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矿产资源

搜索文档
华商新能源汽车混合A:2025年上半年利润916.33万元 净值增长率2.64%
搜狐财经· 2025-09-05 17:40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916.33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115元,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64% [3] - 截至9月3日,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5.61%,同类排名181/607;近半年增长率15.25%,排名389/607;近一年增长率43.86%,排名305/604;近三年增长率-44.40%,排名494/495 [6] - 近三年夏普比率-0.7128,同类排名465/468;近三年最大回撤65.02%,同类排名2/483,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4年一季度为32.7% [25][28] 基金规模与持仓结构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规模3.23亿元,持有人共计1.48万户,合计持有7.68亿份 [33][36] - 机构持有份额占比0.30%,个人投资者占比99.70%,管理人员工持有26.11万份占比0.03% [36]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86.6%(同类平均85.36%),2023年末最高仓位91.88%,2024年上半年末最低仓位74.26% [31] 投资组合估值与成长性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20.08倍(同类均值33.74倍),市净率(LF)2.48倍(同类均值2.47倍),市销率(TTM)1.28倍(同类均值2.07倍) [12] - 持有股票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0.14%,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0.15%,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12% [19] - 最近半年换手率284.29%,持续1年高于同类均值 [39] 重仓股与行业布局 - 前十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理想汽车-W、中国汽研、伯特利、亿纬锂能、小米集团-W、中矿资源、吉利汽车、银轮股份、比亚迪股份 [42] - 产业聚焦安全、智能、健康、出海和绿色领域,重点关注智能化与关键矿产资源投资机会 [3] 基金经理与同业比较 - 基金经理张文龙管理的4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其中华商鑫选回报一年持有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69.04% [3] - 基金单位净值截至9月3日为0.517元,属偏股混合型基金 [3]
6月7日电,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6月15日访问格陵兰岛,将重点关注北大西洋和北极地区的安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以及关键矿产资源。
快讯· 2025-06-07 16:12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格陵兰岛 -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6月15日访问格陵兰岛 [1] - 访问将重点关注北大西洋和北极地区的安全 [1] - 气候变化议题将是访问的核心内容之一 [1] - 能源转型问题将被纳入讨论范围 [1] - 关键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重要议题 [1]
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 全球关键矿产资源需求保持强劲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0
全球关键矿产资源需求 - 2024年全球关键矿产资源需求保持强劲增长 锂需求增长近30% 镍 钴 石墨和稀土需求增幅在6%至8%区间 主要受电动汽车 储能电池和可再生能源需求推动 [1] - 锂市场价格自2023年以来累计下跌超80% 2024年石墨 钴和镍价格分别下跌10%至20% 价格回落至2020年前水平 [1] 供应与投资动态 - 印度尼西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主导供应稳定增长 推动锂 镍 钴 石墨等储能电池所需资源价格下行 [1] - 2024年全球关键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增长幅度从2023年的14%收窄至5% 实际投资增长率仅为2% 勘探活动趋于平稳 [2] - 锂 铀和铜的矿业勘探支出持续增长 但镍 钴和锌的矿业勘探明显下降 新项目融投资放缓 [2] 供需平衡与缺口预测 - 2035年镍 钴 石墨和稀土供应量有望匹配需求增速 但铜和锂供应存较大缺口 铜矿供应缺口预计达30% [2] - 锂矿资源短期供应充足 但未来5至10年将出现明显供应短缺 [2] - 关键生产国以外的全球供应量平均仅能满足剩余需求的50% 供应链可能因极端天气 技术故障或贸易中断而极度脆弱 [3]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 人工智能勘探可使钻探成本降低60% 探矿成功率提升4倍 离子吸附型稀土提取技术大幅提升提取效能 [4] - 磷酸铁锂(LFP)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不足10%跃升至近半数 钠离子 富锰锂离子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 [4] - 美国加速关键矿产资源项目审批 欧盟确定47个战略项目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推出重大开发扶持计划 [4]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目前存在关税问题,关税事宜将被纳入讨论范围。关键矿产资源将成为讨论焦点。
快讯· 2025-05-22 04:50
关税问题 -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表示目前存在关税问题 [1] - 关税事宜将被纳入讨论范围 [1] 关键矿产资源 - 关键矿产资源将成为讨论焦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