2米/小时),相比马达整体作业时效提升50% [6] 产业化与经济效益 - 项目成果实现快速产业化,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网,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4] - 推动国外油气服务商在我国服务价格持续下降,节约进口设备购置费和作业服务费 [4] - 截至2025年4月,在伊拉克完成作业累计96口井,创下进尺40000米、井下时间10000小时的新里程碑 [6] - 目前已在全球完成2660井次作业,累计进尺近250.44万米 [6] 国际影响力 - 系统在我国海上油气田规模化应用,并辐射到陆上油气田及海外油田 [4] - 在伊拉克、印度尼西亚、乌干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次解决复杂地质定向作业难题,屡破作业纪录 [6] - 中国技术正与世界共享勘探开发的"金钥匙",显著提升我国油气钻井工程领域高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