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基础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ASMPT(00522):主流和SMT业务复苏,TCB设备预计25Q4和2026年出货加速:——ASMPT(0522.HK)2025年三季度业绩点评
光大证券· 2025-10-30 11:00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AI基础设施需求强劲,推动公司主流业务(固晶机、焊线机)进入上行周期 [1] - SMT业务受益于AI服务器、中国电动汽车需求和智能手机批量订单,呈现复苏趋势 [1] - 热压焊接(TCB)设备虽短期出货受客户AI技术发展蓝图影响,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加速出货,逻辑和存储客户将驱动增长 [1] - 混合键合(HB)设备多个项目处于评估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可观 [1] - 公司对深圳制造工程(AEC)进行自愿性清盘产生一次性费用,但预计完成后年度可节省成本1.28亿港元,利好长期盈利改善 [1]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营收4.68亿美元(36.61亿港元),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8%,符合指引 [1] - 半导体解决方案业务营收18.8亿港元,同比增长5%,环比下降7%,主要受先进封装设备出货延迟及台风干扰交付影响 [1] - SMT业务营收17.8亿港元,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28%,主要受AI服务器、中国电动汽车及智能手机订单驱动 [1] - 毛利率35.7%,经调整毛利率37.7%,同比下降330个基点,环比下降203个基点,主要因产品组合不佳及生产利用率较低 [1] - 净利润-2.69亿港元,剔除重组费用和存货注销3.55亿港元后,经调整净利润1.02亿港元,同比增长245%,环比下降24% [1] 新增订单与业务细分 - 整体新增订单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4%,订单对付运比率1.04,连续三个季度超过1 [1] - 半导体解决方案业务新增订单2.08亿美元,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2%,其中固晶机和焊线机订单实现同环比增长 [1] - SMT业务新增订单2.55亿美元,同比增长52%,环比下降5%,受AI服务器主板和中国电动汽车需求拉动 [1] - 公司指引2025年第四季度营收4.7~5.3亿美元,中值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7%,超过市场预期1% [1] 未来增长驱动力 - TCB逻辑客户大批量出货,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及之后将获得领先晶圆代工客户及合作伙伴C2S订单,C2W已通过认证准备大量生产 [1] - 存储客户切入HBM4和16层HBM,公司针对HBM4-12H已获多家客户订单,其中一家为主供,无助焊剂TCB(AOR)可针对16层HBM生产 [1] - 主流设备(固晶机、焊线机、SMT等)持续恢复 [1] - 中国市场需求强劲 [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至2.03亿港元、13.51亿港元、19.35亿港元,相对上次预测分别调整-66%、+42%、+41% [1] - 2025-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预测分别为-41.2%、+565.2%、+43.2% [1][2]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预测分别为0.49港元、3.24港元、4.65港元 [1][2][7]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140.30亿港元、168.46亿港元、188.89亿港元,增长率分别为6.1%、20.1%、12.1% [2][7] - 当前股价87.25港元,总市值363.36亿港元,总股本4.16亿股 [2][3]
全球科技业绩快报:Celestica3Q25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29 17:02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Celestica公司3Q25业绩快报的关键要点总结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针对Celestica公司的具体投资评级(例如:买入、持有、卖出)[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聚焦于Celestica公司在AI(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创纪录的利润率表现以及积极向上的财务指引 [1][4][5] - 公司通过定制ASIC(专用集成电路)解决方案和高性能网络产品抓住了AI基础设施的投资周期,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未来增长可见性强 [5][6][9] 财务指引与业绩展望 - 2025年第四季度营收指引为33.25亿至35.75亿美元,中点对应同比增长36%[4] - 2025年全年营收预期上调至122亿美元,高于原预期的115.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上调至5.90美元,自由现金流预期上调至4.25亿美元[4] - 2026年营收指引为160亿美元,预计同比增长31%,调整后EPS预计为8.20美元,同比增长39%,非GAAP运营利润率预计扩张40个基点至7.8%[4] - 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占营收的1.5%,2026年预计增至营收的2.0%至2.5%[4] 利润率表现与驱动因素 - 第三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率达7.6%,环比提升80个基点,创公司历史最高季度利润率记录[4] - ATS(先进技术解决方案)部门利润率为5.5%,环比提升60个基点,主要受益于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盈利能力改善[4] - CCS(连接性及云解决方案)部门利润率为8.3%,环比提升70个基点,主要得益于高性能解决方案产品占比提升和运营杠杆效应[4] - 高性能解决方案产品的利润率高于CCS部门8.3%的整体水平,对部门利润有正向贡献[4] - 2026年利润率扩张的驱动力预计来自产品组合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4] AI战略与业务进展 - AI基础设施业务增长强劲,CCS部门为高性能网络和定制ASIC 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平台提供支持[5] - 专注于AI/ML计算的定制ASIC解决方案领域预计将显著增长,该部门规模预计将增长约六倍[5] - 大型数据中心客户对定制ASIC平台的采用率不断提高,因其相比通用GPU具有硬件成本更低、功耗节省、性价比更高等优势[5] - 公司赢得一个重要项目,为一家数字原生客户提供机架级定制AI系统,预计2027年开始量产[5][9] - 公司通过投资机架级能力和冷却技术创新来应对AI基础设施挑战[5] 云战略与市场布局 - 云应用推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进入重大长期投资周期,预计到2028年数据中心年度资本支出将超过1万亿美元[5] - 公司与进行AI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的超大规模云客户保持深度合作[5] - 为支持云客户需求,公司正在泰国和得克萨斯州扩建制造产能[5] - 公司提供云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尤其专注于AI应用的高性能交换机[5] 订单与客户需求 - 客户需求可见性强,拥有12至15个月的稳定预测和需求输入[5] - 部分特定项目(尤其是涉及ASIC的项目)客户提供更长期的需求承诺[5] - 公司已获得延伸至2027年的后续项目订单,部分项目在当前芯片尚未最终确定前已敲定[5][9] - 在1.6T交换机领域,公司已赢得10个项目,覆盖多个客户[9] - 在新技术项目的开发和初始生产阶段,公司常作为独家供应商为客户服务[5][9] 库存与运营效率 - 截至第三季度末,库存余额为20.5亿美元,环比增加1.29亿美元,同比增加2.26亿美元[9] - 第三季度库存周转天数为65天,环比和同比均改善1天[9] 市场竞争与份额 - 在200G、400G和800G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端口市场,公司累计份额达41%,是第二名竞争对手的两倍以上[9] - 在AI网络平台定制解决方案市场的份额已增长至总支出的55%[9] - 定制以太网交换机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从去年的40%提升至今年的约50%[9] - 竞争对手有时通过激进定价争夺业务,但常面临执行问题,导致客户回流,公司在新解决方案开发方面的执行速度快于竞争对手[9] 产品开发进展 - 公司正在开发下一代1.6T和3.2T交换机,包括液冷技术创新和共封装光学器件等新型互联技术[9] - 公司发布了采用博通Tomahawk 6芯片的DS6000和DS6001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其中DS6001具备芯片直连液冷技术,预计2026年底上市[9] - 预计到2025年底,800G和400G交换机出货量将大致各占50%[9] - 对于新的交换技术,公司通常是最大客户的首选/独家供应商,至少在开发和早期生产阶段如此[9]
OpenAI 与甲骨文达成 3000 亿超级算力协议 埃里森短暂登顶全球首富
搜狐财经· 2025-10-09 16:18
合作协议核心内容 - 甲骨文与OpenAI达成一项为期五年的云计算服务协议,OpenAI将采购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资源[1] - 协议金额相当于全球云计算市场年规模的近15%,创下行业单笔合同金额历史纪录[1] - 甲骨文将为OpenAI建设4.5吉瓦数据中心容量,配备超过200万块英伟达H200/H250 GPU[3] - 这些算力将支撑OpenAI下一代GPT-6模型的训练,预计模型参数规模突破100万亿级[3] 资本市场反应 - 消息公布后甲骨文股价单日暴涨36%,创1992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值单日暴增2500亿美元至9230亿美元[4] - 市值涨幅相当于每分钟为甲骨文创造1.7亿美元市值[4] - 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个人财富激增890亿美元,以3930亿美元身家短暂登顶全球首富[4] - 随着次日股价回调6.23%,其个人财富排名发生变化[4] 公司战略与财务影响 - 甲骨文通过绑定OpenAI,一举锁定未来五年600亿美元/年的稳定收入[5] - 公司剩余履约义务从980亿美元飙升至4550亿美元,相当于沙特阿拉伯一年的GDP[5] - 为促成交易,甲骨文云基础设施业务毛利率从67%骤降至16%,但市盈率从25倍跃升至48倍[5] - 这种“以利润换规模”的策略与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换取芯片采购订单的逻辑类似[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合作将加速云计算市场分化,传统云巨头AWS、微软Azure在GPU算力供应上受制于自研芯片进展[6] - 甲骨文通过绑定英伟达GPU产能,在AI基础设施领域异军突起[6] -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收入预计2026财年增长77%至180亿美元,2030年将突破1440亿美元,规模直逼当前谷歌云[6] 业务执行挑战 - OpenAI需在2027年合同生效前实现年收入从120亿美元到600亿美元的五倍增长,否则可能面临违约风险[6] - 甲骨文面临单一客户依赖问题,OpenAI订单占其新增剩余履约义务的95%[6]
算力三国:英伟达、甲骨文与 OpenAI的万亿棋局
36氪· 2025-09-23 11:36
英伟达的战略布局 - 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该笔投资将随着每吉瓦算力设施的建成逐步到位,而每一吉瓦意味着约40-50万台GPU的部署规模 [3] - 该投资规模相当于英伟达全年的芯片出货量,是去年的两倍 [3] - 这种合作模式形成商业闭环,英伟达锁定了OpenAI的长期订单,双方将联合优化软硬件路线图,形成深度绑定的技术壁垒 [5] - 英伟达即将推出的Vera Rubin平台,单机架可提供8艾FLOPS的AI算力,是上一代产品的7.5倍,其Rubin CPX GPU专为长上下文推理设计,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5] - 英伟达还斥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旨在整合x86架构CPU优势,弥补自身在通用计算领域的短板,构建更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应对AMD和云厂商自研芯片的挑战 [6] 甲骨文的云基建扩张 - 甲骨文与OpenAI签订始于2027年的五年期3000亿美元云服务合同,使公司的剩余履约义务激增至4550亿美元 [7] - 甲骨文提供从数据中心建设到云平台运营的全栈服务,与英伟达形成差异化互补 [7] - 甲骨文参与“星际之门”项目,负责得克萨斯州阿比林地区的八座数据中心建设,预计2026年底全部完工 [9] - 公司计划将云基础设施收入从180亿美元飙升至1440亿美元,但2025财年自由现金流为负3.94亿美元,增长预期高度依赖大客户业务扩张 [9] OpenAI的算力网络策略 - OpenAI采用“多供应商制衡”策略,同时与英伟达、甲骨文、微软等多方建立深度合作,以确保算力安全并获得更大谈判筹码 [12] - 与英伟达的1000亿美元合作确保芯片供应,甲骨文的3000亿美元合同提供云基础设施支持,与微软的非约束性备忘录维持战略灵活性 [12] - OpenAI通过独特的非营利母公司架构坚守对AGI的控制权,确保所有安全相关决策以“造福全人类”为准则 [12] - 预测到2029年前公司将消耗1150亿美元现金,仅2030年租赁服务器的支出就将达到1000亿美元,其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为商业化提供基础 [13] AI基建的行业影响与挑战 - 预测到本十年末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 [14] - 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达415太瓦时,占全球电力消耗的1.5%,到2030年将飙升至945太瓦时,超过日本当前全年用电量 [16] - OpenAI的10吉瓦项目电力需求足以供应数百万户家庭,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将因此激增84% [16] - 美国占据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的45%,其数据中心用电增量将占全国总需求增长的近50%,AI基础设施已成为国家安全议题 [17] - 基础设施门槛大幅提高可能导致行业资源进一步向OpenAI、Meta等巨头集中,传统科技公司面临洗牌 [17]
突发|英伟达向 OpenAI 投资 1000 亿美元,400 万 GPU 打造「超级智能」
搜狐财经· 2025-09-23 06:55
合作概述 - 英伟达与OpenAI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以支持其AI数据中心计划 [5] - 合作将分阶段实施,首个能耗为1吉瓦的数据中心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部署,英伟达首笔100亿美元投资将在该系统完成时投入 [7] - 市场反应热烈,消息发布后英伟达股价一度大涨,公司当前市值约为4.46万亿美元 [9] 技术规模与目标 - OpenAI计划建设并部署需要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相当于400万到500万个GPU,该数量与英伟达今年的总出货量相当,是去年出货量的两倍 [3] - 数据中心将采用英伟达最新的Vera Rubin平台,用于训练和运行OpenAI的下一代模型,最终目标是加速实现“超级智能” [7] - OpenAI的战略目标是打造其下一代AI基础设施的绝对核心,公司必须做好顶尖的AI研究、打造受欢迎的产品并解决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挑战 [12] 投资与成本分析 - 根据估算,建设1吉瓦数据中心需要500-600亿美元成本,其中约350亿美元将专门用于英伟达的芯片和系统 [14] - 通过合作,OpenAI获得千亿资金支持和GPU供应保障,英伟达系统还能针对OpenAI的模型和基础架构软件进行优先优化 [14] - 英伟达锁定了OpenAI这个战略级客户,获得了合作的最高优先级,有助于巩固其在AI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 [15] 行业背景与财务预期 - OpenAI已知大额交易还包括:与甲骨文签订的为期5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合同,以及未来5年从云服务商租用备用服务器的额外1000亿美元支出 [15] - ChatGPT每周约有7亿人使用,其运行和开发需要极为庞大的算力,OpenAI预计未来几周将推出新的“算力密集型”产品 [15] - OpenAI预计2030年的研发投入(主要是算力成本)将接近总收入的50%,这一比例远高于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10%-20%的水平,也高于Meta约25%的比例 [15][17] - OpenAI预计今年总营收将达到130亿美元,相比去年的40亿美元增长3倍多,公司还将2030年的收入预测上调约15%,预计将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17]
华为全联接大会总结
2025-09-22 08:59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及行业** * 公司为华为 行业涉及AI基础设施 AI芯片 网络安全 操作系统及开发生态 [1][2] **二 核心产品发布与性能** * 发布灵犀互动互联协议和三大超级节点产品(阿特拉斯 950/960 和泰山 950)[1][2][4] * 阿特拉斯 950 超级节点计划2026年Q4上市 由160个机柜组成占地1000平方米 算力达8亿 FLOPS(FB8)和16亿 FLOPS(FB4) 互联带宽16PB每秒 相较前代阿特拉斯900训练性能提升17倍 推理性能提升26.5倍 [1][4] * 阿特拉斯 960 超级节点计划2027年Q4上市 由220个机柜组成 算力达34亿 FLOPS(LLP8)和60亿 FLOPS(LLB4) 内存容量4000TB以上 互联带宽34PB每秒 相较950训练和推理性能分别提升3倍及4倍以上 [1][4] * 泰山 950 超级节点为全球首个通用计算超级点 计划2026年Q1上市 可支持16个节点 [1][4] * 发布星河AI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通过统一控制器实现网络和安全设备统一管理及策略编排 [1][9][10] **三 芯片技术路线图** * AI芯片路线图显示2026年Q1推出升腾950PR芯片(ASIC芯片用于预训练) 2026年Q4推出升腾950G7芯片(用于机库环节支持UE8M0格式)[5] * 计划2028年推出升腾970芯片 采用自研AHBM技术 算力达4 PFLOPS(AP8和AP4达8 PFLOPS) 互联带宽4TB/s HBM内存容量288GB带宽14.4TB/s [1][8] * 从950芯片开始采用自研AHBM技术 首批性能对标HBM 2E 后续追赶HBM 3 [8] **四 生态建设与开放策略** * 全面开放超级点技术 包括灵犀协议与参考架构 基础硬件如NPU模组 风冷刀片 液冷刀片以及CPU主板 [7] * 将操作系统组件代码开源 与欧拉等开放操作系统社区同步 [7] * 坚持生成硬件变现 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基于现有产品的CNN编译器开源和开放 完成MAN系列应用套件和供应链开源 [3] * 坚持CNN协议并推出兼容CUDA方案以加速生态扩张 [8] **五 操作系统与AI应用** * 鸿蒙5操作系统展示全场景AI能力 依托语音助手小艺 在任务空间 情绪感知等方面表现出色 [3][11][12] * 从2025年3月起已发布多款鸿蒙5终端产品 包括三级三折叠手机 折叠电脑及Pro X手机等 预计2025年Q4发布更多新品 [11][12] * 截至目前鸿蒙5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700万台 上架应用与服务达33000个 [11][12] * 小艺智能体平台为开发者提供大语言模型模式 多进程模式等开发模式 以及50多种开发组件 [12][13] **六 资金投入与战略扶持** * 鸿蒙启动天工计划投入10亿资金扶持整个鸿蒙AI生态 为开发者提供全新小艺智能体平台 [3][13]
电子行业点评:昇腾路线图重磅发布,超节点全面赶超加速放量
民生证券· 2025-09-19 15:22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6] 核心观点 - 昇腾AI芯片路线图重磅发布 逐年升级加速追赶 国产算力正式跻身世界一流方阵 [3][4] - 超节点成为AI基础设施建设新常态 内部互联能力成为重中之重 [3][5] - 超节点速率大幅提升 功率迎来新挑战 [7] 昇腾AI芯片路线图 - 2026Q1推出昇腾950PR 2026Q4推出昇腾950DT 2027Q4推出昇腾960 2028Q4推出昇腾970 [4] - 昇腾950系列单芯片算力达1PFLOPS(FP8)/2PFLOPS(FP4) 960与970系列相较前序型号实现算力翻倍 [4] - 950系列互联带宽较昇腾910C提升2.5倍达2TB/s 960与970系列互联带宽分别升级到2.2TB/s和4TB/s [4] - 昇腾950PR HBM容量128GB/带宽1.6TB 950DT为144GB/4TB/s 960系列为288GB/9.6TB/s 970系列为288GB/14.4TB/s [4] - 从950系列开始全面支持SIMT架构和MXFP4数值类型 与国际产品演进全面接轨 [4] 超节点技术突破 - 推出Atlas 950 SuperPoD和Atlas 960 SuperPoD 分别支持8192及15488张昇腾卡 将于27Q4和28Q4上市 [5] - Atlas 950超节点采用全光互联技术 由128个计算柜和32个互联柜组成 共160个机柜 [5] - 正交背板架构实现零线缆电互联 光模块液冷可靠性提升1倍 [5] - 发布互联协议灵衢2.0及UB-Mesh技术创新 [5] - 相比英伟达NVL144:卡规模是其56.8倍 总算力是其6.7倍 内存容量是其15倍达1152TB 互联带宽是其62倍达16.3PB/s [5] - Atlas 950超节点FP4算力达16EFlops 训练性能4.91M TPS 推理性能19.6M TPS [7] 功率与温控挑战 - 超节点单机柜功耗普遍突破100kW 华为CM384达172.8kW 英伟达GB200 NVL72约120-140kW [7] - CM384采用液冷加风冷模式 液冷覆盖70% Atlas 950 SuperPoD为全液冷数据中心超节点 [7] 投资建议 - 芯片+HBM领域关注:中芯国际、通富微电、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精智达、华海诚科 [7] - 超节点相关:1)全光互联:德科立、腾景科技、凌云光、光库科技、炬光科技 2)正交背板:深南电路、方正科技、南亚科技、博敏电子 [7] - 液冷温控领域关注:申菱环境、飞荣达、英维克 [7]
电子掘金 博通AI ASIC超预期,应关注哪些投资机遇?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硬件行业,包括AI定制化芯片(AI ASIC)、AI网络产品、数据中心建设及相关产业链[1][2][13] * 纪要核心讨论的公司是博通(Broadcom),并提及了Marvell、ASTERLABS(A Lab)、谷歌、OpenAI、亚马逊、英伟达、ARM、Silica等多家公司[1][2][10][17][20][25] 核心观点与论据:博通(Broadcom) **订单与需求景气度** * 博通积压订单(backlog)达1,100亿美元,主要由AI驱动,表明全球AI需求高景气度将延续至2027年[1][3][5] * 新增第四家AI定制化芯片客户OpenAI,订单金额达100亿美元,预计2026财年第三季度交付,此单一客户年订单额超预期[2][4] * 当前订单覆盖度已能看到2027年的需求,与光模块行业及海外CSP企业(如Meta)的数据中心建设规划相互印证[1][5] * 博通CEO曾给出三年展望,预计AI收入从2024财年的150-200亿美元增长至2027财年的600-900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60%[2] **财务表现与指引**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159.2亿美元,Non-GAAP每股收益1.69美元[9] * 当季AI收入为52亿美元,同比增长66%,其中AI定制化芯片占比约65%[9] * 非AI半导体收入为40亿美元,同比下滑4%[9] * 下一季度收入指引为174亿美元,其中AI定制化芯片收入指引为62亿美元,超市场预期[9] * 预计2026财年AI收入增速将显著高于此前指引的60%[1][10] **客户与产品策略** * 目前共有4家AI定制化芯片客户,每家客户均有至少两代产品合作推进,未来将部署百万卡XPU集群[4][10][16] * 除已公布的4家客户外,还有3家潜在合作伙伴[10] * 在AI网络产品方面持续创新,2025年6月更新多款交换芯片:用于scale out网络的Tomahawk 6、用于scale up网络的Tomahawk Ultra、用于scale across网络的JERICHO 4,代际领先市场[1][11] * AI网络收入预计占2027年600-900亿美元AI市场空间的15%-20%[2]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与其他公司 **AI需求主体的变化与影响** * 下游需求主体从传统云厂商(CSP)扩展至头部大模型公司(如OpenAI),新兴头部企业显现系统重要性[6][7] * 为企业客户提供算力服务的第二类企业尚未充分涌现,未来有望接棒增长,为硬件市场注入持续动能[6][7] * 数据中心部署出现新趋势,客户选择在100公里以内部署多个数据中心并通过高速互联(scale across),形成类似单集群的性能,推动了网络升级需求[8] * AI网络在整个AI基础设施中的重要性非常高,其弹性有望超过AI基建平均增速[8] **特定公司与市场展望** * **Marvell**: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中心收入略低于预期,AI定制化芯片收入下季度将环比下滑,因未正面回答亚马逊Trainium 3订单的可持续性问题引起市场担忧[10][11] * **谷歌与OpenAI产业链**:预计2026年谷歌TPU出货量将达到350万片以上,OpenAI有望实现100亿美元订单[2][17] * **Silica**:作为博通紧密的配套服务器厂商,覆盖四大云厂商及OEM客户,有望受益于谷歌TPU增长、Meta放量及OpenAI订单,明年1.6T交换机也有望出货[17] * **ARM**:通过为OpenAI和软银的星际之门项目提供定制化CPU IP,转型为全芯片或chiplet设计服务商模式,预计到2026年底海外服务器ARM CPU出货量接近400万颗,渗透率可达25%[2][25][26] * **以太网生态**:AI数据中心以太网渗透率提升将带动交换设备厂商、光模块以及Scale Up网络中的NVLink协议、PCIe交换芯片和Retimer等相关产品受益[2][18] **ASTERLABS(A Lab)深度分析** * **PCIe Switch产品线**:预计明年凭借亚马逊一家大客户实现至少10亿美元收入规模;X系列用于Scale Up网络(对标英伟达NVLink),P系列用于Scale Out网络(已用于亚马逊B200机架)[1][20][22] * 在新的计价方案中,ASIC和Switch芯片的配比为2:1,单芯片价格在500至1000美元之间[21] * 预计PCIe Switch产品线将在2026年成为公司继Retimer之后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线,收入贡献有望超50%[1][22] * **其他产品线**: * PCIe Retimer:整体市场规模约10亿美元,但竞争加剧(博通、澜起等加入),未来两年收入增长预计仅为中高个位数[24] * 以太网AEC:未来三年仍是高性价比之选,2026年800G和1.6T产品出货将推动市场增长[24] * CXL内存控制器:用于解决AI集群内存墙问题,生态逐步完善,预计2027年大规模商业化,2026年将有亚马逊以外的新大客户贡献收入[24] * **未来合作**:2027年有望与世芯电子合作,为亚马逊Trainings.For芯片提供兼容PCIe和ULINK的I/O带设计;正与AMD合作进行MI400 Scale up互联,预计2027年引入MI500订单[23] **其他重要内容** * 博通拥有近10年的AI ASIC量产经验,2024年12月推出的3.5D封装平台进一步构筑了竞争壁垒[11] * AI定制化芯片渗透率提升正在加速,但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巨大[16] * 由于OpenAI部分模型由Oracle提供云服务,也将带来Oracle配套设施需求超预期提升,利好思科和Coherent等供应商[19] * 建议关注Arista Networks即将在Investor Day上更新的收入指引[18]
全球科技业绩快报:AsteraLabs2Q25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6 22:4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对Astera Labs或相关行业的投资评级 [1][6] 核心观点 - Astera Labs在2Q25实现营收1.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0%,环比增长20%,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1][6] - 按GAAP核算,毛利率达75.8%,营业利润3980万美元(利润率20.7%),净利润5120万美元,稀释EPS 0.29美元 [1][6] - 经Non-GAAP调整后,毛利率提升至76.0%,营业利润跃升至7520万美元(利润率39.2%),净利润达7800万美元,稀释EPS 0.44美元 [1][6] - 收入增长主要由Aries PCIe/CXL Smart DSP Retimer和Scorpio系列产品驱动,显示公司在AI基础设施和高速互联解决方案领域的战略布局逐渐发挥效力 [1][6] 产品表现与市场机遇 - Scorpio PCD交换机系列作为关键产品,持续受惠于数据中心对更高带宽和更低延迟的迫切需求,增长强劲 [2][7] - 伴随行业加速向新一代PCIe标准升级,Astera Labs凭借其领先的PCIe 6.0解决方案成功抢占市场先机 [2][7] - 公司通过构建"芯片+硬件+软件"三位一体的专用连接平台,有效满足了AI及机器学习工作负载对数据连接提出的严苛要求 [2][7] - AI大模型的普及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激增,公司的高速连接解决方案需求随之水涨船高 [3][8] - 仅机架规模AI基础设施的横向扩展连接一项,到2030年就将为公司撬动近50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3][8] - 与NVIDIA、AMD等巨头的深度生态绑定,确保了Astera Labs产品能够无缝集成于主流AI计算平台,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壁垒 [3][8]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3Q25营收为2.03亿至2.10亿美元,对应环比增长6%至9% [4][9] - 核心增长驱动力来自Scorpio X系列及UA Link解决方案,持续受益于AI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趋势 [4][9] - 预计Non-GAAP毛利率约75%,业务组合与2Q25基本稳定 [4][9] - 预计Non-GAAP运营费用7600万至8000万美元,利息收入1000万美元 [4][9] - 受7月税法变更影响,预计2025全年Non-GAAP税率将降至约15% [4][9] - 预计3Q25 Non-GAAP完全稀释每股收益为0.38至0.39美元 [4][9]
硅基流动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打造开发者首选生成式 AI 开发平台
AI前线· 2025-06-13 14:42
融资与战略发展 - 硅基流动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阿里云领投,创新工场等老股东超额跟投,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公司定位为AI基础设施领域专业选手,通过技术突破解决国内AI行业发展重大问题,业务因开源大模型崛起和推理算力需求激增迎来爆发式增长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海内外市场,目标成为开发者首选的生成式AI开发平台 [1]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自主研发高性能推理引擎,显著提升芯片计算效率,完成国产芯片深度适配,实现国产算力从"可用"到"好用"的突破 [2] - 2025年2月推出基于国产算力的DeepSeek-R1 & V3服务,用户体验和性价比达国际主流GPU水准,验证国产算力部署大模型的商业可行性 [2] - 推出异构算力纳管平台,通过弹性调度技术整合碎片化算力资源,提升运营效率,推动算力资源普惠化 [2] - 大模型云服务平台SiliconCloud上线超百款主流开源大模型,提供模型精调、托管到部署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总用户数突破600万,企业客户数千家,日均Token生成量上千亿 [4]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一站式工作流设计平台BizyAir实现云端GPU与本地ComfyUI无缝协同,提供开箱即用模板,支持自定义模型与节点,已应用于阿里巴巴通义万相视频生成工作流 [6] - 推出API服务、专属实例、软件订阅及大模型一体机等多元解决方案,覆盖大语言模型、文生图、视频生成等领域,服务互联网、金融、制造、文娱等行业头部客户 [6] - 未来将持续降低AI开发与部署门槛,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动AI技术深度应用,加速行业智能化升级 [6] 行业活动与趋势 - 创始人袁进辉将在AICon大会分享《AI-Native Cloud构建之路与展望》,聚焦推理引擎、FaaS、MaaS、工作流等技术探索 [1][10] - AICon北京站将围绕AI Agent、多模态应用、大模型推理优化等议题探讨技术与应用融合趋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