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鸿蒙

搜索文档
重点关注英伟达GTC大会Ai新技术方向
国金证券· 2025-03-17 10: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继续看好算力核心受益硬件、苹果链、AI 驱动及自主可控产业链,建议关注 AI-PCB、Ai-电源、散热、CPO 等新技术产业链机会以及存储芯片涨价受益产业链 [1][3][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细分赛道 - 半导体代工:2025 年台积电 CoWoS 月产能将增至 6.5 - 7.5 万片晶圆,2026 年月产能将达 9 - 11 万片 [2] - 消费电子:华为新机发布会在即 [2][5] - PCB:延续景气度回暖,判断景气度稳健向上 [2][6] - 元件:台达确认 GB300 超容配置,LCD 面板价格持续涨价中 [2][15] - IC 设计:闪迪率先涨价,存储板块涨价潮预将到来 [2][17] -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制裁密集落地,产业链持续逆全球化,自主可控逻辑继续加强 [2][17] 投资建议与估值 - 看好 AI-PCB 受益产业链,关注 Ai-电源、散热、CPO 等新技术产业链机会,AI-PCB 需求强劲,覆铜板稼动率提升,部分公司涨价 [3][25] - 存储芯片涨价趋势明显,关注存储芯片涨价受益产业链 [1][3][25] - 看好企业级存储相关厂商、存储接口芯片、端侧 Ai 存储等相关标的 [17] - 看好国内存储大厂及先进制程扩产加速落地,关注订单弹性较大的设备厂商,消费电子补库使半导体需求端改善,关注成熟制程大厂及部分国产化率较低设备相关厂商 [24] - 看好稼动率回升后材料边际好转及自主可控下国产化的快速导入,关注平台化材料公司和光刻胶公司 [24] 细分板块观点 消费电子 华为新机发布会 3 月 20 日 14:30 举行,原生鸿蒙发展良好,首款搭载原生鸿蒙正式版、新折叠屏手机将推出,消费政策刺激和创新产品发布有望带动产业链基本面改善和估值提升 [5] PCB 行业景气度同比大幅上行,判断为“稳健向上”,主要因家电、汽车、消费类受政策补贴加持且 AI 大批量放量,一季度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 [6] 元件 - 被动元件:台达确认 GB300 超容配置,超容应用将持续标配,竞争格局好,盈利水平高;看好 AI 端侧对价值量的带动,AI 手机单机电感和 MLCC 用量及价格提升,端侧笔电 MLCC 总价大幅提高 [15] - 面板: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带动 LCD 面板需求增长,电视面板价格上涨,显示器 Open Cell 面板或率先上涨,笔电面板价格持平;看好 OLED 上游国产化机会 [16] IC 设计 闪迪和美光提价,存储器行业供需变化,价格有望上涨,预计合约价跟涨,后续其他存储大厂有望跟进涨价,建议关注相关存储厂商 [17]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 半导体产业链逆全球化,美日荷出台出口管制措施,设备自主可控逻辑加强,国内设备、材料、零部件在下游加快验证导入,产业链国产化加速 [17] 封测 先进封装需求旺盛,台积电预计 25 年 CAPEX 为 38 - 42B 美元,其中 70%用于先进制程扩产,10 - 20%用于特色工艺,10 - 20%用于先进封装等;国产算力需求旺盛,拉动国内先进封装产业链,看好相关产业链标的 [18] 半导体设备 全球 300mm 晶圆厂扩产有望重回爆发式增长,预计 2024 - 2027 年设备支出持续增长;中国是最大下游市场,2024 年市场规模达 450 亿美元,未来三年投资超 1000 亿美元;国内先进制程加速推进,半导体设备产业链迎来机遇;看好国内存储大厂及先进制程扩产加速落地,关注相关设备厂商 [19][24] 半导体材料 看好稼动率回升后材料边际好转及自主可控下国产化的快速导入,中长期看好平台化材料公司,短期看好光刻胶公司的催化机会,建议关注相关公司 [24] 重点公司 - 生益科技:覆铜板基础需求修复,有望 CCL 涨价,打破海外算力覆铜板材料垄断,高端产品开启内化升级趋势,AI 带来 PCB 升级,生益电子抓住 ASIC 放量趋势 [26] - 立讯精密:Apple Intelligence 重新定义 AI 边端,2025 年苹果换机周期可期,公司 iPhone 组装份额有望增长,作为 Vision Pro 的 OEM 厂,有望受益产品放量周期 [27] - 沪电股份:高速通信类产品是保证公司成长的关键,汽车类产品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趋势 [27] - 生益电子:传统高速通信类覆铜板生产厂商,服务器类 PCB 将迎来增长 [28] - 顺络电子:持续多元化布局,新兴业务打开向上空间,Q3 业绩良好,汽车业务同比高速增长,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28] - 东睦股份:国内粉末冶金行业龙头企业,三大业务多元协同发展,受益于华为折叠机和苹果折叠屏预期,在机器人、钛合金、AI 服务器多元布局 [29][30] - 台积电:全球先进制程晶圆代工龙头厂商,N2 制程预计 25H2 量产,N2P 和 A16 制程有望 26H2 量产,持续受益 AI 高景气度,预计未来五年收入 CAGR 达 45%左右 [31] - Credo:FY25Q2 营收创纪录,指引 FY25Q3 收入增长,预期 FY25Q4 双位数环比增长,预计 FY26 收入同比增长 50%左右,与多家客户合作 [32] - 博通:FY24 AI 营收增长,预计 FY27 公司 AI 网络和 AI ASIC 的 SAM 可达 600 - 900 亿美元,下一代 XPU 将采用 3nm 制程,预计 FY25H2 发货 [33] 板块行情回顾 - 本周申万一级行业中涨跌幅前三名分别为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煤炭,后三位为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行业涨跌幅为 2.74% [34] - 电子细分板块中涨跌幅前三大为印制电路板、其他电子、LED,后三大为品牌消费电子、光学元件、半导体设备 [37] - 个股中本周涨幅前五大公司为胜宏科技、利通电子、南亚新材、江海股份、隆扬电子,跌幅前五为安路科技、腾景科技、奥比中光、捷邦科技、中科飞测 [39]
东升西落与高低切?看清中国科技牛市的底层逻辑:平权思想与实用主义!
格隆汇APP· 2025-03-16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21世纪全球化三角循环体系加速瓦解,国际秩序将呈现“去中心化”与“技术联盟化”并行特征,中国以“技术平权”和“实用主义”开辟新路,资本市场“东升西落”,科技牛仍是市场主线 [1][2][9] 全球大变局:信用重构、资本迁徙与产业权力的三重裂变 - 21世纪全球化三角循环体系在2018年后加速瓦解,美国维持霸权能力濒临极限,中国制造业跃迁挑战美国技术霸权,日本结束负利率使全球资本成本抬升 [1] - 变局根本动因是技术代差缩小引发的权力再分配,美国试图维系技术代差但中国在多领域取得突破,美国“制造业回流”遇困境,中国形成“需求定义创新”路径 [1] - 未来十年国际秩序将呈现“去中心化”与“技术联盟化”并行特征,美元霸权支配力衰减,区域货币和技术标准将成多极秩序新锚点 [2] 中国高质量发展:技术平权、供给革命与实用主义的三重突破 科技平权:开源生态瓦解技术垄断 - DeepSeek、RISC - V开源架构、原生鸿蒙等打破技术垄断,降低创新门槛,重构全球创新链,激活科技发展动能 [3] - 中国AI企业依托开源社区快速迭代,2024年大模型应用数量同比增长470%,2025年AI应用将更百花齐放 [3] 供给升级:从产能出清到AI科技赋能 - 供给侧改革从“去产能”到“AI +”重塑全要素生产率,如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成本降低、工业领域设备故障率降低 [4] - 中国将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形成“技术 - 市场 - 资本”正循环反馈 [4] 实用主义:场景定义创新的中国范式 - 西方沉迷前沿创新,中国选择实用技术和开放开源,如豆包大模型降低推理成本、新能源车厂家降低智能驾驶门槛 [5] - 中国智造模式在多领域建立“应用护城河”和“飞轮效应” [5] 资本市场“东升西落”:战略误判与确定性溢价的分野 美国的“战略透支陷阱” - 特朗普关税战使美国消费者多支付1300亿美元成本,未阻止中国对美高科技出口增长,财政赤字货币化引发问题,军事收缩和背弃自由主义使盟友体系松动 [6] - 美国的悖论正在瓦解美元资产的“安全溢价” [6] 中国的“确定性三重奏” - 科技突围红利:AI等赛道加速商业化,2025年Q1科技股融资额同比增58%,信创ETF规模突破千亿,六代机试飞彰显实力 [7] - 政策协同性:企业家座谈会强化企业信心,两会明确“人工智能 +”为核心,GDP增长目标和财政赤字率支撑经济 [8] - 场景垄断优势:14亿人口构建丰富市场场景,中国数据源和AI模型迭代更高效,资本已用真金白银表态,多赛道将开启增长空间 [8] 如何看待当下顺周期补涨?为什么说科技牛仍是市场主线 - 近期A股市场出现低位顺周期补涨行情,科技板块回调,这是市场对宏观经济复苏政策的积极回应 [11] - 短期顺周期补涨带来增量资金和提升风偏,有利于科技牛第二波行情,科技成长股中长期表现大概率跑赢市场 [12] - 市场以弱势板块补涨修复风格裂口,显示市场运行健康,科技成交额占比回落,后续AI和机器人有产业催化事件 [13] - 公众号和《题材王中王朋友圈》分享了投资策略和参考,后续将分享主流科技方向核心卡位标的 [15][16]
全面迈向成熟,原生鸿蒙的破局之道是?
36氪· 2025-02-26 21:44
鸿蒙生态核心观点 - 原生鸿蒙生态扩张势不可挡,已稳立全球操作系统第三极 [1][3] - 2025年华为手机、平板、穿戴等新品将默认搭载原生鸿蒙,旧款逐步升级 [11] - 原生鸿蒙目标非iOS/安卓"平替",而是通过AI融合与跨端体验创造新价值 [7][8] 纵向应用生态爆发 - 应用数量超预期增长:从2023年9月官宣时的"应用荒"到2024年10月发布时超15,000个应用,百天内跃升至20,000个 [6] - AI深度整合:盘古大模型支持的小艺助手实现多模态交互,支持跨应用拖拽内容智能处理(如汽车图片分析、书籍封面识别等) [7][8] - 系统级创新:开放相机权限提升第三方应用画质,CallKit功能实现锁屏接听语音通话(钉钉已适配,微信将跟进) [8][9] 横向终端多域布局 - 多终端覆盖:除手机外,耳机(FreeBuds 4 Pro)、手表(WATCH GT 4)、平板(MatePad Pro 13.2英寸)均搭载原生鸿蒙,PC产品将逐步替代Windows [11][12][13] - 跨端互联优势:分布式技术实现WPS等多设备无缝协同(如手机抠图插入平板PPT),弦月窗功能同步手机实况信息至手表 [13][14] - 新形态设备:华为预告"为原生鸿蒙而生"的新形态手机,折叠屏已展示大屏办公效率提升潜力 [13] 生态闭环与未来目标 - 生态闭环逻辑:应用创新→多端适配→场景扩展→吸引更多开发者(当前开发者超720万) [16][17] - 2025年关键目标:10万应用为成熟标志,原生鸿蒙用户挑战亿级,覆盖政务/企业等垂类应用(数千个加速上线) [18] - 全场景战略:基于"1+8+N"布局,外部硬件厂商对鸿蒙兴趣提升,万物互联特性增强产品竞争力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