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云南省属企业绿色转型提速 新增6个省级研发平台与创新联合体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00:32
云南省属企业2024年发展概况 - 2024年云南省21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3.37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净资产9484.26亿元,同比增长9.41% [1] - 6户省属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风电、贵金属、新材料等)营业收入占比12.65% [1] 绿色能源与环保治理 - 新增风电光伏装机197万千瓦,绿色环保治理投入累计超29亿元 [1] - 新增3户省属企业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1] - 绿能新能源公司预计2025年末投产20个光伏项目,年供清洁电能23亿千瓦时 [2] - 云南煤化工集团投产新能源装机95万千瓦,开工187万千瓦,新增资源储备512万千瓦 [2] 研发与产业转型 - 全年研发经费投入92.1亿元,研发强度1.38%,新增6个省级研发平台与创新联合体 [1]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投入63.93亿元,获389项成果,设备更新改造投入16.76亿元 [1] 国际业务与技术应用 - 云南煤化工集团老挝甘蒙光伏项目实现境外新能源"零突破" [2] - 化工企业采用SCR脱硝新技术,实现废气100%达标排放 [2]
焦点访谈|生态积分、绿电团购、零碳建筑……揭秘中国绿色转型“破局之道”
央视网· 2025-07-22 22:11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个火热的7月,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落幕。各国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友好城市绿色发展与产业合作、"两 山"理论实践与创新、绿色金融等主题进行研讨交流。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已成功举办12届。今年 论坛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与会嘉宾不但分享了各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探讨了未来全球绿色转型的方向。如 何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从理念到行动,中国的生态实践能为世界提供哪些启示?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中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居全球首位。目前,中国的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 大,能耗强度下降、大气质量改善速度全球最快。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经济受阻的当下,中国坚守大国责任担当,不断探索绿色转型的发展之道。 不仅有着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系统,这里的每座建筑也严格遵循绿色低碳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是天津市首座零碳建筑, ...
【财经分析】可持续直接融资外溢效应显著 我国GSS+债券发行规模超4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22 21:35
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球GSS+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40万亿元人民币(5.6万亿美元),中国以4万亿元人民币(5555亿美元)位列全球前三,成为突破五千亿美元门槛的四大市场之一[1] - 2024年中国新发行债券中约六成符合CBI方法学要求,显示市场对发行质量和透明度的要求提升[1] - 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可信度自2020年以来持续提升[1] 绿色债券市场结构 - 中国GSS+债券市场中绿色债券占比80%(3.2万亿元人民币/4424亿美元),与全球趋势一致(全球占比81%)[2] - 2024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达4933亿元人民币(689亿美元),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847亿美元)和德国(737亿美元)[2] - 募集资金主要流向低碳能源(52%)和低碳交通(30%),合计占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略超50%)[2] - 适应与韧性(A&R)项目资金使用显著增长,从2023年11.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37.2亿元人民币(占总发行量1%)[2] 市场期限结构与透明度 - 2024年中国89.9%绿色债券期限在5年及以下,仅6笔交易超过20年,显示长期工具需求待提升[3] - 61%绿色债券带有第二方意见(SPO),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中SPO占比达73%(按发行规模计)[3] 政策与国际合作进展 - 2024年出台《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并更新资金管理要求,4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碳数据披露要求[5] - 2024年新版《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纳入氢能等产业链环节[5] - 中国人民银行在钢铁、电力等高排放行业试点制定转型金融标准[5] - 绿色熊猫债简化流程措施提升境外机构参与度,2025年财政部主权绿色债券框架助推人民币绿色资产全球化[6] - 与欧盟和新加坡联合发布《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推动全球标准互通[6]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大湾区539家主体发行7.9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工具,其中52家发行163笔GSS+债券(4971.7亿元人民币/695亿美元),占发债主体10%[4] - 香港特区政府以1496.1亿元人民币(209亿美元)发行量成为区域内最大发行主体[4] 行业专家观点 - CBI首席执行官指出中国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券、推动绿色熊猫债及参与多边标准制定提升市场可信度[3] - 渣打银行认为中国企业通过国际可持续金融工具融资提升透明度[4] - 兴业银行专家强调中国在绿色主权债券和《多边分类目录》等领域的进展推动市场双向开放[7]
郭元强调研片区规划建设治理工作,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长江日报· 2025-07-21 20:49
城市更新战略规划 - 强调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2] - 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2] - 城市更新需统筹规划建设治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4] 重点片区开发 - 青山区北湖片区定位为融入光谷创新产业生态圈、承接武钢转型发展的重点区域[2] - 该片区拥有北湖、严西湖等生态资源,规划打造"三生融合"发展空间[2] - 强调高标准制定片区规划,统筹功能品质提升、产业转型、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2] 基础设施建设 - 武九综合管廊工程是全市最长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3] - 项目打通武昌、青山临江片城市供给主管线通道,促进地下空间集约利用[3] - 强调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3] 文旅商业发展 - 吉庆街·通城印巷通过历史场景复原与现代商业运营打造复合型文旅消费新场景[3] - 项目运营首月客流突破50万人次[3] - 强调文商旅融合发展,保留城市记忆同时注入新功能[3] 城市治理理念 - 提出"面子"与"里子"并重,"地上"与"地下"兼顾的精细化治理思路[5] - 强调运用市场化思维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灵活高效的城市开发模式[5] - 注重盘活存量资源,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与"工业上楼"改造[4]
全国碳市场开启四周年;常州出台首席双碳官制度丨碳中和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9:4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李德尚玉实习生赵晓月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 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 1、全国碳市场四周年:首次扩围纳入钢铁等行业,覆盖80亿吨排放量 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四周年。回顾这一年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迎来关键一跃,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预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 放单位将达到3700家左右,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于今年启动交易, 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正式签发。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6.73亿吨, 累计成交额超462亿元。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历史新高,达180.44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价格 稳中有升。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四周年成果颇丰,扩围覆盖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叠加配额管理与数据 质量强化措施,为"十五五"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夯实地基。 日 ...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和王小龙大使共同出席第十一届中国商业峰会
商务部网站· 2025-07-21 18:47
7月18日,新西兰总理拉克森和王小龙大使共同出席在奥克兰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商业峰会并致辞。中 国驻奥克兰总领事陈世杰,新西兰贸易与投资部长麦克莱、少数族裔社区事务部长米切尔,奥克兰市长 布朗,国家党、工党等主要政党议员,中新两国工商界领袖、学者、民间、媒体等各界代表400余人与 会。 拉克森总理在致辞中回顾了今年6月成功率团访华的经历,赞叹中国取得的发展改革成就及创新活力。 拉克森总理介绍,访问期间两国签署各领域商业合同总值超过10亿新元,再次体现了双方强劲的贸易关 系。 拉克森总理重申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表示中国对新西兰经济不可或缺,是新西兰实现增长、增强韧性、 创造机遇的重要合作伙伴,是新西兰未来光明前景的关键部分。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球 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无须讳言。今年下半年将有更多的新西兰内阁部长访华。新方愿继续 加强同中方紧密合作,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国人民。 王大使在致辞中阐释了当前世界和中国正在经历的重大、深刻变革,介绍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和绿色转型 成果,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保持定力,坚定办好自己的 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走中 ...
能碳管理平台:企业绿色转型的“数字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7-21 17:47
双碳目标下的企业转型 - "双碳"目标从政策口号转变为落地考核,企业面临环保压力和生存方式重构[1] - 实时在线的能碳管理平台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数字引擎",将环境责任转化为可量化、可管理、可变现的经营指标[1] 能碳管理平台的技术实现 - 平台通过IoT终端+边缘计算接入水、电、气等能源介质的秒级数据,结合生产批次、设备负荷等参数,形成"能源-生产-碳排"三位一体的数据湖[2] - 传统能耗统计停留在月度报表,颗粒度粗且滞后性强,而平台实现实时监测[2] 能效提升案例 - 汽车零部件工厂通过平台两周内定位到涂装车间烘干炉天然气热效率比行业均值低8%,清洗后单台炉子年省气费26万元,碳排下降180吨[3] - 化纤企业发现夜班蒸汽单耗比白班高12%,通过调整SOP并设置预警阈值,三个月内蒸汽成本下降140万元[3] 能源成本管理 - 平台内置多费率、分时计价模型,可按产线、订单甚至单台设备生成"能源损益表"[3] - 能源成本占制造业总成本5%~15%,平台帮助精确拆解成本来源[3] 碳排合规管理 - 平台内置排放因子库、国家核算指南等,一键生成符合ISO 14064、GHG Protocol的排放报告[3] - 情景模拟功能可预测未来三年碳排曲线,某光伏企业借此提前锁定10万吨CCER,避免次年2000万元履约支出[4] 绿色商业价值 - 平台通过区块链生成可验证的"碳足迹护照",对接国际认证机构实现"数据-认证-披露"闭环[6] - 某童装品牌展示产品碳排比行业低22%,在亚马逊获得绿标后同款售价提升8%仍供不应求[6] 设备智能运维 - 平台在电流、振动等信号中植入AI时序模型,提前3~7天预警设备隐患[6] - 某锂电池工厂同类故障预警准确率92%,年均减少非计划停机38小时,间接减少160吨碳排[6] 商业模式变革 - 能碳管理平台将"碳"从外部约束变成内部经营指标,将"节能"从部门任务变成全员工具[8] - 世通国际认证为碳数据提供全球市场"通行证",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跨国穿透力[8]
欧盟密谋:2030年租赁公司被逼上“电车断头路”?
36氪· 2025-07-21 16:54
欧盟电动车加速计划 - 欧盟正秘密筹划新规,要求租车公司和企业车队在2030年前将所有新车替换为电动车,比原定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计划提前五年 [1] - 该政策针对租车公司(如赫兹、Sixt)和拥有大批公用车/员工用车的企业,因其购车决策集中且易受政策影响 [1][8][9] - 若实施将直接影响欧盟约60%的新车销量,人为创造庞大且稳定的电动车需求池 [3][10] 行业支持与反对意见 - 车企受益于政策提供的"保底市场",可加速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并推动电动化转型 [11][12] - 租车行业强烈反对,指出充电桩不足、维修成本高、二手车残值低等问题将推高运营成本 [4][16][17] - 汽车制造商警告欧洲车企可能在中美竞争下丧失市场份额,呼吁更多政府补贴和实际支持 [6][31] 市场结构与成本影响 - 政策将导致2030年后大量二手电动车涌入市场,可能降低消费者门槛但冲击残值体系 [12][14] - 租赁公司面临"全生命周期成本"风险,包括新车投入高、二手车贬值快及维修网络不成熟 [15][16][19] - 电动车结构简化可能导致零部件供应链萎缩,传统燃油车岗位减少60万个 [24][25][27] 地缘政治与产业竞争 - 欧洲电池供应链依赖中国,政策可能变相利好中国电池巨头而非本土企业 [30][32][33]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吸引欧洲车企将投资转向北美,加剧欧洲制造业空心化风险 [34][35][29] - 欧盟本土电池厂(如Northvolt)在规模、成本上难以匹敌中美竞争对手 [32][34] 政策执行风险 - 秘密立法方式引发行业质疑,租赁公司可能联合游说导致政策大幅修改或搁置 [38][40][41] - 政策缺乏对充电基础设施、残值保障等关键问题的配套解决方案 [19][21][42] - 快速转型可能导致技能断层,传统工人难以适应电动车技术要求 [25][26][27]
不想输给中美,“欧盟密谋新计划”
观察者网· 2025-07-21 15:58
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电气化转型之路波折不断,这项法案也被视为欧盟加快绿色转型、推动禁用燃油车 的"后门"手段。 对于欧盟拟定的强制令,有欧洲议员警告,租车公司将受到不小的冲击。由于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维修 成本高、二手车残值低,包括Enterprise、Hertz和Sixt在内的公司已在2024年削减纯电车数量。 欧洲议会议员马克斯·费尔贝尔更是呼吁欧盟委员会放弃该计划。他在写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 信中指出,如果这项规定出台,企业将只是为了达成配额而被迫采购电动车。 Sixt首席执行官尼科·加布里埃尔也警告,这项计划"不切实际",游客很少愿意租用电动汽车,因为整个 欧盟的充电桩严重不足,租车成本最终会变得更高。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如火如荼,欧洲车企的电气化之路却困难重重。为实现 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计划,欧盟打算"逼一把"企业,让他们成为绿色转型的"排头兵"。 德国《图片报》7月1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披露,欧盟委员会正在秘密讨论一项立法,拟强制租车公司 和企业车队在2030年前全部更换为纯电汽车。这项法案最早可能于今年夏末公开,并提交欧洲议会进行 审议。 报道称,新规将适用于整 ...
在国际贸易战背景下,CCG举办中加经贸合作研讨会
搜狐财经· 2025-07-21 14:01
会议背景 - 全球化智库在北京举办主题为"中加经济与贸易发展合作"的圆桌讨论会 [3] - 会议汇聚了来自加中贸易理事会、政府、智库、商界等领域的中加嘉宾 [3] - 会议旨在探讨双边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寻求深化合作的新路径 [3] 中加经贸关系现状 - 中加经贸关系历来具有韧性,经济互补性强 [4][5] - 双方在清洁能源、农业、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5] - 当前面临地缘政治挑战和贸易壁垒与政策不确定性 [5][7] - 重启"加中经贸联委会"(JETC)为化解分歧、推动务实合作带来希望 [7] 合作领域与建议 - 智库与企业应共同发声,助力双边经贸关系恢复活力 [5] - 加强高层沟通,为企业营造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 [7] - 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加强供应链韧性等方面可携手合作 [13] - 双方在贸易政策、产业互补、能源合作、技术交流等议题上有深入讨论空间 [13] 参会机构与代表 - 中方机构包括CCG、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商务部、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等 [25] - 加方机构包括加中贸易理事会、加拿大驻华大使馆、WPIC、BMO、加拿大皇家银行等 [25] - 企业代表来自普惠、普拉特·惠特尼、AKD国际、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等行业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