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搜索文档
国际财金合作助力互联互通,“湖北经验”闪耀国际舞台
搜狐财经· 2025-07-01 18:56
亚投行年会与湖北财政国际合作 - 湖北省作为全国唯一省级财政厅局代表在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上分享国际财金合作经验成果 [1] - 湖北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宋霞提出通过统筹项目规划、引进先进理念、开展交流互鉴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 - 重点支持交通物流领域建设,包括国际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多式联运等关键平台 [1] 财政政策与开放平台建设 - 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推动对外开放和跨境互联 [1] - 支持重构开放新通道,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制度型开放 [1] - 积极参与中欧班列(武汉)运营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作用 [1] 多边开发机构资源利用 - 围绕"引资""引智"和"交流"调动多双边开发机构资源推动基建项目 [2] - 统筹谋划示范性项目,发挥财政部门全过程资金监管职能 [2] - 通过外贷项目学习国际前沿理念和治理机制,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2] 亚投行航空货运项目 - 聚焦亚投行湖北国际航空货运项目,打造绿色智慧物流生态系统示范 [2] - 项目目标为建设国际一流、低碳智慧、气候韧性的现代化综合保税物流园区 [2] - 融入亚投行绿色金融和国际智力资源优势,建立高效沟通机制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2] 未来合作方向 - 湖北财政将继续深耕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 [2] - 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交流合作,推动枢纽提能扩大开放辐射力 [2] - 通过优质基建项目向世界提供"湖北智慧"和"湖北方案" [2]
中金公司助力匈牙利OTP银行成功公开发行首笔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
快讯· 2025-07-01 18:56
债券发行 - 匈牙利OTP银行成功发行9亿元绿色点心债 [1] - 债券期限为3年 前2年不可赎回 [1] - 发行收益率3.500% [1] 发行特点 - 首家公开发行绿色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匈牙利企业 [1] - 采用Reg S规则发行 [1] - 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上市 [1] 承销安排 - 中金公司担任主承销商及联席簿记管理人 [1]
香港回归纪念日特辑:“超级联系人”的金融图谱
淡水泉投资· 2025-07-01 15:07
香港金融发展历史与现状 - 香港金融基因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外资银行进入 1997年回归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空前发展[1][3] - 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香港位列全球第三 亚太第一 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领先新加坡[6] 香港资本市场实力 - 截至2025年5月港股市值达40.9万亿港元居全球前列 IPO融资规模超600亿港元居全球第一[6] - 2014-2024年11年间港股IPO累计募资规模持续位居世界首位[6] - 香港资产管理规模超30万亿港元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2300亿美元列亚洲第二[7] - 香港为亚洲最大对冲基金中心 拥有超2700家家族办公室 其中过半管理资产超5000万美元[7] 互联互通机制进展 - 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十余年境外投资者在岸股票持仓增长超5倍达3万亿人民币 75%通过股票通持有[10] - 2024年沪深股通日均成交1501亿人民币(占内地市场6%) 港股通日均成交482亿港元(占香港市场18%) 较2014年开通首月分别增长25倍和51倍[10] - 2025年6月上线跨境支付通实现两地居民实时免手续费跨境汇款[10] - 香港处理全球70%以上离岸人民币支付 人民币存款余额超1万亿元[13] 港股市场三维结构 - 港股2600余家上市公司分为本地股(130家/5%数量/9%市值) 中资股(1200家/47%数量/70%市值) 国际股(1275家/21%市值)[15][17][22] - 中资股细分为红筹股(171家/6%数量/15%市值) H股(384家/15%数量/20%市值) 民企股(684家/35%市值)[20][21] - 中资股使港股行业分布更均衡 补充工业 材料 信息技术 医疗保健等领域[19] 金融创新与未来规划 - 2025年8月实施《稳定币条例》强化数字资产创新枢纽地位 促进数字支付互通[26] - 吸引中东主权基金投资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预计带来240亿港元资金[26] -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包括扩大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 衔接ISSB准则 实施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新规[28] 港股市场吸引力 - 港股存在A股稀缺的优质高ROE公司(如互联网 科技) 叠加优质A股公司赴港双重上市及内地投资者参与 市场吸引力提升[27]
工商银行宿迁分行党建领航铸根魂 服务发展谱新篇
江南时报· 2025-07-01 12:03
党的建设与金融发展 - 工商银行宿迁分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第一议题"制度强化理论学习,2025年以来党委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7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 [2] - 该行健全党建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按照"支部建在网点、支部建在部室"原则完善组织体系 [3] - 通过警示教育大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加强纪律建设,2025年各级党组织开展现场活动20余场,并利用"清风工行"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 [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截至2025年5月末,工商银行宿迁分行投放项目贷款26笔、金额23.25亿元,项目贷款较年初增长7.75亿元(增幅3.14%),制造业贷款增长27.43亿元(完成计划183%) [6] - 牵头宿迁市科技创新产业园银团贷款22.5亿元(利率5年期LPR下浮70BP),并为某TAC膜高新技术企业提供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利率1年期LPR下浮30BP) [6] - 专精特新企业有贷户72户(贷款余额9.2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有贷户174户(贷款余额19.98亿元,较年初净增3.34亿元) [7] 绿色金融与创新业务 - 绿色贷款余额224.91亿元(较年初增加34.98亿元),余额与增量均居同业第一,创新推出"生态修复贷"等产品 [7] - 本外币存款新增43亿元(人民币存款新增47亿元),贷款余额775亿元(公司贷款394亿元、个人贷款326亿元),三项指标均保持同业首位 [8] 普惠金融与民生服务 - "兴农通"APP新增客户7164户,上线多样化惠存贷款产品,普惠贷款余额141.6亿元(新增13.4亿元) [9][10] - 构建"金融+养老"场景,中标宿迁市养老机构预收费资金存管项目,开展适老服务改造及防诈骗知识普及 [10]
山东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
快讯· 2025-07-01 11:48
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重点内容 - 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1] - 规划要求坚持陆海统筹、海河共济的发展策略[1] - 重点推进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1] - 同步建设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1] - 目标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1] 金融领域工作部署 - 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1] - 要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 - 提出全面强化金融监管的要求[1] - 明确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1]
金融如何助力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
金融时报· 2025-07-01 11:1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 -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推出全国首张"草票",牧民呼和将5000亩草场经营权流转给当地国企,获得流转租金、劳务费和增值分红 [1] - "草票"制度未来可扩展为草原碳票、草原沙票等"草票+"产品,促进草原生态价值全面转化 [2] - 金融力量成为撬动生态价值变现、赋能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2] 生态资源金融化创新案例 - 湖州银行投放7400万元全国首笔水生态产品经营权质押贷款,用于安吉县梅家堂小流域水生态项目 [5] - 贵州单株碳汇项目覆盖9个市州33个县668个村,1.2万林户参与,户均增收1475元 [6][7] - 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在商业银行广泛应用,地方政府将林业碳汇与扶贫结合 [6] 试点地区创新实践 - 全国设立10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 [8] - 江西抚州构建政银企担保机制,浙江丽水以GEP核算为信用支撑创新金融产品 [8] - 山东蒙阴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机制,福建三明通过碳资产开发实现生态价值 [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瓶颈 - 全国缺乏明确碳资产属性的法律文件和业务规范,限制林业碳汇金融产品推广 [9] - 各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不统一,缺少全国统一信息发布平台 [9] - 生态产品变现周期长、收益有限,资金支持不足 [9] 未来发展建议 -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标准化,建设全国性核算和信息发布平台 [10] - 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发展特色生态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10] - 将生态产品总值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实行经济与生态"双考核"机制 [11] - 构建生态资源管理应用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生态价值认知 [11]
中国人寿的“两山”答卷:用耐心资本助力“绿电+生态+民生”三赢
凤凰网财经· 2025-07-01 10:14
光伏产业与生态改善 - 青海共和县塔拉滩戈壁通过光伏产业园建设实现生态转型,光伏板覆盖促进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加80%,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100平方千米 [3][4] - 青海黄河公司在海南州生态光伏园拥有21座光伏电站,光伏装机容量6244兆瓦,储能总容量238.9MW,运维管理21台50Mvar分布式调相机 [3] - 光伏产业园采用"光伏+生态"模式,引入"光伏羊"养殖,既降低园区维护成本,又助力农牧民增收,实现"绿电+生态+民生"三赢 [4] 储能与水电基础设施 - 贡玛储能电站作为"青豫直流"外送通道配套项目,储能装机容量达473兆瓦/1168.23兆瓦时,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并优化区域能源结构 [4][5] - 龙羊峡水电站通过水库调节改善黄河上游生态,增加湿地面积600平方公里,保障黄河干流80%以上河段非汛期水质清澈 [6][8] - 拉西瓦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是黄河上大坝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承担西北电网调峰调频任务 [9] 金融投资与绿色转型 - 国寿资产2019年通过90亿元股权投资支持青海黄河公司,覆盖清洁能源发电、西电东送等国家战略项目 [2][12] -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绿色投资规模超4500亿元,采用"双线配置"方法论,结合长期资金属性匹配清洁能源项目15年回收期需求 [12][13] - 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替代传统债权融资,以"耐心资本"特性支持技术迭代周期,挖掘长期投资价值 [12][13] 综合效益与社会影响 - 光伏产业园总占地超600平方公里,意外改善局部气候,荒滩变为优质牧场,同时实现发电与生态修复双重目标 [3][4] - 龙羊峡水电站保障沿黄9省区灌溉面积扩大,年灌溉保证率从56%提升至80%,支撑全国13.4%粮食供给安全 [8] - 国寿资产通过水电、光伏、储能等项目构建"生态+经济+民生"循环,探索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13][14]
国泰君安期货商品研究晨报:绿色金融与新能源-20250701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7-01 09: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镍矿端支撑有所松动,冶炼端限制上方弹性;不锈钢库存边际小幅去化,钢价修复但弹性有限 [2][4] - 碳酸锂仓单矛盾缓解,偏弱运行 [2][8] - 工业硅上游工厂开始复产,盘面或回调;多晶硅需关注实际现货成交情况 [2][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镍和不锈钢 - 基本面数据:沪镍主力收盘价120,830,成交量86,158;不锈钢主力收盘价12,610,成交量146,051;1进口镍121,200;俄镍升贴水600;镍豆升贴水 -900等 [4] - 宏观及行业新闻:3月3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或停止向美国出口镍;4月27日印尼CNI镍铁RKEF一期项目试生产;海外某镍冶炼厂恢复生产,印尼青美邦产能恢复至70%-80%;印尼某冷轧厂6 - 7月停产检修;菲律宾镍业协会欢迎删除原矿出口禁令条款;印尼莫罗瓦利工业园区发现环境违规行为 [4][5][6] - 趋势强度:镍趋势强度为0,不锈钢趋势强度为0 [4][7] 碳酸锂 - 基本面数据:2507合约收盘价62,420,成交量18,099,持仓量16,019;仓单量22,628手;现货 - 2507为 - 1,120;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630等 [8] - 宏观及行业新闻:6月30日SMM电池级和工业级碳酸锂均价上涨;特斯拉美国内华达州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即将竣工投产;欧盟委员会提议延长零排放重型车辆道路通行费和使用费豁免期 [8][10] - 趋势强度:碳酸锂趋势强度为 - 1 [10] 工业硅和多晶硅 - 基本面数据:Si2509收盘价8,060,成交量1,377,330,持仓量355,751;PS2508收盘价33,535,成交量421,176,持仓量66,333;工业硅现货升贴水(对标华东Si5530) +335等 [11] - 宏观及行业新闻:6月29日协鑫集团与沙电投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风电、光伏等领域合作 [12][13] - 趋势强度:工业硅趋势强度为0,多晶硅趋势强度为 - 1 [13]
创新绿色金融实践 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期货日报网· 2025-07-01 00:19
广期所绿色金融发展成果 - 广期所形成四大类16个产品的首批品种规划,涵盖绿色发展、商品指数、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区位特色及国际合作[2] - 工业硅、碳酸锂和多晶硅期货和期权已上市运行,构建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雏形[2] - 工业硅期货和期权日均成交31.86万手,累计成交额超8.5万亿元,法人持仓占比65.1%[3] - 碳酸锂期货和期权日均成交33.7万手,累计成交额突破11.5万亿元,法人成交量占比68.2%,持仓占比56.1%[3] - 多晶硅期货和期权日均成交13.31万手[3] 产业服务与功能发挥 - "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已建立12家产业基地试点,为25家企业提供一对一培训,近60家企业获专项服务[3] - 累计减免产业客户费用超1.2亿元[3] - 工业硅生产企业通过套保在价格下跌时维持生产,碳酸锂贸易企业参考期货价格降低采购成本15%以上[4] 新能源期货工具应用 - 工业硅、多晶硅期货为上游企业提供多样化套保工具,平滑市场波动风险[5] - 碳酸锂期货改变锂电产业定价模式,贸易商普遍采用"期货盘面+升贴水"交易,上下游企业分别通过套保和后点价模式优化成本[5] - "期货价格+基差"逐步取代传统绝对价格交易模式,含权贸易模式通过嵌入期权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6] 未来发展规划 - 广期所将加快研发铂、钯、氢氧化锂等品种,持续提升市场服务水平[4]
今年以来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突破170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16
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与趋势 -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突破1700亿元 相较于2024年全年2225亿元的发行规模显著增长 [1] - 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票面利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1] - 建设银行计划发行3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其中250亿元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50亿元为3年期浮动利率债券 [2] - 江苏银行发行5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 票面利率低至1.69% [2] - 邮储银行发行5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 票面利率仅1.62% 全场认购倍数达3.31倍 近70家机构参与 [2] 发行机构与政策驱动因素 - 发行机构阵容庞大 涵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商业银行 以及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2] - 部分银行在半年内已多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2] - 国家"双碳"目标及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为银行业提供明确发展指引 [3] - 低利率环境与绿色信贷需求快速增长 使银行具备更突出的成本优势与资金流动性管理空间 [3] 绿色金融债利率走势与影响因素 - 绿色金融债券票面利率持续下降 厦门银行4月发行利率为1.9% 工商银行6月发行利率为1.7% 邮储银行发行利率为1.62% [4] - 利率下降受市场利率下行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下降双重影响 [4] - 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 市场流动性充裕 推动整体利率水平走低 [4] - 投资者对绿色金融资产认可度提升 推高绿色金融债认购倍率 [4] 未来展望 - 绿色金融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政策利率维持低位 市场对低风险资产需求增加 [5] - 绿色金融市场成熟后 绿色金融债信用利差可能进一步压缩 推动利率进一步走低 [5] - 绿色产业融资需求将持续释放 银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参与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1] - 市场流动性宽松与债券利率下行趋势 将为银行提供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