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性复苏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和理财市场8月报:储蓄走势逆转,银行理财分流-20250818
华创证券· 2025-08-18 19:3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综合金融行业给予"推荐"评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91] 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储蓄扩容、理财收缩、基金高增"的结构性分化格局,资金主要从理财市场向基金市场转移 [22] - 居民资产配置加速从"存款理财主导"向"多元金融资产"转型,预计将推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强化 [22] - 国债收益率触底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6月底的1.66%上升至7月底的1.72% [9] - 股票市场呈现成长股主导的结构性行情,创业板指7月大涨9.12%,科创50上涨4.43% [12] 金融市场概述 - 2025年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2%,名义GDP当季值达34.18万亿元 [8] - 7月CPI环比+0.4%,较6月(-0.1%)明显改善,核心CPI涨幅扩大至0.8% [8] - 7月末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较6月提升0.5个百分点 [8] - 7月末社融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6月提升0.1个百分点 [8] 金融政策分析 - 陆家嘴论坛推出八项金融开放举措,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和试点"两头在外"自贸离岸债模式 [17] - 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18]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19] - 国债利息增值税政策调整,自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20] 市场资金流向 - 6月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减少6400亿元(环比-2.05%),基金市场扩张1.71万亿元(环比+5.35%) [25] - 6月储蓄市场新增2.47万亿元(环比+1.55%),7月净流出1.1万亿元 [28] - 资金从固收类(-3764亿元)和现金管理类理财(-2666亿元)向债券型(+7197亿元)和货币型基金(+9044亿元)迁移 [25] 居民储蓄市场 - 6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03万亿元,较上月增加2.47万亿元(环比+1.55%) [28] - 7月储蓄市场总量收缩至160.92万亿元,但前七个月累计仍新增9.66万亿元 [28] -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权益资产将愈发成为储蓄的替代选择 [30] 理财产品市场 - 6月末理财产品存量30.65万亿元,较5月减少6400亿元(环比-2.05%) [32] - 固收类产品占比75.74%,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21.91% [32] - 6月理财产品新发规模6041.23亿元,环比+25.06%,主要由股份理财公司和国有理财公司带动 [39] 公募基金市场 - 7月末全市场基金总规模34.05万亿元,较6月末增加3329亿元(环比+0.99%) [55] - 债券型基金规模达10.36万亿元,占比31.05%;股票型基金占比提升至13.02% [55] - 7月股票型基金新发355.45亿份,占比37.15%;债券型基金新发458.83亿份,占比47.95% [59] - 7月末ETF市场总资产净值4.59万亿元,较6月增长6.66% [66]
一波援军正在路上!
搜狐财经· 2025-08-14 17:01
昨日上证指数开盘不到10分钟,就顺利突破了去年"10.8"的高点3674.44,今日9:50,上证指数正式升破3700点,续刷2021年12月以来近四年新高。 想过会突破3700点,倒也想不到会这么快就突破这个过去十年形成的箱体上限。 虽然收盘并没有站稳3700点,但从6月23日转向以来,从3500点、3600点,再到如今尝试站上3700点,趋势一旦形成,资金的正反馈将不断强化,届时想 象空间将被彻底打开。 别忘了,历史上真正有效突破并稳住在3500之上只有三次,而过去每次站稳关键点位后,都开启了一轮大行情。 摩根士丹利直言:夏季过后,预计全球资金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为强劲"! 1 外资7月狂买中国资产! 从资金层面来看,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股票市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LauraWang)团队8月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多头基金连续两个月净买入中国股票之后,预计重返中国股市的 趋势将"更为强劲"。 报告显示,今年7月,多头基金向中国股票市场注入了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4亿元),较6月份的12亿美元净流入进一步加速。 可以相互验证的是国际金融协会(IIF)8月13日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 ...
芯片复苏,冷热不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9:55
半导体行业周期变化 - 传统半导体周期通常持续16个季度(约4年),表现为需求暴涨到产能出清的完整循环[1] - 2021年疫情引发的本轮下行周期打破常规,截至2024Q4多数企业仍处低位,复苏进程异常缓慢[1] - 行业出现结构性分化,Wolfspeed等龙头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显示当前周期并非简单重演[1][17] 模拟芯片行业现状 - 模拟芯片公司被视为行业"周期晴雨表",覆盖工业、汽车、消费等多终端市场[3] - 2025Q1表现冷热不均:TI、ADI等工业/通信领域企业率先复苏,Microchip五大市场全部承压[4][8] - 12家模拟芯片公司中有9家上调业绩预期,TI预计Q2营收41.7-45.3亿美元(超华尔街预期41.2亿)[14] 终端市场复苏差异 - 工业与通信成为增长主力,多个厂商实现环比转正[9] - 汽车电子短期分化:TI/ADI受益亚洲市场,ST/英飞凌仍观望,部分订单或为规避关税[9][14] - 消费与计算领域整体处于谷底,仅英飞凌等个别公司观察到早期增长迹象[9] 企业战略与产业变化 - TI推进德州晶圆厂集群建设,计划2030年前完成六座300mm晶圆厂布局,反映供应链本土化趋势[20] - 产业投资逻辑改变:政策引导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超过市场需求[16] - SiC衬底市场格局剧变:中国厂商份额从2021年10%升至2025年40%,山东天岳等快速崛起[17] 行业新常态特征 - 复苏呈现"表面反弹、底下疲软"特征,仅AI相关企业(如英伟达)表现突出[16] - 地缘政治、关税等非市场因素成为重要变量,英飞凌等企业表达"双重审慎"态度[15] - 产品结构和客户质量决定企业周期表现,市场不再提供均等机会[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