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

搜索文档
鸿蒙系“尚界”落户临港,将带动千亿产业规模
新浪财经· 2025-04-30 08:39
尚界项目落户临港 - 上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推出全新品牌"SAIC尚界",定位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首款车型预计2024年秋季上市 [1] - 整车生产项目首期投入约60亿元,组建超5000人团队,首辆车将于2024年秋季下线 [1] - 整车产线由临港基地原有产线改造而成,优化了产能和节奏,加强质量监控和数据跟踪管理 [1] - 已规划三款车型,产能需求较大,后续将与临港集团就生产事宜进一步沟通 [2] 动力电池配套项目 - 上汽时代动力电池项目同步落地,厂区面积约2.5万平方米 [3] - 项目预计2024年9月30日试生产,年度产能20万套,周期产能64万套 [3] - 2025-2029年预计累计贡献产值约166亿元 [3] - 上汽时代由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合作成立,提供从电芯到整套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 [3] 临港汽车产业影响 - 项目投产后上汽临港基地整车年产量将提升至28万辆 [3] - 预计带动临港汽车产业链年产值增加500亿元 [3] - 临港汽车产业规模将从2000多亿元迈向3000亿元 [3] - 临港汽车产业从特斯拉、智己"两极"发展为多极融合 [3] 产业转型升级 - 临港汽车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汽车软件、汽车电子、KD等领域融合转型 [6] - KD模式通过零部件集成模块化降低关税和成本,提升全球竞争力 [6] - 已集聚汽车相关企业超200家,其中汽车电子类50余家,汽车软件类20余家 [6] - 特斯拉带动下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快速反应的供应商体系 [7] 未来发展布局 - 将组建临港汽车软件产业联盟,依托本地龙头企业 [8] - 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产业,加速集聚高水平研发机构 [8] - 引入车规级半导体研究院、车辆检测实验室等功能平台 [8] - 推动汽车电子和软件企业从临港本土"长出来、走出去" [8]
“东软方案”推动“人车共智慧”时代加速到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16:57
汽车智能化趋势 - 汽车产业正经历重大技术和产业变革,智能化进入新阶段,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快速迭代,市场加速渗透 [3] - AI技术深度渗透汽车全领域,改变产品本身及产业链结构和运作方式,重塑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 [3] - 行业关注点和竞争要素快速转变,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向"软件主导、数据驱动、生态协同"演进 [3][7] 东软集团技术升级 - 发布三大产品矩阵: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东软汽车行业NeuMind赋能体、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推动智能出行进程 [2] - A³舱行泊产品平台通过单一芯片集成座舱、仪表、行车、泊车全功能,降低硬件成本,实现一芯多能、全域覆盖 [5] - 支持多域功能独立部署,提升软件迭代效率,搭载自研AI工具链,可快速迭代长尾问题 [5] - 解决传统架构中开发割裂、协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统一硬件平台和软件架构实现深度集成,降低系统复杂度与通信延迟 [5] - 开发周期大大压缩,研发成本进一步降低,提供从底层设计到上层应用的全栈方案 [5] 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 - 解决车企智能化转型中开发成本高企与功能迭代速度需求、用户体验升级与技术普惠难度的矛盾 [7] - 推动智能出行快速革新,重构"用户-车企-供应商"价值链,车企获得高性价比智能化跳板,用户以更低成本享受智能出行体验 [7] - 以15万左右车型为目标开发,已取得定点,舱驾融合方案具备更好性能和更高性价比 [7] - 未来发展趋势为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深度融合,东软立足于舱行泊一体,以驾带舱加速车企产品规模化落地 [7] 东软NeuMind赋能体 - 集成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车身、车联网等关键模块,具备毫秒级实时响应 [8] - 通过自研AI中间件和开发工具链实现智能应用、感知决策算法快速迭代与OTA无缝升级 [8] - 深度融合大语言模型,支持AI原生开发框架,提供场景化智能服务引擎与个性化用户体验定制 [10] - 降低车企智能化转型技术门槛和成本投入,重构产业协作模式,推动行业智能化水平迈向新高度 [10] 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 - 从技术产品向生态级智能出行平台跃迁,实现从单一功能升级到出行体验的全新跨越 [11] - 新增One Pay(车载支付中心)和One Mate(AI交互中心),实现"导航+支付+交互"全链路升级 [11] - 快速适配不同国家法规、生态、出行习惯,帮助中国车厂弥合本土化适配性鸿沟,助力出海 [13] - 已建立全球研发与交付网络,产品和服务应用于100多个国家的1800余款车型,服务于50+全球知名汽车厂商 [13]
汽车视点 | 国际范、科技范、融合范…从上海车展“新面孔”看汽车产业新动向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9 10:27
国际范:海外市场拓展 - 上海车展吸引近万名海外经销商参与,中东、拉美、西非等地经销商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当地市场的"紧俏货"[1] - 比亚迪方程豹品牌展台受到科特迪瓦经销商关注,计划采购100台纯电SUV车型[1] - 奇瑞汽车"全球品牌矩阵"发布会吸引大批海外经销商围观[1] - 中国一季度汽车出口15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2] - 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达87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9倍[2] 供应链与技术合作 - 海外经销商关注宁德时代等国产零部件供应商[2] - 星星充电首次进入车展整车馆,海外业务增长迅猛,已在法兰克福设立总部并在越南建厂[2] - 整车厂与零部件厂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升级为联合开发、技术共创[6] - 佛瑞亚亚洲地区订单量达110亿欧元,其中60%以上来自中国[7] - 安波福推出由中国本土开发的风河实时操作系统与虚拟化平台[7] 科技与创新 - 英特尔、索尼、杜比等外资科技巨头与华为、商汤绝影、科大讯飞等国内企业同台竞技[2] - Mobileye首次参展,其EyeQ系列芯片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已应用于1200款车型[3] - 魔视智能与奇瑞合作的瑞虎TIGGO系列在俄罗斯市场畅销,其辅助驾驶技术可应对复杂泊车场景[6] - 团结引擎(Unity中国)与联发科、瑞芯微等芯片厂商合作,推动3D地图实时渲染技术[7] 本土化与全球化战略 - 佛吉亚集团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认为中国市场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业务走向[7] - 安波福以中国技术、人才和速度构建"中国方案",服务全球市场[7] - 团结引擎坚持本地研发、本地服务、本地生态,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解决方案[7] - 行业趋势显示厂商正将中国市场成功的产品推向全球[8]
NXP宣布新CEO,警告“环境非常不确定”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9 09:11
公司高管变动 - 恩智浦半导体任命Rafael Sotomayor为新首席执行官,将于10月接替Kurt Sievers [2] - Sotomayor目前担任安全互联边缘业务总经理,2014年从博通公司加入恩智浦 [2][4] - Sievers自2020年5月起担任首席执行官,领导公司成为汽车、工业和物联网终端市场边缘智能系统领导者 [2] - Sievers离职为个人决定,与董事会分歧或公司战略无关 [2][4]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营收28.4亿美元,同比下降9%,第二季度营收预计持平 [2][4] - 调整后每股摊薄收益2.6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2.60美元 [4] - 公司对今年剩余时间表现持"谨慎乐观"态度,但面临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 [2][4] 行业环境与挑战 - 行业面临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成熟芯片需求疲软,客户仍在消化疫情后积累的库存 [2]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负增长,此前预期增速超10% [4] - 欧洲芯片制造商可能因客户提前下单而短期受益,但长期面临重大风险 [4]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战略聚焦汽车、工业和物联网终端市场边缘智能系统领导地位 [2] - 2024年1月以6.25亿美元收购奥地利软件制造商TTTech Auto [4] - 2024年2月以3.07亿美元收购AI应用处理单元开发商Kinara [4] 同行动态 - 意法半导体表示第一季度市场已触底,营收预测高于分析师预期 [4] - 英飞凌等同行同样面临成熟芯片需求疲软问题 [2]
环境面临不确定性 恩智浦(NXPI.US)预计二季度营收将同比下滑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07:36
公司动态 - 恩智浦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至28.4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64美元,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28.3亿美元营收和2.60美元每股收益 [1] - 公司宣布现任首席执行官库尔特·西弗斯将于2024年10月28日退休,由现任高管拉斐尔·索托马约尔接任,其离职为个人决定且与董事会无分歧 [1] - 公司预测第二季度营收区间为28亿至30亿美元,中值高于分析师预期的28.6亿美元,但股价在财报公布后暴跌逾8% [1] - 恩智浦2024年完成两笔收购:1月以6.25亿美元收购奥地利软件商TTTech Auto,2月以3.07亿美元收购AI开发商Kinara [2] 行业环境 - 行业面临成熟芯片(如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用)需求疲软问题,客户仍在消化疫情后积累的库存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关税政策导致行业不确定性加剧,恩智浦称运营环境"非常不确定"且关税影响不稳定 [2] - 欧洲芯片制造商可能因客户提前下单而短期受益,但彭博行业研究预测对等关税或导致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负增长,此前预期增速超10% [2] - 意法半导体表示第一季度市场已触底,并给出高于预期的营收指引 [2] 战略与展望 - 公司对应对挑战性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同时强调当前环境的不确定性 [2] - 通过收购TTTech Auto和Kinara强化软件定义汽车及AI领域布局 [2]
车展观察 | 奥迪高德诺:奥迪的转身像豹子,而非大象
观察者网· 2025-04-28 14:45
文章核心观点 奥迪在上海国际车展展示19款车型,阐释在华双品牌战略深层逻辑与转型路径,强调安全与需求导向,以应对中国市场变化与挑战 [1][2][9] 车展车型情况 - 4月23日上海国际车展奥迪联合展台,奥迪携双品牌与两大本土合作伙伴呈现19款车型阵容,含5款全新量产车型 [1] - 车型基于PPE、PPC、ADP平台打造,专为中国市场研发,搭载高级组合驾驶辅助技术,首发车型未来数月登陆中国市场 [2] 转型策略 - 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高德诺以“豹子”比喻奥迪转型速度,打造高效能团队,聚焦软件定义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兼顾速度与品质,坚守“品质至上”原则 [5] - 奥迪加速融入中国技术生态,一汽奥迪与上汽奥迪车型搭载华为ADAS系统,全新AUDI品牌与Momenta合作开发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5] 智驾准则 - 针对“智驾大战”,奥迪提出安全至上与需求导向两大准则 [6] - 中国消费者平均年龄35岁,比全球市场年轻20岁,奥迪产品设计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融入中国年轻消费者数字化生活方式,同时强调安全是决策前提 [8] 双品牌战略 - 奥迪在中国推行“四环奥迪”与“AUDI字母标品牌”双品牌战略,是基于对中国市场长期洞察的顶层设计 [9] - 四环奥迪服务追求经典豪华与科技平衡的用户,AUDI字母标品牌触达年轻、热衷前沿科技的消费者,目前聚焦中国市场 [9] - 一汽奥迪基于PPE/PPC平台打造燃油与电动产品矩阵,上汽奥迪承载AUDI新品牌首款量产车型,双方优势互补,共同覆盖更广泛中国用户 [9] 应对市场挑战 - 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强调奥迪在中国市场深耕三十余年,保持可靠品质和长期发展承诺,消费者可信赖奥迪品牌 [11]
透过2025上海车展,看外资汽车企业的反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8 09:10
中国品牌汽车崛起与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变化 -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20年38.4%大幅提升至2024年65.2% [1] - 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20年64%下降至2024年37%-39.5% [1] -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年销量超3000万辆 [1] 外资汽车品牌在华表现 - 大众汽车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292.8万辆占全球销量902.74万辆的32.4% [2] - 大众在华合资企业2024年投资收益17亿欧元占全球营业利润191亿欧元的8.9%较2023年下滑33.5% [2] - 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但仍是重要市场 [4] 外资品牌战略调整与本土化举措 - 大众投入25亿欧元建设智能网联研发中心3000名本土工程师开发下一代车型 [6] - 大众与小鹏合作的两款电动车型2026年投产首款中型SUV搭载小鹏技术 [6] - 奔驰MBUX车机系统基于中国用户偏好开发并反向输出全球市场 [8] - 宝马"新世代车型"由上海团队主导设计2026年沈阳投产采用800V高压平台技术输出欧洲 [8] - 丰田在江苏常熟建设氢能研发中心整合中国研发力量形成"ONE R&D"独立体系 [8] - 日产与华为合作开发鸿蒙智能座舱利用通义大模型优化语音交互 [9] 外资品牌技术合作与研发模式创新 - 本田2025年与Momenta、DeepSeek、宁德时代合作推进智能化电动化 [11]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采用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共同定义下一代智能汽车架构 [11] - 大众ID.CODE概念车续航1400公里配备V2X模块智能驾驶算法由中国团队自主开发 [11] - 丰田铂智7由中方团队完全主导研发建立RCE体制下放核心车型决策权 [10] - 奔驰长轴距GLE SUV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优化智驾系统技术反哺全球 [10]
英特尔首秀2025年上海车展,释放哪些重磅信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7 17:15
英特尔第二代AI增强SDV SoC发布 - 公司发布第二代AI增强软件定义汽车SoC,采用多节点芯粒架构设计,实现计算、图形、AI功能的灵活定制[1][3] - 性能大幅提升:生成式与多模态AI性能较上一代提升10倍,图形性能提升3倍,支持12路摄像头通道[9] - 能效优化:每瓦CPU性能提升61%,结合PC领域能源管理技术降低电动汽车功耗与电池成本[9] - 芯片将于2026年量产车型部署,2025年公布更多合作伙伴项目[9] 技术突破与行业解决方案 - 解决软件定义架构挑战:开放架构与灵活开发工具链支持软件复用与功能升级[9] - 可持续性创新:芯粒架构减少芯片面积,降低材料消耗[9] - 可扩展性突破:开放式芯粒平台支持单一架构覆盖入门级到豪华车型开发[9] 生态合作布局 - 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发布舱驾融合平台,整合AI增强SDV SoC与华山A2000、武当C1200芯片,支持L2+至L4级辅助驾驶[11] - 与面壁智能研发端侧原生智能座舱,推出车载纯端侧GUI智能体实现离线语音交互与个性化服务[13] - 与BOS Semiconductors合作集成AI加速器芯粒SoC Eagle-N,提升车载AI性能[13] - 生态合作伙伴包括德赛西威、深蓝汽车等上下游企业[10][13]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语音交互将成为智能汽车核心入口,实现"所见即所得"体验[16] - L3级自动驾驶普及推动座舱与辅助驾驶深度融合[16] - 端侧大模型成为车载智能核心,提供"主动、私密、专有"服务模式[16] - 2025年上海车展主题聚焦创新与安全,行业向软件定义与生态协同转型[19]
“输美大户”现代起亚使出三连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7 13:52
编前: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正式开始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另外,针对汽车零部件的额外关税将不迟于5月3日开始征收,这使得全球汽车产 业链震荡加剧。这场以"保护本土制造"为名的"贸易地震",不仅让底特律三巨头的供应链陷入混乱,更迫使欧洲乃至日韩汽车巨头遭受巨大的冲击。要知 道,这些跨国车企当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即使是在美国组装的整车,很多零部件也来自其他国家。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 的"关税大棒",业务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的跨国车企会如何应对?从本期开始,本报设立"美汽车关税下车企众生相"系列报道,持续追踪代表性车企如何应 对横亘在他们眼前的"关税大山"。 美国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已于4月3日正式生效。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25%的关税适用于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 动力总成零部件、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并将在必要时扩展至其他零部件。其中,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将不迟于5月3日开始征收。在此之前,美国对进 口乘用车整体征收2.5%的关税(部分国家和地区除外),对卡车征收25%的关税。加征25%的关税后,乘用车和卡车的进口税率分别飙升至27.5%和50 ...
跨国企业加大中国汽车供应链投入,告别“英伟达式依赖”|2025上海车展
钛媒体APP· 2025-04-27 08:57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上海车展期间跨国汽车供应商加大中国市场本土化投入 英特尔等企业有新动作和合作 各企业应对行业挑战并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2][3][4] 英特尔相关情况 - 首次参加2025上海车展 发布第二代英特尔AI增强软件定义汽车(SDV)SoC 扩展智能座舱领域创新产品组合 宣布与多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2] - 推出汽车行业首个多制程节点芯粒架构的二代SDV SoC AI性能比前一代提升10倍 每瓦CPU性能提升61% 音频性能提升两倍 2026年开始量产部署[3] - 汽车板块隶属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 在中国专门设立汽车事业部 其汽车事业部总经理Jack Weast从美国搬到中国[3] - 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 英特尔产品总收入118亿美元 CCG业务季度收入76亿美元[3] - 与黑芝麻智能合作推出舱驾融合平台 不排斥和地平线等其他公司合作 平台开放支持[4] 黑芝麻智能相关情况 -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与英特尔合作发挥双方优势 提供具备高可扩展性的舱驾融合平台 满足从L2+到L4的场景需求[5] 保时捷相关情况 - 在2025上海车展宣布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嘉定片区的中国研发中心完成战略性架构升级 全新投建的上海办公新址计划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5] - 2024年在全球交付310718辆新车 其中中国区交付56887辆[5] Unity中国相关情况 - 携三大创新技术亮相车展 成立车载游戏中心 展示全新车载游戏形态 推出车载游戏平台及硬件SDK 加速原生车载游戏生态建设[5][7] - 成立三年已与全球35家知名整车厂商达成合作 累计为77款量产车型提供实时3D座舱解决方案 市场占有率超过85%[7] - 推出以本地研发为核心的团结引擎 全面对接中国市场需求 已接棒Unity6成为贴合本地开发环境的实时3D技术平台[7] - 与多家国产SoC厂商建立合作 针对国产芯片实现底层优化 与主流地图厂商联手推动3D地图实时渲染量产落地 为主流智驾供应商提供3D HMI前台解决方案[7] - 其CEO张俊波认为未来AI上车应是实际场景 实现更自然、多模态交互能力 端侧AI可判断车内环境[8] Mobileye相关情况 - 今年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展示基于复合人工智能系统(CAIS)的全面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 推动车企将此类功能普及至百万辆级规模的主流量产车型[8] - 自1999年成立向大众等汽车厂商销售驾驶辅助芯片 2014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7年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并购 2022年分拆在纳斯达克再次上市 预计到2024年全球超2亿辆汽车搭载其EyeQ芯片和相关技术[9]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4.38亿美元 同比增长83% 受一级客户库存大幅减少影响 虽不受关税直接影响 但受美国关税对汽车行业间接冲击 预计收入和盈利能力仍在预期范围内[10] 博世相关情况 - 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 基于地平线征程6B打造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 基于征程6E/M打造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 相关方案获多家车企项目定点[10][11] - 基于征程6E/M的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芯片算力可达80TOPS或128TOPS 能实现多种功能 2025年底部署端到端算法 首款量产车型2025年6月上市 首个海外项目2026年第一季度量产[11] 安波福相关情况 - 旗下风河中国软件总部项目落地上海国际汽车城信息产业园 加强与中国芯片供应商、整车厂商等合作 开发适合中国市场“中国芯”的解决方案[11] 行业市场情况 - 一辆传统燃油车需汽车芯片600 - 700颗 电动车需1600颗 更高级智能汽车芯片需求量有望提升至3000颗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卖出全球70%电动汽车 全球车规级芯片供应链遍布全球[4] - 2024年1 - 11月智驾域控芯片市场上 英伟达Drive Orin - X平台以180.2万套装机量占39.4%市场份额居首 特斯拉FSD系统以116万套装机量占25.4%份额位列第二[11] - 英伟达CEO规划未来汽车业务将与数据中心、游戏并列成三大支柱业务 汽车行业收入将占33%达3000亿美元[12] - 随着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 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智驾芯片产品成全球整车厂新选择[1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培育出全面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是跨国公司开发新产品、应对市场升级和走向全球市场的重要资源[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