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放大海湾经济黄金效益
经济日报· 2025-09-06 06:14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 5.8%。在海洋经济诸多板块中,海湾经济是极具活力的增长点。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加 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我国拥有150多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海湾, 形成了环渤海、环杭州湾、粤港澳三大湾区,以及上百个各具特色的中小湾区。这些湾区港口设施完 善、临港产业多元、生态环境优越,为发展海湾经济提供了坚实依托。 创新体制机制,助力临港产业协同联动发展。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明确运输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 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统筹配置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发挥政产学研合力,构建政府搭设 平台、企业提出需求、高校开展攻关的创新链条,有效提升临港产业技术水平。强化智力支撑,建立政 校企人才交流机制,通过互派技术骨干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兼通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协 同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不过,一些短板也应得到重视。比如,部分港口重复建设率偏高,航运服务内容趋同,同质化竞争现象 突出;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过分依赖景区门票等初级文化产品,未能深入挖掘海湾文 ...
“未来已来”指数集体大涨,关注人工智能ETF(159819)、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等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05 13:01
云计算指数表现 - 指数聚焦云计算产业 覆盖计算设备和服务相关领域 包括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及相关硬件设备股票[4]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上涨2.1% 滚动市销率为4.5倍[4] - 指数自发布以来估值达98.39[4] 创新药指数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聚焦创新药产业 涵盖创新药研究、开发及生产的港股通企业[5]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上涨3.7% 滚动市盈率达57.7倍[5] - 指数于2023年7月发布[5] 新能源指数表现 - 中证新能源指数涵盖新能源全产业链 包括锂电、光伏、风电、水电及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5]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上涨5.0% 滚动市销率为47.3倍[5] - 指数自发布以来估值涨幅达79.1%[5] ETF产品特征 - 新能源ETF易方达管理费率0.15% 托管费率0.05%[5] - 该产品在同标的指数ETF中规模排名第一[5] - 产品为跟踪中证新能源指数的唯一挂钩ETF[5]
尚正新能源产业混合A:2025年上半年利润179.49万元 净值增长率8.47%
搜狐财经· 2025-09-05 11:29
AI基金尚正新能源产业混合A(015732)披露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基金利润179.49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493元。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 率为8.47%,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为2356.47万元。 该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长期投资于先进制造股票。截至9月3日,单位净值为0.704元。基金经理是张志梅和石竟成。 基金管理人在半年报中表示,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反内卷"对具备持续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是长期的利好,对于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诸 多优秀企业而言,当前正处于构筑全球品牌影响力的关键阶段,国内市场竞争格局的优化也将反哺其海外市场的拓展,"内忧"问题缓解的同时,我们也期待 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真正实现企业盈利端的"反内卷"。 投资维度,我们认为除了核聚变等个别颠覆式技术外,围绕构建未来全球低碳能源系统的基本技术要素已经趋于成熟,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发展阶段已 经过去,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以更适合的投资范式来匹配,我们将在这方面保持探索。 截至9月3日,尚正新能源产业混合A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96%,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54/171;近半年复权 ...
泓德新能源产业混合发起式A:2025年上半年利润46.87万元 净值增长率6.4%
搜狐财经· 2025-09-04 21:43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46.87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444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6.4%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7.97%,同类排名39/171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4.93%,同类排名20/171 [4]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50.93%,同类排名55/169 [4] - 截至9月3日单位净值为0.858元 [2] - 成立以来夏普比率为-0.221 [22] -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45.39%,2023年三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21.26% [25] 基金规模与持仓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规模775.64万元 [2][29] - 平均股票仓位89.22%(同类平均87.02%),2024年一季度末最高仓位93.26%,2023年末最低仓位80.25% [27] - 最近半年换手率205.04% [35] - 十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隆基绿能、中国核电、华友钴业、三峡能源、中国广核、信德新材、吉鑫科技、昇辉科技 [37] 估值与成长性指标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43.24倍(同类均值36.17倍) [10] - 加权市净率(LF)2倍(同类均值2.99倍) [10] - 加权市销率(TTM)1.95倍(同类均值2.5倍) [10] - 持股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0.02% [16] - 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0.6% [16] - 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05% [16] 持有人结构 - 基金持有人共计174户,合计持有1072.06万份 [32] - 管理人员工持有27.74万份(占比2.59%) [32] - 机构持有份额占比93.28%,个人投资者占比6.72% [32] 宏观经济背景 - 上半年GDP同比增速5.3%,消费、投资、出口为主要支撑因素 [2] - 下半年出口和消费面临不确定性,政策刺激效果有待观察 [2]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A类:2025年上半年利润1.63亿元 净值增长率7.2%
搜狐财经· 2025-09-04 19:14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1.63亿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739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7.2%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0.35%,同类排名28/44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3.35%,同类排名29/44 [4]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62.48%,同类排名7/44 [4]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99%,同类排名8/32 [4]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0063,同类排名7/31 [24]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49.17%,同类排名18/31 [26] - 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4年一季度,为27.77% [26] 基金规模与持仓 - 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为23.7亿元 [2][30]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9.9%,同类平均为87.59% [29] - 2023年末基金达到92.62%的最高仓位,2021年上半年末最低为76.67% [2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持有人共计6.52万户,合计持有20.3亿份 [34] - 管理人员工持有41.09万份占比0.02%,机构持有份额占比27.46%,个人投资者占比72.54% [34] - 最近半年换手率约64.52%,持续低于同类均值 [37] - 十大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九号公司、吉利汽车、思特威、欣旺达、睿创微纳、奕瑞科技、帝尔激光、爱旭股份、云路股份 [38] 估值指标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约为37.5倍,同类均值为1550.21倍 [9] - 加权市净率(LF)约2.73倍,同类均值为2.74倍 [9] - 加权市销率(TTM)约1.79倍,同类均值为2.24倍 [9] - 三项估值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9] 成长性指标 - 持有股票的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为0.13% [17] - 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为-0.15% [17] - 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为0.07% [17] 投资策略 - 基金属于标准股票型基金,长期投资于先进制造股票 [2] - 行业拐点已近在眼前,政府引导的反内卷将加快出清速度和提升长期盈利高度 [2] - 研究重点聚焦于新能源反内卷中的结构性机遇,布局"劣质产能出清+优质技术溢价"产业逻辑 [2]
2025年全国70个三线城市洗牌:乌鲁木齐第1,汕头16,六安领先常德
搜狐财经· 2025-09-01 16:09
中西部地区同样星光熠熠。赣州正依托其丰富的稀土资源,打造世界级的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已然成为区域增长的重要引擎。襄阳则紧抓汽车产业的机 遇,构建起智能汽车产业带,其创新活力不容小觑。盐城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海口自贸港政策红利的最大化利用,以及济宁运河经济带上文旅产业 的深度融合,无不彰显出非中心化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乌鲁木齐:双循环战略支点,开放枢纽引领西部腾飞 2025年中国城市发展新格局:三线城市异军突起,驱动经济地理版图重塑 2025年,中国城市发展正经历一场静默的深刻变革。过往的中心化趋势悄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强劲的非中心化力量,由一批特色化发展路径的三线城 市所引领。最新的《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揭示了这一重大转变:以乌鲁木齐、兰州、中山等为代表的70座城市,凭借差异化的定位和卓有成效的创新实 践,正强势崛起,实现经济能级的显著跃升。 特色发展点燃引擎,三线城市展现蓬勃生机 在这场城市发展浪潮中,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成为了驱动力。在华北平原,历经绿色转型的邯郸钢城与高端装备智造的唐山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共同推 动区域产业升级。长三角外围的湖州,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脉搏,展现出强劲的后发优 ...
@新能源产业,这里有一份税惠大礼包待领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30 09:12
新能源产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 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产业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3] - 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3] - 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3] - 政策执行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3] - 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相关技术咨询与服务免征增值税 [3] 新能源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 超过500万元部分减半征收 [4] - 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减按25%计入 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5] -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5] - 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部分按100%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部分按200%税前摊销 [6]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6] 新能源产业其他税收优惠 - 小微企业减半征收资源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 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 地方教育附加 [7] - "六税两费"减免可与其他优惠政策叠加享受 [7] - 政策执行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7] 税收征管服务措施 - 支持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查询下载财务报表 [16] - 提供财务报表申报信息查询功能 [18] - 支持申报表导出下载打印服务 [19]
“新能源”并联“苏超”,常州踏上“双IP”破圈征途
新华日报· 2025-08-25 16:42
"苏超"进行到99天,常州队破门了,在"百日"之前,像极了常州这座城市的新能源产业披荆斩棘之旅, 从2009年入局,到2024年产值新能源产值突破8500亿元,常州的坚韧,总会迎来曙光。 产业为基,生态闭环全国领先 市民可以在文化广场体验智能光伏瓦、户用储能系统、智能电动車、光储充一体化站等前沿产品,也可 以通过线上全景展一键直联企业展台。这种"展、会、赛、娱"一体化的模式,正是常州推动"赛事流 量"转化为"产业能量"的积极探索。 "这不是简单的'展会+赛事'叠加,而是一场从场景到体验的系统性创新。"博览会筹备组负责人介绍通 过扫码打卡生成"碳护照"、参与抽奖,观众的热情得以从球场延伸至展区,这种"看球、逛展、体验、 消费"的一站式模式,正是常州探索"赛产融合"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底气,来自坚实的产业基础。 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半,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第三,投资热度连续三年 全国第一。 从常州出发,可以清晰地描摹出一条全国领先的"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天合光能,先后30次 刷新世界效率纪录,向世界"发电";锂电行业"灯塔工厂"江苏时代,"储能"冠绝全球;西电 ...
滨州荣登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大众日报· 2025-08-25 09:43
位列全国第84位 城市综合实力获权威认可 滨州荣登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近日,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滨州凭借稳健的发展态势位列全国第84位。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已连续发布10年,综合考量城市的硬经济指标,包括GDP、储蓄和财政,以 及软经济要素,如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客观反映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衡量城市进化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尺。近年来,锚定品质滨州建 设,滨州深入开展"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统筹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 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国家康养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 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滨州坚持自治、共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并举",入选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平安 建设、法治建设考核连续多年列全省第一档,"网格化+智慧化"管理模式让城市更宜居、更聪明,城市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坚持"平安是基、心安是魂",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纲举 目张、起势见效,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一幅"心安处处安"的美好画卷正在滨州大地上铺展; 新型 ...
悦达投资上半年减收增利,新能源转型收益难抵债务高压
凤凰网财经· 2025-08-24 20:51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但营收下滑 财务费用激增吞噬利润 新能源业务尚未形成规模盈利 战略转型面临资金与盈利能力双重考验 [1][2][7][8] - 公司短期债务缺口超8亿元 偿债压力明显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2013年同期以来高点 [1][8][9] - 机构投资者数量从14家减少至9家 反映市场对公司前景担忧 [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58亿元同比下降22.01% 归母净利润1402.47万元同比增长27.62% 扣非净利润1193.92万元同比增长120.92% [2] - 第二季度营收6.75亿元同比下滑30.15% 归母净利润亏损180.32万元 环比下滑111.39% [3][4]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4.5%至4525.19万元 利息费用5203.94万元是归母净利润的3.7倍 [1][2] - 研发费用1116.95万元同比增长36.77% [2] - 2022-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5.38亿元/14.01亿元/17.41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89.69万元/7019.74万元/1098.98万元 [4] 债务与资金状况 - 货币资金12.1亿元 短期借款19.06亿元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55亿元 短期债务缺口超8亿元 [1][8] - 长期借款15.11亿元同比增长62.69% [8] - 资产负债率49.11% 较2023年同期41.15%持续攀升 [8][9] - 流动比率1.049 速动比率0.907 现金流量比率0.002 [9] 新能源业务布局 - 东台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投资2.6亿元 银行融资比例70% [7] - 响水70MW渔光互补项目投资2.72亿元 银行融资比例80% [7] - 响水150MW渔光互补项目投资5.55亿元 [7] - 旗下新能源子公司净利润规模较小:悦达新能源公司1798.93万元 江苏悦达储能科技225.74万元 其他子公司净利润均低于400万元 [8][10] 历史背景 - 2017-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8年亏损超36亿元 主要受东风悦达起亚拖累 [6] - 2021年放弃对东风悦达起亚增资 其股权被大幅稀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