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倍基

搜索文档
历史新高!财通基金涌现多只“翻倍基”
证券之星· 2025-08-26 09:36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创十年新高 全市场成交额历史上第二次突破3万亿元[1] - 市场情绪持续回暖 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行情呈现普涨态势[5] 财通基金产品业绩 - 10余只主动权益产品近一年收益率超过100%[1] - 财通集成电路产业A近一年涨幅122.89% 同类排名8/946[1] - 财通成长优选A近一年涨幅108.54% 同类排名44/2268[1] - 财通新视野A近一年涨幅118.86% 同类排名35/2318[2] - 财通景气行业A近一年涨幅125.22% 同类排名69/4360[3] - 财通多策略升级A近一年涨幅124.47% 同类排名19/2268[3] - 财通均衡一年持有期A近一年涨幅118.92% 同类排名96/4360[3] - 财通新兴蓝筹A近一年涨幅111.89% 同类排名141/4360[3] - 财通景气甄选一年持有期A近一年涨幅112.00% 同类排名138/4360[3] - 财通智慧成长A近一年涨幅105.05% 同类排名196/4360[3] - 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期A近一年涨幅103.52% 同类排名210/4360[4] - 财通多策略福鑫近一年涨幅103.34% 同类排名60/2268[4] 基金经理团队 - 金梓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 管理多只翻倍基产品[5] - 沈犁 唐家伟等中生代基金经理担当主力[5] - 贾雅楠等新生代研究员形成"研而优则投"的人才培养机制[5] 板块表现 - 有色金属板块领涨 直接受益于美联储降息[5] - 科技和机器人方向保持强势态势[5] - 宏观利好加持下 低位板块有望继续向好发展[5]
"翻倍基"集体涌入!港股主题稳坐"最赚钱C位" ,人形机器人、AI也来抢镜,谁是隐藏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8-25 21:07
市场行情与基金表现 - 沪指站上3800点 刷新2015年8月20日以来新高 [1] - 公募基金主动管理能力突出 赚钱效应显著且超额收益优势凸显 [1] - 全市场22只基金(主代码)年内回报率突破100% [2] 港股主题基金主导地位 - 港股主题基金在22只"翻倍基"中占比超半数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以142.57%回报率位列榜首 [2] - 半数重仓港股创新药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上涨130.82% 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上涨123.53%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上涨117.40% [2] 创新药板块驱动因素 - 港股创新药板块经历去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估值修复 [3] -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 医保谈判政策边际缓和 龙头公司密集获批新药催化 [3] - 资金追逐高弹性品种叠加基本面改善推高基金净值 [3]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 - 北交所主题基金延续高弹性市场特质 在上涨行情中表现活跃 [1]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年内回报118.94% [2] - 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190.48% 较业绩比较基准28.64%超额收益达161.84个百分点 [3] 科技与消费主题基金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年内上涨116.09% 代表人形机器人 AI等科技主题基金亮眼表现 [4]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A因重仓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等新消费牛股 年内回报104.16% 成为消费主题基金独苗 [4]
“翻倍基”扎堆!头部公募布局思路引关注
天天基金网· 2025-08-25 15:46
市场表现 - 沪指上涨1.45%报3825.76点,科创50指数大涨8.59% [2]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北证50指数创历史新高 [3] - 全市场非货基金近一年涨幅中位数为17%,125只基金近一年业绩翻倍,1572只基金涨幅介于50%-100% [3] 基金业绩驱动因素 - 主动权益基金占比近八成(99只),其中偏股混合型产品59只,灵活配置型16只,QDII 11只,股票型(非指数)8只 [5] - 被动指数基金29只占比22%,近一年涨幅超50%产品中指数基金占29% [7] - 行情初期被动指数基金响应更快(初期前50名中46只为指数基金),后期主动权益基金逐渐占优 [7] 高收益领域分布 - 科技领域(AI算力、机器人、半导体等)诞生46只翻倍基占比36%,例如华夏智造升级A近一年涨幅103.24% [9] - 医药生物领域26只翻倍基占比超20%,恒生医药ETF近一年涨幅118.71% [9] - 北交所主题20只翻倍基占比16%,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近一年涨幅225.42% [10] - 港股相关25只翻倍基占比20%,恒生科技指数ETF近一年涨幅约60% [11] 头部公募表现 - 华夏基金79只产品近一年收益超50%居行业首位,含1只偏股混合型、2只指数基金、1只QDII翻倍基 [3][12] - 富国、易方达、博时、广发近一年收益超50%的产品分别为69只、66只、63只、61只 [12] - 头部公募通过多元投研布局(如华夏基金覆盖科技制造、数字产业、创新药、港股等赛道)实现超额收益 [12][13] 规模与资金流动 - 翻倍基份额较一年前平均增长逾5亿份(增幅72%),11只产品份额超50亿份,约八成产品份额超2亿份 [8] - ETF资金流入形成"行情-赚钱效应-资金流入"正向循环,例如恒生医药ETF规模较年初扩增26%至53亿元 [9][15]
“翻倍基”扎堆!头部公募布局思路引关注
券商中国· 2025-08-25 07:32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8月22日上涨1.45%报3825.76点,科创50指数大涨8.59% [1]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北证50创历史新高 [2] - 全市场非货基金近一年涨幅中位数达17% [2] 翻倍基规模与增长 - 近一年涨幅超100%的基金达128只(较6月底增107只),涨幅50%-100%的基金达1572只 [2][3] - 翻倍基份额平均增长逾5亿份,增幅72%,约八成产品份额规模超2亿份(一年前近半数不足2亿份) [9] - 11只翻倍基份额规模超50亿份,如恒生医药ETF(159892) [9]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类翻倍基占比近八成(99只),其中偏股混合型59只、灵活配置型16只、QDII 11只、股票型8只 [5] - 主动基金通过行业轮动和灵活调仓实现超额收益,阿尔法收益在行情纵深阶段日趋重要 [5] - 华夏基金79只产品近一年收益超50%(业内首位),含4只翻倍基 [2][13] 被动指数基金表现 - 指数基金翻倍基29只(占比22%),涨幅超50%的产品中指数基金占29% [8] - 行情初期(2024年9-10月)涨幅前50基金中46只为指数基金,首批翻倍基几乎全为指数产品 [8] -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近一年收益163.23%,受益于科技赛道景气度及证券行业联动 [8] 高收益领域分布 - 科技领域翻倍基46只(占比36%),覆盖AI算力、机器人、半导体等赛道 [10] - 医药生物领域翻倍基26只(占比20%),创新药政策利好及出海突破推动个股涨幅3-6倍 [11] - 北交所主题翻倍基20只(占比16%),北证50指数近一年涨幅133.32% [11] - 港股相关翻倍基25只(占比20%),恒指年内涨26%,非银金融和创新药板块强势 [12] 头部公募优势 - 华夏、富国、易方达、博时、广发近一年收益超50%的产品数量分别为79只、69只、66只、63只、61只 [13] - 头部公募通过多元投研团队(如华夏基金细分领域基金经理布局)和全市场产品覆盖捕捉结构性机会 [13][14] - 指数业务精准布局受益于成分股爆发及资金规模效应,如创新药赛道被动产品净值飙升 [15] 产品典型案例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014283)近一年涨幅225.42%,同类排名3/4350 [11][14] - 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一年涨幅118.71%,规模较年初增26%至53亿元 [1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规模近350亿元,近一年涨幅约60% [12]
209只“翻倍”,主动权益基金“满血复活”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4:0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与港股自去年"9·24"行情以来持续走牛 多板块轮番上涨 市场情绪明显提振 [1] - 今年7月以来恒指站上25000点 上证指数接连突破3600点、3700点重要点位 [2] - 万得普通股票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自去年"9·24"以来累计涨幅分别为47.56%和45% 略优于指数型基金 [15]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去年9月以来已有209只公募基金净值翻倍 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混合型)达155只 占比超70% [4]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涨幅榜前三均为该主题基金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涨幅达267.04% [6][8] - 永赢先进制造、德邦鑫星价值、中欧数字经济等主动权益基金区间净值涨幅均超170% [6] -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亮眼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净值翻倍 [7] 指数基金表现 - 54只被动指数基金净值翻倍 主要涉及港股证券、港股创新药、北交所、金融科技、芯片等方向 [13] - 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A涨幅达177.01% 博时、广发旗下北证50成份股指数涨幅超170% [13][14] - 香港证券指数涨幅超160% 中证金融科技指数涨幅超150%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证科创芯片指数翻倍 [13] 行业板块轮动 - 北交所行情火爆 北证50指数累计涨幅超162% [6] - A股与港股呈现多板块轮动 红利、人工智能、银行及创新药等先后表现活跃 [6] - 永赢先进制造、鹏华碳中和等主要投向机器人方向 德邦鑫星价值、信澳业绩驱动等围绕AI算力产业链配置 [6]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 “双十基金”榜单 广发、富国等数量领先
财富在线· 2025-08-19 10:59
市场表现 - A股上证指数创2015年8月下旬以来近10年新高 [1] - 全市场成立满10年基金共1999只 其中双十基金(成立满10年且年化回报超10%)346只 占比17% [1] 基金公司竞争力 - 广发基金旗下双十基金数量达10只 涵盖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及QDII主动与被动产品 [1] - 广发稳健增长A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体现大规模资产管理能力 [1] - 广发基金近一年9只翻倍基(业绩翻番)数量位居行业首位 [3] 产品业绩表现 - 广发制造业精选A成立以来总回报519.75% 年化回报14.01% [2] - 广发稳健增长A成立以来总回报1110.39% 年化回报12.56% [2] - 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A总回报480.04% 年化回报12.43% [2] - 广发纳斯达克100ETF及联接A年化回报均超17% [3] 超额收益能力 - 广发稳健增长A相较业绩基准超额收益达823.04% [2] - 广发聚富超额收益515.13% [2] - 广发制造业精选A、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A、广发核心精选超额收益均超300% [2] 投研体系建设 - 行业机构通过投研体系平台化与基金管理团队化重塑竞争力 [3] - 广发基金以可持续盈利体验为核心 推动专业化、平台化、多策略投研体系 [3]
12只翻倍基曝光 基民们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4:57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 创近4年新高 [2] - 自去年"9·24"以来 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 - 年内翻倍基达到12只 主要为创新药主题基金 [2][5] 翻倍基详情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2.55%回报率位居年内基金冠军 [3][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回报率128.53% 规模11.317亿元 [3] - 永赢科技智选A回报率119.80% 规模11.665亿元 重仓人形机器人 [3][5]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回报率116.19% 规模7.404亿元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回报率112.33% 规模30.428亿元 [3] 创新药ETF表现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回报率102.74% 规模78.019亿元 [3]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1.91% 规模134.241亿元 [3]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回报率101.45% 规模6.736亿元 [3] -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0.50% 规模27.274亿元 [3] 行业特征 - 12只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5]
12只翻倍基曝光,基民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8:20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2025年内新增12只翻倍基 [1][6]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上涨19.67%,自2024年"9·24"以来累计涨幅达43.18% [6] 翻倍基特征 - 12只年内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仅永赢科技智选重仓人形机器人 [6]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32%收益领跑,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6] - 219只基金年内收益介于50%-100%,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领域 [6] 基金净值修复情况 - 2019-2021年新发3万亿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规模加权均值2%),但存量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收益均值为-5% [8][9] - 85%主动权益基金回本,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仍距回本有20%-30%差距 [9]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但158只2021年成立基金累计跌幅超30% [9] 资金流向 - 2025Q2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56.43%,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分别净赎回3.22%/4.75% [10]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248.33亿份,部分医药ETF单月赎回超50亿份 [10] - 股份制银行固收+产品占月销量50%-70%,新增资金明显流向固收+领域 [1][11] 基金经理持仓动向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调仓,仅鹏华医药科技疑似7月底减仓创新药(净值波动差异显示仓位可能下降) [13] - AI/算力/机器人赛道基金普遍坚守仓位,产业趋势强劲且研究跟踪密切 [13][14]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对估值过高的算力产业链(如英伟达供应链)进行减仓,转向液冷/电源端/国产算力 [14] 行业指数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涨109%,万得创新药指数涨51% [13] - 人形机器人指数涨43%,中证算力指数涨34% [13]
翻倍基来了 谁在落寞?谁在狂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21:15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025年以来出现12只翻倍基 [2][4]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9.67% 自2024年"9.24"以来涨幅达43.18% [6] 基金业绩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超132%收益成为年内冠军 [4] - 219只基金收益在50%-100%之间 [5] - 2019-2021年新发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 规模加权后收益均值为2% [7] - 85%主动权益基金已回本 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距回本仍有20%-30%差距 [9] 行业赛道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09% 创新药指数上涨51% [12] - 人形机器人指数年内上涨43% 中证算力指数上涨34% [13] - 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1只重仓人形机器人 [4] - 高收益基金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赛道 [6] 资金流向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加56.43% [9] -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赎回3.22% 普通股票型基金净赎回4.75% [9]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规模扩大至248.33亿份 [9] - 股份制银行每月销量50%-70%为固收+产品 [2][11] 基金经理操作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减持 鹏华医药科技可能减仓创新药 [14][15] - 金笑非表示可能择机兑现估值高的创新药个股收益 [16] - AI硬件板块仓位保持较高 未现降仓迹象 [17]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减仓估值较高的科技股 [18] 投资者行为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 [8] - 投资者呈现"解套即赎"特征 2021年成立的158只基金累计跌幅仍超30% [9] - 机构客户对含权产品持续净申购 [2][11] - 赎回压力最大的是重仓电新、医药、食饮行业的基金 [10]
年内12只“翻倍基”涌现,港股创新药板块成核心推手
环球网· 2025-08-01 10:35
具体来看,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43.24%的年内净值增长率暂居榜首。作为一只重仓港股创新药的QDII基金, 其不仅是上半年业绩"冠军基",其二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港股创新药个股。 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除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外,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中银港股通医药A等6只产品年内净值 增长率也均超100%。指数基金同样成绩不俗,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5只产 品跻身业绩"翻倍基"行列。此外,还有18只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90%,多数也布局于港股或创新药等领域。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截至7月31日,公募基金市场中,12只(仅统计主代码)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突破 100%,成为备受瞩目的"翻倍基"。这些业绩突出的产品大多聚焦于创新药、医药生物、医疗保健等主题,出色表 现与港股创新药板块的持续走强紧密相关。 港股创新药板块自年初以来走势强劲,成为推动相关主题基金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华泰柏瑞基金研究部指出, 这一态势主要受三大因素驱动:一是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带来的合作需求激增,与中国创新药企进入收获期 形成供需匹配;二是诸多生物科技公司未来三年到五年内有望迎来盈亏平衡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