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

搜索文档
红星美凯龙“车居一体”新场景,一个家居巨头的汽车生态探索
经济观察网· 2025-06-29 17:45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023年飙升至31.6%,后市场规模达1.6万亿元,传统4S店退网超过2540家,创历史新高 [2] - 智能座舱配置率突破60%,汽车作为"移动生活空间"属性凸显,与"家"的界限日益模糊,"人车家"概念成为行业热词 [2] - 商超店模式崛起但成本高昂,某外资品牌测算显示在中国运营一家直营店年成本达400万元,250个城市开设3家店年成本达30亿元 [4]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提出"3+星生态"战略,将家居、家电、家装融合一体,汽车业务作为战略延长线和新业态拓展方向 [3] - 全国汽车业态经营面积突破26万方,覆盖44个城市,合作品牌超30家,与建发汽车联合打造"π空间"汽车智能生态综合体 [2] - 计划3年内实现汽车业态经营面积破100万方("3100计划"),未来十年卖场业态规划调整为家居60%+双15%家电家装+10%新业态(汽车占5%) [9] 商业模式创新 - 利用全国400+商场(100+位于城市主环线3公里汽车商圈)的场域优势,提供"一店一策"合作模式(纯租金/保底+分成/纯扣点联营),租金低于家居家电品类 [4] - 入驻经销商反馈场地面积达此前4倍但租金压力未显著增加,形成全国独有的规模与租金优势 [5] - 通过空间再造(闲置/低效区域利用)、能源共享和业态协同实现成本控制,打造"人车家"轻量级渠道模式 [6] 流量与用户运营 - 拥有1600万会员,月均活跃度65%,客单价匹配汽车消费(一线城市50万-100万、二线30-50万、三线15-30万) [6] - 实现品类间流量共享与社群互动,例如联合RT超跑俱乐部、高端电器品牌举办新西兰美食之旅等跨界活动 [6] - 福特纵横在72家门店临展线索有效率达60%以上,2年内在商场内连开6店 [7] 场景与生态构建 - 武汉额头湾汽车广场引入建发汽车、比亚迪等品牌,提供新车/二手车/改装/保养全周期服务,三层立体化布局展示新车与二手保时捷911 [7] - 汉西商场引入小胡说车7000平方米展厅并配套理发/咖啡/美甲等增值服务 [7] - 与星星充电联合打造"零碳生活家",覆盖户外/汽车/零碳咖啡等多场景,具化绿色理念 [8] 合作伙伴与生态扩容 - 成立建美智慧汽车合资公司,与福特纵横、卡泰驰、蔚车等30+品牌合作,吸引京东养车、天猫养车等后市场头部企业总对总合作 [8] - 互联网二手车平台(如牛哥只懂车、小胡说车)等流量型平台签约入驻 [8] 行业价值重构 - 依托400余处成熟物业和1600万中高端家庭用户流量池,验证"空间效率革命"可行性,通过跨业态能源共享、数据互通、场景融合实现降本增效 [10] - 探索线下商业复兴路径,将实体空间升级为情感连接、沉浸体验和社交互动的复合载体 [9]
黄光裕不肯下桌
商业洞察· 2025-06-29 17:29
核心观点 - 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出狱后试图通过多元化战略复兴公司,但四年累计净亏损达388亿元,线上转型失败后转向新能源汽车销售领域 [4][41][54] - 公司先后尝试电商平台、元宇宙、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热门赛道,但均未达预期目标 [17][26][49] - 线下业务急剧萎缩,营收从2017年787.5亿元降至2023年9.22亿元,被迫关停86%门店 [44][45][48] 线上业务转型 - 2021年将国美APP更名为"真快乐",转型全品类电商平台并重点布局家装行业,日活仅300万 [20][32] - 投入VR家装公司"打扮家"80%股权,计划开设10000家元宇宙超级店 [25][26] - 直播业务表现不佳,双十一直播间仅1500人观看,后升级为Channel F频道仍无起色 [29][30] - 2023年APP名称改回国美,宣告线上战略失败 [41] 线下业务调整 - 零售营收从2022年179.2亿元骤降至2023年9.22亿元 [44][45] - 2023年推出"即时零售"业务,提出"6311N"配送模式但竞争力不足 [49][52] - 2024年4月开设4.5万平方米新能源汽车体验馆,吸引小米、问界等品牌入驻 [55][57] 管理层与执行问题 - 黄光裕管理风格与新时代团队存在冲突,导致人才流失 [71][72] - 2022年爆发员工集体讨薪事件,公司拖欠工资数月 [75] - 黄光裕曾套现20多亿元,但继续主导新业务开展 [78][79]
从岭南枝头到全球餐桌 广东荔枝解锁“四季鲜”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9 14:10
行业概况 - 广东荔枝栽培面积约420万亩 较去年增产30% 产值居全国首位 从5月中旬至7月中旬次第成熟上市[1] - 荔枝产业通过全链条技术革新实现从"一日色变"到"四季可享"的转型升级 建立田头预冷 生物锁鲜 多式联运体系[2] 技术创新 - 无人机运输单次载重170斤 每斤成本0.15元 较传统运输降低62.5%-70% 5分钟完成1公里运输[10][12] - 田头小站实现采摘后20分钟内预冷1-2小时 日处理量达7万斤 有效延缓荔枝成熟老化进程[15][17] - 冻眠荔枝技术采用零下196℃液氮瞬间冷冻 实现全年冷藏销售 保持原始色泽与风味[20] 物流网络 - 航空专线覆盖37个城市 核心城市12小时达 全国主要城市次日达 广州航空枢纽日处理能力152万单[21][27][28] - 高铁专列每日固定开行2趟 预留4节车厢 日均运量超8吨 广州至武汉4小时达 损耗率低于5%[51][55][57] - 多式联运实现2500公里22小时送达 包含6次转运3次分拣 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域[44][30][36] 市场拓展 - 东莞荔枝首次实现大宗出口 1吨桂味/仙进奉品种8小时空运至迪拜 未来将拓展中东东南亚市场[62][64][67] - 茂名荔枝首次出口白俄罗斯等中东欧国家 广州从化冻眠荔枝首次出口阿联酋 廉江荔枝空运至匈牙利[68]
售楼处很多漂亮女生,一年卖不出几套房,为何还干得津津有味?
搜狐财经· 2025-06-29 13:06
行业现状 - 商品房市场从火热转为降温 受疫情和调控政策双重影响 房屋销售日渐艰难 [1] - 售楼处仍聚集大量年轻女性员工 工作热情不减 形成与市场表现的反差现象 [1] 收入结构 - 售楼处员工底薪普遍达7000-8000元 每套房提成丰厚 月入2-3万元属常见水平 [3] - 销售冠军奖金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元 形成强激励效应 [3] - 业绩最差员工每月仍可售出2-3套房 优胜劣汰制度下留存者均为销售精英 [3] 工作环境优势 - 售楼处提供冬暖夏凉环境 舒适度显著高于需奔波的销售岗位 [5] - 客户群体多为高净值人群 为员工提供拓展上流人脉的机会 [5] - 工作时间灵活自由 无需加班 工作生活平衡度高 [7] 性别差异表现 - 女性员工销售业绩普遍优于男性 因更具亲和力和耐心 [5] - 男性员工易出现情绪波动 导致交易失败率较高 [5] - 女性月售几十套属可实现目标 业绩天花板较高 [3] 岗位特性 - 入职门槛低 短期培训即可上岗 管理流程简化 [7] - 主要销售技巧依赖个人形象展示 工作内容相对轻松 [7] - 岗位被视作高薪兼职 而非需高强度付出的职业 [7]
“豫”见美荔!广东精品荔枝推开中原市场大门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23:33
活动概况 - 广东荔枝河南产销对接活动于6月28日在郑州举行,旨在搭建粤豫两地高效产销对接平台[2][4] - 活动主题为"粤进中原,豫见美荔",推动广东荔枝等岭南佳果北上开辟销售渠道[1][3][5] - 活动包含品鉴区展示、企业推介、产销签约等环节,吸引20余家重量级采购商参与[12][47][61] 合作内容 - 粤豫两地提出打造三大"甜蜜引擎":产销对接、品牌共塑、产业拓界[16][17][18][19][20] - 依托广东产地优势与河南市场辐射力,搭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网络[18] -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形成"南北互济"产业闭环[20] - 顺丰在郑州航空港打造"超级枢纽",智慧物流支撑农产品运输[21][22] 产品优势 - 广州桂味、仙进奉、糯米糍等优良荔枝品种占比近70%[37] - 广州拥有全国领先的荔枝"冻眠保鲜"技术,实现"一季收,全年销"[38] - 首次在河南推出荔枝盆栽,品种为井岗红糯,品质优良易于保鲜[40][41][42] - 预冷装备技术和智慧分级分拣生产线提升荔枝销售半径[42][43] 市场反响 - 郑州丹尼斯百货计划采购500吨以上,定位高端市场[66][67] - 河南华豫佰佳超市采购计划相比去年有较大增长,重点对接"桂味"等高端品种[70][71][72] - 4家广东荔枝企业与郑州丹尼斯等多家企业签订购销意向合作协议[73][74][75] - 广东荔枝在郑州商超、核心商圈、网红创意园等地开展品鉴推介活动[50][51][52][53] 产业影响 - 活动显著提升广东荔枝在河南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79][80] - 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圈核心和物流枢纽,与广东荔枝形成完美互补[24][25] - 合作将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高附加值产业链条[28] - 推动广东荔枝沿着河南"十省通衢"优势铺就的商道开拓北方市场[81][82]
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获“AAA”评级
搜狐财经· 2025-06-28 19:26
公司评级与外部环境 - 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获"AAA"评级 [1] - 公司仍是成都高新区最重要的园区建设及经营主体,保持明显的业务区域专营优势 [2] - 成都市经济水平和财政实力继续增强,成都高新区经济总量保持全市领先,财政自给能力强 [2] 公司治理与业务结构 - 公司取消监事会,董事会成员变更后外部董事仍占多数席位 [2] - 主营业务收入以园区业务、建筑施工业务、电子信息业务和商品销售业务为主 [2] - 收购华鲲公司部分股权导致电子信息板块收入大幅增长,但业务盈利水平较低 [2] 业务板块分析 - 建成园区整体租售情况尚可,业务持续性较好,但易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影响 [2] - 建筑施工业务区域集中在成都高新区,2024年新签合同金额明显收缩 [2] - 商品销售业务利润空间有限,需关注交易对手风险 [2] 投资与财务状况 - 公司通过股权直投和基金投资对成都高新区内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优势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投资收益是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资产中货币资金、股权及债权投资以及园区及园区配套项目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较好 [2] - 债务规模较快增长,整体债务负担较重,短期债务占比较高,债务结构有待优化 [2] 盈利与偿债能力 - 利润实现对非经常性损益依赖程度很高,整体盈利指标表现较好 [2] - 公司面临一定短期偿付压力,长期偿债指标表现较强 [2] - 担保业务存在一定代偿风险 [2]
刹住车贷“高息高返”很有必要
经济日报· 2025-06-28 06:03
行业监管动态 - 多地银行业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发布通知或自律公约 严禁银行业机构通过"高息高返"拓展业务 [1] - 多家银行宣布暂停个人车贷"高息高返"行为 该模式加速退场 [1] - 监管部门叫停"高息高返"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 推动银行回归风险定价本源 [3] 商业模式分析 - "高息高返"模式指银行以高额返佣吸引经销商推荐车贷产品 经销商将部分佣金作为车价补贴 [1] - 以30万元汽车为例 贷款利率5% 前两年利息2.9万元 经销商返佣补贴超3万元 实际购车成本比全款低3000余元 [1] - 该模式表面实现银行放贷增长/经销商销量提升/消费者降价优惠的"三赢" 但暗藏多重隐患 [1] 市场影响 - 部分4S店通过延迟提车或减少折扣等手段迫使消费者接受贷款购车 形成捆绑销售 [2] - "高息高返"沦为车企和经销商价格战工具 加剧行业"内卷" 影响新车价格稳定性及二手车市场 [2] - 模式扭曲导致经销商向偿债能力薄弱者推销贷款 将信用风险转嫁至银行体系 [3]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消费信贷潜力仍大 需设计透明合理的金融产品 避免信息不对称 [4] - 健康汽车金融市场应建立在透明可比较的产品基础上 为消费者创造新价值 [4] - 监管规范有望推动4S店摆脱佣金依赖 通过真实车价与服务竞争力获客 [3]
走进新国企探索新实践:从科技赋能到创新服务的绿色发展路径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20:54
绿色生态产业链 - 公司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涵盖研发、原料采收、加工、销售、服务全流程,形成循环经济模式[4] - 产业链促进保护林地耕地31.6万亩,为10省老少边穷地区带来11.5亿元收入,惠及30多万群众[5] - 产业链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升,入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7] 绿色生产与科技应用 - 公司连续四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园区建设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最新要求,配备20余条全自动生产线[8] -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降至0.009吨标准煤/万元,包装纸箱采用40%木浆+60%回收纸,性能提升20%以上[10] - 引入华为AI技术实现毫秒级质检,粉剂装量100%合格,近四年优化工艺近100项[11] 健康管理服务创新 - 公司推出"新时优品"特许经营模式,提供"健康产品+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覆盖1200余家服务中心和1.5万家社区站[13][15][18] - 线上渠道整合APP、小程序等功能,AI客服处理67%网络咨询,DeepSeek大模型累计服务21万次[18] - 通过耳穴仪、泥灸等中医设备提供"健康监测-评估-干预"服务,拥有30余万专业健康顾问[15][18] 可持续发展成果 - 松花粉产业化技术突破获国际认可,相关论文在国际扶贫论坛发布[4][7] - 2024年再度荣获"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国内外机构多次表彰其绿色实践[7] - 公司计划将绿色发展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健康企业的核心路径[19]
一汽丰田销售总部,正式搬离北京
第一财经· 2025-06-27 19:01
公司战略调整 -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正式从北京迁至天津滨海新区 代表战略布局重大调整 搬迁耗时近一年[1][3] - 搬迁核心目的是整合产业链 使生产 研发 销售三端更好融合 降低内部损耗应对市场竞争[4] - 搬迁后销售公司与工厂距离缩短至10分钟车程 大幅提升需求-反馈-落实闭环效率[4] 公司经营数据 - 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 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 经营范围涵盖汽车及零配件销售 新能源车销售等[3] - 2021-2024年新车零售量分别为84 6万辆 79 9万辆 80 2万辆 79 8万辆 增速分别为7 5% -5 6% 0 3% -0 5%[3] - 搬迁涉及600多名员工 400多人随迁 十年以上工龄员工随迁比例达69 2%[3] 行业竞争环境 -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公司需通过降本增效应对电动智能转型压力[3] - 搬迁决策受市场内卷推动 需最大限度减少内部损耗以保持竞争力[4]
香港郑氏家族,静待875亿「救命钱」
创业家· 2025-06-27 17:59
新世界发展的债务与融资情况 - 公司正积极磋商875亿港元贷款再融资协议,以缓解流动性压力 [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借贷总额达1510亿港元,净负债率57.5%,短债320亿港元,现金仅218亿港元 [9] - 延迟34亿美元永续债的7720万美元利息支付以保留现金,可能增加债务利率但避免违约 [10][11] - 已完成177.61亿港元贷款再融资,若875亿港元再融资达成将显著缓解压力 [11][12] 销售与资产处置策略 - 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合约销售248亿港元,完成全年目标95%,内地销售134亿元人民币贡献70%收入 [13] - 管理层自购物业支持销售,如郑家纯配偶花费1487万港元购入旗下项目 [14] - 计划2025财年回笼260亿港元资金,已出售香港写字楼并拟出售杭州写字楼(估值10亿元人民币) [19] - 香港北部都会区1400万平方呎土地储备拟通过农地转换和商住项目(提供2300套住宅)释放价值 [20][21] 管理层调整与家族动态 - 郑家纯将女儿郑志雯纳入核心管理层,进入接班考察期,其此前主导瑰丽酒店战略拓展 [18] - 职业经理人黄少媚任行政总裁,主导降杠杆策略,目标净负债率降至55%以下 [18][19] - 长子郑志刚辞任行政总裁后由马绍祥接任,黄少媚直接向郑家纯汇报 [19] 周大福的转型与挑战 - 周大福拟发行88亿港元可转债用于业务扩张,为IPO以来首次重大融资 [24] - 2025财年营收896.56亿港元、净利59.16亿港元同比下滑,净关店905家至6644家 [25] - 推动高端化转型,开设5家新形象店并计划新增20家,优化IP联名产品 [26] 周大福创建的稳健表现 - 郑志明操盘的周大福创建涵盖公路、保险等抗周期业务,2024财年上半年净利11.6亿港元同比增15% [30] - 可动用流动资金300亿港元,净负债率39%,财务状况稳定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