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视觉
icon
搜索文档
矩子科技(300802) - 300802 矩子科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6 20:51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16日下午15:00 - 17:0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杨勇、独立董事张浩、财务总监吴海欣、董事会秘书刘阳、保荐代表人陈静雯 [1] 公司发展驱动因素 - 内在驱动力是技术领先优势与创新能力,在机器视觉领域持续自主创新,形成多种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融合AI算法与机器视觉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1][2] - 外在驱动力是产业升级需求与政策支持,机器视觉设备优点多,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工业发展,行业市场空间广阔 [2] 行业发展前景 - 到2027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565亿元,3D技术应用占比显著提升,高端制造领域检测需求持续增长 [3] - 当前行业整体渗透率低于10%,新兴领域检测需求驱动技术迭代和市场扩容 [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整体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回暖态势 [4] - 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66,213.8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510.1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17% [5] - 机器视觉设备业务收入去年增长7.42% [6] 产品创新与升级计划 - 在原有SMT AOI基础上推出新机型,部分型号引入飞拍功能;推出半导体AOI设备并供货 [6] - 探索AOI + AI、AXI + AI前沿应用场景,实现AI算法与机器视觉技术深度融合 [6] 海外业务布局 - 推进海外多点布局构建区域服务枢纽体系,马来西亚槟城工厂已实现控制线缆组件业务规模化量产,取得新订单 [8] 财务相关问题 - 2024年归母净利同比下降主要因2023年有出售所持乐创技术股票收益,公司经营稳健,不依赖非经常性损益 [8] - 2024年度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40%,余额中90%以上账龄在一年以内,主要客户资信强,坏账风险小 [10]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完善营销体系,合理配置资源,深化与现有客户合作,拓展新客户,推动整线销售策略 [8] - 已在机器视觉领域建立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未来依托平台化优势,以技术创新驱动,强化品牌影响力,加快国际化进程 [10] 其他事项 - 与中电科建工的工程质量纠纷已上诉,募投项目可行性未变,实施时间不确定,已采取替代措施应对业务需求 [11] - 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未提及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技术探索和布局 [12][13] - 已储备原材料国产替代方案,将择机选择工具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13] - 点胶机在SMT行业已批量销售,在半导体封测有小批量订单 [14] - 已将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半导体行业,获标杆客户认可,将持续研发创新,扩大市场份额 [15]
奥普特(688686):Q1业绩符合预期 成长边际加速扩张
新浪财经· 2025-05-14 16:3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11亿元,同比-3%,其中Q4为1.78亿元,同比+82%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和1.16亿元,同比-30%和-29% [2] - 2025Q1公司营收2.68亿元,同比+18%,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0.58亿元和0.54亿元,分别同比+1%和+11% [2] - 2024年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4.95%和12.73%,分别同比-5.57和-4.49个百分点 [2] - 2025Q1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1.61%和20.35%,分别同比-3.66和-1.22个百分点 [2] 分行业收入 - 3C行业2024年收入5.85亿元,同比+1% [1] - 锂电行业2024年收入2.09亿元,同比-20% [1] - 半导体行业2024年收入5081万元,同比+44% [1] - 汽车行业2024年收入3210万元,同比+90% [1]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2024年销售毛利率为63.57%,同比-0.66个百分点 [2] - 2025Q1销售毛利率为62.70%,同比-4.12个百分点 [2] - 2024年期间费用率为51.57%,同比+6.35个百分点,主要因人员增长导致销售和研发费用率上升 [2] - 2024年底人员达到2618人,同比+15% [2] - 2025Q1期间费用率为39.22%,同比-2.61个百分点,规模效应开始体现 [2] 行业前景与战略布局 - 2023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185亿元,同比+8%,2028年有望超过395亿元 [3] - 公司推出DeepVision3和Web版(Cloud版)降低AI项目实施门槛和成本 [3] - 2024年实施规模以上AI项目数百项,覆盖锂电、3C、半导体等领域 [3] - 公司着手研发面向人形机器人等新型终端的视觉模组和解决方案 [3] - 2025年拟收购泰莱自动化,切入直线电机等运动部件领域 [1]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00亿元、13.38亿元和16.06亿元,分别同比+21%、+22%和+20%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28亿元和3.22亿元,分别同比+22%、+37%和+41% [4]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36元、1.86元和2.63元 [4]
奥普特(688686):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符合预期,成长边际加速扩张
华西证券· 2025-05-14 16: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奥普特的投资评级为“增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奥普特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Q1业绩符合预期成长边际加速扩张 机器视觉应用拓宽收入端有望向上 人员扩张使利润端短期承压 AI赋能产品升级且着手布局新领域 调整盈利预测后维持“增持”评级 [1][3][4][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2] 收入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9.11亿元同比-3% Q4为1.78亿元同比+82% 3C业务收入5.85亿元同比+1% 锂电业务收入2.09亿元同比-20% 半导体和汽车业务分别实现收入5081和3210万元分别同比+44%和+90% [3] - 2025Q1公司营收2.68亿元同比+18% 预计3C业务复苏 半导体和汽车等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2025年拟收购泰莱自动化切入运动部件领域有望贡献收入增量 [3] 利润情况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和1.16亿元同比-30%和-29% 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4.95%和12.73%分别同比-5.57和-4.49pct 销售毛利率为63.57%同比-0.66pct 期间费用率为51.57%同比+6.35pct [4] - 20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0.58和0.54亿元分别同比+1%和+11% 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1.61%和20.35%分别同比-3.66和-1.22pct 销售毛利率为62.70%同比-4.12pct 期间费用率为39.22%同比-2.61pct [5] 行业与业务布局 - 2023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185亿元同比+8% 2028年有望超395亿元 AI赋能产品升级 公司推出的产品降低AI项目实施门槛 产品与解决方案覆盖多领域 2024年实施规模以上项目数百项 [6][7] - 公司基于自身技术着手研发面向人形机器人等新型终端的视觉模组和解决方案 [7]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调整2025 - 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11.00和13.38亿元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为16.06亿元 分别同比+21%、+22%和+20% 调整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66和2.28亿元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22亿元 分别同比+22%、+37%和+41% 调整2025 - 2026年EPS分别为1.36和1.86元 预计2027年EPS为2.63元 2025/5/13股价89.85元对应PE分别为66、48和34倍 维持“增持”评级 [8] 财务数据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944|911|1,100|1,338|1,606| |YoY(%)|-17.3%|-3.4%|20.7%|21.7%|20.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94|136|166|228|322| |YoY(%)|-40.4%|-29.7%|22.1%|36.8%|41.4%| |毛利率(%)|64.2%|63.6%|61.6%|60.5%|59.6%| |每股收益(元)|1.59|1.11|1.36|1.86|2.63| |ROE|6.7%|4.7%|5.4%|6.9%|8.9%| |市盈率|56.66|80.60|66.02|48.27|34.13|[10]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包含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每股指标、估值分析等主要财务指标 [12]
开源证券晨会-20250508
开源证券· 2025-05-08 23:16
核心观点 - 报告对宏观经济、策略、固定收益、中小盘等总量研究领域,以及非银金融、地产建筑、银行等行业公司进行分析,指出美联储政策观望等待、国内“以我为主”政策启幕,各行业有不同发展态势和投资机会 [2] 总量研究 宏观经济 - 美联储 5 月 FOMC 会议维持利率在 4.25%-4.5%区间,缩表按原计划执行,认为失业率和通胀率上升风险提升,鲍威尔表态中性,首次降息或在 3 季度且幅度可能超 25bp,短期内市场风险偏好或维持但需面对关税政策压力 [6][7][8] - 5 月 7 日国新办发布会释放“以我为主”积极信号,货币“双降”体现前瞻性与主动性,结构性工具精准“护航”,稳资本市场态度坚决,地产政策有待加码,更多增量政策“蓄势待发” [12][13][14] 策略 - 社会服务行业聚焦“悦养身心”需求,潮玩、健康饮食与效率、美丽、旅游等领域有投资机会,技术变革下 AI 在消费、教育等领域落地,出行消费兼具韧性与成长性 [19][20][21] 固定收益 - 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有利于中美经贸会谈,降息重点是“宽财政、宽信用”,资金利率有待观察,债市或出现 2025 年第二次“自我校正”,看好转债 2025 年上涨行情 [26][29][31] 中小盘 - “并购六条”发布后,监管机构与地方政府助力开启新一轮并购政策周期,交易标的与方案创新推动并购重组浪潮,国资整合与科技并购孕育投资机会 [35][36][37] 行业公司 非银金融 - 稳股市政策加码利好非银金融板块,券商及多元金融板块经纪与投资业务支撑业绩增长,零售优势强、股息率高的头部券商性价比突出,保险板块负债端稳健、资产端有 beta 催化 [40][41][42] 地产建筑 - 2025 年 1 - 4 月百强房企销售同比收缩,各梯队销售金额同比下降、门槛均值降低,保利销售规模保持第一,建发华发单月销售表现靓眼,预计后续政策积极温和 [44][45][46] 银行 - 央行等三部门推出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降准维持宽信用预期、内涵丰富,降息兼具纾困意图,结构性工具指导意义大,银行兼具红利与复苏属性 [49][50][52] 食品饮料 - 食品饮料年初至今跑赢大盘,零食板块表现较好,宏观经济向好但微观产业承压,投资机会转向白酒配置和大众品三条主线布局 [56][57][60] 煤炭开采 - 永泰能源煤价下行电力成本受益,海则滩煤矿投产有望打开成长空间,2025 年延续回购回报投资者 [62][63][64] - 上汽集团 2024 年业绩受通用减值影响下滑,2025Q1 销量回暖,“大乘用车 + 合资 + 海外”业务发力,电动智能化转型加速 [68][69][70] - 山煤国际 Q1 降本对冲量价下跌影响,煤炭产能有序释放,高分红凸显配置价值 [72][73][74] - 盘江股份 Q1 煤炭量价齐跌致业绩承压,电力业务量价齐升,煤炭产能增量可期,煤电新能源项目稳步推进 [76][77][79] 中小盘 - 奥普特短期业绩承压,下游需求分化致收入波动,机器视觉行业前景广阔,AI 及新品类布局助力成长 [81][82][83] - 青鸟消防 2025Q1 业绩短期承压,工业与海外业务高速增长,多维业务协同赋能向“百亿 +”规模目标迈进 [85][86][87]
奥普特接待91家机构调研,包括Ariose Capital、EFM、GIC等
金融界· 2025-04-30 23:44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30日奥普特披露接待调研公告,4月29日接待91家机构调研,介绍收购东莞泰莱情况、一季度业绩及未来业绩增长动力等内容 [1] 分组1:调研基本信息 - 2025年4月30日奥普特披露接待调研公告,4月29日接待2024年度科创板人工智能及软件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等91家机构调研 [1] - 参与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许学亮和证券事务代表余丽 [1] - 调研接待地点为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兴发南路66号之一及线上会议 [1] 分组2:收购情况 - 2025年1月签署协议收购东莞泰莱51%股权,4月完成股权转让交割手续,二季度进行财务并表 [1][5]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不含收购并表所带来的相关主体收入 [1][3] 分组3:一季度业绩情况 - 一季度营收增长18.09%,净利润增长0.97%,扣非净利润增长11.40% [1][5] - 利润未与收入同比例增长源于费用增加、管理成本上升、理财收益减少等,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33%,研发费用增长5.48%,管理费用增长34.95% [5] 分组4:未来业绩增长动力 - 国产替代:在3C电子、半导体、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公司作为本土机器视觉领先企业提供替代方案 [6] - 新技术拓展:工业AI技术迭代赋能机器视觉产品升级,公司研发的AI视觉软件平台已应用于头部行业客户 [6][7] - 产品线延展和商业模式升级:巩固现有产品体系,拓展传感器产品线,切入运动控制技术领域,从项目制向标准化产品商业模式升级 [7] - 探索新兴领域需求:探索更广泛新兴领域对视觉技术的需求,包括向泛工业、消费级产业拓展 [7] 分组5:2025年经营计划 - 加速机器视觉软硬件产品及方案的标准化进程,完善“AI + 视觉 + 运动”产品线布局 [7] - 深耕现有3C、锂电、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开拓新兴行业,拓展海外市场 [7] 分组6:分红计划 - 根据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4 - 2026年),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每连续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7]
凌云光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视觉、光通信、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机器人动作捕捉、工业质检、通信 - **公司**:凌云光、Jai 公司、JN 公司、巨升智能、瑞曼机器人、奥亿、英石、强脑、长光辰芯、袁克力团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绩表现 - 2024 年业绩未达预期,整体绩效评级为 D,原因包括内部管理和业务执行不到位、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关键领域未取得显著进展、服务苹果业务布局不稳定、立体视觉战略产品不成熟致亏损 [3] -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显著增长,总收入同比增长 39%,机器视觉和光通信分别增长 55%和 5%,消费电子增长显著,印刷包装稳健增长 18%,收购 Jai 公司并表贡献约 5500 万元,自主业务增长接近 30%,元科世界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 180%,收入增幅超过 80% [2][11] - 2024 年收入为 1.53 亿元,2025 年预计收入目标约为 2 亿元;2024 年动态补偿产值约 5000 万元,2025 年预计增长率在 50% - 100%;2025 年光学动捕增速预计在 50%以上 [44][45] AI 技术应用 - 基于大模型进行质量管理和缺陷归类,准确率达 99.56%,提升质量检测与管理效率,连续两年获苹果资助,赢得北美 ICP 工业图像挑战赛冠军及欧洲 ECCV 机器视觉协会 NPK 冠军 [2][6] - 在机器视觉领域通过凌云光算法平台和 BOURBON 图像大模型提高 AI 渗透率,在国电视觉系统占最大份额;在光通信领域利用 AI 驱动智算中心数据需求增长,构建 OCS 全光交换等下一代能力;基于 AI 加空间计算服务巨轮智能数据采集和训练取得进展 [2][9] - 2024 年在通用建模、AI 机器能力、SIM 标注能力三个核心能力取得进展,通用建模一张样本可达行业标准效果,AI 机器能力一小时可仿真生成 1 万个训练样本,SIM 标注能力通过深度学习使标注效率提升至传统手工的 400% [14] - 利用 AI 技术仿真生成大量训练样本提高缺陷检测率,具备零样本缺陷生成能力协助客户检测 [15][16] 战略转型与自主替代 - 主动放弃国外视觉相机代理业务,全面转向自主替代,2024 年收购 JN 公司,凌云光算法平台和 BOURBON 图像大模型渗透率提升,2024 年在国电视觉系统份额超国外竞争对手,毛利率提升 [2][8] 国际市场布局 - 以 1 亿欧元收购丹麦 Jai 公司,借助其全球市场布局拓展国际业务,Jai 公司研发生产基地在日本,欧洲、亚洲、中国及其他地区市场各占 25% [4] - 印刷包装业务从国内扩展到东南亚及国际市场,2024 年收入接近 6000 万欧元,2025 年预计突破 1 亿欧元;服务苹果、富士康等电子制造客户,其生产搬迁带动公司国际业务增长 [5] - 计划将 11 款相机迁移到日本平台迭代优化,以更高质量标准面向欧美、日韩高端市场,承诺 6 年质保 [4][12] 研发投入 - 2024 年研发投入约 4.5 亿元,占收入比例达 20%,支撑战略跃迁,构建未来业务能力,包括硬件和软件算法研发及工业大数据管理平台 Ruong JM QM 等 [4][10] 产品与应用场景 - 形成六大类 70 多个型号相机资源,包括自主产品和收购 Jai 公司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前道、厚道等场景,如紫外相机用于裸晶圆检测 [4][18] - AI 加空间计算应用于动作捕捉、人形机器人训练等领域,助推机器人行业从 L3 向 L4、L5 发展,通过大模型提升机器人能力,利用动作捕捉系统获取数据进行人机协作训练 [19] - 人机训练环节用于机器人研发学习阶段,采用自研重定向算法提高数据采集效率,数据用于生产教材工具使机器人获得行业技能 [20] - 机器人生产检测环节通过标准动作测试和高精度系统测量确保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 [21] 市场需求与数据采集 - 行业内人机训练中心通用动作训练数据集约百万条,不足以支撑垂直场景训练需求,未来垂直场景需大量真实数据采集,不同应用场景任务成功率对数据集规模要求不同 [22][23][24] - 巨升智能使用视觉计算模型结合光学与惯性融合运动捕捉系统提供高效精准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同构闭环 VR 遥操作提高 5 倍数据采集效率 [25] 光通信业务 - 光通信业务以代理业务为主,布局下一代高端产品市场,包括 OCS 光交换解决方案、光电混合交换、OIO 技术;OCS 可替代电交换机节省成本、提高速率和降低功耗,OIO 可替代铜缆实现长距离数据传输 [28][29] - 新型光子芯片互联技术采用激光直写 3D 光刻,简单、高速且降成本,替代传统芯片连接方式 [30] 消费电子业务 - 视觉系统是战略重点,强化深度学习模型 FBR 取得进展,在苹果项目份额提升,2025 年安卓系列客户需求量增加,预计安卓比例从 20%提升到 30%,华为 Mate 系列产品国产化形成增量空间 [32] - 2025 年国内生产 AI 手机增加散热功能和检测工艺带动一季度业绩增长,公司配合相关工作 [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光学动捕设备简单轻便,总重量小于 900 克,适合大规模数据采集,精准度较传统方法更高 [26] - 瑞曼机器人在 Isaac SIM 平台上的仿真应用利用 3D 立体光场扫描系统,可高精度扫描固定物品并还原物理特性,实现手部与物体高精度建模 [27] - 国内 A 客户视觉系统市场规模维持在十一二个亿 [36] - 光学方案核心优势是高精度达 0.1 毫米,在长序列动作和高自然度动作方面有优势,使机器人动作更自然 [40] - 开发的工具适用于不同尺寸和类型人形机器人,可快速实现验收并映射人的工作,不同样子机器人本体可通过重定向算法使用开源工具获取数据 [42][43] - 公司有计划开展惯性动捕业务,与光学动捕结合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成本,目前处于内部讨论阶段 [46] - 机器人动作捕捉市场 2025 年预计达 8000 万 - 1 亿人民币,未来垂直场景需求和市场空间大 [58] - 动作捕捉以销售设备和系统为主,拓展数据采集服务新商业模式 [59] - 公司相机技术国际认可度高,承诺 6 年质保期,返修率极低,主要国际客户有美国 QLA、日本东京电子、韩国三星电子等,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超 20% [51] - 国内客户对国产化需求高,公司收购实现部分产品国产化,投资长光辰芯并持股 10%,其 CMOS 芯片达国际先进水平将用于相机 [52][53] - 公司收缩部分传统通信业务,代理国外下一代通信解决方案,围绕 AI 新布局,战略考虑自研与资本运作并行 [54] - 袁克力团队现有 100 多人,是凌云光全资子公司,未来是否开放视情况而定,目前以做好自身业务为主 [55] - 公司希望在海外市场通过硬件结合软件算法实现 AI 变现,日本市场希望与公司合作推广 AI 技术 [56] - 2025 年全年收入预计增长 20%左右,利润预计增长 50%以上 [62]
天准科技(688003):1Q2025业绩有所回暖 静待半导体业务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0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公司2025Q1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13.14%,为近3年一季度新高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2亿元,亏损减少15% [1] - 消费电子行业轻薄化、折叠屏、AI深化应用趋势下,公司2024年已获得薄款手机、折叠屏检测设备样机订单 [1] - 公司成为小米、OPPO等国内头部消费电子品牌核心供应商,并获得批量订单 [1] 业务发展情况 PCB业务 - 2024年PCB板块收入同比2023年+50%,与东山精密、沪士电子、胜宏科技、景旺电子等头部客户合作扩大 [2] - CO2激光钻孔设备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实现批量销售 [2] 半导体业务 - 首台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TB1000(面向65nm工艺节点)通过客户验证,已在产线使用 [2] - 面向40nm工艺节点的TB1500明场检测设备完成多家客户晶圆样片验证 [2] - 面向14-28nm工艺节点的TB2000明场检测设备已完成厂内验证 [2] 具身智能业务 - 2024年11月公司发布具身智能控制器-星智001,支持实时运行端到端和大语言模型,提升机器人感知、操作和人机交互能力 [2] - 与数家主流机器人公司达成合作,开始批量出货 [2] 未来展望 - 公司是机器视觉领军企业,多元化业务布局进展不断 [3]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18.56/20.73/22.77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79/2.37/2.60亿元 [3] - 对应PE分别为49.84/37.62/34.24倍 [3]
凌云光(688400):25Q1收入利润双增长,具身智能领域持续突破
招商证券· 2025-04-29 10: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消费电子、元客视界等业务收入增长及JAI A/S并表 [6] - 公司依托“视觉 + AI”核心技术推出创新产品,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34.66%,同比增长3.72个百分点,创新产品有望带来规模性效应 [6] - 2024年公司在机器视觉市场低迷环境下调整策略,消费电子、印刷包装、元客视界业务均取得结构性突破 [6] - 2025年1月公司与中国移动咪咕联合研发的产品入选相关目录,FZMotion在具身智能领域持续突破,可助力商业落地 [6]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63亿元/3.7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62%/52%/43%,对应PE分别为67.1X/44.1X/30.8X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4亿元,同比下降15.42%;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34.69%;扣非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下降45.98%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4亿元,同比上升38.57%;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上升159.24% [1] 基础数据 - 总股本461百万股,已上市流通股237百万股,总市值11.6十亿元,流通市值6.0十亿元,每股净资产(MRQ)8.5,ROE(TTM)3.3,资产负债率33.6%,主要股东为姚毅,持股比例43.2% [2] 股价表现 - 1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表现分别为 - 15%、21%、37%,相对表现分别为 - 11%、26%、32% [4]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641|2234|2807|3408|4136| |同比增长|-4%|-15%|26%|21%|21%| |营业利润(百万元)|118|68|159|245|353| |同比增长|-9%|-42%|133%|54%|4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64|107|173|263|377| |同比增长|-13%|-35%|62%|52%|43%| |每股收益(元)|0.36|0|0.38|0.57|0.82| |PE|70.8|108.4|67.1|44.1|30.8| |PB|2.9|3.0|2.9|2.7|2.5| [8]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 |单位:百万元|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流动资产|3982|3841|4078|4510|5039| |非流动资产|1104|1617|1562|1513|1469| |资产总计|5085|5459|5640|6023|6508| |流动负债|847|1310|1341|1494|1651| |长期负债|271|250|250|250|250| |负债合计|1118|1561|1591|1744|1902|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971|3908|4069|4315|4666| |负债及权益合计|5085|5459|5640|6023|6508| [14] 现金流量表 |单位:百万元|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273|191|-33|-73|-31| |投资活动现金流|-418|-123|104|104|104| |筹资活动现金流|-124|234|-137|-31|-73| |现金净增加额|-269|302|-66|0|0| [14] 利润表及主要财务比率 利润表 |单位:百万元|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2641|2234|2807|3408|4136| |营业成本|1810|1460|1797|2168|2632| |营业利润|118|68|159|245|353|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64|107|173|263|377| [15] 主要财务比率 | |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年成长率 - 营业总收入|-4%|-15%|26%|21%|21%| |年成长率 - 营业利润|-9%|-42%|133%|54%|44%| |年成长率 - 归母净利润|-13%|-35%|62%|52%|43%| |获利能力 - 毛利率|31.5%|34.7%|36.0%|36.4%|36.4%| |获利能力 - 净利率|6.2%|4.8%|6.2%|7.7%|9.1%|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22.0%|28.6%|28.2%|29.0%|29.2%|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5|0.4|0.5|0.6|0.7| |每股资料(元) - EPS|0.36|0.23|0.38|0.57|0.82| |估值比率 - PE|70.8|108.4|67.1|44.1|30.8| |估值比率 - PB|2.9|3.0|2.9|2.7|2.5| [15]
机会还是风险?半年近3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并购,已有6家失败
券商中国· 2025-03-26 14:15
并购六条实施半年回顾 - "并购六条"实施半年以来,允许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的监管态度受到市场关注,近3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跨界收购计划 [2] - 芯片产业上下游企业成为上市公司跨界并购的主要标的行业 [2] - 跨界并购存在企业炒作情况,核心条款难达成共识,整合难度大且失败风险高,过去半年至少有6单以失败告终 [2] 跨界并购市场表现 - 联储证券报告显示,"9·24"并购新政后16起披露交易属跨界并购,占2024年全年25起的六成 [3] - 16家发布跨界并购计划的上市公司股价平均最高涨幅达125.78% [3] - 16起跨界并购都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标的最受欢迎 [3] - 今年以来首次披露跨界并购案例约13起,标的以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设备为主 [3] 典型跨界并购案例 - 群兴玩具计划收购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和运营商天宽科技不低于51%股权 [3] - 狮头股份计划定增收购机器视觉技术企业利珀科技100%股权 [4] 跨界并购失败案例 - 6起跨界并购因核心条款未达成共识而失败 [5] - 双成药业终止收购半导体企业奥拉股份100%股权 [6] - 永安行终止收购农机无人驾驶企业 [6] - 慈星股份终止收购集成电路芯片企业武汉敏声 [6] 跨界并购风险分析 - 跨界并购后续整合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易形成被并购方变现思维,对赌期后业绩可能大幅下滑 [7] - 2023-2024年A股94家强制退市公司中,45%曾实施跨界收购,部分公司业务出现"大换血" [8] - 联储证券认为从严监管上市公司盲目跨界并购非常必要,当前大部分跨界并购以二级市场炒作为主要目的 [10]
“杭州效应”背后:以科创拓展城市经济的宽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2 13:56
杭州科创产业发展核心观点 - 杭州形成产业创新发展的"杭州效应",引发各地城市对自身产业创新发展的反思浪潮 [1] - 杭州较早开启招才引智体系化工作,让科创企业在适宜的产业生态中迅速壮大,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1] - 杭州民营经济自发成长、数字经济优势明显、创新试错容忍度高,形成鲜明的城市口碑 [1] - 20年前杭州抓住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科技革命带来的创新创业红利,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为转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奠定基础 [2] - 杭州产业转型特色路径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民营经济成为主体,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为一体 [2] 人才支撑与政策创新 - 杭州高新区(滨江)推出"5050计划",每年引进人才超4万,人才总量超50万 [4] - 2024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GDP2887亿元,累计培育上市公司74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国高企超过2800家 [4] - 杭州"六小龙"中三家企业创始人出自浙江大学 [4] - 浙江实施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从高校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从企业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 [5] - 杭州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产业政策资金的15%集中投向新质生产力 [14] 科创企业案例与发展 - 捷诺飞生物科技自主研发的生物3D打印机覆盖国内近60%的市场 [5] - 易思维科技参与超1亿辆成品汽车制造过程,业务扩展至轨道交通运维领域 [10] - 中昊芯英是国内唯一掌握TPU架构AI芯片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的行业领军企业 [12] - 中昊芯英全自研TPU人工智能芯片算力性能达国内顶尖、国际第一梯队水平 [12] - 八维通科技推出空间智能平台"BWT-Urban",引入ViLSP技术用于消防等领域 [21] 产业集群与转型升级 - 杭州2022年提出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 [16] - 2025年杭州培育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五大风口潜力产业 [16] - 杭州未来科技城建设"1+3+X"未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未来网络、人工智能、空地一体三大标志性产业 [17] - 杭州高新区(滨江)布局"一园三谷五镇",打造"中国视谷""国际零磁科学谷""中国数谷"等特色品牌 [17] - 拱墅区围绕"1+4"主导产业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制定"1+4+N"产业政策 [17] 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 - 杭州光机所孵化50余家硬科技创业公司,吸引外部社会资本超25亿元,孵化企业总估值超250亿元 [24] - 杭州光机所构建"算法+数据+算力"科创孵化模式,将硬科技前沿技术进行创业转化 [24] - 浙江大学形成制度化体系化的成果转化链条,构建宽容失败、良性竞争的创新生态 [6][8] - 八维通科技为机器狗装上"大脑",进行消防场景巡检,基于场景应用迅速整合新技术创新 [22] - 杭州提出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鼓励全球原始创新研发技术到杭州转化 [24]