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集群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十强县江苏占一半,苏南多县坐拥知名大学
第一财经· 2025-06-30 19:07
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江苏"千亿县"数量增至22座 占全国比重达35.5% 相当于全国每3个千亿县中就有1个来自江苏 [1] - 全国GDP十强县中江苏占据5席 Top5强中江苏占4席 包括昆山 江阴 张家港 常熟 其中昆山和江阴GDP均超5000亿元 [1] - 徐州新沂市2024年GDP达1026.64亿元 同比增长8.3% 首次进入"千亿县"行列 [1] 头部县域经济表现 - 昆山2024年GDP达5380.17亿元 同比增长6.1% 形成7000亿元级电子信息和3000亿元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规上工业总产值12395亿元 增长7.6% [2] - 江阴2024年GDP达5126.13亿元 增速5.6% 拥有2万多家制造企业 覆盖30个制造业门类 形成4个千亿产业集群 规上工业产值7500亿元 [2] 县域基础设施与人才吸引力 - 江苏县域拥有全国10大县域体育场中的4座 昆山奥体中心可容纳4.5万人 为县域最大 常熟体育中心与义乌梅湖体育场并列第二 各容纳3.5万人 江阴体育中心设31888个座位 [2][3] - 昆山2024年户籍人口净迁入3.3万人 迁入人口平均年龄26.4岁 人才资源总量达56.5万人 [3] - 苏南县域集聚10多所知名高校 包括昆山杜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 江南大学江阴校区等 常熟理工学院2025年将更名为苏州工学院 规划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 [3] 县域经济发展驱动因素 - 苏南县域经济实力雄厚 GDP总量超过中西部多地级市 能为高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 - 县域产业集群密集 人口集聚 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人才 高校落户有利于培养本地人才并促进产业升级 [4] - 高校与县域经济形成良性互动 既助力高校做大做强 又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4]
赋能民营经济,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7:12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 推动国家发展 促进就业 激发市场活力 [2] -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2025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 - 深圳建行紧跟国家政策导向 2025年3月25日发布《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推出降低融资成本 提供长期限资金支持等务实举措 [3] 金融服务创新 - 深圳建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截至2025年5月末) 较年初显著增长 平均利率下降近20BPS [4] - 提供基础结算便利化服务 包括账户管理 收付款服务 资金流动性管理解决方案 以研祥集团为例展示服务成效 [5] - 推动支付线上化 通过银企直联系统实现账户查询 批量支付 资金归集等自动化处理 提升财务操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6] 供应链金融支持 - 针对产业链上下游需求痛点 量身定制供应链管理产品 赋能产业链发展与延伸 [6] - 为研祥集团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7] - 通过延链 强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增加产业附加值 实现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7] 精准融资服务 -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提供差异化融资方案 初创期提供小额贷款 成长期提供中长期贷款和项目融资 [8] - 对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给予利率优惠支持 降低融资成本 研祥集团将节省资金投入新产品研发 [9] - 针对制造业研发周期长特点 提供3年期流动资金贷款 期限与研发至生产销售周期相匹配 [9] 深度协同合作 - 与民营企业开展共同研发 技术交流 市场拓展等深度合作 以研祥集团为例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 [10] - 通过固定资产贷款支持研发中心建设 吸引培育科技创新企业 形成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圈 [10] - 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空间 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0]
“芯”火“辽”原已成势丨证券时报、辽宁日报联合调研报道
证券时报· 2025-06-25 07:50
核心观点 - 辽宁沈阳从传统工业基地转型为半导体设备产业高地,形成覆盖薄膜沉积、涂胶显影、真空机械手等全产业链的"半导体设备森林",成为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第三极"[1][12][19] - 半导体设备产业集群已孵化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芯源微、神工股份、拓荆科技、富创精密、连城数控),2025年辽宁省84家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过半[12][16] - 成功要素包括:工业基础(40/41工业门类)、科研基因(114所高校+中科院系资源)、政策金融支持(国家科技专项+大基金6400亿+科创板)的三重驱动[16][17][21][22][26] - 营商环境质变体现为政府"店小二"式服务(如拓荆科技项目落地问题协调)和全周期上市护航机制(2024年解决企业难题超10项)[28][29] 产业转型路径 历史积淀 - 沈阳铁西区曾为新中国工业核心区,现浑南区形成半导体产业带,2010年获批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4][17] - 工业门类齐全(40/41大类),精密制造基础支撑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生产[16] 技术突破 - 拓荆科技: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16] - 芯源微:国内唯一中高端涂胶显影设备供应商,与光刻机联机运行[16] - 富创精密:全球少数能量产7纳米工艺精密零部件制造商[16] - 中科仪:国内唯一批量应用集成电路的干式真空泵企业[17] 产业集群 - 形成"6+N"体系(6家龙头+57家配套企业),2024年浑南"北方芯谷"推进"一主两翼"空间布局[16][17] - 中科院沈阳分院孵化多家企业:新松半导体(机器人系)、富创精密(沈阳先进制造)、芯源微(自动化所背景)[18] 资本助力机制 政策支持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完成"0到1"技术突破(如拓荆科技等承担专项研发)[21][26] - 国家大基金三期累计注资6400亿元,和研科技B+轮获大基金二期投资[22] 科创板效应 - 2019-2022年芯源微、拓荆科技、富创精密相继上市,芯源微上市后利润增长8倍[22][26] - 股权激励成效显著(芯源微工程师激励收入达年薪2倍)[26] 地方金融配套 - 沈阳建立"上市快速响应机制",2025年储备470家后备企业(350家为科技型)[29] - 2024年"创投辽宁"平台发布融资需求300亿元,促成20余家企业获投5.7亿元[32] 发展挑战 创投生态 - 本土创投力量薄弱,存在"地域认知差"风险,2025年拟通过发展大会引入深圳等外部资本[32][33] 产业链短板 - 需补强集成电路设计、芯片产线等环节,推进EDA底座研发、天科合达基地等项目[33] 区域拓展 - 计划复制半导体成功经验至其他产业,目标打造更多全国"新一极"[34]
100页PPT详解2024新材料产业投资机遇与趋势
材料汇· 2025-06-23 21:19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达4万亿美元,各国产业分工差异明显,欧美日韩占据主导地位 [6] - 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不足1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6.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2% [14][15] - 产业呈现"小、散、低、弱、高"特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18][19] - 主流产品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部分领域如石墨烯、液态金属已实现技术突破 [22][23] - 关键材料进口依赖度高,如半导体材料、光学膜等品类进口率超过80% [25] 新材料产业分类与政策 - 按应用领域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类 [5] -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细化分类为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等6大门类 [7] - 重点产品目录持续扩容,2024版关键战略材料数量较2019年增长39%,半导体材料增长53% [32][34] 股权投资与退出情况 - 2023年新材料领域投资案例954起,金额1035.84亿元,十年CAGR达21.3%/22.2% [49] - VC/PE支持率不足5%,7.5万家企业中仅覆盖3000家,长三角地区投资活跃度最高 [49][57] - 半导体材料和电池材料最受关注,2023年分别获投147起/273亿元 [62][96] - IPO为主要退出方式,2023年占比59%,新材料企业上市后营收增长率中位数达10.7% [71][82] 热门投资领域分析 半导体材料 - 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130亿美元,占全球17.8%,但高端硅片、光刻胶CR5超90% [92][102] - 第三代半导体SiC/GaN成熟度较高,第四代Ga2O3/diamond处于早期布局阶段 [98][99] - 典型案例:中环领先(12英寸硅片)、徐州博康(光刻胶)获超50亿元融资 [100][105] 电池材料 - 锂电正极材料市场饱和,隔膜核心技术及钠/氢电池成为新投资焦点 [107][111] - 2023年电池材料投资273亿元,占新材料领域总投资26.4% [62] 显示材料 - OLED逐步替代LCD主导市场,国产化率不足但部分专用材料已突破 [114] - 光学膜、光刻胶等通用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大,机构重点布局OLED发光材料 [116] 典型投资机构 - 中建材新材料基金聚焦无机非金属材料,依托央企产业资源构建专业投资能力 [119][122] - 深创投、中金资本等机构2022-2023年投资案例数超50起,金额超40亿元 [65][66]
临沂国控集团“三维聚力”铸就激光产业集群标杆
齐鲁晚报网· 2025-06-23 18:41
临沂激光科技产业园概况 - 上海移远通信临沂项目在临沂激光科技产业园开业投产 成为园区第2家上市企业 对丰富产业生态 集聚智能制造资源 带动创新和配套产业发展有重大意义 [1] - 园区为"鲁南经济圈"首家激光科技产业园 规划面积236.89亩 由临沂国控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列入2021年省 市重大建设项目和临沂"十四五"重大创新载体工程 [1] 产业规划与建设进展 - 园区一期 二期总建筑面积16.05万平方米的22栋标准化厂房 1栋综合楼和1栋人才公寓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厂房设计针对激光企业需求进行人性化定制 [3] - 通过链式招商已引进华工激光 中科智能 移远通信等产业龙头和链上优质企业 紧扣"机 光 电"产业定位 [3] - 建立入园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实现产业信息集聚整合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成为临沂及周边激光产业和高端智能制造聚集地 [3]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打造集激光技术集聚 企业孵化 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强化产学研合作 对接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 [4] -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形成"产业赋能教育 教育培养人才 人才支撑产业"的产教融合生态链 [4] - 设立专项孵化资金 从技术改造 协作配套等维度靶向扶持企业 已获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正在申报省级认定 [4] 企业服务生态构建 - 构建"基础+增值+智慧"物业服务体系 提供职工餐厅 咖啡厅 共享办公空间 人才公寓等配套 [5] - 引入法律 金融 科技等10家三方机构 为企业提供立项 注册 环评 融资等全周期专业服务 [5] - 研发"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提升服务效率 实现全方位贴心服务 [5]
人形机器人系列深度(十三)区域篇:重庆抢滩立潮头,具身智能大跨步
长江证券· 2025-06-20 2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2025 年量产元年开启,随着老龄化加剧、人力成本上升,其在多场景的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内外企业软硬件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持续扩大,规模化商业应用有望加速落地,国内产业链稳步推进应用进展,软硬件供应链成长迅速,建议关注技术领先的主机厂,以及具备核心零部件技术、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的零部件企业 [4][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以史为鉴,重庆具备打造万亿汽车产业集群基础 - 产业集群指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在地域上高度集中形成的生态系统,能使新兴产业更快从概念走向实践,以政策支持为引导,以人才聚拢为基础,以资源高效转化为路径,推动产业链完整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0] - 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是产业集群快速落地的关键前提,精准的财税和土地支持显著降低企业落地成本,产业集群政策的精准设计极大提升了区域创新活力与国际竞争力 [21][22] - 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与互动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核心引擎,多层次人才激励措施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26] - 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和高效的协同机制,通过“区域化—专业化—政策化”协同建设,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稳固关键产业链、加强供应链安全的有效抓手 [30][32] - 重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地位、超 3000 万常住人口的消费市场及“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政策框架,形成“整车+零部件+创新生态”全产业链布局,与华为深度合作打造问界、阿维塔等高端品牌,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 95.3 万辆,问界 M9 稳居 50 万元以上 SUV 销量榜首,目标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 130 万辆,成为西部振兴的核心增长极 [7][34] -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是连接中西部与东部、沟通国内与国际的“立体枢纽”城市,处于多个国家战略的关键节点,具有承上启下的“桥头堡”作用,构建了立体交通网络,积极发展中欧班列和航空航线,具备海陆空多式联运的优势,为承接西部与国际市场贸易创造了条件 [35][38][41] - 重庆市常住人口多,城镇化率高,GDP 总量突破 3.2 万亿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消费市场“规模+质量”双轮驱动,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售表现亮眼,千人汽车保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容量和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46][50][51] - 重庆市政府通过资本运作精准纾解企业痛点,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内外资企业入驻,依托“链长制”与产业集群协同效应,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资源转化体系,目前已拥有 19 家整车企业、1200 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 70% [53][55][60] - 赛力斯依托重庆完善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与华为深度绑定,实现整车制造的高效化和智能化,2024 年实现“扭亏为盈”;长安汽车携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阿维塔科技,2025 年 4 月交付量同比增长 122.6%,创下历史新高 [68][70][72] - 政策推动重庆汽车制造业形成“整车+主机厂—零部件—数字化平台—服务运营”闭环生态,以系统化制度设计构建产业发展“四梁八柱”,形成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体系,重庆汽车产业迎来“质+量”双提升,2024 年重回“中国汽车第一城”,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驶入高端赛道 [74][79][85] 汽车产业协同性强,重庆机器人具备先发优势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Gen2 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系统、旋转/直线执行器、灵巧手、电池组等,成本构成中传感器、电机占比较高,分部位来看成本主要集中于四肢,远期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千亿元,若销量达 500 万台,市场规模为 1 万亿元,有望达到汽车市场规模 [90][92][95] - 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在电动化、智能化、科技化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机器人和智能电动车零部件在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以及能源层等方面存在诸多共同点 [98][99][101] 重庆政商发力,助力机器人产业集群崛起 - 重庆机器人战略坚定,从 2011 年起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从顶层制度上为机器人产业发展赋能 [106]
开放合作释新动能 海口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3:46
海口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海口高新区锚定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标,通过开放合作与平台建设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 - 2024年海口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215亿元人民币 [2] - 园区紧抓医药领域国产化机遇,聚焦生物制造产业领域,大力招商引资推动欧美药企落地 [3] 对外合作与全球创新资源整合 - 海口高新区与香港科技园达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等领域深度合作共识,计划共建产业生态链并联合设立"琼港科创基金" [2] - 海南微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建高端医疗器械中试实验平台及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项目,拥有脑机接口、自适应人工晶状体等全球首创技术和专利 [2] - 中美合资项目利用海南自贸港零关税、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形成"科研转化+产业落地+国际会议"三位一体创新生态模式 [2] 省内协同发展模式 - 海口高新区集聚海南全省90%以上制药企业,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形成"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 [4] - "聚酯胶原骨修复材料"成为该模式下首个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已有19个二三类医疗器械品种上市销售 [4] - 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加强海洋生物医药合作,形成南北呼应产业布局 [4] 跨省产业联动与承接 - 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引入企业361家,落地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达119亿元人民币 [5] - 康佳(海南)装备生产基地一期建设智能医疗装备、工业传感器生产线,预计2026年达产后年产值4.4亿元人民币 [6] -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投资的海口生物城项目及海口数智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领域 [6]
江苏十三太保:散装?不,是"分布式搞钱"!
凤凰网财经· 2025-06-17 13:26
江苏经济格局与产业分布 - 苏州以2024年GDP 2.67万亿元领跑江苏,是全国唯一突破两万亿的地级市,辖下昆山市连续20年蝉联全国百强县榜首 [2] - 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7万亿元,外贸进出口额达2.62万亿元,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4] - 苏州港成为全国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的内河港,累计使用外资超1600亿美元居中国第三 [4] - 南京2024年GDP达1.8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5%,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 [10] - 无锡GDP超1.5万亿,是全国唯一拥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地级市,有"物联网之都"美誉 [12] - 南通与常州跻身万亿俱乐部,南通以船舶海工和家纺产业为主,常州以动力电池和碳纤维称雄 [13] 区域增长亮点与特色产业 - 淮安以7.1%的增速领跑全省,食品加工与盐化新材料产业占据华东中央厨房半壁江山 [16] - 宿迁白酒行业产值占江苏全省近八成、全国5.8%,GDP增速达6.9% [18] - 江苏省内遍布"隐形冠军":英诺赛科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达33.7%,中复神鹰突破碳纤维干喷湿纺关键技术 [20] - 南通上市公司中天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达480.55亿元,通富微电238.82亿元,美年健康107.02亿元 [21] - 江阴以34家A股上市公司领跑全国县域经济,昆山、张家港A股上市企业数量均突破30家 [24] 产业体系与资本实力 - 江苏"1650"产业体系布局覆盖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3个设区市悉数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27] - 江苏拥有上市企业706家总市值约7.06万亿元,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一 [27] - 苏州市以221家上市公司位居全省第一,南京和无锡均为124家,常州74家位列第四 [27] - 江苏企业差异化嵌入全球产业链高阶环节,形成难以撼动的整体生态,如苏州纳米实验室、宿迁电商客服中心、南京智能电网等 [25][28] 企业竞争力榜单 - 南通市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前五:中天科技(480.55亿元)、通富微电(238.82亿元)、美年健康(107.02亿元)、梦百合(84.49亿元)、润那股份(82.24亿元) [21] - 南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龙头包括电力设备绝缘材料企业神马电力、钢球生产商力星股份、光纤通信龙头中天科技集团 [22]
为衣做架,“挂”出来的80亿元“衣架产业”
新华网· 2025-06-17 09:18
行业概况 - 荔浦市是国内衣架产业核心产区,七成国内衣架产自该地区,其中青山镇是产业发源地[1] - 行业已形成木制、竹制、布艺等八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1] - 2025年全市拥有300多家衣架企业,年产量超40亿只,行业产值突破80亿元[1] - 产品80%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市场70%以上[1] 历史发展 - 上世纪90年代初青山镇木匠利用本地木材和手艺优势开始家庭作坊式生产[3] - 早期采用自行车轮毂钢线等土法替代材料,手工打磨配合半自动设备生产[3] - 1995年设立荔浦衣架产业开发区,产业从青山镇向全市扩展[5] - 2000年前后开创"两头在外"模式,进口优质木材生产高档出口衣架[5] 产业升级 - 建立衣架家居行业协会推动集群化发展,带动8个配套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5] - 2008年起参与制定8项衣架类国家轻工行业标准,实现从"有产量"到"有标准"跨越[7] - 近年加速自动化智能化转型,部分企业延伸至家居用品领域打造自主品牌[7] - 定制化自动生产设备使效率提升数倍,生产工艺持续优化[9] 竞争优势 - 持续创新材料工艺,采用冷轧钢、不锈钢等新材料并升级环保涂装技术[7] - 通过全链条创新从原材料种植到自动化产线优化提升国际认可度[9] - 从贴牌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建设,产品以精致美观实用赢得国际市场[11]
贵州:小产业“储存”大能量 民营经济助力实现集群效益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9:48
农业产业化 - 贵州惠水县一家米产业生态数智化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专家指导"模式,带动2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7000元,2024年营业收入达1.1亿元 [1] - 公司拥有年产50000吨优质大米及10000吨干米粉的加工生产线,粮食仓储能力15000吨,并在广交会上签署120万美元米粉出口意向订单 [1] - 惠水县定位为环贵阳绿色农产品保供基地和特色食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 [2] 产业集群发展 - 罗甸县边阳镇工业园区聚集18家打火机生产企业,其中5家已投产企业日产成品打火机240万支,2024年规上企业产值1.13亿元,出口1700万元 [3] - 园区内某打火机企业年产值8000万元,80%产品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地,全面投产后园区年产能将超8亿支打火机 [3] - 园区内缫丝企业年消耗鲜茧1000吨,年产蚕丝110吨,年产值超5000万元 [3] 民营经济政策 - 贵州省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从2020年53%提升至2024年55% [4] - 截至2024年1月,贵州私营企业数量达101.5万户(同比+10.18%),个体工商户341.22万户(同比+3.46%),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2469.69亿元 [4] - 罗甸县通过以商招商策略形成产业链聚集效应,实现"引来一个、带动一批"的集群发展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