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加剧

搜索文档
盛景微: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无锡盛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9 20:10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3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3亿元和5.04亿元,同比变动率为6.71%和-38.70% [1]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亿元和0.10亿元,同比变动率为4.16%和大幅下滑 [1] - 2024年销售收现比为40.00%,较2023年的38.01%略有提升,主要因票据结算比例提高 [1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7亿元,同比减少3410.16万元,主要因销售收入下降及回款周期延长 [17] 客户与销售情况 - 前五大客户2024年销售额均出现下滑,其中第一大客户北方特能销售额同比下降41.50% [2] - 2023年下半年北方特能销售额同比增长79.56%,主要因收购新子公司后扩大采购 [8] - 客户结构变化:第五大客户由黑龙江青化变为云南民爆,后者转向自产电子控制模块 [3] - 2024年电子控制模块平均售价下降28.42%,普通型产品占比从3.78%提升至36.11% [18] 行业与市场竞争 - 2024年电子雷管产量6.37亿发,同比下降5.02%,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 [5][11] - 电子控制模块竞争者从不足10家增至40余家,市场价格加剧下跌 [5][12] - 公司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25.52%降至2024年21.98%,主要因客户引入二供/三供及自建产线 [10][13] - 下游民爆企业2024年电子雷管产能利用率平均62.78%,较2023年下降6.44个百分点 [2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具备自主芯片设计能力,2024年研发费用8945.25万元,同比增长15.24% [19][33] - 电子控制模块毛利率从43.68%降至32.61%,主要因产品结构向低价普通型倾斜 [18] - 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2024年民爆业务海外收入273.58万元,售价为国内2-3倍 [31][33] - 新产品开发:完成海外版智能无线起爆系统首爆,负载能力达国际领先水平 [33] 供应链与生产管理 - 2024年采购付现比33.48%,较2023年下降4.79个百分点,因采用票据支付比例提高 [17] - 推进钽电容、发火电阻等关键原材料国产化,以降低成本和保障供应链安全 [34] - 主要客户2023年期末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比例较低,受下游基建和矿产行业回款周期延长影响 [3]
年报盘点|四大光伏组件厂业绩集体下滑,股价最高跌去三成
第一财经· 2025-05-07 20:00
行业表现 - 2024年光伏组件行业四大厂商中仅晶科能源实现盈利0.99亿元(同比减少98.67%),隆基绿能净亏损86.2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07.5亿元),晶澳科技净亏损46.56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70.39亿元),天合光能净亏损34.4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55.31亿元)[1][2] - 行业集体亏损主因包括光伏组件价格下跌(隆基绿能硅片和组件价格同比降61%和39%)及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隆基绿能计提87亿元,天合光能计提31.06亿元)[2][3] - 四家公司2024年股价均下跌:晶澳科技跌幅31.25%(最大),隆基绿能跌30.56%,天合光能跌30.09%,晶科能源跌17.63%(最小)[4] 公司营收与出货量 - 晶科能源营收924.71亿元(同比-22.08%),组件出货92.87GW;隆基绿能营收825.8亿元(同比-36.23%),电池组件出货82.32GW;天合光能营收802.82亿元(同比-29.21%),组件出货超70GW;晶澳科技营收701.21亿元(同比-14.02%),电池组件出货79.447GW(含自用1.544GW)[1] 亏损原因分析 - 隆基绿能亏损因素包括产品价格下行、技术迭代导致资产减值损失87亿元、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损失4.86亿元[2] - 晶澳科技提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国际贸易环境严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影响业绩[2] - 天合光能明确组件价格持续下降导致业务盈利能力下滑,计提信用减值损失5.08亿元和资产减值损失25.98亿元[2][3] 晶科能源差异化表现 - 晶科能源成为行业唯一盈利企业,计划2025年底完成40%以上产能升级改造,沙特项目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美国2GW组件产能2024年底满产运营,正推进GDR发行及德国上市[3]
家附近的药店,正在消失
虎嗅APP· 2025-03-14 21:35
行业现状 - 零售药店行业正经历大规模闭店潮,2024年全国预计关闭3.9万家药店,闭店率达5.7%,较2023年的3.8%显著上升 [5] - 2024年第四季度闭店13672家,高于前三季度平均水平,关店呈现加速态势 [5] - 有机构预计2025年全年关店将达10万家,相当于每天关闭274家药店 [2][5] - 行业平均销售额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0.6%,客单价同比下滑8.9% [12] 历史发展 - 2015年前药店行业普遍盈利,毛利率高达40%,医保刷卡业务稳定 [7] - 2022-2023年疫情期间,药店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多家连锁企业实现"万店"目标 [8] - 行业曾出现过度扩张现象,部分街道1000米范围内聚集5-8家药店,密度超过奶茶店 [11] 竞争格局 - 头部连锁药店仍在快速扩张:大参林2024年上半年净增2077家门店(日均11.4家),一心堂2024年新开1867家(日均5.12家),益丰药房前三季度新开2254家(日均8家) [10] - 线上购药平台通过价格补贴(如活菌颗粒线上售价14元低于进价)、医保支付和"小时达"配送服务抢占市场份额 [9] 政策影响 - 医保监管趋严导致依赖医保收入的药店销售额骤降,部分药店因套取医保资金被查处(如哈尔滨某药店涉案金额超百万) [13] - 国家医保集采政策推行导致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挤压药店利润空间 [13] - 多家上市药企因医保违规被处罚,如一心堂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等问题造成医保基金损失 [13] 企业表现 - 上市连锁药店2024年业绩普遍下滑:国药一致和健之佳预计净利润最高下滑65%,一心堂最高下滑72.7%,漱玉平民从盈利1.33亿元转为最高亏损2.2亿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