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计

搜索文档
帝奥微(688381.SH):针对高速光模块推出了国内首款高精度大电流负载限流开关DIO76087
格隆汇· 2025-07-16 17:14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7.98% [1] - 全年研发投入2.09亿元,同比增长42.93%,占营收的39.78%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9.06% [1] 产品创新 - 推出国内首款车规级多路开关检测接口产品DIA74124 [1] - 推出DIA2240系列电流监控运算放大器,共模电压范围-4至110V [1] - 推出国内首款单晶圆15A H桥直流电机驱动DIA57100,用于汽车车身控制 [1] - 推出DIA58104/58108 4/8通道车规级预驱方案 [1] - 推出国内首款ASIL B功能安全等级汽车级16通道矩阵控制管理器DIA82664 [1] 车规传感技术 - DIA9701采用高压BCD技术,集成完整诊断与保护功能,用于轮速检测 [1] - DIA9101采用高压BCD技术的斩波稳定霍尔效应传感器芯片系列,用于磁传感 [1] - DIA9301采用BCD技术的斩波稳定型霍尔效应电流传感器芯片系列,用于车载充电机等 [1] 其他领域产品 - 推出国内首款I3C总线集线器系列产品,用于DIMM模块管理等场景 [1] - 推出高精度大电流负载限流开关DIO76087,用于高速光模块 [1] - 推出5V,1A/3A集成电感超小尺寸模块电源DPM6101和DPM6103,正在光模块头部客户验证 [1] - 推出1.5A-3A TEC控制器系列DIO8833/DIO8834/DIO8835,用于光模块温控 [1] - 推出业界首款超低漏电流(<1nA)2GHz超高速微弱信号采样开关DIO3479 [1] - 光模块专用模拟前端在开发布局中 [1]
韦尔股份20250429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行业、汽车行业、智能手机行业、医疗行业、IoT行业、运动相机行业、机器视觉行业等 [1][2][25] - **公司**:委员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4 年公司经营情况 - **营收增长**:2024 年主营业务收入 256.70 亿,较 2023 年增加 2% - 2.43%;半导体设计业务收入 216.4 亿,占比 84.3%,增加 20.62%;分销业务收入 39.39 亿,占比 15.34% [2] - **核心业务营收**:智能手机市场收入上升到 98 亿,占整体业务 51%,增长 26%;汽车市场收入提升到 59.05 亿,占比 31%,增长近 30%;医疗市场收入 6.68 亿,增长近 60%;模拟解决方案业务营收 14.22 亿,占比 15%,增加 23.18%;显示解决方案营收 10.28 亿,占比 4%,减少 17.7%,销量增长 17% [3][4][5] - **毛利率与库存**:综合毛利率 29.4%,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供应链梳理实现改善;存货规模稳定,周转天数维持在 130 多天,与营收增长节奏匹配;经营活动净流入 47.7 亿,账上货币资金充裕 [6] - **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半导体设计业务销售规模 15%左右,增长 11% [7]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收入规模**:一季度收入 64.7 亿,核心业务稳健向上 [7] - **毛利率**:毛利率达到 31.03%,同比提升 3.14 个百分点,源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8] 各业务未来展望 - **汽车业务** - **市场优势**: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明显,产品不断迭代,市场份额有望扩大;模拟业务增长速率高,有望成为盈利机会点 [10][11][13] - **研发投入**:后续会加大投入,研发投入在原有技术上加大 30%左右,增加中国研发团队数量;汽车产品转化率高 [23][24] - **供需与价格**:二季度需求增加,供应基本能满足需求,价格平稳 [31] - **手机业务** - **新品规划**: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将发布 50X、52A、52B、52R、60D 等产品 [22] - **市场趋势**:受益于中国高端手机增长、Terry 普及化、视频发展等因素,市场空间大;国外巨头份额降低,公司有机会提升份额 [38][39] - **IoT 业务**:在 Sys 业务中增速高,增长较快的行业包括运动相机、眼镜、游戏机、机器人、机器视觉等;产品价格区间较大 [25][26][27] - **机器视觉业务**:新成立部门成长率不错,明年过亿美金问题不大,有望成为大客户主力供应商 [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显示解决方案业务 2025 年毛利率较 2024 年有明显提升 [5] - 公司在供应链中增加投票量,预计在二级主题看到较大出货率 [21] - 汽车业务新的产品型号基本上采用 CSP 封装,不再大规模扩产 BGA 封装 [28] - 运动相机产品除 Pocket 外,公司产品竞争力强,明年多数市场份额有望属于公司 [33] - 车载 CIS 高端产品今年明年基本无对手,多数客户已导入使用 [36][37]
接口IP,销量大增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1 08:58
人工智能推动半导体互连协议发展 - 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推动半导体产业,GPU处理能力提升依赖顶级互连协议如DDR5、HBM、PCIe、CXL和224G SerDes [1] - 设计超级计算机时,内存访问方式、延迟和网络速度优化是关键,人工智能同样依赖高效互连协议 [3] - 2024年接口IP市场增长23.5%至23.65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保持20%增速,2023年半导体市场下滑但接口IP增长17% [3] 接口IP市场占比与增长预测 - 接口IP占比从2017年18%升至2023年28%,预计2024年达38%,2029年IP总规模150亿美元中接口IP占54亿美元 [3] - 2024-2028年PCIe、内存控制器(DDR)、以太网/SerDes/D2D的5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7%、17%、21%,2024年前五大协议规模22亿美元,2029年预计达49亿美元 [10] - 高性能计算(HPC)是主要驱动力,台积电2024年HPC收入占比53%,智能手机占35% [14] 头部IP供应商市场表现 - 2024年设计IP收入85亿美元创20%增速新高,有线接口增长23.5%,处理器类别增长22.4% [13] - 前四大IP供应商(Synopsys、Cadence、Alphawave、ARM)2024年总市场份额75%(2023年为72%),增速均超25% [13] - ARM 2024年收入36.94亿美元(增长25.7%),Synopsys 19.06亿美元(增长23.6%),Cadence 4.98亿美元(增长27.2%),Alphawave 2.7亿美元(增长25.6%) [14] 市场竞争格局与战略动向 - Synopsys占据接口IP市场55%份额,Cadence和Alphawave各占15% [10] - 2016-2024年Synopsys和Cadence收入分别增长326%和321%,ARM增长124%,同期IP市场总增长145% [15][17] - 2025年后高端IP供应商将转向多产品战略,推动基于PCIe/CXL/内存控制器等协议的ASIC、ASSP和chiplet,Credo、Rambus等已布局ASSP,chiplet成果预计2026年显现 [11] 技术节点与细分领域 - 头部IP供应商聚焦AI超大规模开发者需求的先进技术节点,HPC领域首选IP包括PCIe/CXL、以太网/SerDes、UCIe和DDR内存控制器 [13] - 台积电2024年HPC收入增长58%,智能手机增长23%,物联网和汽车分别增长2%和4% [14] - 2016-2024年ARM市场份额从48.1%降至43.5%,Synopsys从13.1%升至22.5% [16][17]
办一所大学教半导体,拥两家公司造半导体 芯片大佬虞仁荣织网,还筹划三地融资发展半导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20:27
虞仁荣的资本运作与教育布局 - 豪威集团董事长虞仁荣近期推进旗下公司新恒汇A股上市,并计划实现豪威集团三地上市(A股、港股、瑞士GDR)[1][7][10] - 豪威集团2024年收入位列全球Fabless半导体公司前十,智能手机CIS市场份额达10.5%[10] - 新恒汇主营芯片封装材料及封测服务,涵盖智能卡、蚀刻引线框架和eSIM芯片封测业务[10] 东方理工大学的定位与产业联动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定位为高起点、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六大前沿领域[3][4] - 学校已吸引中芯国际关注,双方探讨集成电路人才与源头创新合作[5] - 虞仁荣的半导体产业资源(豪威集团、新恒汇)与东方理工大学形成产学研协同潜力[5][10] 豪威集团的战略发展 - 2019年韦尔股份通过收购豪威科技(全球第三大CIS厂商)跃升为国内半导体设计龙头[7] - 2025年韦尔股份更名为豪威集团,并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拟实现三地上市[7] - 公司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直接影响手机、汽车摄像头成像质量[7] 半导体行业的人才与创新挑战 - 半导体研究所指出国内企业缺乏前沿基础研究能力,产学研脱节问题突出[5] - 东方理工大学或通过校企联动(如中芯国际)为半导体技术突破提供新路径[5][10]
“芯片首富”虞仁荣再次征战资本市场,1500亿巨头赴港IPO
36氪· 2025-07-09 17:41
公司动态 - "芯片首富"虞仁荣近期资本动作频频 其投资的新恒汇电子成功登陆创业板 旗下韦尔股份正式更名为"豪威集团" [1] - 豪威集团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瑞银集团等担任联席保荐人 截至7月9日收盘市值约1503亿元 [2] - 虞仁荣及其弟弟控股豪威集团 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33.57% 2022年曾以950亿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2名 [2] 业务概况 - 豪威集团采用Fabless营运模式 专注于半导体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销售 按2024年收入计是全球前十大Fabless半导体公司之一 [2] - 公司主要从事三大产品线: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以及模拟解决方案 [3][4][5] - 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医疗、安防及新兴市场 终端客户包括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等 [5] - 按2024年智能手机相关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计 公司是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CIS供应商 市场份额10.5% [8] - 按2024年汽车相关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计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CIS供应商 市场份额32.9% [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00亿元、210亿元、257亿元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51亿元、5.44亿元、32.79亿元 [8]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3.7%、19.9%、28.2% 2023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因消化库存时面临价格压力 [8] - 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4.7%、4%、5.5% 半导体分销业务收入占比15.3% [10][11] - 近3年研发投入累计约94亿元 各报告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6%、10.7%、10.4% [13] 行业前景 - 全球CIS市场由2020年的179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9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2% 预计将以8.6%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扩大 2029年达到295亿美元 [5] - 半导体行业技术更新迭代较快 下游客户会不断寻求新的产品及服务 [12]
缅怀DSP发明者Jim Boddie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9 09:26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发展历程 - DSP先驱James R Boddie领导开发了业界首批成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该芯片于1980年在国际固态电路大会(ISSCC)发布并实现批量生产[3][10] - DSP1采用4.5微米全定制负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其新型算术单元设计成为关键技术突破[8][9] - 后续开发DSP2提升性能与内存容量,DSP32引入浮点运算简化算法精度维护并获ISSCC最佳论文奖[12][13] 技术演进与商业化 - 早期信号处理依赖模拟元件或超级计算机模拟,DSP1首次实现经济型数字解决方案替代定制模拟滤波器[7][8] - StarCore公司创立采用长指令字架构,通过单指令编码多操作提升并行处理能力,被行业分析师评价为"改变行业格局"[13][14] - DSP技术从电话交换系统扩展至助听器等微型设备,最终成为所有可编程半导体的基础功能[3][15] 行业影响与里程碑 - 贝尔实验室通过DTMF(双音多频)信令等特定应用验证DSP商业可行性,推动技术迭代至DSP16成为当时全球最快处理器[8][13] - 技术路线从定点运算(DSP1/2)演进到浮点运算(DSP32)再回归优化定点设计(DSP16),形成完整技术谱系[12][13] - 原始DSP架构团队聚集算法专家、半导体专家和系统设计师,体现贝尔实验室鼎盛期的跨学科协作优势[7]
乘时驭势,启新立潮——电子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子行业(包括AI眼镜、折叠屏、PCB、半导体设计和设备材料、手机零部件、LCD屏幕、LED照明、存储、面板、模拟芯片、ASIC设计等细分领域) - **公司**:Meta、高通、小米、Rocket、歌尔股份、龙旗科技、恒玄科技、中科创讯、苹果、安菲诺、新日新、精研科技、蓝思科技、三星、博通、Marvell、亚马逊、新元股份、长鑫、兆易创新、TI、ADI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AI眼镜市场 - **核心观点**:AI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未来市场规模有望接近千万台级别 [1][4] - **论据**:2023年全球销售量仅二十几万副,2024年总出货量约150万副,2025年Meta与陆逊梯卡全面开放渠道,高通芯片储备达1000万颗,预计销量将大幅提升至550万台以上,小米和Rocket等品牌也有望贡献销量,产品功能不断升级,大模型接入提升用户体验 [4] 折叠屏市场 - **核心观点**:折叠屏技术处于预期向上阶段,市场潜力巨大,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显著业绩增长 [1][5] - **论据**:以苹果为代表的折叠屏产品备受期待,各大厂商积极布局,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2026年苹果大概率推出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特有供应链将从2000万台增长至四五千万台,相比传统手机供应链具有更好的成长性 [5][13] PCB市场 - **核心观点**:下半年PCB需求依然旺盛,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6] - **论据**:在AI相关领域(如GPU、光模块等)和智能驾驶领域需求旺盛,国内支架渗透率从10%提升至30%,对摄像头等相关行业利润端形成显著拉动作用;AI行业发展显著提升对高阶PCB板的需求,间接拉动高阶PCB及光模块数量需求,提高行业产能供给稀缺性 [6][17] 半导体设计和设备材料市场 - **核心观点**:半导体设计和设备材料进入业绩释放阶段,国产化进程加速,本土企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1][8] - **论据**:半导体设计领域有端侧AI(如NPU和定制化存储)等新创新方向,高通和华为等公司已有相关产品布局;半导体设备方面本土企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智能驾驶领域支架渗透率提升对相关设备公司利润形成拉动作用 [8][18] 成熟电子细分领域 - **核心观点**:手机零部件、LCD屏幕和LED照明等成熟细分领域,市场将进入优胜劣汰阶段,应关注龙头企业表现及市场份额变化 [1][9] - **论据**:这些产业存在众多玩家,市场逐渐饱和,将锁定头部龙头地位并进行产业出清,两三家或三四家龙头企业将脱颖而出占据主导地位 [9] 存储市场 - **核心观点**:存储市场DDR4价格大幅上涨,AI技术发展将推动存储行业持续增长 [3][20] - **论据**:海外大厂提前退出DDR4市场并转向DDR5,长鑫宣布转向DDR5生产,导致市场囤货需求增加,推高DDR4价格;AI技术发展将提升对存储容量和速度的需求,终端设备向AI升级将推动存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3][19][20] 面板行业 - **核心观点**:面板行业供需格局稳定,价格平稳上行,未来利润将显著提升,估值有望修复并提高分红比例 [3][27] - **论据**:供给侧无新增产能,行业以销定产,稼动率维持在八成多,三家主要企业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通过控制稼动率稳定面板价格;2025年开始大部分面板公司折旧退出,利润端将显著提升,产品价格稳定情况下公司利润将快速增长 [27] 模拟芯片市场 - **核心观点**:模拟芯片市场处于集中度提升阶段,长期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 [21] - **论据**:相关公司收入端增长不错,但当前阶段难以大幅盈利,应关注收入增长和定价策略;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模拟芯片,国内头部四家公司总收入仅百亿级别,而美国TI和ADI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收入达三四百亿人民币,国产替代空间大 [21] ASIC设计领域 - **核心观点**:ASIC设计领域由海外厂商引领,未来市场份额将迅速上升,看好新元股份在AI ASIC领域的发展前景 [22][23] - **论据**:博通和Marvell等海外厂商引领该领域发展,博通ASIC业务占比从不到5%攀升至约35%,Marvell ASIC业务占总收入超过70%,预计2023 - 2028年间行业复合年增长率达45.4%,亚马逊预计到2028或2029年ASIC芯片销量将超过现有GPU;国内新元股份与互联网大厂合作进展较快 [22][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眼镜产品研发成本**:眼镜产品研发投入高,若销量低则每台产品分摊研发费用高,导致价格难以下降,销售量达到千万台可有效平摊成本,提高消费者接受度 [10][11] - **折叠屏手机特有供应链**:包括铰链和UTG玻璃等环节,铰链方面处于P1阶段,UTG玻璃由蓝思科技打样,每片价值约100美元,对应未来市场规模可达20 - 30亿美元,三星将提供定制MOLED屏幕 [14] - **苹果折叠屏手机技术**:强调无折痕设计,依赖定制MOLED屏幕及改进后的OC胶性能,UTG玻璃采用非等厚方案,加工难度大,蓝思科技正在进行相关打样工作 [15] -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价格优势**:国内设备和材料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CMP抛光垫和抛光液价格约为海外产品的一半或60%,国产设备相较于同类海外设备价格大约打七折 [25] - **国内设备和材料全球市场潜力**:国内设备和材料公司与本土晶圆厂长期磨合并提升整体良率后,开始具备向海外扩展的潜力,部分海外公司已开始洽谈合作,一旦进入送样或认证阶段将提升相关公司估值空间,全球市场中国产替代品占比约30%,打开全球市场后比例有望翻倍 [26]
孟加拉也要发力半导体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7 08:54
孟加拉国半导体发展路线图 - 孟加拉国家半导体工作组制定路线图,聚焦技能发展、商业环境与政策支持、全球联系三大优先领域 [3] - 计划包括培训项目、虚拟认证门户和高科技实验室建设,以培养芯片设计与测试人才 [3] - 建议通过财政激励、简化海关流程及设立高科技园区专用区域吸引投资者和初创企业 [3] 战略方向与目标 - 短期优先发展设计服务、芯片测试和封装领域,认为这是最快切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 [5][9] - 中期计划扩大高级培训、促进研究合作,并探索半导体制造可能性 [5] - 目标到2030年每年培训4000-5000名工程师,弥补人才缺口 [7] 国际合作与优势 - 寻求与台湾、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半导体强国合作,融入全球供应链 [7] - 计划利用侨民网络建立合资企业,获取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 [3] - 马来西亚等面临芯片设计师短缺的国家被视为潜在合作伙伴 [5] 劳动力与产业基础 - 该国优势在于年轻且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工程大学毕业生具备全球竞争力 [6] - 本土半导体设计公司ULKASEMI称若获支持,工程师团队可从500人迅速扩展至1000人 [8] 挑战与限制 - 建设半导体制造厂需高达120亿美元投资,目前超出该国能力范围 [8] - 需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及严格质量标准以应对全球竞争 [7] - 政策稳定性和持续承诺被视为长期成功的关键 [7] 市场预期 - 若建议落实,孟加拉国或从边缘参与者转变为全球半导体价值链有力竞争者 [5] - 预计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超1万亿美元,该国希望占据一席之地 [7]
刚刚,利好!中美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15:39
A股市场表现 - 7月3日A股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沪指涨0.18%,深成指涨1.17%,创业板指涨1.9% [2] - 两市共3271只个股上涨,66只个股涨停,1866只个股下跌 [3] - 总成交额达13335.06亿元,总成交量108789.9万手 [4] 行业板块表现 算力硬件板块 - PCB等方向领涨,中京电子、博敏电子、金安国纪等涨停 [5] - 逸豪新材涨幅20%,中一科技涨幅19.99%,铜冠铜箔涨幅13.67% [6] 创新药概念板块 - 未名医药、神州细胞等多股涨停 [7] - 广生堂涨幅20%,神州细胞涨幅19.99%,上海谊众涨幅10.82% [8] 固态电池板块 - 午后拉升,大东南、洪田股份、中一科技涨停 [9] - 中一科技涨幅19.99%,宏工科技涨幅15.98%,衣露锤电涨幅15.36% [10] 海洋经济概念板块 - 展开调整,克莱特跌超10% [11] - 兄乘特跌幅12.36%,广信材料跌幅11.41%,坤博精工跌幅9.31% [11] 中美贸易利好 - 特朗普政府取消针对在华销售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许可要求 [12] - 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恢复对中国客户的销售和支持 [12] - 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达4400亿美元,EDA市场115亿美元,三大巨头垄断74%市场份额 [12][13] - 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股价在夜盘大涨,新思科技夜盘涨幅5.85% [14][15]
AI入侵EDA,要警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3 09:13
EDA行业迭代循环与AI应用 - EDA流程中长期存在迭代循环问题 门电路延迟和线路延迟的相当性使时序收敛变得困难 串行运行工具会导致决策后果不透明[1] - 解决方案是将决策工具、估算器和检查器集成到单一工具中 实现实时决策检查 减少不良结果风险 该模式正扩展至需交互反馈的多领域[1] - 行业已形成严格的验证文化 所有AI生成内容需经过验证 这与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理念相似 但需平衡验证速度与资源投入[3][5] AI幻觉在EDA领域的辩证价值 - AI生成内容存在显著幻觉现象 如无法准确理解火车轨道结构等物理约束 产生不合逻辑的输出[2][4] - 加州理工学院学者提出AI幻觉是特性而非缺陷 模型本质是基于概率生成似是而非的内容 需通过RAG等技术进行事实核查[3] - 在EDA领域 AI可能生成创新电路架构 但需建立验证机制区分"明智决策"与"绝妙幻觉" 行业验证经验形成独特优势[5] 功能验证技术演进方向 - 需开发新型功能抽象方法 替代耗时回归测试 实现决策有效性快速评估 当前数字领域尚缺乏多物理场问题的成熟解决方案[5][6] - Arm的黄金模型实践证明 通过主模型派生多子模型可确保一致性 模型生成器技术对混合信号系统验证至关重要[6] - 数字孪生和降阶模型代表验证技术趋势 正确验证框架下 AI的创造性可能带来芯片架构重构 实现性能功耗突破性提升[6] AI与EDA融合的产业需求 - 行业亟需建立刺激集优化机制 平衡验证成本与反馈价值 同时开发能验证核心概念的抽象模型[6] - 当前工具依赖快速估算器 但功能验证速度滞后 需突破性技术缩短决策周期[5] - 历史决策路径依赖可能限制创新 AI驱动重构有望打破50年技术惯性 带来系统性优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