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老化

搜索文档
屡罚不改!旺旺营销再翻车,贩卖情怀难“逆袭”
格隆汇· 2025-06-02 09:52
品牌形象与营销问题 - 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罚款1.53万元,涉及旺旺高钙纯牛奶蛋白质含量与宣传不符[3][4] - 公司多次因虚假宣传被罚,包括2021年浪味仙栗米条"无糖"宣传不实和2018年"O泡果奶"广告导向偏差[6] - 公司营销违规历史可追溯至2005年,曾因广告传播迷信内容被叫停[7]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旺仔复原乳曾是公司核心产品,2013年收入达112亿元,占总营收48%[8] - 公司产品多年未创新,高糖低营养的旺仔牛奶和雪饼、仙贝等产品未能跟上消费观念变化[9] - 公司尝试推出贝比玛玛、邦德咖啡等新品牌但市场反响平平[9][10] 销售渠道与竞争格局 - 公司坚持"线下重于线上"战略,线上市场份额不足1%,远低于三只松鼠(11%)等竞争对手[10][11] - 公司错失互联网电商红利,线上布局不足[10] 财务表现 - 2022财年上半年营收108.33亿元,同比下滑4.83%;净利润同比下降23.6%至15.96亿元[13] - 乳品及饮料收入56.93亿元,同比下降13.2%,其中旺仔牛奶收益下降13.9%[14] - 毛利率连续下滑,从2019年的48.05%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42.82%[14] 行业评价与展望 - 多家研究机构下调目标价,麦格理将目标价从6.6港元降至4.3港元,维持"跑输大市"评级[15] - 公司面临品牌老化、产品创新不足和渠道策略失误等多重挑战[7][9][10]
兰蔻换帅,欧莱雅“救火”
北京商报· 2025-05-27 20:41
人事变动 - 兰蔻全球品牌总裁Françoise Lehmann将辞去总裁一职 接任者为欧莱雅集团首席创新官Vania Lacascade [3] - 欧莱雅近一年管理层频繁调整 涉及兰蔻副总裁、全球旅游零售部总经理、高端化妆品部总经理等多个职位 [3] - Vania Lacascade曾主导欧莱雅旗下薇姿品牌转型 在不到两年内推动该品牌实现两位数销售额增长 [4][6] 品牌战略地位 - 兰蔻是欧莱雅高端化妆品部门主力品牌 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23.6亿欧元 占该部门30%-40%营收 [4] - 兰蔻在欧莱雅集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被业内称为"当家花旦" [1][4] - 2021年兰蔻菁纯系列和赫莲娜品牌在北亚市场大获成功 推动高档化妆品部成为欧莱雅最大事业部 [5] 业绩表现 - 欧莱雅高端化妆品部门在中国市场出现下滑 2024年三季度同比跌幅达"负的百分之十几" [5] - 2024年"双11"天猫美妆榜单中 兰蔻被国产品牌珀莱雅反超 从2018年榜首降至第三名 [6] - 欧莱雅中国2022年高档化妆品市场份额超30% 但2024年表现与市场持平 [5][6]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美妆品牌崛起对国际品牌形成冲击 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支付欲望降低 [6] - 成分党兴起 传统美妆品牌面临年轻消费者喜好转变的挑战 [6] - 国际品牌被指产品老化 缺乏中国品牌的快速反应能力 [6] 新任总裁背景 - Vania Lacascade曾任LVMH集团纪梵希品牌国际经理 具有丰富美妆行业经验 [4] - 2023年起担任欧莱雅首席创新官 负责领导集团全球创新战略 [6] - 行业专家认为其创新战略理解将有助于兰蔻保持全球竞争力 [7]
美邦服饰2024年由盈转亏 品牌老化与现金流危机下的经营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4-30 15:2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美邦服饰业绩不佳,面临品牌老化、市场竞争加剧、战略转型受阻等困境,需从产品创新、渠道结构、品牌升级三方面破局重拾增长动能 [1][4] 核心业务疲软 - 休闲服饰板块受品牌老化与市场竞争加剧双重打击 [2] - 品牌定位模糊,产品未跟上潮流趋势,新模式效果不佳致加盟商流失、市场份额流失 [2] - 毛利率下滑,因国内外快时尚品牌竞争,公司降价促销,库存周转效率低、减值风险攀升 [2] 现金流危机与战略转型受阻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缺口同比扩大,“5.0新零售”模式推广成本高、短期难见效 [3] - 加盟商流失致提货额下降,短期债务压力大,资产负债率超行业平均,现金流难覆盖短期债务 [3] - “大牌平替”策略缺乏核心技术与研发投入,产品创新乏力,竞争处于下风 [3] 破局之道 - 聚焦产品创新,通过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 [4] - 优化渠道结构,加强加盟商合作黏性 [4] - 深化品牌升级,重新定义品牌定位,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