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秩序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2026年展望 | 大类资产:乘势而上(要点版)
中金点睛· 2025-11-04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全球市场受宏观货币秩序重构与产业AI科技革命两大长期趋势主导,表现为全球股票与黄金领涨,非美资产跑赢美元资产,科技成长跑赢周期价值[3] - 2026年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是研判股票与黄金牛市趋势的持续性,通过复盘历史总结了估值偏高、政策趋紧、地缘冲击、增长转向四种可能改变趋势的因素[4] - 综合分析认为2026年上半年股票与黄金牛市趋势延续可能性高,建议维持超配中国股票与黄金,并将商品从低配上调至标配,中债从标配下调至低配[4][16] 改变市场趋势的四大因素 - **估值偏高**:中国股票估值处于过去十年中位数附近,仍有上涨空间;黄金与美股虽相对偏贵,但分别受货币秩序重构和AI革命支撑,高估值制约有限;历史经验显示仅估值偏贵一般不会触发调整,需其他因素驱动[6] - **政策趋紧**:中国股票与黄金牛市多在政策收紧期终结;美国通胀预计在2026年5-6月筑顶,可能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但主席更迭可能带来鸽派转向;中国监管干预若出现可能比2015年更柔性,宏观流动性存在边际趋紧可能,但逆周期政策或加码[12] - **地缘冲击**:大国博弈加剧利好黄金长期表现,商品战略价值提升,但压制风险情绪对股票不利;历史地缘事件对资产冲击一般在2-3周内消退,中位数标普500指数跌幅为-5.5%,建议通过增持黄金与商品对冲而非降低股票配置[13][15] - **增长转向**:中美经济若明显走强将利好股票和商品,但挑战黄金牛市;中国经济已现弱复苏,M2与企业盈利现积极信号;美国增长下行但财政将扩张,拐点关注消费和就业数据,可能形成增长上行+通胀上行的"过热"情景[15] 2026年上半年资产配置建议 - **中国股票**:维持超配,预计处于宏观宽松与科技周期共振区间,场外资金流入支持表现;2026年建议增配周期价值板块,风格更均衡,因周期与成长估值差距处于历史高位[18] - **美国股票**:维持标配,虽受益于流动性宽松与科技趋势,但美元贬值周期中非美股票跑赢,且美股估值偏贵[18] - **中国债券**:从标配下调至低配,因利率下行空间有限,且经济预期改善可能带来回调压力,性价比低于股票与商品[19] - **美国债券**:维持标配,美联储宽松支持利率降至4%以下,但未来6个月通胀上行与增长拐点构成风险[19] - **商品**:从低配上调至标配,估值与成本结构或已在底部,一旦中美经济改善可能明显上涨,地缘事件凸显其风险对冲价值[19] - **黄金**:维持超配,虽估值处绝对高位,但货币秩序重构、地缘风险、货币宽松等逻辑支持充分;与历史牛市比涨幅和时间偏低,在美联储结束宽松或美国经济进入复苏周期前牛市难言结束,价格或触及5000美元/盎司[20]
王胜:明年行情更“灿烂”,中国资产最后全部都会被重估
核心观点 - 对2026年中国资本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2025年四季度的行情将反映对次年的积极预期,外部波动是配置机会 [1][5] - 牛市的基本面驱动力来自企业定价权的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高、人工智能+产业趋势以及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转移,而非传统经济量的增长 [5][20][26][28] - 中国资产将迎来全面重估,包括A股、港股、高分红资产及2021年那批高ROE消费品牌 [5][6][33] 大类资产比较 - 截至2025年8月末,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10年复利回报率修复至约5.3%,同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10年复利回报率为4.3%,股票收益率仅略高于债券 [9] - 权益类资产的风险溢价相较于无风险利率理应更高,当前收益率未完全跟上反映市场存在担忧 [9][11] - 权益类资产未来的成长性远未充分定价,修复空间巨大 [9] 全球格局与金融秩序 - 世界格局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需深度理解中长期博弈格局以增强长期信心 [11] - 美元中长期向下是大势所趋,美元走弱过程中全球风险资产将系统性上涨 [5][14][15] - 全球货币秩序重构背景下,黄金是重要的资产配置选择,即便已上涨较多仍需高度关注 [5][18] 中国资产配置与外资流向 - 全球权益资产配置中,中国权益比例提升是大势所趋 [16] - 外资流入呈现新常态:一级及一级半市场外资占比快速上升;二级市场被动资金持续流入,主动资金流出趋缓 [16][17] - 不应因未观察到主动管理外资显著流入就认为长钱未进入中国市场 [5][17] 国内经济与企业盈利 - 企业盈利超预期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定价权提升,而非GDP增速,这与中国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移动、国家影响力提升相关 [20][21]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在2024年末达到32%(美元计价),考虑购买力平价可再翻一倍,接近美国1960年代水平,为提价奠定基础 [21] - 房地产市场结构性机会在于“好房子”因供应有限可能产生较大价格弹性,从而带动信心 [22] - 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如结构性工具要求20%投向民企)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风险偏好 [24] 流动性环境 - 居民资产配置正从地产转向权益市场,这一过程可能带来自2007年以来未有的增量资金 [25][26] - M2数据持续超预期,储蓄存款增速下行迹象明显,权益市场流动性充裕 [25][26] 行业与结构配置 - 人工智能+是产业趋势最看好的方向,2026年应用端将有新突破,上涨不局限于海外算力,传统行业估值重塑机会显现 [5][6][28][29] - 港股市场因资本市场深度和包容性提高(成为普惠金融对象)而值得重点关注,其与A股互补 [5][28] - 高分红资产作为机构底仓,沪深300分红收益率减去无风险利率处于历史90%分位数,绝对收益空间仍大,但相对收益可能跑不赢优质科技资产 [5][6][31] - 2021年那批高ROE中国消费品牌长期仍有上涨机会,市场风格将更均衡,所有中国资产都将被重估 [6][33]
中金:A股资金面的五大变化和市场含义
中金点睛· 2025-07-21 07:21
A股资金面五大变化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近期走强主要受资金面五大变化驱动,而非基本面催化,下半年市场表现有望优于上半年 [1][2][66] - 国际货币秩序重构与国内投资者结构变化形成共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5][23][59] 变化一:货币秩序重构引发资产变局 - 国际货币体系呈现碎片化(资金回流本土)和多元化(美元替代需求上升),美债作为安全资产的地位下降,外国投资者持有可交易美债占比降至34% [5][9][11] - 人民币资产受益于双重红利:中国大陆持有美股3400亿美元存在回流潜力,A股与港股相关系数升至历史高位,AH溢价处于5年低位 [13][18][20] - 美债利率对非美市场定价的"锚"作用减弱,若以中国国债收益率计算股权风险溢价,A股和港股估值更具吸引力 [12][16] 变化二:个人投资者占比阶段性提升 - 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从2021年32%降至2024年24%(剔除ETF),个人投资者占比由50.5%反弹至54% [24][26] - 个人投资者活跃度上升:2024年10月以来上交所月均新增开户数268万户(环比+80%),融资余额维持在1.8万亿元以上 [24][28][30] - 投资者结构变化导致市场波动率下降,需关注资金筹码因素对定价的影响 [30][32] 变化三:居民储蓄与资产荒提升股市吸引力 - 2022-2024年居民新增存款48.8万亿元,储蓄余额突破162万亿元,增速(47.6%)显著高于名义GDP [33][35] - "资产荒"环境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沪深300股息率(2.94%)较国债收益率高出130bp,股权风险溢价位于历史均值上方0.5倍标准差 [37][40][42] - A股总市值/M2(31.7%)和总市值/储蓄存款(64.6%)均处于历史低位,显示配置潜力 [45][48][50] 变化四:资金筹码结构改善形成正向循环 - 万得全A指数突破所有成本曲线,短期资金盈利5.6%-12.5%,成本曲线呈"多头排列" [52][55][56] - 市场成交额1.6万亿元低于前期高点,显示惜售情绪,赚钱效应可能吸引增量资金 [55][56] 变化五:机构仓位处于历史低位 - 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A股仓位降至71.6%(近10年最低),港股仓位升至15.8% [59][63] - 私募基金股票仓位61%仍低于历史均值,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资股显著低配 [59][62][66] 潜在受益板块 - 高景气产业(AI、创新药、航空航天、有色金属)、直接受益市场活跃的金融板块、低估值反内卷板块(钢铁/光伏等)、新质生产力主题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