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新力量NewForce总第4865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9-23 17:13
东岳集团业绩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收入7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7] - 归母净利润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3%[7] - 毛利率29.1%,同比提升9.3个百分点[7] - 制冷剂业务收入2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8] - 制冷剂业务盈利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8%[8] - 目标价18.9港元,较现价12港元有57.5%上涨空间[5][10] - 预测2025年净利润19.0亿元人民币,2026年25.8亿元人民币[10] 制冷剂业务表现 - R22价格3.4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2500元/吨[8] - R134a价格5.2万元/吨,较9月初上涨500元/吨[8] - R32价格6.1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超过1.8万元/吨[8] 其他业务表现 - 含氟高分子材料收入1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9] - 有机硅业务收入2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9%[9] - 有机硅业务盈利87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7%[9] 特斯拉动态 - 获准在亚利桑那州测试Robotaxi[13] -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出FSD(监督)系统[15] - 9月第二周中国交付量15,400辆,同比环比均下降约1%[18][19] 腾讯控股动态 - 《三角洲行动》国服日活突破3000万[26] - 微信小店上线"供货商一件代发"功能[28] - 腾讯元宝AI助手全面接入微信公众号与视频号评论区[29]
WeRide Included in Nasdaq Golden Dragon China Index
Globenewswire· 2025-09-23 17:00
NEW YORK, Sept. 23, 2025 (GLOBE NEWSWIRE) -- WeRide (Nasdaq: WRD), a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y,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Nasdaq Golden Dragon China Index (Nasdaq: HXC). By being part of this key benchmark for US-listed Chinese companies, WeRide is expected to gain greater visibility among investors, strengthen its capital markets position, and reinforce its role as a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driving. WeRide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Nasdaq Golden Dragon China Index WeRide's inclusion ...
纳米级粒子“量子挤压”首次实现,有助高精度传感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23 16:52
宏观尺度的物理世界,从尘埃到行星,遵循的是牛顿在17世纪发现的经典力学定律。而微观世界则遵循 量子力学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测量的精度天生受到量子力学涨落的限 制。例如,零点涨落就是被囚禁粒子在最低能量状态下,其位置和速度仍会存在的量子力学涨落。所谓 量子挤压,是指通过特殊方法产生不确定性小于零点涨落的量子态。实现这种状态不仅对准确理解自然 世界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开发下一代可能受量子现象影响的技术。 虽然量子力学已在光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上得到充分验证,但在纳米尺度的大尺寸物体上仍存在未解之 谜。研究人员表示,创造合适的实验条件一直是巨大挑战。 为此,团队选择了一种由玻璃制成的纳米级粒子,将其悬浮于真空环境中,并冷却至最低能量状态,从 而降低其不确定性。在确保囚禁势场得到最佳调制后,他们释放粒子并测量其速度,再通过重复实验获 得粒子在该势场下的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当释放时机最佳时,速度分布比最低能量状态下的不确定性 更窄,证明实现了量子挤压。 这一成果并非一蹴而就。团队在多年探索中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包括粒子悬浮带来的额外涨落以及实 验环境的微小扰动等。最终,他们找到了能够稳定复现的条 ...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9月23日)
乘联分会· 2025-09-23 16:39
国内政策与行业标准 - 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 并围绕汽车等行业升级需求研究提高产品和应用标准[7] -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汽车租赁服务规范》国家标准 增加对汽车租赁网络平台的相关要求 采用技术手段防止恶意低价竞争和虚假广告等行为 新标准将于11月1日实施[8] - 郑州航空港区发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措施 对年度销售收入首次达到5000万元 1亿元 5亿元 10亿元及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别给予25万元 50万元 150万元 500万元一次性奖励[9] 企业合作与战略投资 - 东风汽车与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 重点围绕车载软件研发平台 辅助智能驾驶 AI泛场景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10] - 一汽股份收购卓驭科技35.80%股权 交易完成后一汽股份将持有35.80%股权 New Territory持有34.85%股权 双方共同控制卓驭科技[11] - 宁德时代与西藏米林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新能源项目配储 水电产业配套 零碳产业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12] - 采埃孚与张家港经开区签署投资协议 重点聚焦后轮转向与线控转向两大核心产品 后轮转向年产能将从40万件提升到60万件 线控转向系统年产能提升至38万件[14] 自动驾驶与海外拓展 - 文远知行与Grab合作在新加坡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Ai.R项目 这是新加坡首次在居民区开展自动驾驶接驳服务[13] 国际贸易与市场动态 - 土耳其对部分进口汽车征收额外关税 传统燃油车和油电混动车型征收25%关税且每辆不低于6000美元 插电混动车型征收30%关税且每辆不低于7000美元 纯电动汽车征收30%关税且每辆不低于8500美元[15] - 韩国9月前20天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14.9%至34.2亿美元[16] 电动化战略调整 - 保时捷重新调整电动平台研发计划时间表 原定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将延期 现有纯电动车型系列将持续更新 产品矩阵将新增内燃机车型[17] 充电基础设施进展 - 特斯拉在加州坎贝尔市开工建设全球首个V4超级充电站 配备16个V4充电桩并首次安装V4充电柜[18] 商用车行业动态 - 深圳坪山深国际坪深重卡超充站开启运营 实现电动重卡"充电五分钟 行驶百公里"补能演示 标志着电动重卡超充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19] - 2025二手商用车产业发展论坛在十堰召开 探讨二手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路径与创新模式[20] - 斯堪尼亚在中国市场构建完整商业生态闭环 通过江苏如皋生产基地实现研发 制造 销售和服务全价值链打通[21] -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X7M醇氢电动搅拌车及醇氢电动系统斩获工程机械行业双料大奖[23]
多晶硅能耗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机器人催化不断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3 14:07
多晶硅价格与能耗新标 - 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5.32万元/吨 环比上涨8.57% 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4.95万元/吨 环比上涨3.13% 价格上涨主因包括部分一线企业对外销量达阶段性上限导致市场供应阶段性偏紧以及业内对后市普遍持乐观预期 [1][2]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下调三氯氢硅法多晶硅1级/2级/3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至5/5.5/6.4kgce/kg 较前期标准7.5/8.5/10.5kgce/kg显著下降 新增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1级/2级/3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为3.6/4.0/5.0kgce/kg [1][3] - 新标准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11月15日 正式发布12个月后开始实施 不达基准值要求6.4kgce/kg的企业将被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达准入值5.5kgce/kg的企业将被关停 [3] - 现有产能结构调整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年 较2024年底下降16.4% 与已建成的装置产能相比减少31.4% [3] - 新国标设有12个月过渡期 短期内不会对多晶硅供需关系带来直接冲击 长期看能耗新标执行后多晶硅供需格局有望得到实质改善 并对多晶硅价格起到积极的托底作用 [3] 机器人行业动态 - 马斯克表示将在特斯拉内部与各部门开会 特别关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Optimus机器人生产计划以及车辆生产和交付 [4] - 马斯克以每股371~396美元的价格购入约257万股特斯拉股票 总计约10亿美元 为2020年2月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开市场增持 [4] 投资建议 - 光伏板块硅料环节建议关注龙头通威股份、协鑫科技 光伏玻璃环节建议关注福莱特 新技术方面建议关注ABC龙头爱旭股份 [5] - 人形机器人板块建议关注供应链确定性高、产业链环节价值量大的核心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兆威机电等 [5] - 对电力设备板块维持推荐评级 [6]
内外共振,看好四季度机器人行情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3 14:01
马斯克工作重心与特斯拉机器人进展 - 马斯克于9月16日通过推特表示全身心投入Optimus生产工作 包括熬夜审查工作并计划进行12小时连续会议 重点关注Optimus生产计划、AI、自动驾驶及车辆生产与交付 [1][2] - 特斯拉第四季度机器人主线行情由Optimus Gen3发布引领 其产品力有望提振2025年量产预期 板块进入新品发布和量产指引双催化上升行情 [1][3] Figure融资与估值变化 - Figure完成超10亿美元C轮融资 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约2800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2月B轮融资时26亿美元估值大幅增长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人形机器人在B/C端运营、构建GPU算力中心及数据采集 [2] 政策与行业发展动态 - 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间推动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 包括多模态感知和大脑-小脑模型 并加速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落地 为万亿级产业奠定基础 [4] - 国内尚未出现类似特斯拉的机器人行业领头羊 产业需政策引导 后续需关注潜在政策催化 [5] 投资建议与标的推荐 - 线性关节总成领域推荐嵘泰股份、凯迪股份、双林股份、德昌电机控股及捷昌驱动 [6] - 丝杠领域推荐双林股份和嵘泰股份 [6] - 灵巧手领域推荐德昌电机控股和浙江荣泰 关注长盛轴承 [6] - 减速器领域推荐凯迪股份(摆线针轮)、翔楼新材(柔轮材料)及易实精密(柔轮、行星太阳轮精冲) [6] - 传感器领域推荐开特股份 关注汉威科技和安培龙 [6] - 注塑件领域推荐模塑科技和新泉股份 [6]
新加坡首批Robotaxi上路 文远知行助力Grab推出Ai.R自动驾驶出行项目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1:45
项目初期,每辆Ai.R自动驾驶车辆将配备一名经专业培训的Grab安全员。这些安全员均由资深Grab网约 车及出租车司机转型而来,拥有良好的安全驾驶记录和乘客评分。今年8月份起,文远知行与Grab Academy联合开展了安全员相关培训。 文远知行CFO兼国际负责人李璇表示:"Robotaxi GXR首次在新加坡和东南亚部署,是该区域城市交通 发展的一项重要里程碑,也为文远知行GXR在更多区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铺平了道路。文远知行 将让自动驾驶车辆与公共交通网络相融合,为新加坡居民提供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本报讯 (记者袁传玺)9月22日,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Nasdaq: WRD)宣布,东 南亚超级应用Grab与其合作将在新加坡推出Grab首个面向消费者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Ai.R (Autonomously Intelligent Ride)项目。 Ai.R项目由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选定,将是新加坡首次在居民区开展自动驾驶接驳服务,将 在榜鹅(Punggol)沿两条指定路线为居民提供服务。Ai.R是唯一入选在榜鹅服务两条路线的自动驾驶 接驳项目,初期将投入11辆自动驾驶车辆。 ...
一汽正式收购大疆卓驭!落下智能驾驶功课的车企们,正在加速补作业...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23 11:44
公司收购与股权变更 - 一汽正式成为大疆卓驭第一大股东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22日对股权收购案进行公示 [1]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布局 - 卓驭前身为大疆车载事业部 2016年建立 2023年拆分独立运营 2024年启用"卓驭"品牌 [3] - 公司累计融资超25亿元 投资方包括比亚迪、上汽、国投招商、基石资本、光远资本等 [3] - 以低算力高性价比方案起家 近年拓展至中高端算力平台 推出激光雷达方案及舱驾一体技术 [3] - 上海车展展示补盲激光雷达知周、激目2.0等硬件产品 以及基于NVIDIA DRIVE Thor平台的VLA大模型和高通SA8775P平台舱驾一体方案 [3] 市场前景与战略合作 - 预计2025年将有200万台车型搭载大疆车载智驾系统 3-5年内合作量产车型达500万台量级 [5] - 一汽通过收购获取卓驭智驾技术优势 提升产品竞争力 加速智驾升级和智能化转型 [5] - 一汽入股被视为对卓驭技术路线的肯定 [6] 行业地位与发展路径 - 卓驭发展历程覆盖自动驾驶黄金十年 [7] - 作为大疆孵化企业 通过引入一汽作为股东 走出区别于华为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8] - 标志自动驾驶行业新格局开启 [9]
安凯微:AI眼镜芯片在大规模推广阶段,个别产品已经有样机
巨潮资讯· 2025-09-23 11:29
芯片产品进展 - AI眼镜芯片已流片并覆盖AI音频眼镜、AI拍摄眼镜和AI显示眼镜等主要功能形态 目前处于大规模推广和客户产品开发阶段 个别产品已有样机 [2] - 去年11月后流片试产的芯片已有6款工程样片回片 采用新芯片的客户新产品陆续进入试产阶段 [2] 业绩与订单情况 - 根据过往经验及细分市场趋势 公司下半年业绩通常优于上半年 四季度为旺季 [2] - 当前订单情况正常 预期新芯片产品从四季度开始对销售额提升产生帮助 [2] 技术投资布局 - 通过增资持股某公司4%股权 该公司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孵化 承接其通用视觉大模型DINO-X及核心团队与知识产权 [2] - 被投企业技术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多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2] - 已通过参与或发起投资基金等方式接触创新项目和技术 为长远发展积累资源与经验 [2]
地平线机器人 _对HSD大规模部署的前景更为乐观,重申买入_ (买入)
2025-09-23 10:34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芯片解决方案 公司为地平线机器人(股票代码:9660 HK)[1][13][44]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智能驾驶和端侧AI的SoC(系统级芯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专注于乘用车市场[13][44]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累计获得310个以上的车型定点[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对公司的Horizon SuperDrive(HSD)L2+自动驾驶方案大规模部署前景更为乐观 将其2026-2028年收入预测上调了32%至17%[1][21] * 上调预测的主要依据包括:1)HSD试乘体验活动获得积极反馈 在复杂城区道路表现与“经验丰富的司机”无异 时延已提高至150毫秒 接管率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15];2)公司与Robotaxi厂商哈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其L4级解决方案提供J6P芯片、HSD算法及域控制器平台技术底座[3][16];3)中国政府(工信部等八部委)发文明确推进L3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3][17] * 公司2025-2027年的收入复合增速预计为69% 比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高37个百分点[1][28] * 尽管公司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已累计上涨42% 但其当前股价对应20倍2026年市销率(PS) 较主要可比对手高30%左右 鉴于其更高的增长预期 估值仍被认为较有吸引力[1][28] **财务数据与预测**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3.84亿元[7][41] * 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15亿元/67.78亿元/114.31亿元[7][41] * 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经常性净亏损(UBS调整后)分别为27.90亿元/10.27亿元/实现盈利10.63亿元[5][25] * 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每股收益(UBS稀释后)分别为-0.21元/-0.07元/0.08元[5][7] * 公司2024年综合毛利率为77% 但较高的研发费用(占收入的132%)导致息税前亏损23.62亿元[14] * 预测2027年息税前利润率将转正为3.7% 2029年达到22.1%[7][11] **业务细分与增长驱动** * 公司收入分为产品解决方案、授权和服务、非汽车解决方案三大类[41] * 汽车解决方案(包括硬件和IP授权)是核心 预计其收入到2029年将达到217亿元 对应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6%[9] * 非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包括消费类AIoT产品、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预计将受益于端侧AI需求增长 预计2024-2028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03% 2028年收入达12亿元[10] * 高阶智驾方案HSD是关键增长点 预计其收入在2029年达到108亿元 占汽车解决方案收入的约60%[21] **风险与估值** * 目标价基于DCF模型(WACC=9.5%)计算 上调至13.20港元 对应24倍2026年PS 维持买入评级[1][4][26] * 下行风险包括订单不及预期、电动车销量放缓、行业竞争加剧[45] * 提供了乐观(20.00港元)、基准(13.20港元)、悲观(5.00港元)三种情景分析 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包括产品解决方案收入增速、非汽车收入规模及毛利率[12][37][38][39][40] **其他重要信息** * 中国政府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目标2025年汽车发货量达323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1550万辆) 并推进智能网联技术应用 包括有条件批准L3级智能网联汽车(ICVs)试点[18] * 主要中国汽车主机厂(如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长城、广汽、上汽)均在积极推动各自智能驾驶方案的升级和搭载[19][20] * 公司当前股价为10.45港元(2025年9月17日) 市值约为1450亿港元(187亿美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