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内容
icon
搜索文档
百亿团播市场的秘密
36氪· 2025-08-20 08:05
行业概览 - 团播定义为多人组团直播形式,内容涵盖才艺表演和互动聊天,近年成为增速显著的直播间形态[7] - 2024年中国网络表演行业(直播与短视频)总营收达2126.4亿元,其中团播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元[7] - 典型案例为404-K男团带火的《扫腿舞》,单日直播间人数突破1万,引发行业批量复制现象[17] 商业模式 - 变现分轻变现(粉丝刷礼物选C位/指定舞蹈)和变现场(淘汰制PK赛),后者单场可获3000元级高额礼物[28][32] - 营收高度集中,16级粉丝(消费约10万元)贡献主要收入,头部MCN通过"升级仪式"等定制化服务强化粘性[38][40] - 女性观众占比高,男性用户多期待亲密接触,主播需按标准化话术维护客户关系(如"哥一般什么时候上线"等)[38] 内容生产机制 - 舞蹈编排采用"公式化"设计,分解扭胯/挺胸等性感动作,搭配DJ版音乐(如《30 sexy》《溯》改编版)强化节奏感[19][23] - 运镜技术关键,需配合深蹲/跑动等物理动作实现仰视/抖动效果,设备重量超哑铃以增强视觉冲击力[22] - 单场舞台准备耗时约为学舞时间的3倍以上,包含2-3小时灯光调试(从LED灯进化到情绪化变色背景)[24][25] 用户心理与市场趋势 - 即时互动性优于传统追星,主播每日直播+私聊回复满足情感需求,形成类"LIVE版短剧"的沉浸体验[35][45] - 头部公司尝试偶像化转型(如引入《创造营》成员),但核心仍依赖情绪商品化逻辑[43] - 行业面临审美疲劳挑战,2024年新粉转化难度显著增加,存量用户争夺加剧[43]
上海互联网内容新政锻造城市“好声音”
第一财经· 2025-08-04 16:53
战略定位 - 政策核心在于打造"创作 孵化 传播 出海"的全链条国际化生态圈 依托黄浦区小红书和杨浦区B站两大本土头部平台构建全球影响力集聚区 [2] - 政策覆盖空间载体 品牌活动 创作激励 金融支撑 人才发展 场景开放 内容出海等全要素 突出国际化属性和生态完整性 [2] 平台效应 - 政策激活本土平台巨头生态引领力 黄浦区依托小红书总部及金融时尚资源吸引创作者 杨浦区借力B站知识二次元生态与高校氛围形成特色集群 [3] - 鼓励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举办全球创作者大会等高规格活动 支持B站小红书制定专属举措如"星光计划""盾牌行动"为创作者提供权益保护等服务 [3] - 政策明确流量与资源向生态倾斜 形成"平台赋能创作者 生态反哺平台"的良性循环 将平台流量优势转化为优质内容生产力 [3] 出海传播 - 系统性构建国际传播能力 依托国家级"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专项和本土"银鸽奖"搭建官方出海平台 [4] - 支持创作者在海外打造"中国文化IP" 对成功者提供创作资源传播渠道和服务保障 超越简单翻译输出 [4] - 为外籍创作者提供签证便利 鼓励平台企业MCN机构签约境外优质创作者 丰富本地生态多元性 [4] - 推动地标景区文博场馆国际节展向创作者开放 利用国际化场景作为"上海故事"素材 [4] 城市发展路径 - 深度绑定小红书B站等本土巨头 构建以集聚区为载体 以平台资源为纽带的创作生态圈 [5] - 将内容出海视为文化软实力核心 通过机制化平台 激励本土IP 吸引国际人才 开放城市场景打造"中国叙事" [6] - 覆盖金融支持 人才发展 场景开放 权益保护等全要素 解决创作者全生命周期痛点 [6]
内容时代的“上海答卷”
远川研究所· 2025-07-18 21:11
BW2025展会与二次元文化发展 - BW2025参会人数达40万创历史新高,国际观众占比13%,相比首届BW规模显著扩大[1] - 参展商从50家增至700家,覆盖二次元衍生品、游戏、AIGC平台及设备商等多领域[1] - 展会成为亚洲最大ACGN盛会,体现上海互联网内容生态的繁荣[3] 上海内容产业政策与生态建设 - 上海推出"沪九条"政策,从创意鼓励、资金支持等九方面扶持内容创作者[3] - 内容产业被视为城市竞争力关键,构建"内容创作之城"新范式[4][5] - 政策强调打造产业链畅通的创作集聚区,推动基础设施完善[8] 区域产业集群与平台效应 - 黄浦区依托小红书等平台形成生活方式内容策源地,实现"即创即富"商业闭环[9] - 杨浦区聚集8300家数字企业,包括哔哩哔哩、抖音等头部平台及配套服务商[11] - 徐汇、浦东、静安分别拥有米哈游、阅文、喜马拉雅等企业,带动全链条生态[12] 技术驱动与内容创新 - AIGC、XR、区块链版权等新技术成为内容产业扩展的重要方向[13] - 内容产业深度嵌入城市经济肌理,形成"内容即治理"的新型城市生态系统[14][15] 创作者职业化发展 - B站90后/00后用户占比78.7%,18-24岁群体占60.3%,为创作主力[22] - "沪九条"将创作者纳入职称评审和人才计划,提供职业发展通道[22] - 案例:B站UP主稚晖君从科技内容创作者转型为机器人公司创始人[18][19] 城市营商环境与人才吸引力 - 上海通过制度保障为创作者提供身份认同和产业链支持[23] - 内容创作者被纳入数字经济体系,获得政策与资源倾斜[25] - 城市效率体现在对人尊重,优化流程助力创作者发展[26][27]
“沪九条”为海派内容注入数字时代的新灵魂
第一财经· 2025-07-18 15:36
上海"沪九条"政策解读 政策战略定位 - 上海通过"沪九条"政策重塑数字时代文化引领力 瞄准互联网内容创作这一核心领域 [1] - 政策旨在打通"创意-生产-传播-变现"全产业链条 支持MCN机构对接资本市场 [1] - 上海集聚哔哩哔哩 小红书等Z世代潮流平台 以及虚拟现实 AI等新业态创新企业 [1] 内容产业升级方向 - 重点培育具有"上海标识度"的精品内容 强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1] - 建立优质内容评价体系 扶持专业深度内容创作 树立行业价值导向 [1] - AIGC技术将成关键驱动力 商汤科技等本地AI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推动AI协同创作模式普及 [2] 创作者生态建设 - 为灵活就业创作者提供人才落户 职称评定等政策便利 打造"创作热带雨林"环境 [2] - 上海国际化气质与市井文化为内容创作提供独特素材 哔哩哔哩纪录片 小红书街区笔记已验证跨界融合潜力 [2] 产业跨界融合 - 推动"内容+"模式与文旅 商业 制造业深度融合 哔哩哔哩带火线下店铺 小红书激活武康路消费为典型案例 [2] - 通过上海国际传播中心等平台构建内容出海体系 培育国际影响力IP 争夺全球文化定义权 [2] 城市文化战略 - 以制度创新重构海派文化数字表达 目标成为全球数字文明对话的东方代表 [3] - 输出融合开放 精致与深度的现代中国叙事范式 使上海成为文化输出的核心枢纽 [3]
上海的创作者联盟: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第一财经· 2025-07-16 14:38
政策核心内容 - 上海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包含九大扶持政策,旨在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全球高地" [1] - 政策重点支持黄浦区、杨浦区建设全球影响力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对公共服务平台每年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 [5][6] - 鼓励举办全球创作者大会等品牌活动,单个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 [5] - 对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的内容创作者,单项内容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 [1][5] - 对AI等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应用场景建设,给予最高30%、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 [5] 行业生态与平台数据 - B站月活用户达3.68亿,平台用户平均年龄26岁,10万粉丝以上UP主15%来自上海,200万粉丝以上UP主30%来自上海 [7] - 小红书月活用户突破3.5亿,其中50%为95后,日均产生超1亿次内容互动 [7] - 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向海外提供68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培养46万名海外原创作家,累计触达近3亿海外用户 [12] - 小红书"地球村春天小聚场"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吸引大量海外用户参与 [9] - B站UP主@歪果仁研究协会粉丝突破400万,视频总播放量超4亿次,在YouTube等海外平台广开账号介绍中国 [10] 平台支持措施 - B站计划为UP主提供现金奖励、额外流量扶持等,推动优质内容获得更多认可 [8] - 小红书全年提供千亿级专属流量,开放三大官方培训资源,提供商业合作支持 [11] - 政策鼓励优质内容出海,支持打造中国文化IP,依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专项等机制 [11] - 上海本土文化企业如阅文、喜马拉雅、米哈游等通过产品商业化推动规模化出海 [12]
上半年GDP增长5.3%,英伟达将恢复销售中国版芯片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7-16 08:24
宏观经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5.3%,第三产业增长5.5% [1] - 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1%,增速较一季度略有放缓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1]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速达6.6% [1] - 6月消费与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下半年出口或将持续回落 [2] 消费市场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3] - 6月商品零售额增长5.3%,餐饮收入仅增长0.9%,较5月明显回落 [3]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2.4%、24.4%、28.7%、13.9% [3] - 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仍有提升空间 [4] 房地产市场 -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住宅投资下降10.4% [5]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5%,销售额下降5.5% [5] -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环比减少479万平方米 [5] - 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5] - 房地产行业转向"造好房"模式,新建住宅门槛提高 [6] 科技行业 - 英伟达获准向中国销售H20芯片,该芯片基于Hopper架构,适用于垂类模型训练 [7] - H20芯片性能略高于910B,但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 [7] - 美国出口限制可能加速中国AI芯片国产替代进程 [8] - 宁德时代与T3出行合作推进Robotaxi业务,基于磐石滑板底盘平台开发 [9] - Robotaxi赛道热度提升,但安全性和公众接受度仍需验证 [10] 互联网内容产业 - 上海推出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九条措施,最高提供1000万元奖励 [11] - 支持黄浦区、杨浦区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 [11] - 开放地标景区、文博场馆等公共资源为创作者提供便利 [11] - 鼓励优质内容出海,优化外籍创作者签证服务 [11] - 互联网内容平台对上海消费提振效果显著 [12] 金融市场 - 多地金融部门提示稳定币诈骗风险,强调其被用于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 [13] - 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但大陆对稳定币仍采取严格监管政策 [13] - 7月15日A股震荡分化,沪指跌0.42%,深成指涨0.56%,创业板指涨1.73% [15] - AI硬件股大涨,电力、煤炭、油气等板块跌幅居前 [15] - 两市成交额1.61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533亿元 [15]
上海的创作者联盟: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第一财经· 2025-07-15 20:57
上海市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政策 - 上海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包含九大扶持政策,旨在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全球高地" [1] - 政策对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单项内容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及市级荣誉 [1][3] - 支持黄浦区、杨浦区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对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每年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 [3] - 鼓励举办全球创作者大会等品牌活动,单个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 [3] - 对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应用场景建设主体,给予项目总投资最高30%、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 [3] 内容平台与创作者生态 - B站月活用户达3.68亿,平台用户平均年龄26岁,百大UP主中超30%扎根上海,近400万创作者在平台深耕 [5] - 小红书月活用户突破3.5亿,其中50%为95后,日均产生超1亿次内容互动 [5] - B站计划为UP主提供现金奖励、额外流量扶持等,推动UP主获得更多主流平台认可 [6] - 小红书扶持创作者方式包括全年提供千亿级专属流量,开放三大平台官方培训资源,提供商业合作支持等 [7] 内容出海与国际影响力 - 政策鼓励优质内容出海,支持在海外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中国文化IP [8] - 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向海外用户提供约68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培养46万名海外原创作家,推出约70万部海外原创作品,累计触达近3亿海外用户 [8] - B站UP主@歪果仁研究协会粉丝量突破400万,视频总播放量超4亿次,在YouTube等海外平台也广开账号介绍中国 [7] - 小红书"地球村春天小聚场"活动促进中外用户交流互动,推动文化互鉴 [7] 产业布局与平台优势 - 政策重点支持黄浦区与杨浦区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基于两区深厚的产业积淀与平台资源优势 [4] - 上海本土内容平台B站和小红书分别成长于杨浦区和黄浦区 [4] - 上海拥有阅文、喜马拉雅、米哈游等内容企业,可通过产品、商业运营等方式推动规模化出海 [8]
上海打造“文化磁场”,内容创作者近悦远来
第一财经· 2025-07-14 21:55
上海内容生态发展 - BilibiliWorld 2025展会吸引全球167家展商和40万人次观展,展现上海文化磁场效应 [1] - B站与小红书构成上海内容生态"双子星":B站百大UP主超30%扎根上海,小红书月活用户达3.5亿且50%为95后 [2] - 小红书日均内容互动超1亿次,典型案例包括10万粉丝博主夏萌人从大厂转型数字游民 [2] 创作者聚集效应 - 播客《东亚观察局》依托上海中外文化交流环境获36万订阅,主播强调线下聚会与录音设施资源集中优势 [3] - B站杨浦滨江新总部2026年投运后将形成80万平米产业园,预计新增3万就业岗位并构建创作-孵化-商业化闭环 [4] - 杨浦区"V聚场"共享空间提供专业制作设施,推动头部创作者赋能新人并引入产业链资源 [4] 政策支持体系 - 杨浦区"优享计划"按创作者影响力分级补贴,战略级人才可获200万购房或8000元/月租房补贴 [8] - 补贴标准与平台粉丝量挂钩:前1%可获战略级补贴,前5%为领军级 [9] - 政策覆盖人才安居、孵化平台共建等十大举措,形成全职业周期支持链 [9] 城市文化基因与经济反哺 - 无忧传媒上海团队聚焦内容商业化,认为中西/新旧/快慢文化对冲是创作优势 [10] - BW2025带动消费增长:百联ZX分会场客流24万、销售增31%,周边酒店搜索量涨306% [10][11] - 展会期间全国抵沪机票订单增50%,文旅订单涨35%,显著提振7月消费市场 [11]
【观察】内容产业五巨头的盈利密码及其前景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6-04 05:32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互联网内容产业长期面临高版权成本(占运营总成本40%-60%)和低用户付费转化率(长视频行业10%-15%)两大盈利障碍 [1] - 内容五巨头(腾讯音乐、B站、爱奇艺、阅文、知乎)均以内容付费为核心商业模式,区别于广告/电商模式 [2] - 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阅文主导IP生产(1062万作家)、爱奇艺负责影视化、B站专注UGC分发、知乎强化社区生态、腾讯音乐覆盖音频全流程 [14] 财务表现对比 营收规模 - 2024年营收排序:爱奇艺292亿>腾讯音乐284亿>B站268亿>阅文81亿>知乎36亿 [19] - 会员收入占比:腾讯音乐(217亿/76%)、爱奇艺(178亿/61%)超六成,B站(110亿)、知乎、阅文占比低于50% [20] - 阅文版权运营收入40.3亿同比增33.5%,首超在线阅读收入(40.9亿) [38] 盈利能力 - 2024调整净利润:腾讯音乐77亿>爱奇艺15亿>阅文11亿>B站-2210万>知乎-9630万 [21][22] - 腾讯音乐成本优势显著:营业成本164亿 vs 爱奇艺220亿/B站181亿,市占率70%降低边际成本 [21] - B站2024年营收增19%至268亿,游戏业务同比增40%至56亿成为最大增长点 [34] 盈利突破路径 成本控制 - 爱奇艺2021-2024累计降本75亿,内容成本从207亿降至157亿,但营收从306亿缩至292亿 [31][32] - 知乎2024年亏损收窄至9630万,收入成本削减5亿,营销费用从20亿降至16亿,但MAU从9900万降至8140万 [32][33] 业务增量 - B站通过代理游戏《三国:谋定天下》拉动增长,计划长线运营5年 [34][40] - 阅文IP衍生品GMV破5亿,短剧超100部,《庆余年2》等爆款带动版权收入增长 [36][38] - 腾讯音乐完成从社交娱乐向在线音乐的收入结构转型 [20] 未来战略方向 - AI技术应用:阅文集成DeepSeek-R1模型开发IP衍生内容,知乎推出AI搜索"知乎直答",B站自研AI广告工具 [41] - 短剧布局:阅文/爱奇艺将短剧作为2025年核心增长点,但面临字节系红果APP的竞争压力 [40][41] - 市值对比:腾讯音乐1471亿元领跑,B站463亿/阅文216亿/爱奇艺122亿/知乎23亿,普遍低于美股同业(奈飞3712亿美元/Spotify1062亿) [39][40]
年轻人“躺平”过五一:宅家睡觉、寺庙看书、公园晒太阳
36氪· 2025-05-06 08:43
消费行为转变 - 年轻群体出现"躺平式度假"新趋势 主动放弃高强度旅行 选择居家休息或本地休闲活动作为假期主要方式 [1][2][3] - 典型案例显示 互联网从业者放弃"报复性出游" 转为居家补觉追剧 单日睡眠时长超过12小时 仅保留基础生活需求 [2] - 学生群体改变返乡惯例 选择寺庙图书馆等安静场所完成学业 日均阅读时长达到6小时 同步结合洗浴中心等本地休闲设施 [5][6] 旅游市场影响 - 传统旅游产品吸引力下降 三亚等热门目的地机票价格维持2000元以上高位 但部分消费者转向免费公园等替代方案 [8] - 错峰旅游策略受自由职业者青睐 阿那亚等非热门景区节后民宿价格回落至正常水平 较节日期间溢价减少90% [10][11] - CityWalk等城市微旅行呈现两极分化 文艺街区在节假日仍面临人流量过大问题 单日步行距离缩短至3公里以内 [9] 本地服务业机遇 - "公园20分钟效应"催生新消费场景 野餐垫等户外用品销量环比增长120% 草坪社交成为年轻群体新选择 [8] - 洗浴中心功能多元化 学生客群将其作为"第三空间" 日均停留时间达5小时 同步完成作业与休闲活动 [6] - 社区商业体价值凸显 街角面馆等非网红餐饮客流量提升40% 消费者更看重随遇而安的体验感 [9] 产业长期趋势 - 度假方式从景点打卡转向生活化体验 超过65%受访者将"无计划性"列为满意度假的核心要素 [11][12] - 工作与休闲界限模糊化 自由职业者通过空间置换实现心理重启 后续工作效率提升30% [11][12] - 代际冲突催生新市场 针对逃避家庭压力的学生客群 寺庙图书馆等新型场所日均接待量增长200%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