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发
搜索文档
“锣不够用了”!港股IPO火爆,GP收益显著回升,有机构大赚26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19:35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预计约有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约140亿美元(约合1087亿港元),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排在全球首位 [2] - 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创投机构渗透率高达75%,同比高出约2% [1][4] - 港股市场IPO平均筹资额同比上涨超过5倍,在近十年内排列第二,仅次于2021年上半年 [3] 市场风向转变 - 此前由于企业上市后估值偏低、市场缺乏流动性等因素,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对港股上市抱有偏见,但今年市场风向显著转变 [2] - 投资机构态度变化明显,例如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从反对港股上市转变为认为"有好的资产,去港股上市也是不错的选择" [2] - 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中国科技公司以技术和市场应用的突破,改变了外资对中国创新的认知,助力港股市场估值提升 [3] 新股表现及机构收益 - 2025年以来,27家港股IPO公司中有7家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约为25.9%,处于2017年以来低点 [4] - 部分新股表现火爆,如映恩生物上市首日上涨116.7%,蜜雪集团上市首日大涨43.2% [4] - 上市企业背后的投资机构持股价值约为1160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的约514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约125% [4] 活跃投资机构及高回报案例 - 红杉中国、云锋基金、美团龙珠在股权投资领域较为活跃,红杉中国2025年已收获古茗、维昇药业-B、手回集团3个IPO [5] - 博裕资本、高瓴资本积极参与企业IPO基石投资阶段,参与了蜜雪集团、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企业的基石投资 [5] - 高投集团参投派格生物医药-B,回报倍数达26.26倍,为2025年以来投资机构收益最高的一笔出资 [5] - 飞马旅、中新创投、钟鼎资本等机构在脑动极光-B、映恩生物-B、博雷顿等企业的回报均超过18倍 [6]
上交所新增受理视涯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10:10
| 财务指标/时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 --- | --- | --- | --- | | 营业收入(万元) | 28005.51 | 21544.56 | 19043.31 | |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 | -24679.71 | -30409.75 | -24748.87 | | 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万元) | -30829.89 | -36389.97 | -27868.15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2700 | -0.3400 | -2.2200 |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0.2700 | -0.3400 | -2.2200 |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0.84 | -12.98 | -14.85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万元) | -7562.28 | -28677.92 | -22342.61 | | 研发投入(万元) | | |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注:本文系新闻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6月26日上交所新增受理视涯科技 ...
粤港澳媒体见证香港经济社会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6-27 09:21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 粤港澳媒体湾区行联合采访团深入香港探访科创园区、文旅地标和代表企业,见证香港经济社会新活力[1] - 香港多项国际排名表现亮眼,包括"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位列第三和《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升至第九[14]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经济大环境在正面发展和扩张[14] 文旅产业 - 香港海洋公园在"五一"假期期间总收入同比增长超四成,超过半数售出产品与大熊猫相关[3]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近3年接待观众320万人次,未来将举办清代军事文物展和古埃及特展[11] - 启德体育园3月全新开幕后成为热门打卡地,活动已排到明年初,并带动周边配套设施消费[7][8] 科技创新 - 香港科学园是香港最大科创生态圈,拥有14家独角兽企业和超过2200家科技公司[5] - 香港科技园公司重视帮助初创公司进行产品化和商业化,助力科技产品落地[5] - 香港科学园展示的创新产品包括为视障人士研发的运动相机、AI分析头皮健康状况的梳子和电子皮肤智能穿戴设备[5] 交通基建 - 香港高铁7月1日起新增停靠7个站点,连接内地的站点增至96个,有助于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13] 企业动态 - 香港中电集团加大投资可再生能源,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致力转型为绿色能源领先企业[14] - 香港太古集团有限公司表示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持续投资体现这种信心[14] - 企业代表普遍认为香港良好的法治基础、专业服务体系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强大吸引力[14]
深圳亮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4 08:08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 前海将优化外国人才服务、深化深港联合引才机制、便利港澳专业人士执业 [1] - 河套将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引进港澳知名高校优势学科重点科研项目 [1] - 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应用雇员合同制、薪酬市场化管理等新机制 [1] - 建设国际科技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1]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前海将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1] - 探索多元化数据流通交易方式,加快建设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 [1] - 河套将探索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共同设立创投基金,组建河套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 [1] - 创新国际性产业和标准组织管理制度,推动注册流程简化、注册时间缩短 [1]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前海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交易等新模式、新业态 [2] - 巩固提升运输、金融、电信等优势行业,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知识产权、跨境旅游、国际会展等业态 [2] - 河套将探索便利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 [2] - 积极探索"一区两园"在科技创新、双招双引等方面的双向互利合作模式 [2] 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 前海将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集聚一流商事调解机构,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商事争议解决服务 [2] - 河套将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 [2]
德国推出大规模减税方案重振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6-23 05:59
德国企业减税方案核心内容 - 德国政府批准460亿欧元企业减税方案 旨在通过税收优惠重振经济 应对生产成本高企 贸易紧张和投资信心不足等挑战 [1] - 减税方案包括加速折旧(2025-2027年新购可移动资产享30%折旧优惠 电动汽车当年可折旧75%) 下调企业所得税(2028年起联邦税率从15%降至10%) 提升研发补贴(大型企业250万欧元/年 中小企业350万欧元/年) [2] - 减税方案使德国企业总税负降至25%以下 低于当前30%的税负水平 也低于欧盟平均水平 [2] 对行业的影响 - 制造业 汽车行业和科技行业将显著受益 西门子 大众 宝马等企业有望因机械设备投资和研发支出的税收优惠而获益 [2] - 加速折旧政策将在2025-2027年形成"甜蜜窗口" 为企业提供即时现金流支持 刺激自动化和绿色技术投资 [2] - 资本市场对制造业 汽车行业和科技板块表现出乐观情绪 预计这些行业将在2025-2027年实现盈利 [3] 经济预期 - 伊福经济研究所预测德国GDP将在2025年增长0.3% 2026年增长1.5% 经济危机将在冬季达到最低点 [3] - 减税方案的短期刺激效应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显现 尤其在制造业 建筑和科技行业 [3] - 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零增长 意味着德国经济或将连续三年未能实现增长 [1] 政策背景 - 德国今年3月通过突破性财政改革 设立5000亿欧元基建基金 用于交通 医疗 能源 教育和数字化等领域 [1] - 新方案规模大于2023年320亿欧元减税计划 覆盖范围更广 激励力度更强 30%折旧和10%税率目标更具吸引力 [5] - 政策标志着德国从"债务刹车"传统向更宽松财政政策的转变 允许联邦和州政府增加净借款 [1] 实施挑战 - 减税方案预计2025年减少25亿欧元税收 2028年减少120亿欧元 2025-2029年总计减少812亿欧元 联邦政府损失333亿欧元 [3] - 地方预算可能因税收下降受限 影响公共服务 萨尔州州长警告地方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支出可能受挤压 [3] - 方案需联邦议院和参议院批准 部分州政府对财政成本持反对意见 2023年类似减税计划因争议被削弱 [4]
萧山让“专利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杭州日报· 2025-06-19 10:31
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进展 - 萧山区2025年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进入攻坚年 截至3月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149件 同比增长超20% [1] - 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424件 稳居全市第一 [1] - 政策体系持续迭代 覆盖高价值专利培育 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 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关键领域 [1] 知识产权服务创新举措 - 推动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 通过政企银保联动实现专利价值资本化 [1] - 首创"立体化服务网络" 整合科研院所 知识产权联盟等资源形成直达镇街园区的服务矩阵 [1] - 依托四大省级平台 包括浙江省元宇宙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浙江省视觉智能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 为细分领域提供专业化支撑 [1] 专利密集型产品发展 - 在全国率先探索专利密集型产品全链条产业化新赛道 获批全国首个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中心 [2] - 连续两年成功承办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 [2] - "金种子"企业入库对产业链升级具有拉动作用 [2] 企业服务优化 - 建立快速预审通道 核心技术专利授权周期大幅缩短 [2] - 服务直接送到乡镇 改变以往企业需跑部门找机构的局面 [2] - 聚焦专利密集型企业 外向型企业 建立"需求清单" 组建服务队破除产业知识产权瓶颈 [2] 2025年发展目标 - 计划实现发明专利授权2500件 高价值专利万人拥有量20件 [3] - 通过"行政+司法+技术"协同机制 大幅压缩专利纠纷处理周期 [3] - 依托海外维权服务站 为出海企业提供定制化风控方案 [3]
套现1378亿!李嘉诚几乎“清仓”全球港口,嗅到了什么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6-17 21:02
李嘉诚资产概况 - 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21年香港首富,福布斯统计资产总额达373亿美元 [1] - 商业帝国涵盖房地产、基建、港口、电信、水电等多元领域,被外界认为实际资产规模可能远超公开数据 [1] - 家族位列全球九大显赫家族,投资遍布全球,尤其在英国拥有半数以上资产 [4] 近期重大资产出售 - 与贝莱德达成协议,以190亿美元(约1378亿人民币)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资产,交易预计4月2日前完成 [10][13] - 此次出售涉及全球43个港口中的部分海外资产,但保留国内港口业务 [13][21] - 长和实业股价在抛售消息公布后逆势大涨22%,市场反应积极 [17] 资产配置调整逻辑 - 抛售行为被解读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如巴拿马港口涉及美巴纷争)及高维护成本的重资产 [19][21] - 资金用途未公开,但推测可能转向AI、科技信息等新兴领域 [21] - 历史相似操作:2013年抛售房地产成功规避市场下跌,显示其前瞻性 [19] 商业版图与影响力 - 控制全球23国43个港口,曾拥有巴拿马港口90%控股权 [13] - 投资覆盖Facebook、屈臣氏、汤臣倍健等知名品牌,并掌握英国80%以上通讯基建 [6] - 家族捐款达300亿美元,单笔投资40亿港元供后代练手 [8] 行业趋势观察 - 保留国内港口业务,反映对海外市场风险偏好降低,转向稳定性更高的国内市场 [21] - 国际舆论认为抛售行为可能预示全球经济或地缘格局变化 [15][19]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论坛北京举行 深化多领域协同合作
中国经济网· 2025-06-17 15:13
论坛概况 - 中俄两国400位专家、公共部门代表及商界人士参与"未来城市——莫斯科与北京战略伙伴关系的协同作用"论坛 [1] - 论坛围绕经济、科技、文化等十多个领域合作议题展开研讨 [1] 合作协议签署 - 莫斯科与北京企业及机构签署七项合作协议,涵盖贸易、酒店业、博物馆及教育产业 [2] - 莫斯科出口中心(MEC)与雅宝路国际商会签署备忘录,计划组织联合项目、培训、会议及展览 [2] - MEC与中国大型物流公司协议聚焦推动莫斯科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市场 [2] - 三项旅游协议签署,推动两国旅游线路开发与服务对接 [4] 经贸数据 - 中国是莫斯科非资源非能源出口(NRE)前三大市场 [3] - 2025年一季度莫斯科对华非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近30%,其中消费品增长13倍、轻工业增长4.5倍、食品类增长两倍 [3] - 2024年莫斯科对华高科技出口额增长36%,占非资源非能源出口总额的72% [3] - 莫斯科品牌已入驻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中国电商平台,2025年底将登陆抖音 [3] - 2025年计划组织12场对华商务考察,涵盖ChinaJoy、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展会 [3] 旅游业发展 - 2024年中国游客占莫斯科非独联体国家游客总量的三分之一,消费额占比超42% [4] - 莫斯科推进"城市即服务"理念,450余项公共服务实现数字化,每日使用超230万次 [4] 科技与文化合作 - 莫斯科创新集群与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中心签署备忘录,聚焦科技伙伴关系与成果转化 [5] - 莫斯科愿分享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经验,其数字孪生技术为世界领先的城市级解决方案 [5] - 2024年中俄跨文化动画日、莫斯科国际创意产业周等活动促成合作 [5] - 2025年5月底莫斯科游戏开发者与电影制作人赴华参加国际会议 [5]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深圳改革创新再大步向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20:52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 - 中央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 - 政策聚焦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实施等具体内容 [1] - 深圳将推进"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作为产业发展重要经验 [4] 人才机制改革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管理和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2] - 加强产学研协同,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2]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 [3] 生产要素优化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和知识产权证券化 [4]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交通、地理、卫星遥感等领域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开放 [4] - 进一步对标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促进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流动 [4] 产业基础优势 - 深交所创业板新增577家上市公司,90%为高新技术企业,首发募资近5500亿元 [6] - 深圳人才总量超700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经营主体448.7万户 [6]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 [6]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同比+16.4%),新设外资企业9738家(占全国16.5%) [6]
产教融合新征程: 大视听专委会启航推进万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6 13:01
大视听专委会成立 - 大视听专委会在苏州成立,旨在依托浙江省在内容制作、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业优势,推进万亿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3] - 专委会由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潘俊杰担任首届主任,并与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理事长苏志刚共同揭牌 [3] - 专委会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立足产学研做好院校同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多方协同创新带来更多优秀产学研项目 [12] 三大行动计划发布 - 校园思政院线计划:丰富校园文化,打造思政教育新场景 [6] - 全国大学生写手培育计划:孵化内容创意人才,打造高校剧本创作研究院 [8] - 百项实训成果扶持计划:围绕视听新技术/材料、装备智能制造、动漫游戏、影视文创、跨境电商、演绎传媒等领域扶持百项成果产业转化 [10] 专家观点分享 - 教育部规划建设中心原主任陈锋强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面向未来十年的挑战加以设计 [14]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屈凌波从课程体系改革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践案例深度分析产教融合问题 [16] - 苏州工学院校长姜建明阐述产教融合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思考 [18] - 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任君庆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三类重要样态案例和发展路径 [20] 院校创新实践 - 6所院校代表分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多元路径,涵盖家政产业、制造业提质升级、思政引领、边疆民族地区工程师培养、新能源产业、新文科建设等领域 [26] - 9所院校分享跨境数字经济、畜牧现代产业等领域建设经验,涉及医药、大健康、化工、高职、装备制造、地域特色产业等多元赛道 [28] - 这些实践探索为全国院校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产业学院建设样本,助力产科教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 [30] 论坛成果与共识 - 论坛搭建产教融合交流合作高端平台,凝聚"产科教协同、育时代新人"的行业共识 [31] - 未来需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协同,破解产教融合痛点难点,推动产业学院成为人才培育高地与产业创新引擎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