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ST银江上半年营收1.2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到369.14%
巨潮资讯· 2025-08-29 10:4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215亿元 同比下降76.4%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3.21亿元 同比增亏369.14% [2][3] - 扣非净亏损3.236亿元 同比增亏370.16%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684万元 同比改善68.06% [3] - 总资产56.01亿元 同比下降5.46%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8.99亿元 同比下降9.97% [2][3] 业务构成 - 主要业务涵盖智慧城市数字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和服务 [3] - 智慧城市细分领域包括智慧交通 智慧健康和其他领域 [3] - 重点跟进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接诉即办 绍兴城市大脑二期等项目 [4] 技术平台 - 银江城市大脑采用1+1+N+1系统架构 [4] - 包含1个数据底座 1个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N个行业应用和1个综合决策指挥中心 [4] - 平台提供垂直行业应用和一体联动综合应用两种模式 [4] - 报告期内打造以数据中枢和智能中枢为核心的城市大脑支撑平台 [5] 智慧交通业务 - 通过雷视和物联网设备精确捕捉路口车流变化 [4] - 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自动识别拥堵成因 [4] - 动态信号优化方案使试点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 [4] 智慧健康业务 - 依托数十年医疗健康行业积淀开发数据产品 [4] - 数款产品成功登录浙数所和上数所平台 [4] - 积极探索医疗健康数据的应用价值 [4] 技术创新 - 基于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核心技术 [4] - 立足算力 算法 数据三位一体深耕数据要素 [5] - 发布数字治理模型并上线银江模型超市 [5] - 模型超市涵盖交通 医疗健康与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 [5]
ST赛为:8月2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21:36
公司会议与财务报告 - 公司第六届第十三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7日在深圳以现场与通讯结合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关于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等文件 [1] 业务收入构成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智慧城市占比62.0%,其他业务占比35.68%,人工智能领域占比2.32% [1] 市值信息 - 公司当前市值为33亿元 [2]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 2025-08-28 18:54
城市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 - 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2] - 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居品质明显提升 安全基础有力夯实 治理水平大幅提高 [2] - 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2] 城市体系优化 -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3] -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支持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3] - 推动中小城市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发展县域经济 [4] 城市发展新动能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5]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5] - 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6] 存量资源激活与投融资 - 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 建立建筑功能转换规划调整机制 [6] - 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 优化产权归集整合置换登记政策 [6] - 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 发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融资功能 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6] 对外开放合作 -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支持城市承担重大外事外交活动 吸引国际组织落户 [7] -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区域性开放节点城市 提升世界城市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影响力 [7] 住房与社区建设 - 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 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8] - 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8] - 加快建设完整社区 完善嵌入式服务设施 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 [8] 基础设施升级 - 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加快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 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9] - 强化5G和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布局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 - 健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城际城内通勤效率 完善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设施 [9] 公共服务优化 -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医养结合 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 [10]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10]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10] 绿色低碳转型 - 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行动 推广绿色低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 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 [10]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10] - 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11] 生态环境治理 - 健全城市公园和绿道网络体系 建设口袋公园 推进绿地开放共享 [11] - 推动重点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 加强城市噪声污染餐饮油烟治理 [11] -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 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11] 城市安全韧性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实施城镇预制板房屋治理改造行动 [12] - 分级智能精准管控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重大风险源 [12] - 构建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 加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 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联防联控 [13] 防灾减灾能力 - 构建城市安全风险谱系 健全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排查整治机制 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13] - 加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总量充足布局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13] - 推进应急抢险救灾装备及物资前置储备 科学制定巨灾应急预案 [13] 文化保护与发展 - 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 开展文化展示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活动 [14] - 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 加强建筑设计管理 体现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 [14] - 创新动漫影视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业态 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融合发展 [15] 城市治理体系 - 建立健全城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 [17] -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打造城市数字底座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17] -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和多场景应用 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 [17] 基层社会治理 - 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18] - 用好市民服务热线 完善群众诉求响应办理机制 加强超大社区等特殊区域治理 [18] -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严密防范个人极端事件 [18]
淳中科技涨2.03%,成交额4.2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295.0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8 11:0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8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108.32元/股 成交额4.21亿元 换手率1.95% 总市值220.1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295.02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2403.23万元(买入659.04万元占比1.56% 卖出3062.27万元占比7.27%) 大单净卖出895.56万元(买入9304.44万元占比22.09% 卖出1.02亿元占比24.21%)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6.83% 近5日下跌2.83% 近20日上涨79.10% 近60日上涨204.35% [1] - 年内8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26日龙虎榜净卖出8082.62万元(买入8560.97万元占比5.56% 卖出1.66亿元占比10.81%) [1] 公司基本情况 - 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16日 2018年2月2日上市 主营专业音视频控制设备及解决方案 [2] - 收入构成:专业视听产品68.38% 虚拟现实产品17.28% 人工智能产品7.85% 配套产品3.86% 专业芯片产品1.79% 其他0.84%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其他计算机设备 概念板块包括军工信息化、在线办公、航天军工、ASIC芯片、智慧城市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71万户 较上期减少7.09% 人均流通股7507股 较上期增加8.3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286.42万股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130.94万股 [3] 财务表现与分红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29亿元 同比减少44.85% 归母净利润-4001.86万元 同比减少201.9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9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881.44万元 [3]
研判2025!中国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城市化进程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需求不断提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9:15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中国城镇化率从1949年11%提升至2024年67%,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城镇化进程[1][7] - 政府政策强力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2025年5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实现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明显成效[1][7] - 政策驱动行业加速发展,2024年12月提出加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建设以提高城市规划治理信息化水平[1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数字城管行业市场规模达9.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73%[1][7] - 行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受益于城镇化加速和管理复杂度提升带来的数字化需求[1][7] 技术特点与流程 - 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信息化和移动通信技术[3] - 管理流程分为六个阶段: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查结案[4] - 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静态到动态、开环到闭环、分散到集中的转变[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GIS及感知硬件设备等软硬件供应商[6] - 中游为数字城管行业,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管理和公共安全等城市管理场景[6] - 数字化城管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实时监控交通状况,并快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6]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头部企业主导+垂直领域深耕"格局,头部企业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9] - 垂直领域企业聚焦智能交通、智慧安防等细分赛道,通过场景化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力[9] - 主要上市企业包括数字政通、中科通达、佳都科技、延华智能、太极股份等[2][9] 代表企业表现 - 数字政通在全国500多个市、1200多个区县建设超5000个数字化平台项目,服务人口超5.5亿人[9] - 2024年数字政通智慧城市管理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下降41.20%[9] - 中科通达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0.37亿元,同比下降31.04%,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增长7.79%[10] 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深化,使城市管理能更精准预测问题并提供优化解决方案[11] - 物联网技术普及实现设备设施广泛连接交互,形成更紧密智能网络[11]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有望融入城市管理,提供更直观沉浸式决策体验[11] 管理模式演进 - 从条线治理向协同共治转变,以"一网统管"为核心实现跨部门无缝对接高效协同[12] - 城市管理、公安、交通等部门通过统一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联动指挥[12] - 行业自2003年启动研究,历经试点推广阶段,2010年后向智慧城管迭代升级[5][6]
打造一座绿色、智慧、可持续的未来城市(第一现场)
人民网· 2025-08-28 07:56
新首都建设规划 - 新首都努山塔拉规划总面积2560平方公里 政府核心区68.56平方公里已基本建设完成 首都区561.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教育医疗设施与科技园区 [3][4] - 建设分5个阶段推进 目标2045年全面落成 第二阶段已正式启动 未来3年内完成政府设施建设 [4] - 截至2024年底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0.29万亿印尼盾 完成87.9%阶段计划工程 [5] 投资与资金结构 - 迁都工程总耗资466万亿印尼盾 约20%来自政府预算 其余依赖私营部门和国际投资 [5] - 截至2024年5月私人投资累计达62万亿印尼盾 [5] - 已收到中国企业36份投资意向书 涵盖绿色能源/数字技术/交通运输等领域 [9] 绿色可持续发展 - 城市规划保留75%面积为绿地 其中65%划为生态保护区 [6] - 实现100%绿色供电 50兆瓦光伏电站年提供9280万千瓦时电力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万吨 [9] - 全面采用电动公交系统 配套绿色节能建筑与自动感应节水系统 [6] 中国企业参与情况 - 华为提供智能逆变器与解决方案 保障光伏电站高效运行 [9] - 德胧集团投资3300万美元开发综合项目 涵盖环保酒店与零售商场 用地2.42万平方米 [9] - 中国港湾牵头推进公务员住宅楼与26.87公里多功能道路隧道工程建设 [9] 社会发展与旅游吸引力 - 目前约1200名公务员正式办公 预计两年内形成万人社区 [4] - 2024年9月起对公众开放 单次假期接待游客达6.4万人次 [7] - 私营部门加速推进酒店/餐馆/野生动物园等项目 提升商业旅游吸引力 [7]
长江通信: 长江通信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3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4%至2.90亿元,但净利润亏损511万元,主要因参股公司投资收益减少、研发投入及坏账准备计提增加所致[2][7] - 公司深耕智慧应急与智慧城市领域,在公安、消防、城运等市场获得突破性订单,包括1.28亿元部队信息化项目[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95%,新增发明专利2项及软件著作权13项,技术储备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互联网等前沿方向[9][15]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90亿元(同比+6.04%),营业成本2.10亿元(同比+5.17%)[2][10] - 归母净利润-511万元(去年同期盈利2,47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56万元(去年同期-1,806万元)[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1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91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55万元[2][1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14%(同比下降0.86个百分点)[2] 业务进展 - 智慧应急业务覆盖公安、消防超千家客户,在北京、新疆、四川等地中标"情指行"项目[8][9] - 智慧城市业务拓展至交通、国动、电力能源领域,受益于IDC预测的智慧城市ICT投资规模(2024年9,397亿元→2027年11,552亿元)[6] - 成功中标部队信息化项目1.28亿元,实现军工领域重大突破[8] - 完成产品信创改造,形成全国产化产品系列并投入公安、消防领域应用[8] 研发与创新 - 研发费用6,203万元(同比+21.95%),主要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卫星互联网方向[10][15] - 新增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3项,累计授权专利79项、软件著作权388项[9][15] - 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央企业创新创意大赛人工智能赛道二等奖等技术奖项[15] - 参与制定国际及行业标准,研发体系完成组织结构优化[9] 资产与投资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账面价值21.12亿元(期初21.37亿元),减少2,506万元主要因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减少[11] - 投资性房地产激增2,082.55%至2.99亿元,因信息电子产业园由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11] - 固定资产减少90.73%至2,991万元,原因同上[11] - 债权投资减少62.03%至2,019万元,因部分资产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资产[11] 行业前景 - 智慧应急行业受政策驱动,公安部"十四五"规划要求2025年实现数字警务基本覆盖[4][5] - 应急大模型、通感算技术融合成为行业技术趋势,AI应用提升市场空间[6] - 智慧城市领域受益于"数字中国"战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带来市场机遇[6] - 公安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整合期,新技术应用推动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提升[6]
正元地信: 正元地信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9:1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下降3.8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811万元,同比减亏19.35%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1.23亿元,较上年同期少流出5369万元 [2] - 研发投入242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61%,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 [3][25] 业务结构分析 -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收入1.13亿元,占比40.84%,毛利率24.85% [14] - 地下管网板块收入1.09亿元,占比39.52%,毛利率29.50% [14] - 智慧城市板块收入5420万元,占比19.64%,毛利率30.77% [14] - 形成"4+2"核心业务方向,包括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四大基础业务和低空经济等两大战新业务 [15] 技术创新进展 - 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3项和软件著作权965项 [7][17] - 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4项 [7] - 完成5项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包括矿山应急指挥调度和供水管网泄漏检测技术 [20][22] - 研发人员281人,占员工总数16.73%,其中博士4人、硕士71人 [25][29] 行业发展态势 -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2024年总产值达7524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7.5% [5] - 低空经济成为新增长点,预计2030年空间计算相关市场达3400亿元 [11] - 技术融合加速,与AI、大数据、云计算深度结合 [4][10] - 商业航天、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孪生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11][12] 战略布局 - 拓展"政府侧+企业侧"二元客户结构,与多家央企国企达成合作 [15] - 布局低空经济数据资产治理与运营、区域碳治理等新兴赛道 [15][16] - 园区三维实景模型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完成数据资产登记 [19] - 获得2025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 [8]
隧道股份: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8:2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20.21亿元,同比下降21.47%,主要因施工业务收入下降[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7亿元,同比下降7.40%[2] - 基本每股收益0.21元/股,同比下降16.00%[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10亿元,同比改善1.38%,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下降较多[19] - 研发费用9.61亿元,同比下降21.44%,因本期研发项目减少[19] 主营业务分行业表现 - 施工业收入185.63亿元,同比下降24.01%,毛利率11.13%,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3] - 设计服务收入5.26亿元,同比下降26.49%,毛利率31.45%,同比上升5.04个百分点[3] - 基础设施运营业务收入15.21亿元,同比增长27.07%,毛利率21.91%,同比上升6.81个百分点[3] - 融资租赁业务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26.83%,毛利率100%[3] - 数字信息业务收入1.49亿元,同比下降27.05%,毛利率2.84%,同比下降6.64个百分点[3] 地区业务分布 - 上海地区收入145.48亿元,同比下降27.71%,毛利率16.79%,同比上升0.49个百分点[3] - 浙江地区收入16.45亿元,同比下降22.16%,毛利率21.37%,同比上升1.46个百分点[3] - 江苏地区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99.02%,毛利率17.86%,同比上升7.44个百分点[3] - 新加坡地区收入18.23亿元,同比增长25.13%,毛利率3.45%,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3] 技术创新与研发 - 新增授权专利151项,其中发明专利81项,累计授权专利达2,928项[15] - 新增标准编制55项,在编标准245项,当年完成18项[15] - "复杂地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复杂地层高水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关键技术与设备"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5] - 5个项目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覆盖隧道管片智造、新材料、管道修复、智能建造等领域[18]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银都路越江隧道、外环隧道大修工程完成通车,崇明线隧道区间完成贯通[13] - 上海地铁18号线二期项目结构贯通,漕宝路快速路2标东线盾构完成接收[13] - 南京5号线全线竣工验收完成,惠州鹧鸪洞隧道贯通[13] - 新加坡地铁裕廊区域线J102项目车站结构完成[13] - 沪苏通铁路、上海地铁21号线、23号线、19号线,无锡地铁6号线,杭州地铁18号线、深圳地铁19号线等重大项目按既定目标推进[13] 投资与融资活动 - 以10亿元资金认购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14] - 在新加坡设立境外国际投资公司,出资10亿元[14] - 顺利完成2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券,4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以及16.33亿元储架式ABS发行工作[14] - 新增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导致投资支付的现金增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996亿元,同比下降79.29%[19]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在Wind-ESG评级体系中从BBB级跃升至A级[14] - 2024年年末分红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2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6.92亿元[29] - 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0元(含税),共计分配利润2.52亿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37.71%[1] - 控股股东城建集团增持公司24,838,300股,合计持有983,554,888股,持股比例为31.28%[29] 业务板块发展 - 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包括工程施工和工程设计两大子板块,涵盖隧道、轨道交通、路桥、燃气及新能源等领域[4] - 基建投资业务主要以PPP、BOT等方式参与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已建、在建和运营的大中型项目52项[4] - 城市运营、维保及物业管理业务由运营集团、城盾隧安和瑞锦诚服务负责,提供设施维保、应急保障、智慧管养等服务[4] - 数字信息业务由数字集团开展,提供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软硬件产品和系统集成的专业服务[5] - 设备制造业务由城建隧道装备负责,能生产制造直径15m级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6] - 融资租赁和保理业务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7]
亚联发展跌2.12%,成交额7948.2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452.6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0:4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7日盘中股价下跌2.12%至6.45元/股 成交7948.20万元 换手率3.56% 总市值25.3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52.61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84%和7.95%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6.45%和28.62% [1] - 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98.46% 近5/20/60日分别上涨5.74%/23.56%/56.17%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5亿元 同比增长13.10% [2] - 归母净利润617.85万元 同比增长36.98% [2]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交通工程系统集成42.73% 专网通信解决方案41.53% 生物纤维素基材7.75% 农产品贸易7.66% 其他0.34% [1] - 公司主营金融科技业务(第三方支付及金融科技)和专网通信业务(为能源、交通行业提供ICT解决方案) [1] 股东结构 - 截至7月31日股东户数2.12万户 较上期增加1.30% [2] - 人均流通股16050股 较上期减少1.29% [2] 行业属性 - 所属申万行业:非银金融-多元金融-金融信息服务 [2] - 概念板块涵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摘帽概念、智慧城市等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430.72万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