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

搜索文档
朱啸虎:中国的财富密码,变了
创业家· 2025-08-17 18:33
核心观点 - 过去20年的成功主要源于中国市场的时代红利(β)而非个人能力(α)[5][6][7][8] - 未来5-10年应关注初老人群市场,因其具备消费能力和意愿[13][14][15] - 日本消费市场可作为中国未来10年消费演化的"未来实验室",尤其在供应链管理、产品迭代和情绪价值变现方面具有借鉴意义[23][24][25] - 控制规模和提高安全边际是未来5-10年最重要的投资策略[16][17] 行业趋势 中国市场β机会 - 母婴赛道已进入负β阶段[12] - 初老人群是未来5-10年巨大β市场:每年新增2000万退休人口,消费观念与前代不同[13][14][15] 日本市场借鉴 - 日本消费市场变化对中国未来10年消费演化具有强预示性[23] - 日本品牌在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背景下仍能孕育行业领军企业[18] - 重点关注领域:供应链驱动PB产品、细分大单品迭代、生活方式定义与情绪共鸣[24][25] 企业案例研究 供应链管理 - 神户物产:全球350家工厂采用制售一体化PB商品+低折扣业态,实现1000+家门店和200亿规模[24][29] - 7-11:利用全日本连锁门店数据通过TEAM MD机制指导供应链开发满足"潜在需求"的PB产品[24]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供应链,实现连续36年收益双增长[24][30] 产品迭代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扩展到2000种SKU,实现从产品到文化的升维[24][31] - 资生堂:通过品牌与产品分层策略同时覆盖高端市场和下沉市场[24][31] 情绪价值变现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商品,累计销售335万个玩具[25][33]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满足经济泡沫后的生活方式需求[25][33] 学习行程 核心内容 - 日本产品"不倒"三大思想:供应链驱动PB产品、细分大单品持续迭代、定义生活方式与引起情绪共鸣[24] - 具体学习7-11、神户物产、Nitori、资生堂、龟甲万、无印良品、万代等企业的成功经验[24][29][30][31][33] 行程安排 - 6天5晚东京行程,包含企业参访、大咖分享和项目问诊[18][29][30][31][32][33] - 特邀嘉宾包括朱啸虎和30+位大消费领域创业者[26][28]
最新税收数据显示:“两新”政策持续显效 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央广网· 2025-08-17 09:38
政策效果显现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行一年多来效果持续显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带热多元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畅通循环 [1]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信息传输软件业、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7.8%、28.3% [1] 消费领域增长 - 日用家电、视听设备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4.5%和22.8%,家具、卫生洁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1%、13.6% [1]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1%,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1] 制造业与零售业联动 - 零售业需求增长显著带动制造业企业推进设备更新升级,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2] - 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未来税务部门将通过强化"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推动政策持续显效 [2]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明显
经济日报· 2025-08-17 09:24
设备更新政策成效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其中工业企业增长9.8% [1] - 信息传输软件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27.8% 科技服务业增长28.3% [1]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效果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视听设备增长22.8% [1] -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 卫生洁具增长13.6% [1]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1% [1] -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增长势头迅猛 [1] 经济循环影响 - "两新"政策拉动零售业需求增长 反作用于制造业供给端 [2] -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促进经济内循环顺畅 [2]
税收数据显示: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明显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47
设备更新政策效果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其中工业企业增长9.8% [1] - 信息传输软件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27.8% 科技服务业增长28.3% [1]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动力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视听设备增长22.8% [1] -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 卫生洁具增长13.6% [1]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1% [1] - 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增长势头迅猛 [1] 经济循环影响 - "两新"政策叠加拉动零售业需求增长 反作用于供给端 [2] - 带动制造业企业推进设备更新升级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2] - 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 [2]
日本年轻人最爱逛的宝藏街区,不欢迎品牌连锁店
创业家· 2025-08-16 18:10
内卷现象分析 - 中国多个知名风情街高度同质化,售卖相同的臭豆腐、玻璃珠、砖瓦墙等商品,缺乏本地特色 [2] - 国内四大购物中心布局雷同,一楼均为奢侈品,楼上为相同服装品牌,地下超市商品高度标准化 [3] - 同质化导致消费体验下降,形成"换个地方买同样东西"的内卷循环 [4] 日本下北泽改革案例 - 东京下北泽因连锁店泛滥导致人气下滑,后通过拒绝连锁、引入有机蔬菜店、独家唱片店等特色小店重获繁荣 [9][12] - 社区通过房租折扣等政策扶持特色小店,最终恢复差异化竞争力 [13][14] 品牌差异化实践 - Tommy东京旗舰店独家销售限店限量款服装,全球其他门店均不可购买 [16][17] - 米其林三星餐厅通过独特菜单设计保持稀缺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18] 日本消费行业研究框架 供应链驱动PB产品 - 神户物产通过350家全球工厂+制售一体化模式实现1000家门店200亿规模 [22] - 7-11利用全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满足"潜在需求"的PB商品 [22]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生产,实现连续36年收益增长 [22] 细分大单品策略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级为酱油文化,SKU扩展至2000种 [22][29] - 资生堂通过品牌分层同时覆盖高端市场和下沉市场 [22] 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IP衍生品 [24]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精准捕捉泡沫经济后消费需求 [24] 日本游学项目详情 - 6天5晚行程聚焦7-11、神户物产、资生堂等企业,研究供应链管理、大单品开发等课题 [25][26][28][30] - 包含7-11前CIO碓井诚、无印良品初创成员萩原富三郎等30+行业专家分享 [25][30] - 定价59800元/人,限额35名企业创始人 [33]
黄益平:如何打破低价内卷?|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6 17:31
消费与品牌重要性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扩大消费的挑战,消费占GDP比例仅为56元/100元,比国际平均水平低20元,存在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风险 [3] - 消费降级现象显现,消费品品质持续下降,但社会零售总额增长表现相对强劲,可能与年初提振消费行动计划有关 [3] - 价格持续疲软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负向影响,电商平台"全网最低价"策略可能导致供应商被迫降低价格和质量 [4][5] 柠檬市场与信息不对称 - 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只能关注价格信号而缺乏质量信号,形成"柠檬市场",如二手车市场和电商市场 [4][5] - 解决柠檬市场的关键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产品质量信息,如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品牌指数 [5][6] - 外卖市场信息不对称矛盾突出,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最便宜的产品,导致价格和质量螺旋下降 [8] 品牌指数研究 - 线上消费品牌指数从2023年Q1的59.4上升至2025年Q1的63.4,呈现上升趋势,Q2和Q4上升较快,可能与电商促销有关 [13] - 品牌指数最高的行业是3C、家具、美妆,最不重视品牌的品类是女装服饰 [13] - 一线城市品牌购买力强但平均消费品牌指数并非最高,新一线、二线城市平均品牌指数更高 [13][15] 品牌指数构建方法 - 品牌指数从四个维度构建: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新锐度,通过专家打分法赋予权重,合成0-100分的指数 [11] - 消费品牌指数按季度计算,细分到行业和地级市,使用淘天全网数据 [10][12] - 品牌购买力指数是消费品牌指数乘以购买力,综合指数用CPI权重调整,地区指数用GDP行业加总权重 [11] 品牌消费的地域差异 - 品牌购买力指数沿胡焕庸线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最强,但平均消费品牌指数最高的在华东偏北地区 [13] - 流动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对平均消费品牌指数有负面影响,体制内就业占比高的城市对品牌指数提升作用更大 [14] - 平均品牌指数高的城市如合肥、郑州、淮安等,人口流动相对稳定,而人口大量流失的城市品牌指数不稳定 [15] 新兴品牌与消费趋势 - 上榜品牌中许多是过去几年建立的,广东和珠三角生产著名品牌多但本地消费品牌指数不高 [16] - 新兴品牌如泡泡玛特、卡游、森森(鱼缸)等受到关注,宠物粮(猫粮、鸟粮等)呈爆发式增长 [16] - 发展品牌的两条路径:一是把产品质量做得非常好,二是新兴品牌注重提供情感体验 [1][16]
7.3%、44.5%、81.7%,增长!……“数”里行间看“两新”政策成效
央视网· 2025-08-16 11:22
政策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成效显著 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振消费需求 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持续显现 [1] 设备更新领域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其中工业企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8% [3] -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近30% 显示政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3] 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 显示政策持续带动多元消费需求 [6]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增幅超50% 反映智能化消费需求激增 [6] - 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增长势头迅猛 显示政策惠及汽车行业 [6] 产业联动效应 - 政策实施带动零售业需求增长 进而推动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升级 形成从政策驱动到需求释放再到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10]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显示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 [10]
五个关键词解码7月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8-16 10:05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7月主要指标累计增速保持总体平稳,新动能成长壮大,经济发展步伐稳健 [1] - 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市场需求扩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市场活力提升,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7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 [2] - 7月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0.8%和21% [2] - 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4%和18.9% [2]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7.1%、29.4%、19.3% [2] 外贸表现 - 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 [3] - 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 [3] - 货物进口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2.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3] - 1至7月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分别增长14.8%、8.2%、11.7% [3] - 1至7月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2%,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1.8% [3] 消费市场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 [4] - 1至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4] - 7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7%、20.6%和14.9% [4] - 1至7月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5] 固定资产投资 - 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比1至6月回落,但实际增长在4%至5%左右 [6] - 1至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6] - 1至7月高技术产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9%、32.8%、16% [6] - 1至7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拉动整个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6] 物价变化 - 7月CPI环比上涨0.4%,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涨幅扩大 [7] - 7月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涨幅扩大 [7] - 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由环比下降转为持平 [7] - 7月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 [7] - 7月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6%,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 [7]
21社论丨发力国内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6:35
国民经济总体态势 - 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仍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以释放内需潜力并促进双循环[1]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低于前值6.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 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5%[2] 消费表现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较6月4.8%和5月6.4%持续放缓[1] - 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0% 低于前值5.3% 但部分品类表现亮眼: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28.7%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1] - 餐饮收入增长疲软 7月仅增1.1% 较6月0.9%略有回升但远低于5月5.9%[1] - 第三批690亿元中央财政消费补贴8月到位 第四批将持续至年底 育儿补贴政策(每孩每年3600元)和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免除政策将释放消费能力[2][3] 投资表现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 较1-6月回落1.2个百分点[1] - 制造业投资减速1.3% 基建投资减速1.4% 地产投资减速0.8%[1] - 地产行业持续调整 基础设施投资需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效率[3] 出口表现 - 7月出口同比增长7.2% 高于前值5.9% 保持超预期增长态势[1][2]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虽趋缓但未消除[2] 政策与市场影响 - A股自6月起走出慢牛行情并创年内新高 形成财富效应增强投资者信心与消费动力[2] - 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财政贴息 以鼓励服务业消费[3] - 高温暴雨等短期因素影响7月数据 后续增量宏观政策有望促进有效投资和内需释放[3]
宏观政策显效 经济稳中有进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4:10
核心经济指标表现 -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1]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1] - 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 [1] 消费市场特征 - 1至7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2% 与1至6月基本持平 [1] - 商品服务合并零售额1至7月同比增长约5% 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28.7% [1] -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13.8% [1] - 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20.6% [1]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14.9% [1] 新消费业态发展 - 暑期文旅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 体育赛事/电影/演出市场活跃 [2] - 线上消费/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受消费者欢迎 [2] - 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新兴消费增长点持续涌现 [2] 工业生产结构 -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行业增长面达85.4% [2] - 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效显现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1% [3]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9.4% [3]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19.3% [3]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4% [3] - 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2.8% [3] 政策支持预期 - 宏观政策发力显效 带动生产需求扩大 [3] - 新一轮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增量政策有望推出 [4] - 项目资金落实速度加快 基建投资需求有望提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