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择时
icon
搜索文档
把A股账户全部清仓了
集思录· 2025-09-16 21:48
9月12日,把22年建仓至今的A股账户全部清仓了,打算就买定期理财。 凭心而论,我觉得大 盘还会涨,趋势在这里,4000点应该会破,4500点说不定也有可能。 但是,结合2015年和2021年的经 历,我觉得点位再涨,我也大概率会把钱都亏回去。 以上两者都是发自内心地认为 :) 所以还是先跑路吧,我没这能吃到底的能耐。 现在牛市涨了3870/2635=1.468691 举个例子,2014-2015.同样的你,觉得涨了1.468也就是到了2715点高位了,所以你在2715 点跑了。 殊不知,后来涨到了5178点,你可能有点后悔,但是你觉得熊市后总会下来的,点数也如你 所愿下到了熊市底部2638点,但是呢,一路下来你觉得低位还不止2638,起码要比自己跑的 点位低得多,不然就白跑了,所以你还会等还会观望,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也不可能在这个 最低最低点抄到底。 我是22年到24年之间陆续建的仓, 一半资金是在恒生科技,22年3月建的仓,后来大概补仓了5、6 次,拿了差不多3年,在今年2月份5900点时离的场,后来这半年再没有进过港股。 另一半在A股,22年开始小仓位运行,大概24年6月份时加了重仓在芯片和软件etf, ...
如何克服恐高症、增厚长期投资收益?
雪球· 2025-09-14 14:37
01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贵出贱取之道 来源:雪球 前言 前几天有小伙伴留言 , 问及由于他承受力较弱 , 特别容易恐高 , 因此应该如何增厚牛市里的收益 ? 这个问题很大 , 涉及到投资风险偏好 、 盈利体系 、 长期思维等方面 , 我答应写一篇文章来阐述我的观点和思路 , 今天来交作业了 。 02 投资收益的来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需要先思考一下投资收益的来源 。 投资收益=资金*(power(1+年化收益率,投资年数)-1) 。 比如 , 资金是100万 , 年化收益率10% , 投资年数10年 , 则10年后总的投资收益是 : 100*(power(1+10%,10)-1)=159万 。 从上面这个公式里可以看到 , 影响投资收益的总共有3个因素 : 资金 、 年化 、 年数 。 其中 , 资金与投资收益是乘的关系 , 年化收益率是底数 , 投资年数是指数 。 那么这三大因素中 , 哪个对投资收益影响最大呢 ?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资金 , 毕竟本金越大 、 收益越高 ; 也有人认为是年化收益率 ...
择时是否“抹杀”了你的收益?
虎嗅· 2025-08-26 16:12
择时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 传统观点认为择时会因错过市场最佳交易日而大幅降低收益 哈特福德基金数据显示1995-2024年满仓标普500可使1万美元增长至22.4万美元 但错过收益最高的10/20/30天将分别降至10.3万/6.0万/3.8万美元 降幅达54%/73%/83% [1] - AQR资本创始人克里夫·阿斯内斯质疑该逻辑 强调需同时评估错过上涨与躲过下跌的影响 通过1970-1996年及1997-2024年数据测试发现择时收益影响具有双向对称性 [4] 机构投资者对择时的立场 - 彼得·林奇指出投资者因预测调整所亏资金远超调整本身损失 [5] - 巴菲特主张"在市场中的时间比择时更重要" 强调长期持有优质资产而非短期波动交易 [5] 择时收益双向对称性验证 - 1997-2024年标普500满仓年化收益9.3% 错过最大单月涨幅时降至8.8%(-0.5%) 躲过最大单月下跌时升至10.0%(+0.7%) [9] - 回测显示躲过N个月下跌的收益提升与错过N个月上涨的损失基本持平 N=12时收益差为±5.6% N=36时达±12.9% [9][14] - 1970-1996年数据同样印证该规律 N=12时收益差±5.8% N=36时达±11.9% [7] 合理仓位下的择时影响 - 采用股债80/20基线配置 择时调整至60/40或100%股票时收益波动显著收敛 N=12时年化差异约±2% 远低于满仓切换的±5.6% [16] - 1970-1996年合理配置回测显示N=36时收益差为±4.2% 1997-2024年为±4.6% [18][19] 择时操作的实际困难 - 标普500最佳交易日50%出现在熊市 28%处于牛市初期 易因规避下跌错过反弹 [19] - 美股熊市短且拐点难判 强劲上涨日常出现于趋势未明阶段 [22] - 无判断优势的择时胜率偏低 易受交易成本及情绪因素干扰 [25] 中美市场择时特性对比 - 中国市场波动性更高 MSCI中国指数近10年年化波动率24% 显著高于全球基准MSCI ACWI的15% [27] - 1997-2024年MSCI中国指数43.4%月份下跌 择时空仓窗口更频繁 [28] - 躲过下跌的收益提升显著大于错过上涨的损失 N=36时MSCI中国指数差值为+25.9%对-17.9% 上证指数为+24.6%对-20.2% [26][33] 择时策略的有效前提 - 需具备可验证的专业优势数据与方法 [31] - 采用合理仓位控制而非满进满出 [31] - 配合严格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 [31]
3800点!按捺不住躁动的心,牛市里到底要不要择时?
雪球· 2025-08-23 08:01
核心观点 - 择时不是非对错问题 而是资产特性与投资者能力匹配问题[3] - 提出核心卫星策略 即主菜配菜体系 主菜占70%-90%为稳健资产 配菜占10%-30%用于择时探索[8][9][10] - 对多元资产组合 择时需评估性价比 聚焦能力圈 并在市场极度悲观时寻找机会[11][12][13][14] 资产性格分析 - 高波动强周期资产如个股行业基金属于电锯型 需择时控制回撤风险[4] - 低波动稳健收益资产如高等级债券货币基金属于水平尺型 择时性价比低[4] - 不同资产配置组合择时需求不同 权益多元组合与固收加组合差异显著[4] 投资者能力评估 - 需评估三大能力:对宏观产业市场情绪的理解能力 时间投入程度 以及逆人性操作的心理承受力[5] - 多数普通投资者择时可能产生负收益 需转向更适合的投资框架[5][6] 核心卫星策略框架 - 主菜部分占70%-90% 由宽基指数优质债券构成 放弃择时 只做纪律性再平衡赚取市场Beta收益[9] - 配菜部分占10%-30% 用于行业主题择时实践 允许犯错但风险可控[10] - 该策略调和长期主义与积极探索矛盾 主力稳扎稳打 小部分探索超额收益[10] 择时战术路标 - 评估性价比:衡量资产伤害半径即最大回撤幅度 及夏普比率风险回报效率[12] - 聚焦能力圈:选择最熟悉领域深耕 如宏观资产轮动 中观风格切换或微观标的选择[13] - 利用市场极端情绪:当多元组合回撤接近历史极值 可能提供安全边际机会[14] 投资行为建议 - 对大多数人 应专注战略资产配置而非择时 时间价值高于时机选择[15] - 对有能力者 可用主菜配菜体系保护根基同时探索机会[16] - 对短期资金应完全避免择时 以安全为唯一目标[17]
摩尔缠论;职业交易者的走势理解
搜狐财经· 2025-08-18 14:50
技术分析框架 - 行情判断基于两个关键信号:上涨的3卖点或3买点背驰的1卖点 但3卖点不一定导致行情结束[1] - 市场涨跌没有绝对唯一性 未来行情无法预测 因任何因素变化都可能改变结果[1] - 核心分析工具为30分钟级别线段 其方向决定市场方向(涨或跌) 5分钟级别作为节奏参考[1][4][5] - 日线级别线段用于辅助30分钟级别分析 日线一条线段对应30分钟走势[3] 操作原则 - 操作方向独立于市场方向 做多时坚持看多 做空时坚持看空 不受消息干扰[7] - 必须出现量化买点才参与市场 否则保持观望[3][6] - 交易级别以30分钟线段为主 日线级别易陷入震荡且周期过长[7] 择时方法 - 日线图下跌波段中:高位突破MA170视为1卖点 低位突破MA170视为1买点[3] - 30分钟级别确定多空方向 5分钟级别参考34均线 日线级别参考170均线[4] 选股标准 - 只参与上涨行情 下跌行情绝不参与[6] - 股价位于170均线上方且出现买点(3买或三段选股)时才看涨[6] - 170均线下方的股票看跌[6]
还在乱调仓?不如试试再平衡,一组实测数据带你看效果
雪球· 2025-08-15 21:01
核心观点 - 再平衡是一种通过定期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实现"低买高卖"的懒人策略,其效果取决于资产间的波动差异和长期收益水平 [6][12] - 当组合中资产长期收益相近但短期波动差异大时,再平衡能显著提升收益(如A股与现金/债券组合十年累计提升5%-6%)[13][16][23] - 对于长期收益差距大的资产组合(如A股与全球股票/黄金),再平衡可能降低收益但能有效控制风险 [29][30][35] - 再平衡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持组合风险水平和管理投资者心态,而非单纯追求收益提升 [36][43] 资产配置理论 - 再平衡操作原理:当某类资产占比偏离初始配置(如股票从50%升至60%)时,通过卖出超额部分补入低配资产恢复原始比例 [8][9] - 数学原理:资产间"你追我赶"的波动特性与最终收益趋同是再平衡发挥作用的基础,波动差异越大效果越显著 [13][14] - 效果对比:资产年化收益差3%以内且波动差异大时效果最佳(A股与现金/债券),走势同步时无效(成长股与价值股)[15][23][26] 实证研究结果 - A股与现金组合:年度再平衡每年多赚50个基点,十年累计收益提升5%-6% [23] - A股与债券组合:再平衡效果显著,因债券波动稳定而A股波动剧烈 [23] - 成长股与价值股:因走势相似且波动差距小,再平衡几乎无收益提升作用 [26] - A股与全球股票/黄金:再平衡反而降低收益,因强势资产(如A股)权重增长被限制 [29][30] 策略价值 - 风险管理:防止单一资产占比过高导致组合风险超出承受范围,避免恐慌性抛售 [43] - 行为金融:通过纪律性操作规避择时困境,维持投资者心态稳定 [36][43] - 长期适应性:20年周期下资产相对表现可能反转,再平衡能适应不同市场环境 [37][40] 实施前提 - 需建立明确的多元资产初始配置比例作为调整基准 [43] - 要求投资者清晰界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43] - 需配合"雪球三分法"等分散化配置理念共同实施 [44]
3600点再现!与其琢磨抄底逃顶,不如做好这件事
雪球· 2025-08-09 21:31
核心观点 - 短期择时对投资收益的提升效果有限,即使在波动较大的A股市场,完美择时与最差择时的年化收益差距仅为4.11% [6][9][10] - 资产配置是长期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91.5%的收益由资产配置决定,而非择时或选股 [18] - 择时最大的成本是"踏空",即错过市场反弹和复利机会,且持续精准择时的成功率极低 [25][26][29] 择时效果分析 - 美股案例:30年数据显示,完美择时(年化11.7%)与最差择时(年化10.6%)的收益差距仅1.1% [6] - A股案例(2005-2024年):完美择时年化收益7.82%,最差择时3.71%,不择时定投6.19% [9][10] - 国内主动股票型基金年均成本2.2%,择时超额收益可能仅覆盖管理成本 [12][13][15] 资产配置与择时的区别 - 资产配置是长期(5-10年)战略行为,基于风险收益目标保持稳定比例 [20][22] - 择时是短期市场波段操作,对收益贡献有限且成功率低 [21][25] - 战术资产配置可作为战略配置的补充,但调整幅度通常较小 [23] 市场数据表现 - 2020-2024年各类资产年化收益差异显著:沪深300最高62.17%(2021年),最低-21.58%(2022年) [27] - 不同资产波动剧烈:原油2022年收益-13.01%,2023年反弹至24.58% [27] - 港股表现分化:2021年收益26.45%,2022年暴跌-21.63% [27]
国海良时期货:配置、择时、对冲三维一体,打造独具特色的资管!
搜狐财经· 2025-08-01 17:25
公司背景与战略定位 - 国海良时期货成立于1996年 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控股股东为国海证券 第二大股东为浙江省粮食集团[6] - 2014年取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凭借期货公司独特基因和三十年行业积淀 成为以期货衍生品投资为核心能力的特色资管机构[6] - 公司将财富管理提升至两大战略定位之一 通过资管业务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6] - 资管业务采用"三二一"战略架构 分管副总杨绍斌拥有跨研究/投资/营销/资管及私募基金的丰富经验[6] 团队建设与人才结构 - 资管团队核心成员司龄大多超过10年 包括副总经理杨绍斌和资产管理部负责人何湘琪[6][7] - 团队成员毕业于哈工大/浙大/上财/纽约大学/北海道大学及多伦多大学等海内外高校[7] - 何湘琪身兼多只核心产品投资经理 长期致力于量化投资策略研发 擅长多资产多工具组合构建[7] 差异化战略体系 - "三二一"战略强化期货资管三大优势:自上而下投研逻辑/跨资产配置视野/期货衍生品专业深度[8] - 聚焦两大差异化特色:大类资产配置核心能力/以期货衍生品为工具的杠杆与风险对冲策略体系[8] - 坚守"持续创造美好理财体验"核心价值理念 贯穿业务全流程[8] 三维一体投资框架 - 配置维度通过科学配置不同收益来源资产 优化组合收益风险特征 深入因子配置层面[9][10] - 择时维度基于量化观测动态调整资产权重 2008年提出"投资择良时"口号 在权益/债券/商品策略均应用择时机制[11] - 对冲维度运用多空工具/低相关性策略/尾部风险保护 系统管理下行风险[12] 核心投资理念 - 反脆弱理念构建多环境适应组合 将波动转化为优势[13] - 强调回撤控制数学定律:亏损50%需盈利100%回本 控制回撤是长期稳健增长铁律[14] - 尾部保护通过极端市场下保护本金 利用盈亏不对称效应加速净值修复[15] 大类资产策略特色 - 策略涵盖股/债/商三大资产 组合分为权益和衍生品两部分[17] - 权益头寸用红利/质量/成长因子表达 通过ETF/个股/多因子选股构建 叠加情绪择时信号[17] - 衍生品模块交易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商品期货 使用期权策略进行备兑增强和风险控制[17] - 充分发挥期货衍生品工具优势 实践跨资产配置系统化操作[16][18]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公司同时夺得私募排排网"股票策略/多资产策略"资管产品上半年收益冠军[1] - 开辟独具特色资管发展路径 成为专注于大类资产配置的特色机构[6]
国海良时期货夺得资管“双冠”!“配置、择时、对冲”三维一体,打造独具特色的资管!【资管·深度洞察】
私募排排网· 2025-07-29 11:40
公司背景与战略定位 - 国海良时期货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杭州,控股股东为国海证券,第二大股东为浙江省粮食集团,2014年取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7] - 公司定位为特色资管机构,专注于大类资产配置,以期货衍生品投资为核心能力支撑,将财富管理列为两大战略定位之一[7] - 资管业务采用"三二一"战略架构:"三"指强化期货公司三大独特优势(自上而下投研逻辑、跨资产配置视野、衍生品专业深度);"二"聚焦大类资产配置和期货衍生品策略;"一"坚守"持续创造美好理财体验"理念[9][10] 团队建设与核心人物 - 资管团队由自主培养且高度稳定的专业人员组成,核心成员平均司龄超10年,毕业于哈工大、浙大、纽约大学等海内外名校[7][8] - 分管副总杨绍斌具备研究、投资、营销等跨领域经验,主导建立"三二一"战略及三维投资体系[7] - 资管部负责人何湘琪擅长量化策略研发,管理多只核心产品,研究覆盖多资产领域[8] 投资体系与方法论 - 三维一体投资框架:配置(决定基础收益)、择时(提升收益潜力)、对冲(平滑收益曲线)[11] - 配置层面深入因子级别,分析红利策略的股息率/盈利增长等要素,固收与商品策略关注价差收益驱动[12] - 择时机制应用于权益/债券/商品策略,2008年即提出"投资择良时"口号,针对A股高波动特性开发专门模型[13] - 对冲通过多空组合、低相关性策略天然平衡、尾部风险主动管控三重维度实现[14] 核心投资理念 - 反脆弱理念:构建多环境适应组合,将波动转化为优势,运用衍生品实现多空平衡[15] - 盈亏不对称效应:强调回撤控制的数学意义(亏50%需赚100%回本),视其为长期复利关键[16] - 尾部保护策略:极端市场下保护本金,利用保存的规模优势加速净值修复[17] - 执行层面注重均衡配置、多资产低相关性、衍生品动态调整及持续风险控制[18] 大类资产配置实践 - 策略特色体现为:大类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期货衍生品工具增强收益/降低风险[19] - 权益头寸通过红利/质量/成长因子表达,采用ETF/个股组合,辅以网格交易/AH溢价切换等优化手段[20] - 衍生品模块交易股指/国债/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多空转型,国债期货量化择机,商品期货板块均衡配置叠加期权策略[20]
中线转弱但短线趋势尚在,暂维持积极持仓
鲁明量化全视角· 2025-07-27 10:55
市场表现 - 沪深300指数周涨幅1 69% 上证综指周涨幅1 67% 中证500指数周涨幅3 28% 市场连续周阳线后兑现中阳 [3] - 钢铁板块单周领涨 7月以来涨幅居中信一级行业之首 当月超额收益达11%以上 [3] - 2024年全年累计收益53 69% 2025年至7月27日累计收益8 43% [1] 仓位配置 - 主板维持高仓位 中小市值板块同样高仓位 风格判断为均衡 [2] - 建议暂维持本周高仓位 但需做好后续调仓准备 [6] 基本面分析 - 国内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弱势 但市场关注经济拐点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基建项目引发市场对周期性拐头的预期 [4] - 当前不宜过度类比2008年4万亿政策 因市场位置和外部环境不同 外需压力仍是中期压制变量 [4] - 美国快速发债节奏未引发资本市场紧张 国债、黄金平稳 美股小幅上涨 新增5000亿美债疑由美联储独揽 [4] 技术面分析 - 机构增量资金部分退出 但游资活跃度维持高位 个股交易活跃 短期市场波动或放大 [5] - 市场上涨的表因是基本面适度回暖 内因仍是资金面推动 更类似2015年而非2008年 [6] 行业组合表现 - 上月唯一新增调入的钢铁行业在事件效应下单周大涨 月度超额收益超11% 体现多维度alpha叠加效应 [5] 海外市场 - 美国降息预期再起 但资产价格普涨格局中期不可持续 [5] 中小市值板块 - 游资主导下中小市值板块弹性维持 但波幅或加大 建议跟随主板维持高仓位 风格均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