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Infra

搜索文档
腾讯云智算三大核心升级 推动AI Infra从“支撑”向“引擎”跨越
搜狐财经· 2025-09-17 19:51
核心观点 - 腾讯云在智能体驱动云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跃进升级 通过发布Agent Infra解决方案和Cloud Mate云专家服务智能体等多项成果 为智能体规模化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1][3][6] - 公司预测未来两年部署智能体的企业数量将翻倍 GenAI相关IaaS支出增速达192% 云计算基础设施需求将从资源供给转向业务价值导向 [3] - 腾讯云智算体系具备同源同构核心优势 支持公有云 专有云和边缘环境同源同构部署 已为交通 制造 具身智能等行业提供全链路支撑 [3] 技术能力升级 - 模型启动速度提升17倍 大规模服务扩容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34秒 多模态推理加速4倍 [5][6] - 自研推理引擎覆盖生文 生图和生视频模型 通过内存优化与通讯协议升级显著降低计算开销 [6] - Agent Runtime集成运行引擎 云沙箱等五大组件 云沙箱实现毫秒级启动和数十万实例秒并发能力 [6] - Cloud Mate云专家服务智能体已提供超百万次智能架构治理服务 风险SQL拦截率达95% 排障效率从30小时降至最快3分钟 [6] 安全体系构建 - 提供大模型与智能体安全治理框架 覆盖模型选型 训练 推理部署到业务应用全流程 [7] - 实现边界API安全 模型运行环境防护 智能体身份特权防护以及数据全流程安全保障 [7] 行业应用拓展 - 联合发布行业报告覆盖交通出行 工业制造 教育培训 泛互联网 具身智能和智慧医疗六大重点行业 [8] - 通过HAI推理集群提供专属机器人云上大脑 解决具身智能数据采集难度大和硬件绑定问题 [7] - 合作伙伴包括地平线 货拉拉 一汽丰田 燧原科技 作业帮等标杆企业 [8] 战略方向演进 - 推动云计算从资源时代迈向智能服务时代 未来基础设施将具备自感知 自决策和自优化能力 [9] - 通过底层能力升维 场景破界和生态进化协同重塑产业数字化底层逻辑 [9]
LLM开源2.0大洗牌:60个出局,39个上桌,AI Coding疯魔,TensorFlow已死
36氪· 2025-09-17 16:57
卷王指南又更新了,这次还有番外篇。 访问地址:https://antoss-landscape.my.canva.site/ 这一次,全景图收录了 114个项目(比上一版减少 21 个),覆盖 22个领域。其中,39 个是新晋项目,同时也有 60 个项目消失在舞台,其中不乏一度高 光的 Star 王者—— 如 NextChat、OpenManus、FastGPT、GPT4All,因迭代迟缓、社区乏力而被后来者超越。 最 drama的,当属 TensorFlow 的谢幕,这位昔日巨星最终没能抵挡 PyTorch 的攻势,后者自此一统江湖。 灰色部分,即为出局的开源项目 整体趋势是显而易见:生态正在经历一轮剧烈洗牌。就像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Agent 层最为汹涌,混沌之中,各类新物种层出不穷。 开源 2.0 :变脸堪比整容 等了一百多天,悬念终于揭晓。 9 月 13 日上午,蚂蚁集团开源团队(「开源技术增长」)携《 2025大模型开源开发生态全景图 》2.0 版,亮相上海外滩大会。 三个月前,「一场直播中的『现实世界的黑客松 』(A Real-world Hackathon )」的断言,今天依然成立—— 彼时 ...
“GPU计算资源越来越异构”,腾讯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第一财经· 2025-09-16 12:11
国产芯片性能提升 - 国产芯片计算性能持续提升 [1] - 腾讯云异构计算平台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1] 算力芯片策略 - 云厂商保持多样化算力芯片策略 [3] - 积极强化自研及国产芯片适配测试 [3] - 2025年国产GPU芯片应用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3] - 腾讯同时采用进口芯片和国内可用芯片 [3] - 部分国产芯片可支持较小模型推理 [3] 算力效率优化 - 腾讯通过资本开支构建算力支持自研和客户需求 [4] - 2023年Q4至2024年Q2累计资本开支达831亿元 [4] - 算力不足时效率优化至关重要 [4] - 腾讯投入研发优化算力包括GPU、存储、通信等多领域 [4] - 星脉网络提升近10倍通信效率 [4] - 千卡/万卡集群运行时效率显著变化 [4] - AI基础设施升级提升成本效益 [4] - 云厂商最终比拼技术能力 [4] 技术开源与创新 - AI基础设施升级加速智能体规模化落地 [4] - 开源社区推理技术范式快速迭代 [4] - 腾讯开源多token联合预测技术 单次运算可生成多个token [4]
“类比移动互联网,AI正处于2011年前后的拐点”
投中网· 2025-09-15 14:26
文章核心观点 - AI应用创业面临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 早一步创业可能构筑壁垒也可能成为先烈 关键在于精准识别需求 灵活调整策略 并在全球化舞台上找到突破口 [2][4][21] - 2025年AI应用正处于窗口期 行业格局远未形成 技术快速迭代带来机会窗口的快速移动 创业和投资需预判技术节点而非等待行业稳定 [2][4][21] 海淀区AI产业发展 - 2024年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800亿元 年增速达30% 占北京市80% 全国四分之一 [3] - 海淀区聚集全国最高比例AI顶尖人才和实验室资源 形成南北两个AI生态圈 通过财政出资的科技成长基金 智算中心 语料中心等提供全链条支持 [3] - 2025年2月推出《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 全力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3] 创业时机与先发优势 - 创新工场2021年投资大模型并孵化AI陪伴应用 2022年进入3D视频生成 2023年研究Agent 2025年重点关注交易平台和内容平台 主张AI创业"宜早不宜晚"但需判断技术成熟度 [4] - 多模态技术快速发展 OpenAI和Google一周内相继发布新模型 交互体验和视频生成能力显著提升 机会窗口快速移动 [4] - 知满科技看到美国企业使用垂类模型和智能体将研发效率提升50% 中国制造业场景丰富 B端龙头企业付费意愿高 DeepSeek等大模型爆发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主张方向确定后立即行动抢占先发优势 [5] - 鹿明机器人2016年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 2024年9月正式创业 认为具身智能是10年期大赛道 行业格局尚未形成 需在长周期中快速迭代并把握关键决策节点 [5] 需求识别与场景筛选 - AI价值分为创造新体验和提升效率两类 发展呈螺旋式上升 当前处于"QQ与MSN"阶段 未来将出现更多爆款 [7] - 元禾璞华重点关注toB提效项目 包括AI半导体垂类模型 AI物理仿真模型 具身智能等在工业和智能制造的应用 [7] - 鼎晖VGC采用自下而上方式验证需求 通过覆盖大量项目观察客户真实付费意愿 AI在B端应用速度快于预期且效果更好 [7] - 用户需求分为三类:为企业降本增效 为个人创造价值体验(情感陪伴与内容创造) 重塑人机交互的魔法时刻(AI眼镜 耳机) [8] - 清思智能提出场景筛选四原则:算法性能超过人类 指数级提升生产力 客户存在显著生产力缺口 行业需求深度足够延缓价格战 [9] - 职小二应用AI改善蓝领招聘线索获取成本和质量 提升筛选效率 AI替代5人工作量 提升12-13%毛利 [10] - 具身智能发展需优先突破核心技术实现产品性能最大化 再实现降本增效商业价值 [10] toB与toC路径选择 - 东方富海认为真需求是提效 B端商业模式成熟客户付费逻辑清晰 C端收费难 当前颠覆性机会在AI Infra和具身智能 [12] - 中科创星重点关注AI infra 芯片和AI应用 布局toB和toC应用 toC需求难洞察需通过观察目标人群不断总结迭代 [13] - 祥峰投资布局C端陪伴类应用和AI Agent创作平台 观察到AI技术重塑原有工作的趋势 目标用户可能从"人"转向"其他Agent" [14] - 光速光合认为C端难形成稳定收费模式 B端竞争激烈 更大成长机会在海外 PMF至关重要 应从第一天确立盈利模式 [14] - Transformer架构泛化能力强但精准度不足 在大型企业成为AI Agent落地瓶颈 中数睿智聚焦大B场景构建智能体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15] 出海趋势 - 光速光合观察到自2024年四季度起中国AI创业公司呈现Day one出海趋势 过去两季度考察上百个项目并完成部分投资 [17] - 全球领先AI技术人才约一半是华人 中国需在有限资源下打造强竞争力模型 Open Router平台中国模型占比持续提升 [17] - 星动纪元认为AI竞争核心是中美较量 中国优势在AI技术能力和供应链体系及工程师红利 2025年具身智能商业化元年 海外客户占比超50% [18] - 生数科技产品Vidu定位全球化 视频生成技术领先国内外同类产品6-9个月 平台累计生成视频超3亿条 商业化8个月ARR突破2000万美元 [18] - 国内外用户付费习惯差距不大 国内用户付费全球占比不低 只要产品提供生产力价值就能带动付费意愿 [19] - 端侧大模型与中国硬件供应链结合可推出高性价比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是端侧大模型落地载体和AGI最佳落地入口 [19] 孵化模式 - 创新工场2021-2025年投30多个项目 近一半为孵化 平均每年孵化3-5家公司 提前1.5-2年布局稀缺方向 孵化失败率低于直接投资 [20] - 金浦投资采用"产业方+资本方"联合孵化模式 通过产业方共建提供技术渠道市场支持 孵化早期考虑退出机制 [20] - 创业者需重点关注退出端变化 审慎评估港股上市可行性 优先选择与产业基金联系紧密的投资主体合作 [21]
中国工业与中小市值企业:2025 年上半年业绩后,下半年的哑铃型投资组合-China Industrials and SMID_ Barbell Baskets for 2H25E Post 1H25 Results
2025-09-15 09:49
这份文档是花旗银行(Citi)关于中国工业及中小盘股(SMID)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布后的下半年展望研究报告 报告核心观点是采用杠铃策略(Barbell Strategy)进行选股 即同时配置高风险和低风险的投资组合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覆盖中国工业制造业 具体细分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设施(AI-Infra) 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 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 中国基础设施(China Infra)和出口(Export)等[1][3][4][5] * 涉及大量上市公司 核心推荐包括KB Laminates(1888 HK) 无锡先导(300450 SZ) CRRC(1766 HK) 创科实业(0669 HK)等 看空列表包括中控技术 鼎力机械 欧派家居 埃斯顿 泉峰控股 拓邦股份等[1][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整体行业展望 * 2025年下半年行业前景依然充满挑战 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需求疲软(AI 人形机器人 新能源车除外)以及美国互惠关税可能导致出口增长放缓[1][3] * 疲软需求体现在多个方面:2025年迄今PPI深度下跌 中国制造商库存水平低 日本对华机床工具订单增长从年初的双位数放缓至7-8月的个位数 中国PMI在4-8月期间降至50以下[3][11][16][20] * 但下行压力似乎略有缓解 7-8月中国工业利润降幅收窄 这得益于反内卷措施和以旧换新补贴计划 以抵消关税和地缘政治紧张带来的外部需求疲软 预计2025年下半年会有更多政策出台以提振需求[3][14] 投资策略:杠铃策略(高风险篮子) * **AI基础设施**:看好CCL(覆铜板)行业 因其在潜在的铜价上涨周期中具有更高的运营杠杆和更好的定价能力 偏好顺序为KB Laminates > 生益科技 > 宏华数科[4][26][27][28] * KB Laminates(1888 HK):预计4Q25开始向英伟达供应链销售上游材料(玻璃布) ASP在8月中旬上调7-8% 将提振下半年毛利率[28][29][30] * 生益科技(600183 SS):AI相关CCL出货量在3Q25环比增长10-15% 主要涉及英伟达GB200/GB300服务器[33][34] * **工厂自动化与人形机器人**:尽管有关税影响 但FA公司2Q25业绩普遍超预期 得益于EV电池和汽车行业的需求 偏好顺序为无锡先导 > 优必选 > 恒立液压[4][43][44][46] * 无锡先导(300450 SZ):2025年新订单可能超过此前230亿人民币的指引(同比增长约30%) 标志着EV电池资本开支周期转向 1H25获得4-5亿人民币固态电池设备订单[47][48] * 优必选(9880 HK):将2025年人形机器人交付指引从300-500台上调至超过500台 并赢得2.5亿人民币人形机器人订单 1H25人形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184%至5000万人民币[52][53] * 恒立液压(601100 SS):7月和8月挖掘机油缸产量同比增长约60% 非挖掘机需求(如高空作业平台)出现好转[56] 投资策略:杠铃策略(低风险篮子) * **中国基础设施**:预计2025年下半年财政政策可能放松以应对经济放缓 偏好顺序为CRRC > 中国联塑 > 中国建筑国际[5][61] * CRRC(1766 HK):中国国家铁路集团(CSRG)年内高铁动车组招标达278组 较2024年总量增长约14% 预计2025年盈利增长15%[62] * 中国联塑(2128 HK):非房地产驱动因素(市政 农业 工商业 海外)增长可见性强 预计将占总收入一半以上 估值低廉[66] * 中国建筑国际(3311 HK):预计2H25盈利增长将加速至25%以上 得益于香港大型项目开始确认毛利及更多MIC项目[70][71] * **出口(高股息与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出口板块是年内表现较差的板块之一 但领先的出口商似乎准备通过东盟生产基地赢得更多份额 偏好顺序为创科实业 > 申洲国际 > 九兴控股[5][76] * 创科实业(0669 HK):预计通过东盟生产以较低关税结构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目标将EBIT利润率从去年的8.7%扩大至10%[77][78] * 申洲国际(2313 HK):预计2H25核心净利润增长将加速至16.1%(1H25为6.8%) 运动服增长由Lululemon 阿迪达斯和耐克驱动 股息收益率约5%[81][82][84] * 九兴控股(1836 HK):效率问题是暂时性的执行失误而非结构性担忧 有多年的产能扩张计划支撑长期增长轨迹[88] 上半年业绩总结 * 覆盖的49家公司中 39%的业绩超预期 24%符合预期 37%低于预期 与2H24的20% 39% 41%的分化相比 1H25有更多公司业绩超预期 这可能是由于美国互惠关税后预期较低以及材料成本下降所致[1] 其他重要内容 * 花旗将于2025年9月24-25日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举办工业 中小盘股及运输会议 预计有超过50家A/H股公司参与[2] * 报告包含大量附录 详细列出了大宗商品价格 宏观数据点 市场流动性以及覆盖公司的详细业绩表现(超预期 符合预期 低于预期)及分析师点评[7][8][32][94][95][97][98] * 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挑战:制造业PMI在4-8月低于50[11] PPI增长在2025年内持续为负[14] 7M25工业利润同比下降1.7%至4万亿人民币[14] 日本对华机床订单增长势头减弱[16][20] 制造商库存增加率徘徊在3.1%的低位[21]
中邮证券:AI时代重估云价值 把握AI Infra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9-11 14:49
核心观点 - 算力基础设施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受AI大模型需求爆发和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双重驱动 [1] - AI Infra作为连接算力硬件与AI应用的枢纽呈现高景气度 形成多层次投资机遇 [1] - 云计算价值将在AI渗透过程中重估 迎来新增长 [1] 行业趋势 - 算力基础设施面临供不应求问题 客户需求规模从数千GPU扩展至数百万GPU级别 [3] - 客户同时寻求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基础设施 合同期限从3年延长至4-6年 [3] - Coreweave已整合约2.2GW待上线容量 其中900MW将于年底投入运营 [3] 企业表现 - Oracle第一财季云业务总营收72亿美元 按美元计算增长28% [1] - Oracle IaaS营收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5% 超出53%的预期 [1] - Oracle云基础设施业务本财年预计增长77% 达到180亿美元 [1] - Oracle剩余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 同比大增359% [2] - 甲骨文与OpenAI签署4.5GW数据中心合作协议 合同年价值约300亿美元 [2] 资本开支 - 微软25Q2资本开支242亿美元 同比增长27% [4] - 微软预计26Q1资本开支将提升至300亿美元以上 [4] - 谷歌将25年capex上调至850亿美元 同比增长13% [4] - 亚马逊2025财年制定1000亿美元资本支出计划 [4] - Meta将全年capex最低水平从640亿美元上调至660亿美元 [4] - 百度25Q2资本开支38亿元 同比增长79.41% 环比增长31.03% [5] 投资标的 - 云计算领域关注金山云 深信服 优刻得 青云科技等公司 [7] - AI+Data领域关注星环科技 达梦数据 慧辰股份 海量数据等公司 [7] - AI Agent领域关注鼎捷数智 视源股份 泛微网络 致远互联等公司 [8] - AI算力领域关注寒武纪 云天励飞 工业富联 浪潮信息等公司 [9]
App 工厂 BS 14 亿美金现金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又一 AI Infra 月收入长了 40 倍
投资实习所· 2025-09-11 13:37
Bending Spoons收购策略 - 公司以13.8亿美金全现金收购上市公司Vimeo并将其私有化[2] - 公司专注于收购具有市场潜力但管理不善的应用或公司 通过优化商业策略和产品实现增长[2] - 公司近期收购目标从小型产品转向市值缩水的大型上市公司 如Vimeo市值较2021年分拆上市时缩水90%以上[3] - 公司CEO表示收购后将无限期拥有和运营被收购公司 并在关键市场及业务领域进行雄心勃勃的投资[3] - 通过收购Evernote、Remini等产品 公司月活跃用户超3亿 月付费用户超1000万[3] Mercor业务增长 - AI招聘平台Mercor年化收入达4.5亿美金 6个月内增长4.5倍[5] - 公司客户包括Google、Amazon、Meta、微软、OpenAI及英伟达等科技巨头[5] - 投资人给出100亿美金估值预期 公司上半年已实现600万美金利润[5] - CEO澄清4.5亿美金ARR为GMV口径 需扣除平台下游费用 但行业普遍采用此统计方法[6] AI行业发展趋势 - AI行业需求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 应用与大模型间Infra类产品快速增长[7] - AI Coding类产品收入统计未扣除大模型费用 引发行业计算方法辩论[7] - 某AI Infra产品月收入增长40倍 发展路径从工具需求延伸至行业普遍需求[8]
AI时代重估云价值,把握AIInfra投资机遇
中邮证券· 2025-09-10 17:29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维持 [1] 核心观点 - AI驱动算力基础设施需求爆发 云计算价值重估 [4][5][6][8][9] - 算力基础设施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受AI大模型需求爆发和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双重驱动 [9] - AI Infra作为连接算力硬件与AI应用的枢纽 呈现高景气度 [9] 行业表现 - 计算机行业收盘点位5267.07 [1] - 52周最高5841.52 52周最低2855.49 [1] 海外云业务增长 - Oracle第一财季云业务总营收72亿美元 按美元计算增长28% [4] - IaaS营收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5% [4] - SaaS营收38亿美元 按美元计算增长11% [4] - 云基础设施业务本财年预计增长77% 达180亿美元 [4] - 剩余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 [4] - 与OpenAI签署4.5GW数据中心合作协议 合同年价值约300亿美元 [4] 算力需求特征 - Coreweave整合2.2GW待上线容量 其中900MW将于年底投入运营 [5] - 客户需求规模从数千块GPU扩展至数百万块级别 [5] - 合同期限从3年延长至4-6年 反映长期合作承诺 [5] 海外CSP资本开支 - 微软25Q2资本开支242亿美元 同比增长27% [6] - 谷歌2025年资本开支上调至850亿美元 同比增长13% [6] - 亚马逊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1000亿美元 [6] - Meta将全年资本开支最低水平从640亿美元上调至660亿美元 [6] 国内资本开支 - 阿里未来三年云和AI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越过去十年总和 [8] - 百度25Q2资本开支38亿元 同比增长79.41% 环比增长31.03% [8] 投资建议 - 云计算领域关注金山云 深信服 优刻得 青云科技 顺网科技 首都在线 阿里巴巴 腾讯控股 小米集团 网易 [9] - AI+Data领域关注星环科技 达梦数据 慧辰股份 海量数据 太极股份 [9] - AI Agent领域关注鼎捷数智 视源股份 泛微网络 致远互联 金蝶国际 用友网络 汉得信息 赛意信息 迈富时 光云科技 税友股份 润达医疗 同花顺 恒生电子 金山办公 万兴科技 福昕软件 科大讯飞 金桥信息 卓易信息 普元软件 博睿数据 [9] - AI算力领域关注寒武纪 云天励飞 亿都(国际控股) 工业富联 浪潮信息 曙光数创 超讯通信 华丰科技 神州数码 软通动力 烽火通信 广电运通 拓维信息 四川长虹 [9]
想要「版本」超车,Agent 需要怎样的「Environment」?
机器之心· 2025-09-06 15:00
AI行业战略转型 - AI创企you.com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 同时宣布从搜索引擎转型为AI基础设施公司[1] - 转型遵循"产品驱动基础设施"战略模式 顺应Agentic AI商业化趋势[1] Agentic AI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重心从生成式AI转向具备自主执行能力的Agentic AI[4] - 吴恩达多次强调AI Agent将成为人机交互新界面 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替代传统编码交互[5] - Cursor、Bolt和Mercor等公司通过智能体产品实现显著营收增长[6] Agent环境需求演变 - 具备Computer Use能力的AI Agent可直接通过像素信息与图形界面交互 摆脱API依赖[6] - 开发者面临自由度与安全性的矛盾:既希望Agent能运行任意代码 又需确保环境隔离和敏感信息保护[6] - 现代Agent环境需求从训练场转变为作业区 需提供对真实世界工具的安全访问[9] Agent环境解决方案 - E2B和Modal Labs等公司通过虚拟机形式提供安全隔离的云环境(Sandbox) 专用于运行AI生成代码[7] - Agent Environment定义为AI智能体生存和行动的数字或物理空间 提供必要输入和行动定义[7] - 环境分类包括:物理环境(机器人/无人车)、数字环境(虚拟助手)以及人类作为交互对象的环境[10] 代表性项目 - E2B的Sandbox和Browserbase的AI浏览器是Agent Environment领域的典型创业项目[1][7] - 不同Agent应用对应特定环境:Manus使用虚拟机 DeVin对应浏览器 Flowith对应笔记本[10]
重视AIInfra,算力、云、数据库实现链路突破
中邮证券· 2025-09-02 13:53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评级且维持 [1] 核心观点 - AI基础设施是连接底层算力硬件与上层AI应用的桥梁 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712.1亿美元 2024年为684.6亿美元 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0.12% [4] - 头部云厂商持续加码基础设施投入 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建设 [4] - AI数据需求推动Snowflake业绩超预期增长 其FY26Q2产品营收达10.905亿美元 同比增32% 并上调2026财年营收预期至43.95亿美元 同比增27% [6] 行业基本情况 - 行业收盘点位为5786.18 52周最高点为5841.52 最低点为2844.68 [1] 投资建议关注领域 - 云计算领域包括深信服、优刻得、金山云、青云科技、顺网科技、首都在线等公司 [7] - AI+Data领域包括星环科技、达梦数据、慧辰股份、海量数据、太极股份等公司 [8] - AI Agent领域包括鼎捷数智、视源股份、泛微网络、致远互联、金蝶国际、用友网络、汉得信息、赛意信息、迈富时、光云科技、税友股份、润达医疗、同花顺、恒生电子、金山办公、万兴科技、福昕软件、科大讯飞、金桥信息、卓易信息、普元软件、博睿数据等公司 [8] - AI算力领域包括寒武纪、云天励飞、亿都(国际控股)、工业富联、浪潮信息、曙光数创、超讯通信、华丰科技、神州数码、软通动力、烽火通信、广电运通、拓维信息、四川长虹等公司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