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搜索文档
北交所点评报告:北交所首单科技创新绿色公司债券成功发行,兼具“科技创新”与”绿色”双标识
中泰证券· 2025-07-03 17:33
北交所市场概况 - 上市公司数274家,行业总市值8458.57亿元,行业流通市值5117.69亿元[1] 首单科技创新绿色公司债券 - 2025年6月25日中交一公局集团发行3亿元北交所首单科创绿债,期限60天,利率1.60%[2][13] - 募集资金投绿色建筑领域,推动交通基建与科技、绿色金融融合[3][15][17] 北交所支持科创债举措 - 发布通知明确9项举措支持科创债,加强融资支持[4][18] - 开展专题培训、调研,引导资金向科创领域集聚[4] 北交所投资策略 - 看好2025年北交所表现,建议关注数据中心、机器人等领域公司[7][17][20]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流动性、宏观环境、技术创新、研报更新不及时风险[22]
刘锦涛:推动碳金融创新,可尝试“双向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15
碳金融产品创新面临的挑战 - 碳排放权价格受政策、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多因素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3] - 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型企业和绿色项目缺乏透明评估标准和可靠信息披露 [3] - 大量行业主体绿色转型需求不明确,缺乏参与碳市场的动力 [3] 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 - 加强对碳市场的研究分析,建立碳资产风险对冲机制 [3] - 定制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产品,提升客户参与碳市场的意愿 [3] - 兴业银行在碳市场启动首日完成两笔配额质押贷款业务,分别发放2000万元和1000万元 [2] 风险防控与信息披露 - 金融机构需建立坚实风险防控体系,同时强化绿色金融信息披露 [4][5] - 工商银行在绿色债券募集说明书中详细披露资金使用的环境效益和减排项目进展 [5] - 信息披露应包含绿色金融产品资金使用情况、环境效益、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等 [5] 国内与国际碳市场合作 - 金融机构可通过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工具提高碳市场流动性 [6] - 中国逐步与国际碳市场对接,探索跨国合作与互认 [6] - 主要障碍包括政策监管差异、市场准入壁垒和信息标准差异 [6] - 未来可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国际对接,建立跨境监管合作机制 [6]
北交所点评报告:北交所首单科技创新绿色公司债券成功发行,兼具“科技创新”与“绿色”双标识
中泰证券· 2025-07-03 15: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有望取得显性成果 看好新一年北交所整体表现 [9][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北交所首单科技创新绿色公司债券成功发行 - 2025年6月25日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交所公开发行首单科技创新绿色短期公司债券 发行规模3亿元 期限60天 发行利率1.60% 创交易所市场央国企短期公司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 浦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认购 [3] -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全部投入绿色建筑领域 是北交所首单央企兼具“科技创新”与“绿色”双标识的公司债券 为基建领域绿色转型提供金融助力 推动交通基建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深度融合 [5][14] 北交所9项举措支持科创债发展 - 北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 明确9项具体支持举措 加强对科技创新领域融资支持力度 开展专题培训 走访调研 引导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7] - 北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 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服务新质生产力 推进债券品种创新 加强股债市场协同服务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 [7] 北交所投资策略 - 数据中心关注克莱特、曙光数创 [9][13] - 机器人关注苏轴股份、奥迪威、骏创科技、富恒新材 [8][13] - 半导体关注华岭股份、凯德石英 [8][13] - 大消费关注太湖雪、柏星龙、路斯股份、康比特、雷神科技 [8][13] - 军工信息化关注成电光信、星图测控 [8][13][15] 行业基本数据 - 上市公司数274家 [1] - 行业总市值8458.57亿元 [1] - 行业流通市值5117.69亿元 [1]
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谈中国绿色金融和中英绿色金融合作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3 11:52
中国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进展 - 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近40%,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比达57.3% [2] - 2024年全国万元GDP碳排放下降3.4%,空气质量和水质持续改善 [2] - 中国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是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2] - 电动车、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 - 中国技术和制造大幅降低全球清洁能源成本,助力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 [2] - 过去三年发布多项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2] - 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全面发展,绿色金融规模快速增长 [2] 中英绿色金融合作 - 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文件中"绿色"一词出现31次,明确绿色金融和生物多样性金融为重点合作方向 [3] - 中国政府在伦敦交易所发行首支人民币计价绿色主权债券,标志合作迈出新步伐 [3] - 中英在绿色转型上拥有共同目标,合作潜力巨大 [3] - 中国企业助力英国经济增长和"净零"转型,不应被泛化国家安全干扰 [3] 中英经贸关系 - 中国连续多年为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与投资规模稳步增长 [3] - 中英在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互利共赢 [3] - 当前双方高层对话频繁,亟需加快落实共识,深化务实合作 [3]
★中办、国办:到2027年碳排放权、 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政策文件核心内容 - 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旨在建立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绿色转型 [1] - 目标到2027年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形成活跃的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 [1] - 政策部署四大重点任务:配额分配制度、交易范围优化、交易制度健全、基础能力建设 [1][2][3] 配额分配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与资源环境目标衔接 [1] - 健全配额分配和出让制度,在免费分配基础上探索有偿分配 [1] 交易范围优化 - 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品种和方式 [2] - 推动用能权交易试点有序退出,丰富用水权交易种类 [2] - 深化排污权交易,建立省级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跨省交易 [2] 交易制度健全 - 将碳排放权等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2] -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制度 [2] -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交易市场监管力度 [2] 基础能力建设 - 研究完善法律制度,制定修订相关标准 [2] - 加强碳排放、用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核算能力 [2] - 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市场建设,开发绿色信贷、保险、债券等产品 [3] - 统一登记公示碳排放权等担保业务 [3]
国泰君安期货商品研究晨报:绿色金融与新能源-20250703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7-03 09: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镍矿端支撑有所松动,冶炼端限制上方弹性 [2][4] - 不锈钢库存边际小幅去化,钢价修复但弹性有限 [2][4] - 碳酸锂治理内卷式竞争主要影响下游汽车行业需求,关注宏观情绪扰动放大波动率 [2][10] - 工业硅短期受情绪扰动,需关注上方空间 [2][13] - 多晶硅盘面预计冲高回落 [2][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镍和不锈钢 - 期货数据方面,沪镍主力收盘价121,220,成交量69,206;不锈钢主力收盘价12,670,成交量106,769 [4] - 产业链数据方面,1进口镍121,200,8 - 12%高镍生铁出厂价910等 [4] - 宏观及行业新闻方面,3月3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或停止向美国出口镍;4月27日印尼CNI镍铁项目试生产;印尼某镍冶炼厂恢复生产;印尼某冷轧厂暂定6 - 7月停产检修;菲律宾镍业协会欢迎删除原矿出口禁令条款;印尼IMIP园区有环境违规问题;印尼计划缩短采矿配额期限 [4][5][6][7][8] - 趋势强度为0 [4][9] 碳酸锂 - 盘面数据方面,2507合约收盘价63,980,成交量165;2509合约收盘价63,960,成交量540,435等 [10] - 产业链数据方面,锂辉石精矿632,电池级碳酸锂61,650等 [10] - 宏观及行业新闻方面,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上涨;澳矿企业未暂停运营;智利Codelco获锂开采配额批准 [11][12] - 趋势强度为 - 1 [12] 工业硅和多晶硅 - 期货数据方面,Si2509收盘价8,210,成交量1,643,648;PS2508收盘价35,050,成交量411,586等 [13] - 产业链数据方面,华东地区通氧Si5530为8650,多晶硅 - N型复投料36000等 [13] - 宏观及行业新闻方面,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启动 [13] - 趋势强度均为0 [13][15]
券商“五篇大文章”试评价结果出炉!正“一对一”通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09:29
券商"五篇大文章"试评价结果 - 监管采用"一对一"方式向参评券商通知试评价得分 拟将试评价得分作为正式评价主要依据 [1] - 试评价结果未公开发布 通知方式与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相同 [1] - "一对一"通知方式旨在保障结果对券商的约束力 同时降低市场关注度 [1] 评选规则与头部券商优势 - 债券融资是考核重点 基础分100分 债券承销名列前茅可加30分 [2] - 债券承销领域头部券商优势显著 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在多项指标中位列前三 [2] - 仅排名前50的券商可获得加分 加分分为四个档次(1-10名、11-20名、21-30名、31-50名) [2] - 150家证券公司中 需跻身各细分指标前三分之一才能获得加分 [2] - 规模大、综合竞争力强的券商更具优势 小型券商跻身前50难度较大 [2] 科技金融占比与细分指标 - 科技金融在100分基础分中占比最大 定量指标90分中科技金融占50分 [2] - 科技金融50分细分为五大方面:股权融资(16分)、并购重组交易(12分)、债券融资(10分)、股权投资(6分)、私募股权投资(6分) [3] - 科技金融细分评价指标多达5项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仅有1-2项 [4]
常熟银行:深化区域资源协同 多地支行开业
中证网· 2025-07-02 20:50
公司扩张战略 - 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合并新设立南京江宁支行、宿迁宿城支行、扬州宝应支行,进一步拓展江苏区域发展版图 [1][2] - 南京江宁支行是公司在江苏省内设立的第二家"村改支"机构,标志着首次入驻省会城市南京的战略突破 [1] - 扬州宝应支行通过体系外收购模式快速填补区域服务空白,宿迁宿城支行作为原有分支机构重新布局以整合资源 [2] 区域经济布局 - 南京江宁支行选址南京核心经济圈,聚焦产业资源密集、小微企业活跃的区域特点 [1] - 扬州宝应支行重点服务县域经济,覆盖特色农业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需求 [2] - 宿迁宿城支行优化布局以匹配当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旺盛的融资需求 [2] 业务发展重点 - 南京江宁支行将围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五大方向开展服务 [1] - 公司计划依托"常银微金""常银微科创"等特色金融服务深耕南京市场,同时优化扬州、宿迁网点布局 [2] - 分支机构均强调"服务地方、深耕县域"的定位,强化区域性资源协同与业务拓展 [2] 品牌与服务定位 - 南京江宁支行承续"普惠金融,责任银行"理念,强调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特色 [1] - 宿迁宿城支行旨在打造"更懂本土、更贴需求"的特色服务品牌以巩固区域影响力 [2] - 公司整体战略突出支农支小使命,强化普惠金融服务与区域实体经济的联动 [2]
哈尔滨银行(06138)落地哈市首笔“碳排放+碳信用”联动挂钩贷款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19:44
哈尔滨银行绿色金融创新 - 哈尔滨银行成功落地哈尔滨地区首笔"碳排放+碳信用"联动挂钩贷款 授信金额1亿元 采用可持续挂钩贷款(SLL)业务模式 支持重点排放企业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1] - 该业务模式通过贷款利率挂钩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碳信用等维度 根据第三方评价结果提供利率优惠 激励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2] - 项目落地体现哈尔滨银行贯彻新发展理念 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 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1] 哈尔滨热电公司绿色转型成效 - 哈尔滨热电公司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持续优于国家标准30%以上 2023年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累计获得行业级荣誉20余项 [2] - 公司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示范企业 在环保治理领域表现突出 成为银行绿色金融服务的重点支持对象 [2] 哈尔滨银行绿色金融战略布局 - 哈尔滨银行围绕"降碳"领域 聚焦集中供热、制造业转型、新能源等重点产业 开展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 [2] - 通过"以点带面"方式扩大绿色金融服务规模 提升服务水平 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2] - 总分支三级联动机制有效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体现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系统性布局 [2]
债市创新工具系列报告之一:锚定基准:中国金融浮息债券的演进、风险收益与市场作用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2 19:12
报告核心观点 - 建设银行拟于2025年7月3日簿记发行300亿元3年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固息和浮息孪生发行,本次发行是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优化市场利率传导机制、做好绿色金融的创新举措,报告对浮息金融债券的演进、风险收益及市场作用做简要分析 [2][8] 浮息金融债发展历程及存量市场分析 浮息金融债的发展历程 - 1995年我国进出口银行首次发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浮息债“95进出51”,标志国内浮息债和浮息金融债发行市场开端 [7] - 浮息债发行规模经历三轮扩张期:1995 - 2000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发行浮息债利于发行人降低成本、改善负债结构;2003 - 2011年基准利率日益多元化带动发行需求上行,2007年浮息金融债发行量达5279亿元;2015 - 2021年创新步伐加大,浮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ABS放量,2021年浮息债发行规模达7546亿元历史新高 [8][9] - 2022年以来受利率走低影响,浮息债发行规模持续走低,截至2025年6月27日,国内浮息债存续规模5147亿 [12] 存量浮息金融债市场 - 截至2025年6月27日,存续浮息金融债规模3950亿元、568只,其中浮息政策银行债和浮息商业银行债余额分别为3870亿元/80亿元,占比98%/2% [13] - 存续浮息金融债基准利率以银存间质押7日(R007)和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为主,余额分别为2010亿元/1550亿元,占比51%/39%,付息基准利率选择以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和中长期实体融资成本参考为主,兼存一定多样性 [13][14] 浮息金融债二级市场交易情况 - 自2015年起,浮息债月度成交金额步入下行通道,截至2025年月度成交金额降至500亿元左右低位中枢,2025年1 - 6月浮息债成交规模占债券市场成交规模比重仅0.12%,其中96.77%的交易来自浮息金融债 [14] - 浮息金融债流动性通常不如相似固息金融债,发行期限10年的相似固息/浮息金融债流动性差别比3年期更明显 [18] 浮息债定价分析 - 浮息债票面利率按周期重置,遵循“当期票息 = 基准利率(Reset日确定值) + 发行时设定的固定利差”,中债估值以估值日当日基准利率作为未来所有未确定票息的近似估价基准 [22] - 浮息债票息现金流能随市场收益率同步调整,抑制债券净价波动,当利率上行时,未来票息预期增加可抵消部分价格下行压力;利率下行时,票息预期降低则抑制价格上涨幅度 [22] - 基础利率上行阶段,浮息债表现更好;基准利率下行阶段,固息债券表现占优。如2025年一季度DR007上行26.31BP,浮息债券净价变动( - 0.05%)明显小于相似固息债券( - 0.58%);二季度DR007下行 - 36.5BP,浮息债券区间表现( - 0.34%)弱于固息债券( - 0.13%) [27] 浮息债的发展前景与作用 对投资者 - 浮息债内嵌利率联动机制,在利率上行阶段形成天然收益增厚效应,缓冲资本利得波动,为投资者提供更稳健的风险对冲工具 [30] - 浮息债资本利得(损失)与利率变动反向相关,对利率变化敏感性较低、价格波动较小,是商业银行估值波动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30] - 挂钩通胀的浮息债在通胀上行阶段有明显保护作用,传统浮息债在通胀导致货币当局加息时能通过票息上调提供对冲保护 [30] 对发行人及债市市场 - 金融浮息债发行人多以固息浮息孪生发行形式发行金融债券,可丰富发行人选择、吸收多元资金,固息债吸引配置型机构,浮息债吸引交易型机构,孪生发行可动态调整规模、避免流标、提升资金募集效率和市场整体流动性 [31] - “浮息绿债”模式强化环境效益披露,募资用途符合国际绿色标准,有助于吸引ESG资金参与,且符合政策鼓励方向,能享受政策支持和优惠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