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原生鸿蒙
icon
搜索文档
持续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经济日报· 2025-11-25 06:10
中国式现代化与自主创新 -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技现代化作为支撑,“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 - 自主创新被视为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穿越经济周期、发展壮大的根本[1] - 原生鸿蒙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1] 企业创新成就与现状 - “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万家[1] - 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占比超过77%[1] - 企业牵头和参与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占比近80%[1] - 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仍有待巩固提升[1] 科技创新战略意义 - 科技创新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变量”和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 - 企业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抢收“科技红利”,开辟新领域新赛道[2]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企业必须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1] 基础研究发展 - 科技创新的高度和速度取决于基础研究[2] - 中国企业基础研究短板日益凸显,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企业投入[2] - 企业应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加大研发投入,从源头解决关键技术问题[2] 创新生态建设 - 需要解决高水平科技人才短缺和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主导作用不足的问题[3] - 应发挥企业作为“出题人”“阅卷人”“答题人”的作用,加强需求牵引[3] - 要畅通科技人才流动渠道,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3] - 需引导科技领军企业攻坚行业共性难题,鼓励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3]
跃升“十四五”科技成就|广东以全域创新构筑发展优势
科技日报· 2025-11-14 14:35
开放创新生态建设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 [2][6] - 布局建设26个重点创新平台,2024年平台内创新主体累计申请PCT专利量约占全省总量的十分之一 [4] - 粤港澳三地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破跨境合作壁垒,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至港澳累计约5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 [5] - 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已为港澳及海外超过260个科研团队提供服务,科创走廊内面向港澳的孵化载体已超40家 [5] 科技基础设施与投入 - 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 [2] - 以光明、松山湖、南沙等科学城为主阵地打造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向港澳及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 [4] -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陆结合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向社会开放共享 [4] - 构建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持续将超过三分之一的省级财政科研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7] 前沿技术与产业创新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约占全国1/3,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 [2][9] - 率先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连续布局5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并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9] - DeepGEM病理大模型实现通过病理图像预测肺癌基因突变,精准度达78%至99%,1分钟内完成预测 [9] - 生产操作智能体覆盖20个生产现场复杂操作场景,助力企业降低超10%能耗,提高10%至15%生产效率 [11] 产业集群与未来产业 - 培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 [2] - 低空经济迈入千亿级规模,相关企业超1.5万家,占全国产业链企业3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11] -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 [11] - 建成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包括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引领的459家省重点实验室等 [8]
“世界工厂”里的实验室:在“死亡谷”上架起铁索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07:29
实验室体系建设与布局 - 广东已形成以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为引领,24家省实验室、2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59家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1][3] - 实验室体系覆盖网络通信、人口与健康、先进制造、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分支机构覆盖省内十余个地市 [3] - 在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包括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 [4] 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投入 - 广东将三分之一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以解决原始创新薄弱问题 [4] - 2019年广东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总量比重约为4.3%,远低于北京的14.7% [3] - 通过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推动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原生鸿蒙发布等原创性成果涌现 [4]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造创新样板工厂板块,引进27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直接孵化38家产业化公司,销售合同额超12亿元 [6] - 实验室建设耗资约15亿元健全公共技术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50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6][7] - 实验室驱动新技术跑进生产线,例如FCT自编程协作机器人检测工作站已在家电龙头企业投入使用 [2] 企业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 - 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7.7万家,连续9年排名全国第一 [8] - 2024年5月发布中国首台全自主A3激光复印机,突破打印机引擎、SoC主控芯片等"卡脖子"技术 [8] - 在新一代通信、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储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打破国外垄断 [9] 区域创新实力与产业转型 -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跃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一位 [9] - 广东拥有"世界工厂"的超级应用场景,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天然试验场 [6] - 创新路径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实验室集群取代密集的流水线 [9]
智墨晨读:10月9日
搜狐财经· 2025-10-09 15:40
地缘政治与军事援助 - 新一轮巴以冲突两年来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达217亿美元 [2] - 美国武器是以色列国防军和以色列警察在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及其他地区行动的核心装备 [2] - 哈马斯在停火谈判中提出要求以色列永久结束对加沙地带的侵占并将释放被扣押人员与以色列全面撤军时间挂钩 [2] 全球股市表现 - 十一长假期间海外股市普涨 日经225指数领跑全球 上涨6.24% [2] - 韩国综合指数上涨3.64% [2] - 除巴西IBOVESPA指数和恒生指数外全球主要指数均上涨 [2] 旅游行业趋势 - 国庆超级黄金周远途旅行与深度体验成为主要趋势 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3] - 假期出行客单价同比提升14.6% 95后游客预订人次占比最高 [3] - 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包括日本、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 [3] - 日本、马尔代夫、俄罗斯一地游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连线游、欧洲多国连线游热度增长显著 [3] 中国创新与制造业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原生鸿蒙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4] -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 中国式创新生态正加速形成 [4]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4] - 政策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4] 医疗健康研究 - 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 2021–2022年患病率为31.6% 较2012–2015年增加8.4% [3] - 肥胖易导致高血压 体重指数每增加5 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49% [3] - 晚睡晚起和睡眠质量差导致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 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3]
“中国创造”,勇立潮头
新华网· 2025-10-07 07:27
科技创新总体成就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原生鸿蒙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1] -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 [1] - 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 [1] 企业创新生态与投入 - 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占比超过77%,企业牵头和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占比近80% [2] - 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十三五”末的90.7万件提高到2024年的124.4万件 [2]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 [2] - 安徽省近500家省级创新平台中,89%由企业牵头组建 [2]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一年为143个国家和地区完成50万次计算任务 [2] - “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刷新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纪录,其采用的国产高端铝合金材料年产值直逼百亿元 [4] - 上海超导公司成长为全球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核心供应商之一,高温超导带材产能过千公里 [7]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2.8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6.8万亿元 [5]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44.9%提升至53.3% [5] - 建有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084家高校院所自建技术转移机构 [5] - 高校和企业共建的研发与转化平台超过19000家,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达1.6万家 [5] - 截至2024年底,580余家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直接融资规模达9000多亿元 [5] 中小企业创新力量 - “十四五”以来中小企业平均年新增超400万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 [7] - “小巨人”企业总数超过1.46万家,超4.5万家试点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 [7] - “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6.4% [7] - 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超19万亿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超1800家 [7]
开源证券:维持中国软件国际“买入”评级 有望受益于鸿蒙生态发展
智通财经· 2025-09-25 10:05
核心观点 - 中国软件国际是华为深度合作伙伴 华为贡献公司40%以上收入 云智能业务增长显著 鸿蒙生态闭环初步完成 公司有望持续受益[1] - 开源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但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至5.64亿元 原值为13.42亿元 新增2026-2027年预测分别为6.28亿元和7.08亿元[1] 业务表现 - ICT服务是公司基石业务 贡献主要收入和利润 2024年下半年基石业务营收修复 员工总人数回暖[2] - 大客户数达到2020年来第二高 大客户拓展效果显著[2] - 云智能业务2024年全栈AI产品收入达9.57亿元 增长曲线初步显现[2] 华为合作 - 公司是华为最高级别合作伙伴 2009年开始合作 是华为在国内最核心的IT服务外包商之一[3] - 作为华为云"同舟共济"合作伙伴 深度参与华为各领域布局[3] - 深度绑定鸿蒙物联生态建设 是开源鸿蒙生态核心服务商[3] 行业发展 - 疫情引发的市场波动已回归常态 云计算与原生人工智能 大模型及算力资源深度整合推动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 - 华为终端业务业绩修复 原生鸿蒙发布及鸿蒙PC发布后"1+8+N"物联生态实现闭环[3] - 原生鸿蒙软件重构和智能物联网设备发展推动鸿蒙生态需求激增[3] 公司战略 - 公司在行业场景化领域占据优势 深度合作华为云能力 拓展全栈AI产品落地可能性[2] - 推出适合开源鸿蒙开发者的工具 联合深圳市天使母基金等机构助力创业鸿蒙开发者[3] - 占据鸿蒙生态先发优势 未来将加速云智能业务增长[2][3]
重点关注英伟达GTC大会Ai新技术方向
国金证券· 2025-03-17 10: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继续看好算力核心受益硬件、苹果链、AI 驱动及自主可控产业链,建议关注 AI-PCB、Ai-电源、散热、CPO 等新技术产业链机会以及存储芯片涨价受益产业链 [1][3][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细分赛道 - 半导体代工:2025 年台积电 CoWoS 月产能将增至 6.5 - 7.5 万片晶圆,2026 年月产能将达 9 - 11 万片 [2] - 消费电子:华为新机发布会在即 [2][5] - PCB:延续景气度回暖,判断景气度稳健向上 [2][6] - 元件:台达确认 GB300 超容配置,LCD 面板价格持续涨价中 [2][15] - IC 设计:闪迪率先涨价,存储板块涨价潮预将到来 [2][17] -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制裁密集落地,产业链持续逆全球化,自主可控逻辑继续加强 [2][17] 投资建议与估值 - 看好 AI-PCB 受益产业链,关注 Ai-电源、散热、CPO 等新技术产业链机会,AI-PCB 需求强劲,覆铜板稼动率提升,部分公司涨价 [3][25] - 存储芯片涨价趋势明显,关注存储芯片涨价受益产业链 [1][3][25] - 看好企业级存储相关厂商、存储接口芯片、端侧 Ai 存储等相关标的 [17] - 看好国内存储大厂及先进制程扩产加速落地,关注订单弹性较大的设备厂商,消费电子补库使半导体需求端改善,关注成熟制程大厂及部分国产化率较低设备相关厂商 [24] - 看好稼动率回升后材料边际好转及自主可控下国产化的快速导入,关注平台化材料公司和光刻胶公司 [24] 细分板块观点 消费电子 华为新机发布会 3 月 20 日 14:30 举行,原生鸿蒙发展良好,首款搭载原生鸿蒙正式版、新折叠屏手机将推出,消费政策刺激和创新产品发布有望带动产业链基本面改善和估值提升 [5] PCB 行业景气度同比大幅上行,判断为“稳健向上”,主要因家电、汽车、消费类受政策补贴加持且 AI 大批量放量,一季度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 [6] 元件 - 被动元件:台达确认 GB300 超容配置,超容应用将持续标配,竞争格局好,盈利水平高;看好 AI 端侧对价值量的带动,AI 手机单机电感和 MLCC 用量及价格提升,端侧笔电 MLCC 总价大幅提高 [15] - 面板: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带动 LCD 面板需求增长,电视面板价格上涨,显示器 Open Cell 面板或率先上涨,笔电面板价格持平;看好 OLED 上游国产化机会 [16] IC 设计 闪迪和美光提价,存储器行业供需变化,价格有望上涨,预计合约价跟涨,后续其他存储大厂有望跟进涨价,建议关注相关存储厂商 [17]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 半导体产业链逆全球化,美日荷出台出口管制措施,设备自主可控逻辑加强,国内设备、材料、零部件在下游加快验证导入,产业链国产化加速 [17] 封测 先进封装需求旺盛,台积电预计 25 年 CAPEX 为 38 - 42B 美元,其中 70%用于先进制程扩产,10 - 20%用于特色工艺,10 - 20%用于先进封装等;国产算力需求旺盛,拉动国内先进封装产业链,看好相关产业链标的 [18] 半导体设备 全球 300mm 晶圆厂扩产有望重回爆发式增长,预计 2024 - 2027 年设备支出持续增长;中国是最大下游市场,2024 年市场规模达 450 亿美元,未来三年投资超 1000 亿美元;国内先进制程加速推进,半导体设备产业链迎来机遇;看好国内存储大厂及先进制程扩产加速落地,关注相关设备厂商 [19][24] 半导体材料 看好稼动率回升后材料边际好转及自主可控下国产化的快速导入,中长期看好平台化材料公司,短期看好光刻胶公司的催化机会,建议关注相关公司 [24] 重点公司 - 生益科技:覆铜板基础需求修复,有望 CCL 涨价,打破海外算力覆铜板材料垄断,高端产品开启内化升级趋势,AI 带来 PCB 升级,生益电子抓住 ASIC 放量趋势 [26] - 立讯精密:Apple Intelligence 重新定义 AI 边端,2025 年苹果换机周期可期,公司 iPhone 组装份额有望增长,作为 Vision Pro 的 OEM 厂,有望受益产品放量周期 [27] - 沪电股份:高速通信类产品是保证公司成长的关键,汽车类产品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趋势 [27] - 生益电子:传统高速通信类覆铜板生产厂商,服务器类 PCB 将迎来增长 [28] - 顺络电子:持续多元化布局,新兴业务打开向上空间,Q3 业绩良好,汽车业务同比高速增长,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28] - 东睦股份:国内粉末冶金行业龙头企业,三大业务多元协同发展,受益于华为折叠机和苹果折叠屏预期,在机器人、钛合金、AI 服务器多元布局 [29][30] - 台积电:全球先进制程晶圆代工龙头厂商,N2 制程预计 25H2 量产,N2P 和 A16 制程有望 26H2 量产,持续受益 AI 高景气度,预计未来五年收入 CAGR 达 45%左右 [31] - Credo:FY25Q2 营收创纪录,指引 FY25Q3 收入增长,预期 FY25Q4 双位数环比增长,预计 FY26 收入同比增长 50%左右,与多家客户合作 [32] - 博通:FY24 AI 营收增长,预计 FY27 公司 AI 网络和 AI ASIC 的 SAM 可达 600 - 900 亿美元,下一代 XPU 将采用 3nm 制程,预计 FY25H2 发货 [33] 板块行情回顾 - 本周申万一级行业中涨跌幅前三名分别为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煤炭,后三位为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行业涨跌幅为 2.74% [34] - 电子细分板块中涨跌幅前三大为印制电路板、其他电子、LED,后三大为品牌消费电子、光学元件、半导体设备 [37] - 个股中本周涨幅前五大公司为胜宏科技、利通电子、南亚新材、江海股份、隆扬电子,跌幅前五为安路科技、腾景科技、奥比中光、捷邦科技、中科飞测 [39]
东升西落与高低切?看清中国科技牛市的底层逻辑:平权思想与实用主义!
格隆汇APP· 2025-03-16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21世纪全球化三角循环体系加速瓦解,国际秩序将呈现“去中心化”与“技术联盟化”并行特征,中国以“技术平权”和“实用主义”开辟新路,资本市场“东升西落”,科技牛仍是市场主线 [1][2][9] 全球大变局:信用重构、资本迁徙与产业权力的三重裂变 - 21世纪全球化三角循环体系在2018年后加速瓦解,美国维持霸权能力濒临极限,中国制造业跃迁挑战美国技术霸权,日本结束负利率使全球资本成本抬升 [1] - 变局根本动因是技术代差缩小引发的权力再分配,美国试图维系技术代差但中国在多领域取得突破,美国“制造业回流”遇困境,中国形成“需求定义创新”路径 [1] - 未来十年国际秩序将呈现“去中心化”与“技术联盟化”并行特征,美元霸权支配力衰减,区域货币和技术标准将成多极秩序新锚点 [2] 中国高质量发展:技术平权、供给革命与实用主义的三重突破 科技平权:开源生态瓦解技术垄断 - DeepSeek、RISC - V开源架构、原生鸿蒙等打破技术垄断,降低创新门槛,重构全球创新链,激活科技发展动能 [3] - 中国AI企业依托开源社区快速迭代,2024年大模型应用数量同比增长470%,2025年AI应用将更百花齐放 [3] 供给升级:从产能出清到AI科技赋能 - 供给侧改革从“去产能”到“AI +”重塑全要素生产率,如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成本降低、工业领域设备故障率降低 [4] - 中国将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形成“技术 - 市场 - 资本”正循环反馈 [4] 实用主义:场景定义创新的中国范式 - 西方沉迷前沿创新,中国选择实用技术和开放开源,如豆包大模型降低推理成本、新能源车厂家降低智能驾驶门槛 [5] - 中国智造模式在多领域建立“应用护城河”和“飞轮效应” [5] 资本市场“东升西落”:战略误判与确定性溢价的分野 美国的“战略透支陷阱” - 特朗普关税战使美国消费者多支付1300亿美元成本,未阻止中国对美高科技出口增长,财政赤字货币化引发问题,军事收缩和背弃自由主义使盟友体系松动 [6] - 美国的悖论正在瓦解美元资产的“安全溢价” [6] 中国的“确定性三重奏” - 科技突围红利:AI等赛道加速商业化,2025年Q1科技股融资额同比增58%,信创ETF规模突破千亿,六代机试飞彰显实力 [7] - 政策协同性:企业家座谈会强化企业信心,两会明确“人工智能 +”为核心,GDP增长目标和财政赤字率支撑经济 [8] - 场景垄断优势:14亿人口构建丰富市场场景,中国数据源和AI模型迭代更高效,资本已用真金白银表态,多赛道将开启增长空间 [8] 如何看待当下顺周期补涨?为什么说科技牛仍是市场主线 - 近期A股市场出现低位顺周期补涨行情,科技板块回调,这是市场对宏观经济复苏政策的积极回应 [11] - 短期顺周期补涨带来增量资金和提升风偏,有利于科技牛第二波行情,科技成长股中长期表现大概率跑赢市场 [12] - 市场以弱势板块补涨修复风格裂口,显示市场运行健康,科技成交额占比回落,后续AI和机器人有产业催化事件 [13] - 公众号和《题材王中王朋友圈》分享了投资策略和参考,后续将分享主流科技方向核心卡位标的 [15][16]
全面迈向成熟,原生鸿蒙的破局之道是?
36氪· 2025-02-26 21:44
鸿蒙生态核心观点 - 原生鸿蒙生态扩张势不可挡,已稳立全球操作系统第三极 [1][3] - 2025年华为手机、平板、穿戴等新品将默认搭载原生鸿蒙,旧款逐步升级 [11] - 原生鸿蒙目标非iOS/安卓"平替",而是通过AI融合与跨端体验创造新价值 [7][8] 纵向应用生态爆发 - 应用数量超预期增长:从2023年9月官宣时的"应用荒"到2024年10月发布时超15,000个应用,百天内跃升至20,000个 [6] - AI深度整合:盘古大模型支持的小艺助手实现多模态交互,支持跨应用拖拽内容智能处理(如汽车图片分析、书籍封面识别等) [7][8] - 系统级创新:开放相机权限提升第三方应用画质,CallKit功能实现锁屏接听语音通话(钉钉已适配,微信将跟进) [8][9] 横向终端多域布局 - 多终端覆盖:除手机外,耳机(FreeBuds 4 Pro)、手表(WATCH GT 4)、平板(MatePad Pro 13.2英寸)均搭载原生鸿蒙,PC产品将逐步替代Windows [11][12][13] - 跨端互联优势:分布式技术实现WPS等多设备无缝协同(如手机抠图插入平板PPT),弦月窗功能同步手机实况信息至手表 [13][14] - 新形态设备:华为预告"为原生鸿蒙而生"的新形态手机,折叠屏已展示大屏办公效率提升潜力 [13] 生态闭环与未来目标 - 生态闭环逻辑:应用创新→多端适配→场景扩展→吸引更多开发者(当前开发者超720万) [16][17] - 2025年关键目标:10万应用为成熟标志,原生鸿蒙用户挑战亿级,覆盖政务/企业等垂类应用(数千个加速上线) [18] - 全场景战略:基于"1+8+N"布局,外部硬件厂商对鸿蒙兴趣提升,万物互联特性增强产品竞争力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