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造车

搜索文档
吉利汽车(00175):港股公司深度报告:造车成本优势延续,品牌整合驱动经营提效
开源证券· 2025-07-01 15: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1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到密集新车周期催化、高端品牌极氪与领克驱动ASP向上、领克收购完成后销售收入并表,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3367/3685/3956亿元,同比增长40%/10%/7% [7] - 考虑到新能源车毛利率逐步爬升、品牌重组有望驱动经营提效,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152/178/217亿元,同比增速 - 8%/17%/22%,分别对应2025 - 2027年1.6/1.9/2.3元EPS,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9.6/8.3/6.8倍PE [7] - 平台化造车成本优势延续支撑平稳度过价格战,高阶智驾平权强化新能源产品竞争力,叠加油车或有超预期表现驱动交付曲线向上势能充足,品牌重组经营提效有望驱动2025年往后业绩加速增长 [7] 各部分总结 新能源步伐加速,战略转型驱动经营提效 - 吉利汽车造车业务历经四大阶段,4.0时代标志新能源时代拐点来临,旗下有吉利、银河、极氪、领克四大品牌,覆盖低中高端车型及多种能源形式 [19][20][22] - 2020 - 2024年公司收入高速增长受益于品牌拓展及出口业务,净利率部分受新能源业务拖累,2024年净利率触底反弹 [25] - 《台州宣言》彰显公司战略调整决心,已完成银河与极氪品牌整合,有望改善经营效率、提升品牌竞争力 [31] 银河:平台化确保性价比,高阶智驾有望强化优势 - GEA架构专为新能源车型研发,具备混动专用性,兼容多种新能源形式,覆盖全尺寸、全品类新能源产品;雷神EM - i超级电混系统提升能耗表现,操纵自带流畅电感 [36][42] - 银河旗下GEA车型成爆款,彰显造车能力,2025H2起新品全系标配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待智驾能力跟进后有望成为2025H2增量主力 [44][51] 极氪科技:产品力均衡全能,协同效应驱动减亏加速 - 极氪发展历经“高端→主流→高端”三阶段,产品矩阵兼顾主流及高端市场;SEA浩瀚架构均衡全能,实现降本提速,车型迭代节奏加快 [52][57][68] - 极氪2025 - 2026年预计发布多款新车,混动技术再革新,有望驱动交付曲线向上 [72] - 极氪整合领克汽车,融合集团资源,领克研产资源丰富,与极氪形成互补,合并后可降低成本、提升产能利用率 [73][77] - 领克赋能极氪国内渠道下沉,整合欧洲门店渠道,合并后有望缓解品牌内耗、提升品牌整体竞争力 [78][82] 油车:性价比优势稳固,持续获取合资份额 - 油车市场规模萎缩,自主品牌驱赶合资份额,吉利核心油车交付维持向上趋势 [85] - 吉利油车依托CMA架构有成本优势,配置足、售价低,核心车型如星越L在同级市场有竞争力 [90] 出口:依托集团全球布局,发力新兴市场 - 疫情后全球乘用车市场复苏,中国品牌在俄市场份额提升,吉利汽车出口跟随大盘提升,俄罗斯成出口增量主力 [95][103] - 吉利依托集团海外产能布局推进出口,创新出海模式,2025年有望看到出口业务加速 [111][11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367/3685/3956亿元,同比增长40%/10%/7%;归母净利润152/178/217亿元,对应2025 - 2027年9.6/8.3/6.8倍PE,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平均 [117][118] - 公司造车历史积淀深厚,2025年银河、极氪、领克等业务向好,主品牌油车贡献利润,维持“买入”评级 [118]
造车,原来也可以有“预制菜”?
电动车公社· 2025-06-13 23:57
预制菜概念延伸至造车行业 - 预制菜因便捷性在餐饮行业迅速普及,盒马、叮咚买菜、山姆等平台均推出相关产品[2][3] - 宁德时代将"预制菜"理念引入汽车行业,发布首款自研底盘"磐石底盘",阿维塔成为首个签约品牌[4][6] - 北汽、江淮、长安马自达等车企相继宣布将采用磐石底盘开发新车型[7] 磐石底盘安全性设计 - 通过120km/h正面中心柱碰极限测试,碰撞后电池包温度21℃无热失控,气囊正常弹出[9][12] - 采用立体仿生龟甲结构分散碰撞力,材料使用2000MPa潜艇级热成型钢和600MPa航天级铝合金[19][20] - 电芯通过60km/h撞击、90°弯折、电锯切割等极端测试,采用倒置布置防止火焰直射乘员舱[22][23][26] - 电气系统可在0.01秒内切断高压回路,0.2秒释放残余高压[27][28] 滑板底盘技术优势 - 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设计,底盘与车身柔性连接,支持"一套底盘百变车型"开发模式[40][42] - 提供400+标准化接口,兼容不同座舱和智驾系统,减少100+零部件和1700+焊点开发[44][45] - 开发周期从3年缩短至12-18个月,BOM成本降低5%,底盘寿命达10-20年[46][47][49] CTC电池集成技术突破 - 采用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TC),完全取消模组和传统电池包结构,集成度较CTP提升20%[59][65] - 磷酸铁锂版本续航超800km,三元锂版本达1000km+,支持5C超快充[67][68] - 集成线控制动与转向系统,节省机械连接空间,提升驾驶响应速度[69][70] 行业变革与供应链重构 - 智能汽车时代软件成为灵魂,硬件需适配低成本高灵活性需求[76] - 宁德时代通过预制底盘切入车企核心领域,助力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77][78] - 供应商从幕后走向台前推动技术升级,反映产业成熟度提升[81]
小鹏汽车-W(9868.HK):再看小鹏汽车 智驾平权时代下扬帆远航
格隆汇· 2025-06-09 09:56
新能源行业发展复盘 - 新能源汽车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产品力提升和价格下探是关键推动因素 [1] - 新能源渗透率在10%-50%区间实现高速增长 核心技术领先和成本控制强的车企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1] - 2025年将迎来智能化渗透率提升的大年 智能驾驶成为继电动化后新一轮格局重塑机遇 [1] 智能驾驶发展趋势 - 智驾平权开启新周期 技术进步推动体验飞跃 视觉方案等持续降低高阶智驾成本 [1] - 强智驾整车有望获取更高市场份额 算法 算力 数据和成本构成核心竞争优势 [1] - 以小鹏为代表的强智驾主机厂有望突破 软硬件一体化构建宽广护城河 [1] 小鹏汽车战略布局 - 自研图灵芯片 打造软件生态+智驾硬件一体化护城河 启动72B参数基模训练 预期基座大模型后续上车 [1] - 平台化造车优势显著 扶摇架构覆盖A级到D级车型 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成本 在三电技术 增程技术 一体式铝压铸等方面领先 [1] - 管理层变革优化架构 何小鹏深入一线管理 引入王凤英等外部人才 营销搭建个人IP 渠道持续改革淘汰低效门店 [1] 新车周期与产品规划 - 2024Q3推出M03 2024Q4推出P7+ 2025年计划推出纯电SUV G7 P7改款E29及超级增程G01三款战略产品 [2] - 多元化平台打造全品类智能出行矩阵 依托领先智驾技术进一步打开销量空间 [2] - 2025年预计收入991亿元 对应PS 1 4X 软件盈利和出海增长带来盈利弹性 [2] 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 AI智驾能力持续领先 渠道变革和营销体系加强推动销量快速提升 [2] - 规模提升和平台降本效果显现 2025年新车大年将增强销量周期 [2] - 公司有望成为智能驾驶浪潮下百万级销量车企 [1]
【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九/小鹏汽车-W】核心竞争力剖析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4-18 20:46
小鹏汽车核心竞争力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多品类批量爆款能力,油车时代吉利和电车时代比亚迪均通过此路径实现年销量从50万到200万+的跨越 [4][9] - 批量爆款能力内核是平台化技术底座,SEPA2.0扶摇架构涵盖电子电气架构、三电系统和硬件一体化三大核心技术 [5][10] - 品类创新战略通过D-F-H三大子平台实现轿车-SUV-MPV全品类覆盖,以"科技平权"占领用户心智 [6][11][13] 技术架构 - 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云端-芯片-算法-域控制器全栈自研,形成算力-算法-数据闭环 [5][10] - 三电系统采用全域800V高压快充+X-Power电驱+智能热管理,解决充电效率和里程焦虑 [5][10] - 硬件一体化技术包含前后一体化压铸和CIB电池车身一体化,实现空间释放和轻量化 [5][10][13] 产品矩阵 - D平台定位10-20万市场,H平台覆盖25-40万+市场,F平台主打15-30万区间 [13] - 车型组合包含G6/G7/P7+/X9等,形成轿车-SUV-MPV全品类布局 [13] - 产品性能强调"足够安全/足够范围/足够便宜"的科技平权理念 [13] 研发投入 - 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300亿元,第二代扶摇架构平台支撑未来十年发展 [29][30] - 研发费用从2018年10亿增至2024年60亿,平台化技术持续迭代 [29] - 智驾标签保持战略定力,同时引入王凤英等人才补齐产品营销短板 [30] 智能驾驶技术 - 全栈自研覆盖算力-算法-数据闭环,传感器以外采为主坚持纯视觉方案 [33] - AI鹰眼视觉方案采用LOFIC架构,识别速度提升40%,算力释放20% [40][43] - 自研图灵芯片2024年流片成功,算力达750TOPS,预计2025Q4上车 [44][45] 三电系统 - 全域800V架构相比400V系统在配电、线束等环节实现成本降低 [74][77] - 采用电驱升压兼容400V直流桩技术路径,综合效率更高 [78] - SiC功率模块国产替代加速,2024年新增斯达半导等供应商 [89] 增程技术 - 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纯电续航达430km,综合续航1400km+ [109][110] - 增程器热效率42%,下一代目标48%,电机效率目标96% [112][113] - 规划至少5款增程车型,首款基于X9平台2025H2量产 [115][117] 生产制造 - 采用16000吨超级压铸设备,实现车身轻量化和空间优化 [96][123] - 联合广东鸿图开发铝压铸车身,前后一体化压铸技术领先 [127] - 一体化压铸使P7+整备质量1967kg,风阻系数降至0.206Cd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