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拨投结合”让无声代码撬动商业未来
新华日报· 2025-07-08 07:12
□ 本报记者 徐晋 陈明慧 南京鑫合通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刘鹏轻点鼠标,千里之外的成都华润万象城在屏幕上"活"了起来 ——32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被精准复刻,无数跃动的光点精准勾勒出顾客的移动轨迹。 7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紫金山实验室,走进作为紫金山实验室"拨投结合"方式孵化的首个混合所有制企 业——南京鑫合通感科技有限公司,顿感眼界大开。 眼前这幕商业空间的"数字孪生",正是依托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5G-A高精度室 内定位技术。"5G-A通感融合定位精度达到了分米级乃至厘米级,相较5G定位精度提升了10倍,未来将 成为线下商业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支撑。"刘鹏自豪地为记者演示并解释说,这项5G-A高精度定位技术, 既解决了北斗、GPS进入室内"两眼一抹黑"的尴尬,也破解了传统室内定位技术如UWB、蓝牙等需要 单独建网、维护成本高等难题,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5G-A亚米级实时定位规模化部署,将室内定位精 度从早期的米级提升到0.5米甚至十几厘米的精度。 一年前,这项足以撬动智慧商业未来的关键技术,还只是紫金山实验室里一串沉寂的代码。 "去年9月,依托近2000万元'拨投结合'资金支持,团队正式创立 ...
证监会:平稳有序防控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
快讯· 2025-07-02 20:22
证监会会议核心内容 - 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 [1] - 会议强调维护市场稳定是监管工作首要任务 推动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安排 [1] - 重点防控债券违约和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 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 - 持续优化股债融资和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机制安排 [1] - 促进要素向最有潜力领域高效集聚 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西部省份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倡议书》签订
陕西日报· 2025-06-30 06:49
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专题活动 - 活动聚焦商业航天产业链 联动西部省份资源 搭建专利供给与产业需求对接平台 [1] - 西部10余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订倡议书 从6方面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 [1] - 发布商业航天领域"双五星"匹配专利 邀请航天产业及金融专家分享经验 [1] 专利转化与金融支持成果 - 6所高校与企业签订专利转化协议 累计金额超5000万元 [2] - "秦知贷"合作银行向4家企业授信 总金额达3500万元 [2] 后续发展规划 -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将持续深化西部专利转化跨区域合作 [2] - 以"灵犀计划"为牵引 搭建政府与市场协同的集成化服务平台 [2]
更大力度培育耐心资本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6-25 02:12
资本市场新政观察 - 当前科技创新正从点状突破向系统集成加快转变,需要完善资本形成机制,培育更多耐心资本参与[1] - 耐心资本是解决科技创新"资金缺口"和"周期错配"的关键,能提供跨周期资金保障并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1] - 私募基金作为最活跃的风险承担者,其长期资金属性适配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1] 私募基金发展现状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了90%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超50%创业板公司,管理规模达20万亿元[2] - 截至2025年4月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近2万家,基金数量超14万只,其中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近1.2万家[2] - 需提升创投机构专业水平,强化一级/二级市场协同,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以吸引长期资本[2] 政策支持方向 - 证监会将推动社保/保险/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优化基金份额转让和股票分配等退出机制[2] - 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如已发布的13条科创指数),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3] - 科创板ETF已超50只,总规模2500亿元,覆盖芯片/AI/创新药等领域,吸引增量资金入市[3] 创新工具协同 - 科技创新指数通过动态调整机制筛选长期增长资产,为耐心资本提供价值锚[3] - 科创属性公募基金将分散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与指数形成"资金引导-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3] - 政策环境优化将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完善退出机制以加速培育耐心资本[4]
政策高频 | 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24 22:17
政策高频: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工程机械行业需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合行业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优势互补[3]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自贸离岸债等,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4][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支持外资机构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6][7] - 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等,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8][9] - 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提出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0][11]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深化金融市场建设、提升金融机构能级、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12][13]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支持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优化外资营商环境[7][13] - 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共建等六方面38条举措[14][15] 行业与市场发展 - 工程机械行业需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技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转型升级[3] - 上海将发展离岸贸易金融、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5][13] - 资本市场将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环节,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构建开放包容的生态[9] - 外汇市场将加强"智慧外管"建设,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优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汇资金结算[11]
资本市场丨激活资本市场动能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搜狐财经· 2025-06-23 13:56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融合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需激活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效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1] -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资本市场发展相辅相成,促进三者良性循环是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主线[3] - 当前资本市场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已显现成效,但在市场化程度、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1] 构建高效创新生态 - 需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与规则,包括推动多元化发行上市机制、深化注册制改革、优化股债联动机制等[5] - 培育壮大长期资本,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并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5] - 构建协同联动的创新生态网络,明确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作用[5] - 完善长期资本供给机制,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适配性,深化对初创及未盈利科技企业的支持[6] 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 - 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资本流向创新领域,扩大未盈利企业上市适用范围[7] -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数据要素确权,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7] - 通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资源聚集[8]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衔接 - 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健全无形资产估值体系[9] - 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学研融合,打通资金链服务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路径[9] - 加强产业、创新、金融等领域人才培养,以人才链流动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9]
2025年陆家嘴论坛解读:更开放,更包容性
五矿证券· 2025-06-23 11: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金融行业评级为看好,日期是2025.06.23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陆家嘴论坛重点在于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去美元化”背景下,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将再提速、更细化 [3][14] 相关目录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年6月18日至19日,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召开,主题是“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等分别作出主旨演讲 [2][13] 事件点评 重科创金融 - 以科创板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出“1 + 6”改革措施,“1”指新设科创板成长层并将未盈利企业全部纳入,“6”项改革关注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未来将拓展至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科创板制度优化和上市标准放宽有利于增强境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3][14] 促双向开放 - 走出去方面,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发布QFII制度优化方案,拓展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到100个;引进来方面,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批准友邦人寿等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对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向法制及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等方面倾斜,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 [4][15] 更大力度培育耐心资本 - 从拓宽耐心资本范围、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投资端发力引导中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强化股债联动机制四个方面大力培育耐心资本,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 [5][16] 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梳理 对外开放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等八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中央金融委员会发布《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上期所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证监会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 [17] 科技金融 - 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增强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上交所就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17][19]
吴清定调的资本市场改革 背后有四方面深意
证券时报网· 2025-06-19 16:43
2025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围绕"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做了主旨演讲,宣布深化科创板改革、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强调将支持科技型上 市公司做优做强,更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定调了下一阶 段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含金量足,内容很实。 总体来看,吴清系统阐述了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总体考虑,背后有四方面深 意。 深意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是全生命全周期全方位的 从国内外实践看,无论是大而强的科技巨头,还是小而美的科创新秀,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创新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更需要三 者的携手和结合。在新的形势下,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对于加 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大 有可为。吴清指出,一方面,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提供从风 险投资到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的全链条、接力式服务,满 ...
【新华解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资本市场改革创新重要主线
新华财经· 2025-06-19 11:01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三者良性循环是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主线[1] - 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3] - 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对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2] 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互动 -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兴于产业、成于资本,资本市场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4] - 优质科技型企业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吸引力,美股"七巨头"是典型例子[4] - 头部科技企业出色的市场表现推动资金向优质公司聚集,吸引全球资金涌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国际竞争力[5] 资本市场改革举措 - 证监会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6] - 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7] - 改革举措包括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等[6] 政策落地与市场影响 - 当天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成立中国资本市场学会[7] - 未来将打通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7] - 优化QFII制度等重磅改革举措有望加快落地见效,A股市场长期叙事的积极变化将不断增加[7]
兴业证券王涵 | 资本市场聚力赋能科技创新——吴清主席陆家嘴论坛主旨演讲快评
王涵论宏观· 2025-06-18 20:22
我国资本市场的两个良性循环 - 科技、资本与产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和耐心资本培育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坚实金融支持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成为推动科技企业上市的重要力量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总额一半以上 专利数量达全国总量三分之一 [2] - 科技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资本市场"含科量"显著提升 投资者通过长期陪伴获得可观回报 科创板和创业板近5年分红回购总额超7300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2.5% [2] 当前存在的三个不完善 - 适应创新规律的资本形成机制不完善 - 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 - 对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3] 五大针对性措施 - 推出"1+6"改革举措 更好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 - 强化股债联动 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数据资产证券化 REITs等产品 - 培育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推动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 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完善多元化退出机制 - 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强化上市公司质量监管 提升"上市后治理"能力 - 构建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 优化QFII制度 筹备人民币外汇期货 推动天然气期货期权上市 [3] 战略机遇期的发展方向 - 中国经济硬实力全球前列 科技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资本市场处于加速融入国际资本循环体系的关键窗口期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将强化对科技创新支持 推动科技 资本 产业良性循环 - 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和效率 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环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