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吴清,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11:57
深化科创板改革 - 推出"1+6"政策措施,其中"1"是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第五套标准上市,"6"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增资扩股、完善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2] - 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3]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通过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支持科技巨头和科创新秀 [4] - 深化发行和并购重组改革,优化制度与产品供应,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 [4] 股债联动与REITs发展 - 强化股债联动优势,发展科创债并优化发行交易制度,推出科创债ETF及股债结合产品 [6] - 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等新型资产开展证券化融资 [6] 中长期资金引导与退出机制 - 支持编制科技创新指数和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引导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 [7] - 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优化股票实物分配和"反向挂钩"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7] 上市公司监管与投资者保护 - 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制度,落实"并购六条"和重组管理办法,推动股权激励程序便利化 [8] - 严惩违法输送利益、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8]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加快落实2025年对外开放举措,包括优化QFII制度、拓展外资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至100个 [9] -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及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提升外资参与便利度 [9]
全文来了!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声:围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新浪证券· 2025-06-18 11:55
资本市场功能与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提供从风险投资到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的全链条服务,满足科技企业不同阶段需求 [5] - 资本市场通过对关键要素和资产定价,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活力,带动生产要素有机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5] -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对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5] 资本市场结构性变化 - 多层次市场体系对科技创新的覆盖面有效拓展,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私募创投等各具特色、错位发展 [6]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拥有专利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3 [6]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6] - 市值超千亿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从10年前的12%提升至27%,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集聚效应 [7]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5%和17.9% [7] - 科创板、创业板近5年分红回购超过7300亿元 [7]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措施 - 加力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等 [8]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8] - 大力发展科创债,优化发行、交易制度安排,推动完善贴息、担保等配套机制,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8] - 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等新型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REITs等融资 [8] - 积极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拓宽资金来源 [9] - 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 [9] - 支持在上海设立专门科技公司,建设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9]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QFII制度优化方案,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 [10] -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中国证监会与上海建立协作工作机制,在深化科创板改革、完善股票债券期货市场体系和产品供给等方面密切协同联动 [11] - 支持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开展资本市场制度探索,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11]
天弘基金:中证A100ETF开售,基金经理目前在管产品达8只
搜狐财经· 2025-06-18 11:26
基金产品信息 - 天弘中证A100ETF为被动指数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张戈,于2025年6月17日至7月4日公开发售,最低募集份额总额为2亿份 [1][3] - 该基金投资标的中证A100指数,选取100只市值大、流动性好且具行业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目标日均跟踪偏离度控制在0 2%以内,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2%以内 [3] - 基金年费率为0 15%,管理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0 15%计提 [3][4] 指数成分与权重 - 中证A1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贵州茅台(7 44%)、宁德时代(5 43%)、中国平安(4 87%)、招商银行(4 72%)等,覆盖主要消费、金融、电力设备等行业 [4] - 权重行业分布:金融(银行+保险+资本市场合计10 36%)、主要消费(7 44%)、电力设备(5 43%)、公用事业(3 10%) [4] 基金经理背景 - 拟任基金经理张戈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9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职建信基金研究员、大家保险资管投资经理,2022年9月加入天弘基金 [5] - 目前在管8只指数型产品(含联接基金),总规模超20亿元,包括天弘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等 [2][6] - 其管理的天弘北证50成份指数A年内收益率达29 57%,但跑输基准超3个百分点 [8] 在管产品表现 - 天弘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自2025年2月成立以来下跌6 75%,小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7] - 张戈管理的指数产品线覆盖中证软件服务、北证50、上证科创板100等多个细分领域 [8]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在沪成立
第一财经· 2025-06-18 11:18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已正式获批在上海注册成立 [1] - 该学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 [1] - 学会将广泛团结行业机构、上市公司、高校院所、政府部门等研究力量 [1] - 目标是将学会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高端智库平台 [1]
事关A股!吴清最新宣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1:10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专题: 本期编辑 金珊 刚刚,央行宣布8项重磅金融举措! SFC 21君荐读 据新华社报道,吴清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 阵。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投 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来源 | 新华社 ...
龚正:将配合推进科创板制度改革
快讯· 2025-06-18 11:02
资本市场改革 - 上海市将深化落实资本市场改革任务,积极配合推进科创板制度改革 [1] - 抓住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的契机,为优秀科技型企业创造良好融资条件 [1]
特稿 | 洪灏:破局与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的时代答卷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5
资本市场战略地位 -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核心枢纽,既是资金融通平台,也是资源配置枢纽、风险定价市场、财富管理载体,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历史经验表明健康活跃有深度的资本市场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期,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愈加凸显[1] 注册制改革进展 - 注册制改革使新股发行审核周期从平均一年半缩短至半年以内,发行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从政府"选优"到市场"择优"的理念转变[2] - 2023年A股市场50家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在形成,但部分企业"带病闯关"、中介机构履职不到位等问题仍存[2] 交易机制与投资者保护 - 科创板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创业板放宽涨跌幅限制等改革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但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仅2%,远低于成熟市场10%水平[3] - 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破冰(康美药业案5.2万名投资者获赔24.59亿元),但超60%个人投资者权益受损时选择沉默,维权成本高问题突出[3] 耐心资本与对外开放 - 公募基金平均持仓周期不足6个月显示短期主义倾向,而美国风险投资机构通常持有科技企业5~7年[4]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3倍),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突破4万亿元,中国国债已被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4] 开放程度差距 - 外资持股占比仅5%,显著低于美国25%和日本30%,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制约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5] - 会计审计准则、信息披露要求、跨境资金流动便利性等方面仍需与国际接轨[5] 深化开放举措 - 需推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完善英文信息披露渠道,参与国际证券监管合作[6] - 建议推出股指期权、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研究扩大"跨境理财通"及探索"新股通""衍生品通"新渠道[6] 多层次市场建设 - 已形成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梯度格局,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创业板服务"三创四新",北交所打造"专精特新"摇篮[6] - 板块间联通效率待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滞后,需优化转板机制加强制度衔接[6] 未来发展路径 - 需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基础制度建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市场功能,防范系统性风险[7] - 通过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7]
特稿 | 田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攻坚,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3
资本市场改革核心观点 - 资本市场需通过系统性、协同性改革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功能驱动"跃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韧性的金融支撑 [1]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是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并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良性互动 [1] - 完善市场机制和提升监管效能可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耐心资本和外资流入 [1] 改革成效与市场表现 - 注册制改革有序推进,简化企业上市流程并降低融资门槛,A股市场日均成交量和成交额整体平稳,热点板块及龙头企业交易活跃度显著 [2] - 严格退市制度清退"僵尸企业",净化市场生态,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2] - 监管部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职能、应用股权激励等机制,显著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 - 2024年并购成功率达93%,创近10年新高,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组主要领域 [3] 资金结构与外资动态 - 2025年一季度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近1.7万亿元,人身险、财产险股票基金配比分别提升至13.09%和12.22%,大型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投资A股 [3] - 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6.94%,被动基金增幅达53.73%,外资机构如摩根大通、贝莱德增配中国资产 [3] 结构性矛盾与挑战 -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仍处深化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直接融资比例偏低 [4] - 部分板块流动性低迷,日均成交量长期徘徊于历史低位区间,月度热点切换超3个板块,投资者"追涨杀跌"现象明显 [4] - 机构投资者占比偏低,市场缺乏长期稳定增量资金,抗外部冲击能力薄弱 [4] 耐心资本与开放问题 - 一级市场项目退出困难,二级市场存在险资权益投资比例限制、公募基金考核周期错配等结构性制约 [5] - 外资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进入A股比例偏低,市场规则透明度不足和信息披露质量差影响外资决策 [5][6] 科技创新支持短板 - 初创期科技企业融资管道未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技术与资本对接不畅 [6] -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未盈利科技企业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渠道获得支持 [6] 改革方向与政策建议 - 优化IPO审核程序、拓展上市标准、完善退市标准和程序,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 [6] - 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推动T+0交易机制改革,发展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基金等创新金融产品 [7] - 设立专项并购基金引导产业资本参与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推动科技企业资产证券化 [8] - 构建适配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监管框架,完善知识产权法、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 [8]
应建立带“病”闯关企业IPO“隔离期”制度
国际金融报· 2025-06-17 15:36
IPO撤单处罚情况 - 截至6月11日年内已有19单IPO撤单项目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处罚对象包括发行人及中介机构 均存在带"病"闯关嫌疑 [1] - IPO撤单分为三类:企业主动撤回 被动撤单(被现场检查后撤回) 混合型案例(如H公司) [1] H公司案例分析 - H公司首次申请上交所科创板 2021年12月受理 2022年1月被列入现场检查名单(共抽查9家) 当月21日撤回 从受理到撤回不足两个月 [1] - 2023年5月转战深交所创业板再获受理 2024年1月再次主动撤回 结束第二次IPO尝试 [1] - 从"一查就撤"到主动撤回 显示公司可能不符合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标准 但仍两次提交申请 存在明显带"病"闯关嫌疑 [2] 带"病"闯关现象分析 - 拟上市企业撤回IPO通常意味着存在严重问题或合规缺陷 属于带"病"闯关行为 [2] - 带"病"闯关企业普遍对IPO审核抱有侥幸心理 失败属情理之中 成功则带来巨大利益回报 [2] - 带"病"闯关行为会引发市场效仿 增加监管成本 挤占合规企业上市资源 影响市场秩序 [2] 历史教训与制度建议 - 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存在财务粉饰 造假上市及欺诈发行案例 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巨大伤害 [3] - 建议建立IPO隔离期制度:对"一查就撤"或存在严重问题的企业 沪深北交易所三年内不受理其IPO申请 [3] - 同时需从严处罚未尽勤勉之责的中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 [3]
培育耐心资本既要“引导”也要“放活”
搜狐财经· 2025-06-16 04:12
政府引导耐心资本培育 - 优化财税激励政策以提升长期投资吸引力 [1] - 政府引导基金应投向市场失灵的早期创新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1] - 放宽对政府引导基金短期回报率考核 注重社会资本撬动效应和新兴产业培育效果 [1] - 构建国家层面战略性项目甄别与推送机制 精准识别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和项目 [1] - 建立跨部门专家咨询评估体系 筛选认证关键项目形成优质项目库 [1] 资本市场环境优化 - 畅通多元化市场化退出渠道 包括IPO、并购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 [2] - 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包容性和流动性 为长期资本提供高效退出路径 [2] - 确保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营造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 [2]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打击侵权行为以保护创新者权益 [2] - 健全激励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探索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