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运中心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强势进位,北方大港“上限”在哪?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21:33
外贸与航运表现 - 上半年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95%通过海运完成 [1] - 青岛港在全球航运中心排名中从第15位升至第13位,首次超越东京、釜山等东北亚港口 [1][3] - 青岛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7.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87万标箱,全球排名第4和第5位 [6] 港口运营效率与技术升级 - 青岛港"港口条件"指标全球第二,集装箱单机作业效率达每小时60.9标准箱,刷新全球纪录 [6][7] - 通过数字化改造,主要码头作业效率提升15%以上,智能物流平台调度准确率最高提升79%,平均等待时间缩短45% [7] - 全球率先实现氢能设备与5G融合应用,商业化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2000公斤 [7] 区域定位与战略规划 - 青岛港是北方最大外贸原油接卸港、集装箱干线港,海铁联运量连续十年全国第一,覆盖河南、陕西超50%出口货物 [8] - 青岛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目标,规划2028年初步形成核心功能,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运中心 [11][12] - 计划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转型,发展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服务 [12][13] 基础设施与区域竞争 - 青岛港规划综合通过能力超8亿吨,较现有能力翻番,2024年启动770亿元港口基建项目 [14][16] - 面临与日照港、烟台港等同质化竞争,山东省港口集团整合尚未完成,青岛港收购日照港等股权计划缩水 [16][18] - 青岛港需通过市场化原则整合周边资源,提升服务能级以突破"港强航弱"短板 [18][19]
超越东京、釜山!青岛升至全球榜单第13位
搜狐财经· 2025-07-13 10:30
全球航运中心城市排名 - 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20位中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位列前四,青岛排名第13位[2] - 青岛排名较2024年上升2位至第13位,首次超越东京、釜山等东北亚大港[2] - 中国港口在全球前20中占据7席,包括上海、香港、宁波舟山、广州、青岛、天津、深圳[2][3] 青岛港硬实力表现 - 2024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7.1亿吨(全球第四)、集装箱3087万标箱(全球第五)[2] - 青岛港"港口条件"指标全球第二,得益于高效集装箱作业与高产岸线吞吐量[2] - 2024年启动总投资770亿元的港口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涵盖专业化码头、集疏运体系等领域[2] - 技术优势包括全球领先的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技术、新版总体规划获批、完善航线网络[2] 中国港口软实力短板 - 青岛航运服务指标排名第16位,落后综合排名3个位次[5] - 除上海、香港外,中国其他港口航运服务得分均低于综合排名[5] - 软实力薄弱领域包括航运金融、海事法律、船舶经纪、高端保险等"大脑型"服务[5] 青岛港发展策略与目标 - 发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13项重点任务中突出软实力建设[7] -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航运金融、提升海事法律服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7] - 2026年目标:货物吞吐量7.7亿吨、集装箱3600万标箱、海铁联运255万标箱、欧亚班列1100列、物流业增加值1900亿元[7] - 远期目标为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7]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航运格局变化体现为中国主要港口排名集体上升[3] - 行业竞争焦点将从吞吐量规模转向服务能级与资源配置能力[7]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7万标箱
人民网· 2025-07-09 19:04
武汉港发展现状 - 2024年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 63万标箱 占湖北省总量的76 7% 长江中上游港口总量的33 7% 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港 [3] - 武汉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50个 形成以阳逻港为核心 多港协同的集装箱港口群 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400万标箱 年吞吐能力达1 5亿吨 [3] - 武汉建成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 累计开辟通道超50条 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 16万标箱 同比增长44% 总量与增幅均列全国内河首位 [3] 长江新区规划 - 长江新区被定位为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阳逻港临港片区已集聚企业2000余家 其中80%为工业企业 涵盖钢材深加工 装备制造 大健康等产业 [3] - 新区将实施港口+通道+网络+平台+产业发展路径 壮大临港产业 稳定运行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直航航线 打造华中钢铁贸易基地 构建进口肉品冷链供应链 [4] - 发展钢铁深加工 新材料 绿色建材 船舶制造及维修产业 推动港口枢纽向经济枢纽升级 [3][4] 多式联运与通关效率 - 武汉港花山 汉南港区获临时开放 开放区域扩至3港区7个泊位 车谷造汽车实现本地直办海关手续 单车出海成本降1000元 [4] - 通过联合登临检查 直装直提 先查验后装运等创新模式 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单船检查时间压缩至3小时 提速50%以上 待港时间缩短35% [4]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港国际直航船舶达84艘次 货运量13 2万吨 超2024年全年总量 稳居中上游首位 [4] 综保区与产业链建设 - 扩大氢氧化镍 农产品 整车进出口 拓展大宗商品分拨 壮大保税加工 打造原料—仓储—加工—销售产业链生态 [4] - 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器 培育集群 织密多式联运网络 完善水铁公现代化集疏运体系 推进上游全中转 下游全分流模式 [4] - 支持研发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型 构建全球江海联运网 [4]
武汉发布三年行动方案,打造现代化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21:55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规划 核心观点 - 武汉发布《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打造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力、区域辐射力、产业带动力的现代化国际化航运中心 [1] -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2024年达187 63万标箱,占长江中上游港口总量的33 7%,年吞吐能力1 5亿吨,最大集装箱通过能力突破400万标箱 [1] - 武汉港形成9大港区布局,以阳逻港为核心,经开港、花山港、金口港为支撑的集装箱港口群 [1] 基础设施与开放能级 - 武汉港生产性泊位达150个,开放口岸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花山、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 [1][2] - 阳逻港2024年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7万标箱,出入境船舶超100艘次,长江中上游首位 [2] - 首创长江中上游至近洋直航班轮(日韩俄越印尼),推动国际航线对接中欧(武汉)班列形成海铁联运通道 [2] 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向 - 打造阳逻枢纽港为核心的集装箱物流群,以及经开-江夏-白浒山港区为支撑的汽车产业集群 [2] - 推动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临港产业,航运物流、汽车制造等适港产业集中布局 [3] - 构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建设新洲区绿色船舶制造产业园和武昌区船舶设计集聚区 [3] 航运服务业与金融创新 - 航运服务业规模目标年均增长超25%,建设长江新区航运基础产业集聚区、江汉区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江岸区航运文旅示范区 [3] - 高水平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推进船舶融资、供应链金融等航运金融产品,探索航运金融衍生品 [3]
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武汉准备这么干
第一财经· 2025-07-08 18:27
武汉港发展现状 - 武汉港202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63万标箱,占长江中上游港口总量的33.7% [1][2] -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占湖北省总量的76.7% [2] - 阳逻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7万标箱 [2] - 武汉港开放口岸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 [2] - 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同比增长44%,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内河首位 [2] 三年行动方案目标 - 改善三级以上航道42公里 [1] - 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增长9条以上 [1] - 集装箱水水中转占比超过50% [1] - 船舶交易进场率达到100% [1] - 航运服务业规模年均增幅超25% [1][4]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 [1] 基础设施建设 - 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完成 [2] - 汉江33公里航道提升至二级 [2] - 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一个智慧集装箱码头 [2] - 打造以阳逻枢纽港为核心的集装箱物流群 [2] - 推动疏港公路及铁路建设,形成南北两廊港口和铁路无缝衔接的发展格局 [2] 口岸通关效率提升 - "联合登临检查"模式将单船检查时间从9小时压缩至3小时,效率提升65% [3] - "直装直提"模式较传统流程提速50%以上 [3] - "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使货物待港时间平均缩短35%,超2000批次货物受益 [3] - 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整合全球20亿条贸易数据,开发70余项便捷应用 [3] - "武鄂黄黄"区域企业水运成本降低20%,运输时效提升30% [3] 产业集聚发展 - 长江新区阳逻港临港片区已落户2000多家企业,约八成为工业企业 [4] - 武汉获批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阳逻港将实现"航运中心+国际陆港"一体化发展 [4] - 江汉区拥有水上运输、多式联运、货代船代等规上企业1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 [5] - 江汉区将成立100亿规模的港航发展基金,支持港口和航运项目建设 [5] 航运服务业发展 - 江汉区重点引进航运企业总部,打造"现代航运黄金一公里滨江带" [5] - 对落户功能性机构的航运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5] - 江岸区将加快建设航运文旅示范区,打造长江全域旅游精品线路 [5] - 构建"江上观演+岸上漫游"的文旅体验,推出组合联票 [5]
旅客反映机场行李提取效率低 一个工作专班迅速成立 多措并举下达标率明显提升
解放日报· 2025-06-17 09:3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展 -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 6万标准箱 连续15年全球第一 [1] - 2024年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420 6万吨(同比+11%) 旅客吞吐量1 25亿人次(同比+29%) 排名分别升至全球第二和第三 [1] - 2025年上海将持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聚焦能级提升和绿色转型 [1][5] 交通行业管理优化措施 - 上海市交通委开展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培训 整合公交三烈士等红色资源开发4门精品党课 [2] - 建立"查摆-整改-销号"闭环机制 19个立行立改问题已完成7个 16个集中整治问题有序推进 [2] - 机场集团针对行李提取效率问题组建专项专班 浦东机场国际航班首末件行李达标率从3月79 65%提升至5月87 2% [3] 机场运营效率提升 - 优化跨境电商货物流程并启用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 1-5月浦东机场跨境电商货邮吞吐量同比+29 3% [3] - 健全空港协商会议机制 解决进口货物通关时效长等堵点 [3] - 上港集团5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10 2% 实现靠泊艘次增长与作业等待时间下降的"双增长双下降" [4] 绿色航运与基建进展 - 完成国际航行船舶首次批量同步加注国产绿色甲醇作业 推动绿色能源加注中心建设 [4] - 小洋北作业区西1区陆域吹填完成 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码头建设开工 [4] - 上港集团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 细化分解"五个中心"建设任务目标 [3][4]
盛阅春调研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高质量发展工作: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为支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长江日报· 2025-06-12 19:36
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建设 - 强调统筹推进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重构开放通道和物流体系 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1] - 要求紧盯市场需求 拓展"班列+"模式 挖掘集货渠道 强化线路资源集约利用 加强班列开行组织 [1] - 汉欧国际物流园作为核心枢纽 需做强项目支撑 完善配套设施和集疏运体系 推进制造 物流 金融等业态集聚 做大适港产业 [1] 铁水联运与港口发展 - 要求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国际开放通道叠加优势 推进香炉山站改扩建工程 推动港区协同联动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2] - 强调强化长江航运与中欧班列衔接 助力贯通陆上丝绸之路 [2] 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 - 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是国家赋予武汉的重要任务 旨在服务中部陆海大通道和打造"九州通衢" [2] - 需围绕"一站一港三基地"布局 优化政策体系和合作机制 提升开放通道能级 [2] - 统筹交通"硬联通"和物流"软服务" 完善多式联运 江海直达机制 强化海外仓和境外经贸园区网络建设 [2]
市政府召开第149次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审议我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长江日报· 2025-05-25 19:07
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 -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大项目建设和助企帮扶力度,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1] - 切实扛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2] - 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加快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2]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 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重大政治责任、重要发展任务,锚定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定位 [2] -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推动构建港航基础设施网络、打造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体系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2] 生态保护与教育数字化 - 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新双十"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武汉 [2] - 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不断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2]
市政府举行专题学习:扛牢发展长江航运使命责任,高水平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长江日报· 2025-05-25 19:07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 核心观点:高水平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1] - 目标定位:锚定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入挖掘长江"黄金水道"航运潜能,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航运中心 [1] 枢纽能级提升 - 联动增强长江、汉江航运能力,推进标准化航道、现代化集装箱港区建设 [2] - 打造以阳逻国际港为核心的港口集群 [2] 运输效率优化 - 提升区域港口码头运营管理一体化水平 [2] - 发展江海直达、水水转运、铁水联运,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群城际合作 [2] - 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广辐射的现代物流体系 [2] 航运产业发展 - 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丰富航运服务业态 [2] - 打造航运基础产业集聚区 [2] 服务功能完善 - 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做强公共服务平台 [2] - 完善航运交易、指数发布、金融等服务功能 [2] - 打造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 [2] 工作机制构建 - 强化规划引领、资源整合、项目支撑和政策保障 [2] - 形成共建航运中心的强大合力 [2]
青岛:促进青岛港口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 推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快讯· 2025-04-30 13:23
海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发展 [1] - 提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 [1] - 提高深远海油气开发装备总装建造能力 [1] - 增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 [1] 港口发展与转型 - 支持港口一体化发展 [1] - 优化港口基础设施 [1] - 拓展海上航线网络 [1] - 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 [1] - 促进青岛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 [1] - 推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