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业并购

搜索文档
6500亿巨无霸并购诞生!A股重组五大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3:55
央企并购重组浪潮 - 中国神华拟收购13家能源企业股权,覆盖煤炭开采、煤电、煤化工、物流运输全链条,打造超级能源航母 [2] - 收购总资产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是2025年规模最大的央企并购案 [4] - 收购完成后将构建一体化运营体系,上游新增亿吨级优质煤炭产能,中游注入煤制油化工技术平台,下游整合港口、航运资产 [4] 产业整合支持政策 - 监管层鼓励头部上市公司立足主业整合产业链上市公司 [5] - 支持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同行业或上下游,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 [5] - 支持私募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 [5] 跨行业并购趋势 - 2024年"并购六条"发布后,已有超过30单跨行业并购公告,标的大部分属于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类行业企业 [6] - 跨行业并购需满足四大特征: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符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逻辑、有助于塑造第二增长曲线、具备整合管控能力 [6] - 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于2025年4月过会,为同一实控人控制的下属资产整合 [6] 亏损企业收购案例 - 亏损企业可以收购盈利或亏损企业,但要求严格,需符合四大特征:收购方亏损为短期现象、标的市场前景好、业务协同性强、收购方资本实力充足 [10] - 芯联集成定增收购芯联越州72.3333%股权,收购双方均处于亏损状态,但均属于硬科技企业且业务协同性强 [10] - 分众传媒拟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标的公司尚未盈利但亏损幅度持续收窄 [7] 监管包容度提升 - 支付方式更为灵活,鼓励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支付工具 [12] - 业绩承诺安排更为自主,上市公司向第三方购买资产是否设置承诺可自主协商 [12] - 支持以多元化评估方法为基础协商交易作价,适当提高对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包容度 [13] 中小股东保护措施 - 收购亏损标的需设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安排,且不影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8] - 晶丰明源收购四川易冲100%股权时,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对参与业绩对赌的财务投资人提高交易对价 [8] - 思瑞浦收购创芯微100%股权,标的公司在审核期间实现最近一期盈利 [7]
6500亿巨无霸并购诞生!A股重组五大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3:50
央企并购重组浪潮 - 中国神华拟收购13家能源企业股权,覆盖煤炭开采、煤电、煤化工、物流运输全链条,打造超级能源航母 [1] - 收购资金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国家能源集团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央企战略并购是当前A股并购重组新特点之一,伴随政策修订实施,市场呈现产业整合支持力度加大、监管包容度提升、跨行业转型升级加速等趋势 [1] 全产业链整合创纪录 - 中国神华重大重组是2025年规模最大的央企并购案,总资产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 [3] - 收购完成后将构建一体化运营体系:上游新增亿吨级优质煤炭产能,中游注入煤制油化工技术平台,下游整合港口、航运资产 [4] - 监管层鼓励产业整合的具体政策包括支持头部上市公司整合产业链、完善限售期规定、支持传统行业并购提升集中度等 [4] 跨行业并购加速 - 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已有超过30单跨行业并购公告,标的以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类行业为主 [6] - 成功跨行业并购需满足四大特征: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符合转型升级逻辑、塑造第二增长曲线、具备整合能力 [7] - 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于2025年4月过会,为同一实控人下属资产整合案例 [7] 中小股东保护机制 - 已有发行股份购买亏损标的项目通过审核,半导体行业占多数,如思瑞浦收购创芯微100%股权 [9] - 分众传媒拟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虽标的未盈利但亏损持续收窄,方案设计体现对中小股东保护 [9] - 晶丰明源收购四川易冲案例中设置财务投资人参与业绩对赌可提高交易对价的保护机制 [9] 亏损企业并购政策 - 亏损企业可收购盈利或亏损企业,但要求严格,如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33%股权双方均亏损但业务协同性强 [13] - 成功案例需符合四大特征:收购方短期亏损且为硬科技企业、标的市场前景好、业务协同性强、资本实力充足 [13] 监管包容度提升 - 支付方式更灵活: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注册决定有效期延至48个月,鼓励综合运用多种支付工具 [16] - 业绩承诺安排更自主:向第三方购买资产可不设承诺,如亚信安全收购亚信科技20.316%股权未设业绩承诺 [16] - 科创板新政支持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不满3年的科创板企业 [17]
301322,拟跨界半导体!
证券时报· 2025-08-05 10:07
绿通科技收购大摩半导体 - 绿通科技拟以4.5亿元收购大摩半导体46.92%股权,并以8000万元增资取得7.6923%股权,合计投资5.3亿元获得51%控股权 [4][6] - 大摩半导体为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供应商,业务涵盖检测修复设备、维保技术服务等,其产品占半导体设备市场约13%份额 [6] - 大摩半导体已向中芯国际、台积电、GlobalFoundries等全球龙头供货或提供服务 [5][6] 交易细节与财务数据 - 大摩半导体2024年营收2.78亿元,净利润6493.43万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713.21万元 [7] - 标的公司净资产2.25亿元,评估值9.64亿元,增值率超300% [7] - 业绩承诺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000万、8000万、9000万元,三年累计不低于2.4亿元 [7] 绿通科技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主营场地电动车业务,2023年净利润2.63亿元(同比降15.64%),2024年净利润1.42亿元(同比降45.98%) [9] - 业绩下滑主因美国市场竞争加剧及反倾销调查,2023年下半年起寻求外延增长机会 [9] - 本次收购使用IPO超募资金,公司2023年IPO募资净额21.01亿元,其中超募16.96亿元 [9] 多元化布局进展 - 此前已通过绿通产业基金投资快递物流材料企业江华九恒数码科技27.5%股权 [10] - 产业基金重点投向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领域 [10] - 本次跨界半导体设备领域旨在突破主业困局,培育新增长点 [6][9]
90天38亿:光源资本王巍揭秘“产业并购新时代”的操盘逻辑|并购解码
钛媒体APP· 2025-06-25 21:50
并购交易市场现状 - 并购交易耗时1-2年是常态,90天完成交易被视为行业标杆操作[2] - 并购交易数量在"并购六条"发布后有所增长,但"先公告、再终止"现象频繁出现[3][8] - 跨行业并购增加导致经营理念、公司治理和决策话语权谈判难度加大[3] - 产业并购活跃,产业龙头通过并购加速产业链整合[9] - "收上市公司控制权+资产注入"操作案例明显增多,成为市场主流[9] 富创精密并购案例分析 - 富创精密及联合投资方以约38亿人民币收购浙江镨芯80.8%股权[2] - 交易采用体外组财团方式,6家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引入10亿元银行并购贷[4][5] - 并购后采用双品牌战略,预计将实现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客户资源等方面的深度协同[6] - 交易面临美国CFIUS审核、重大资产重组、股东会、反垄断申报等多重挑战[4] 上市公司并购特征 - 卖方上市公司分为两类:基本面不佳有保壳压力的公司,以及实控人有变现需求的公司[10] - 市值20-30亿的公司更易成为并购目标,受限于减持难度和监管政策[10] - 上市公司实控人对并购诉求不清晰,存在认知盲区,需要专业中介引导[11] - 交易方式灵活,可一次性转让控制权或分步实施[10] 中外并购市场差异 - 欧美市场并购交易更活跃,买家基础广泛,包括产业买家和大量并购基金[12] - 中国活跃并购基金仅几十家,远少于欧美的数百家[13] - 欧美市场更倾向于"卖方"交易,流动性强、交易频率高[12] 光源资本并购业务优势 - 2018年组建并购团队以来累计完成6-7个交易,金额集中在2亿-6亿美金区间[2] - 团队具备外资投行背景,专业能力覆盖方案设计、谈判策略、交易结构等全流程[14][15] - 竞争优势包括极强并购专业能力、10余年行业认知和资产价值挖掘能力、强大买方资金网络[16] - 重点布局两类上市公司:具备持续收购能力的行业龙头和转型需求型公司[17][18] 并购交易建议 - 卖方应调整心态拥抱机会,利用灵活交易结构保护权益[19] - 买卖双方需重视专业并购顾问,避免低估交易复杂性导致机会夭折[19]
天益医疗(301097) - 301097天益医疗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21:1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度外销占比约38%,实现营业收入41,895.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为 -74.40万元 [2][3] - 2025年一季度实现合并营业收入9,851.2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为487.61万元 [3] 业绩影响因素 - 2024年度净利润同比扭盈为亏,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5.39%,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25%,折旧及摊销大幅增长,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货币互换收益对财务报表影响相对较小 [3] - 关税政策暂未对2024年度已完成订单及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2] 公司战略与发展 - 以原有体外循环血路业务为基础,通过自研及并购拓展业务,预计未来3年内完成完整业务生态搭建 [3][4] - 泰国工厂按计划推进,预计2026年正式投产 [3] 市场拓展与业务 - 现有业务通过参与集采、加快产品注册等拓展市场,新业务凭借优质客户资源推广 [5] - CRRT专用型体外循环血路暂未进入国家集采范围 [5] 盈利与分红 - 未来盈利增长点包括现有业务新市场导入增量和新增业务增量 [6]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预计派发现金股利28,759,984.00元,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8] 其他情况 - 暂未考虑跨行业并购,将统筹考量未来再融资计划 [2][4] - 闲置资金优先用于主营业务,剩余用于低风险现金管理及理财 [4] - 产品库存上升受病房护理类产品影响,因销量增长64.31%进行备货 [8] - 研发费用增长94.47%,符合医疗器械行业特点 [8] - 看好行业未来发展,因人口老龄化、产品刚需、政策助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